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孔子及弟子们的预测案例分析分析孔门预测学,由于前人对此关注甚少,几乎没有可依赖分析的框架,我们应当首先从孔门的预测案例开始。
第一、孔子的预测案例:
一、历史及一些历史事件的预测
孔子博学多能,以诗书礼乐四科施教,对门弟子先教以小六艺,后教以大六艺,(这里的先后主要是就时间而言的,因为孔子学《易》赞易及作《春秋》显然是他晚年的事情。)大六艺中的《春秋》据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编年史,而《春秋》又是孔子精心制作的,其中不仅有所谓的微言大义,更包含着孔子的历史观。对历史及其文化的关注,其着眼点是为现实或未来服务的,孔子以强烈的入世心态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目的同样是为现实服务的。由于孔子对历史及宗法礼乐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对历史大势就有了大胆的预测,《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对历史的这一预测,似乎后来的历史给出了证明,以至于近代以来就有人说: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今天的历史发展还是在孔子的预言中,以此证明孔子的伟大和神奇。
但是春秋以来的礼崩乐坏还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孔子也是十分明白的。他针对当时的天子失序后的政局发展变化,总结其以往,预测其未来。《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对孔子这一既具总结性又有预测性的话语,千百年来的注经家们,只看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总结性意义,也就顺理成章地把孔子说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及时间确定了下来,郑注谓此言为鲁定公初年,孔子大约四十出头,(参见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四册,第1141——1149页。)却忽视了此语中的预测性含义。注经家们对此语中的十世、五世,纷纷加以肯定,而对陪臣三世所作的解释就不免曲解了。所以现代学者就对此语的含义说:“阳虎当身而败,春秋亦无陪臣执国命三世而败的事例,故此语当为孔子于阳虎事败前所作的预言。”(张秉楠《孔子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此语之后的下一章,孔子又说:“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刘宝楠《论语正义》谓此言:“在定公五年阳虎作难之时。”从鲁国以后的历史发展看,直到鲁悼公(前466——429年)时,三桓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三桓盛,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史记·鲁周公世家》)但是鲁穆公(前407——382年)时代,三桓的势力就大减了。孔子的预测成功了。
阳虎于定公九年为乱于鲁,后奔亡于齐国、宋国,最终奔命于晋国,投靠到赵,孔子依据阳虎以前的行为判定阳虎会继续作乱,就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而阳虎“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阳虎对赵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孔子的预测错了。
孔子预测错了,正表明孔子不是一个神。但是圣人的形象却需要树立,树立的基础就是以拼命给孔子加上种种神奇色彩。《吕氏春秋·慎大》:“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搏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不中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赵襄子攻狄是发生在前453年的事,已经是在孔子死(前479年)后多年的事了,孔子能闻之攻狄只能是地下闻之了。这一预言显然荒诞不经了。
《孔子家语·好生》:“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将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氏祭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必亡,今过期而亡。夫子何以知其然?’孔子曰:‘夫祭者,孝子所以自尽于其亲,将祭而亡其牲,则其余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此事又见《说苑·权谋》,文字小异,不备引。鲁公索氏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孔子的预测的事后分析看,孔子的预测依据是礼乐制度,这一成功的预测,或许由于材料的真实性而受到人们的置疑。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对孔门预测学的研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