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卦机 发表于 2013-4-7 09:15:23

学学易经的智慧

学学易经的智慧

  利益面前、忍让为先。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在和“利益”打交道,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多数人做事情的第一想法是争先,认为只有抢先一步才会得到更多,担心落在别人后面则会什么也得不到。凡事争先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具有把握先机的合理性,但一旦形成“凡事争先”的思维模式,就会忽视“忍让为先”同样具有合理的一面。“忍让为先”看似失去了利益,失去了眼前的机会,但可能得到了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凡事退一步,也许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从此不同,也许我们的人生体验会更加丰富。

  冲突面前、和气为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都很生气,心气郁结,很难受,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怒气、火气。如果对这种情绪不加以调整,我们就会冲别人发火,拿别人撒气。前几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小女孩玩耍时碰伤了一辆小轿车,这个小轿车的女主人是一名检察院的公务员。当时这个公务员很生气,当众殴打了那个小女孩。结果现场打人的情景被曝光,打人者最终被拘留、罚款、停职。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怒气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我们自己。怒气填胸的冲动行为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矛盾面前、共赢为上。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外桃源”只是诗人美丽的想象。我们遇到矛盾时,习惯于从对立的角度看问题,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更不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想。往往夸大矛盾双方的对立的一面,忽略了甚至看不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一面。总以为打倒对方,清除对立面就是解决了矛盾。站在周易的角度,这就太片面了。换个角度看,敌人可能就是朋友,对手可能就是帮手。人与人相处如此,国与国相交也是如此,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智者会看到矛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寻求实现双赢的机会。其实打败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变成朋友。

  “劳师袭远”这个成语不是很常见。这里的“师”不是老师的意思,而是指军队。这个成语意思是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一般指冒险的军事活动。它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向上追溯,“师”作为军队的原意源于《周易》的“师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上卦为坤卦,代表大地、国土、百姓;下卦为坎卦,代表水泽、沟洫、危险。卦象显示地面深陷,地下有沟有坑,有危险。就人事而论寓意广大的国土面临危险,众多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军队出征,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之象。从六爻来看,只有下卦的二爻是阳爻,代表积极主动的力量。其他阴爻都代表消极被动的力量。二爻阳爻代表发布命令的统军大将,其他阴爻代表接受命令的众多士兵。正是一名将军受命统兵出征之象。它是《周易》第7卦,排在“讼卦”之后,“讼卦”寓意有矛盾,有争执,矛盾争执的一个结果就是兴师动众,发动战争。所以“师卦”就是讲战争的。

  “师卦”卦辞翻译过来说,“坚守正道,军队的统帅吉利”。“师卦”告诫我们,应该建立“正义之师”,反对“师出无名”,反对因为小事而“兴师动众”。不得已而“劳师袭远”时应该慎之又慎。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文公及晋文公相继亡故,就想越过晋境偷袭郑国。大臣蹇叔认为秦军孤师远征,不易成功,且须穿越晋境,易遭晋军伏击,反对出兵,可秦穆公却坚持己见。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临近郑国边界时,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战机已失,于是只好率军回国。新即位的晋襄公得知情况后,决心打击秦国气焰,维护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为不惊动秦军,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率军埋伏于崤山隘道两侧。秦军从崤山返回时,因为上次经过时很顺利,所以并未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着丧服亲自督战,晋军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郑国国君驾崩,晋国人主易位,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穆公,自认为过晋国、灭郑国,称霸中原的时机已到。于是不顾大臣理智的劝谏,不顾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派出精锐部队,浩浩荡荡杀将过去。一路奔波行至郑国边界,自以为成功在望的秦军将士却被郑国一位精明的商贾所骗。打道回府途中,又因轻敌遭遇晋国伏兵,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称霸中原的渴望占据了秦穆公原本开阔的心胸,消灭郑国,征服晋国的诱惑蒙蔽了秦穆公原本智慧的双眼。最终,渴望变成了失望,诱惑变成了陷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学易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