《精品》专栏之:由冯小刚对香港观众发飙说起
冯小刚上个聪明人,但并没有聪明到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地步。在内地打破票房记录的《非诚勿扰》,在香港票房却不到两三百万,这让冯小刚有一肚子气。而在一个香港电影节论坛上发飙,认为香港观众歧视内地导演。“我的电影卖座了10年,在香港还是没有人知道我!”
本来我认为冯小刚这样务实的,像这样的片子能够卖成这样,就跟捡了钱包似的,别吱声了,没想到还拿香港去嚷嚷,难道他认为《非诚勿扰》真是一部能通吃的电影吗?
以我来看,这个片子搞了三亿,如果属实的话,那是华谊兄弟的骄傲,是冯氏印钞机的骄傲,但是是内地电影的耻辱。说白了,内地的观众太贱了。也不怪他们,就电影圈里,他们一年也没一次高潮。这两年,张艺谋搞晚会去了,陈凯歌也就能搞个及格线上的东西,香港来的吴宇森,有点迟钝了,活儿糙了许多,一般观众都能看出来。当然上亿的还有宁浩,他是一个追求难度的导演,有电影观众的基础,但在电影庸众中的知名度还不高。好电影高票房是靠观众,烂电影高票房是靠庸众,而且庸众是金字塔最底层的那一级,人数最多欣赏水平最次,经常以追求时髦追逐热点的名义,或者当成恋爱的仪式进电影院。那么观众看谁的呢,这里面不是冯小刚最有观众缘最能抖机灵吗。
很奇怪的是,这这样的一部片子似乎没有媒体去客观评价质量。相反,媒体现在好像成了电影公司开的,整天发一些类似托儿的新闻,简直是娱乐报人的耻辱。为什么说《非诚勿扰》有那么高的票房应该躲在家偷着乐呢,因为质量实在太一般了,说得过去但一点也不严密的故事,似是而非的情感逻辑,拿出来跟其他喜剧比一比就知道了。别说跟经典戏剧比,就跟冯氏自己的电影比,也是排在后三位,不信拿到网络上排排名。
但是冯小刚不信这个邪,我知道他被票房宠坏了。票房是生意成功不成功的标准,并不是质量的标准。冯小刚还不明白,为什么内地观众买账,而香港观众并不买账,我倒觉得这不是什么歧视。
刚才观众是一年没一次高潮的饥渴,看的是冯小刚能弄出什么东西出来,看的更是冯小刚与葛优的化学效应,东西质量如何已经在其次了。说句实话,葛优离开了冯小刚的戏剧,什么都不是。香港观众不买这个人缘的,所以主持人会说哪个这个是冯小刚而不是葛优。他们知道有这个一个组合,但是人都分不清楚,又怎么会去买你这个人缘呢。从这个推理明白了没,票房中很大一部分是买人缘的。
电影的角度来说,精妙的故事,准确的情感,是打通地域差别的利器。《非诚勿扰》中两样都有缺憾。所以为什么在香港差强人意,冯小刚应该看到自己的局限性,而不该指责观众,更不要指望抖几个包袱搞及格笑点就能卖钱,内地观众有当成幽默的权力,香港观众也有当成肉麻的权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