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指导着行为。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认为,在人格形成中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机体因素;一个是环境、社会因素;还有个人生活方式的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周易.系辞上》曰:“易与天地准,一阴一阳谓之道。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易有天地人三才,阴阳以贯之,在自然界曰天曰地曰寒曰暑,人类社会中则曰君人小人天子百姓。孟子作《性善》,认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乱之也”。王充在《论衡?本性》中说,“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或仁或义,性术乖也”。中国的传统思想中,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气”。伦理道德观念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体现不同:禀气厚者性善,禀气薄者性恶。此乃君子与小人之别也。
尽管现今社会不应把人机械地分成三六九等,但人们思想觉悟、素质水平确有高低不同。古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乐得其志,而小人乐得其事也;君子志在大道,在于顺天应时护国佑民;君子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小人有患得患失、积小恶而为之的陋习。君子为事业甘愿牺牲个人,小人为己利而宁肯毁事。故君子在具体事件上常常斗不过小人。
印度俗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长期的对待“小恶”、“小善”的不同态度,水滴石穿地造就了人们不同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使“君子”和“小人”成为水平高低的两极。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西方对君子小人的不同理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