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15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根據《禮記.表記》記載:“夏道尊命,事鬼神而遠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之……。”中華文明由尊命到尊神到尊禮,逐漸形成了西周的“禮樂文明”,形成了以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爲核心的教育思想。禮樂文明和六藝教育的形成,與“神道”的下移與“民風”的上行有直接的聯繫。
(1)神道的下移。“神道設教”的主要目的是,說明君主的權力來源於上天,君主恭敬的祭祀上天和祖先,有疑問的時候以卜筮求教於神靈,卿士要以君王敬神的精神來尊敬君王,庶民要以卿士、君王尊上、敬神的精神來尊敬商上層管理者。商周以後,參照祭神之禮建立卿士、諸侯、大夫之禮,建立各種國家、社會、家庭制度,樹立尊卑秩序,以宗教祭祀的禮儀逐步下行,使神的禮下行爲人的禮,逐漸形成了西周的禮儀制度。《中庸》曾對禮儀制度予以讚歎:“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音樂本來出自民間,由於古代君王祭祀需要用音樂,使音樂而加以整理,是音樂和樂器得到完善和發展。《周易.豫卦.象傳》云:“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意思是:“先王先代君王以豫卦之理製作音樂以歌頌天帝、祖先的美德,通過隆重的典禮以祭祀天地,並且讓祖先的神靈配合共用。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也由祭祀走向學宮,成爲士君子養心蓄德的重要工具。在春秋時期,音樂教育已經非常普及,孔子也非常重視樂教,他在陳蔡之間被困,斷糧絕水,但弦歌之聲不絕。

   
商代甲骨文內容基本都是卜辭。由此可見“書契”之作本來主要是紀錄占卜結果,後來逐漸演化成紀錄各種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工具 。“數學”應該起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占筮過程的複雜數學推演、河圖洛書學說的提出,都對數學的發展起到刺激作用。《國語》云:“國之大事,曰祀曰戎”。射和禦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軍事戰爭有關,與“神道”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有關射和禦的“禮”和規範也包含有許多宗教性的內容。
(2)民風的上行。在神道的下移的同時,“觀民設教”的民風上行活動也是形成古代禮樂制度和六藝教育的重要原因。《周易序卦傳》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說明,是由自然界到普通男女、夫婦、父子、家庭、國家是禮儀制度的重要來源。
根據《禮記表記》記載,孔子云:“天子親耕,粢(zhi)盛秬鬯(chang)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天子學習民間的農耕傳統,親自耕種籍田,用祭器盛著籍田穀物作的米飯,用鬱金香草汁和黑黍米釀制的香酒,來尊事上帝,各路諸侯也會效法天子的精神勤勉的輔助天子。天子農耕,是觀察民間的農耕習俗而形成禮節,意在爲民表率;以穀酒祭上帝,可以得到諸侯的效仿,理順君臣關係。《禮記表記》的一段記載集中反映了民風上行和神道下移這兩種力量對古代禮制的影響。
古代民間詩歌都是唱可舞,各國管理層所重視的“采風”,是對民間詩書、音樂的收集整理,這些民間文化對“樂”和“書”教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民間的土地測量、交通運輸、田獵等活動對“射、禦、數”的形成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通過《周易》記載的“聖人以神道設教”與“先王觀民設教”兩種活動的下移上行、交流互補,形成了理性與神性相行不悖、禮儀制度與仁愛精神互爲表裏的中華禮樂文明和的教育思想體系。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20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25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31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38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45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50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8:55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9:01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9:06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9:11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彭炜珀 发表于 2009-10-13 00:19:17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禮樂文明與六藝教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