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太乙年局(1)
说说太乙年局(1)我国的预测术很多,太乙,是我国古代术数学中的三大秘术之一。太乙式、奇门式、六壬式同称“三式”,被视为高层次预测学。1977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的出土文物中,有一具占盘,有学者认为是太乙式盘。有关“太乙”一词,在战国时就已出现了。
太 乙历谱分年局、月局、日局和时局,但年局的推算流传有两个参数。如《易学大辞典》(华夏出版社)中有:从帝尧甲子至公元零年,有10153977(《太乙淘金歌》载)和10153917(《太乙统宗》和《太乙金镜式》载)两种计法。
那么这两种计法应该是哪种计法呢?我们可以用有关参数来推算出合理的一种。推算中的有关资料来自《太乙考证》(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杨景磐著),推算方法来自《万年甲子、星期速算法》(科学普及出版社,温小平编著)。以《太乙考证》提供的依据:“太乙五元六纪是从太乙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天正冬至开始的”。根据这个条件,再结合具体的“太乙”年局和日局,以及儒略历周期。并找出他们三者的共同周期(即1440年),就能推算出与“太乙”日局相同步的“太乙”积年数,或者说“太乙”的起始时间。这个时间是公元前538年12月19日或公元903年12月19日。与太乙日局相对应的“太乙”积年数是:到公元零年(即公元前1年)太乙积年10153977。
推算这个结果需要了解儒略历、格里历(即公历)和我国农历的有关知识。儒略历和格里历产生于西方,也称西历。下面先将这三种历法以及推算中需要的相关知识做简单介绍,然后再进行推算。
一、儒略历和格里历
用西历推算太乙日局有一定的长处,这是因为在西历中,平年每年的天数和闰年每年的天数是确定的。格里历是由儒略历改进而来或者说儒略历是格里历的前身。
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由罗马最高统治者儒略·凯撒颁行而得名的。儒略历全年设12个月, 1、3、5、7、8、10、12各月份为大月有31天,4、6、9、11各月份为小月有30天,唯2月份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和今天使用的公历(即格里历)的月完全相同。儒略历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凡是能被4整除的年数之年都是闰年。儒略历每年的平均天数是(365×3+366)÷4=365.25天。
格里历是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主持制定的,所以称为格里历。格里历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改革修正而成。改历的原因是复活节的日期问题。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死后三日又复活的节日。教义规定每年春分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公元325年罗马帝国尼西亚基督教大会决定,春分日定在每年3月21日。由于儒略历每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而回归年的实际值为365.2422日,比儒略历平均年长度少0.0078日。这样经过128年,就要相差一天。实际情况是:到公元1582年,天文观测家发现,春分之日不是发生在3月21日,而是在3月11日,这说明历法时与天文时相差十天,改革势在必行。
1582年3月教皇格里高利发布改历命令: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以后的第一天改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每400年中抽去3个闰日,而能被4整除的年数之年是闰年,但对于世纪年(百年整数倍),只有被400除尽的才能算是闰年。这样格里历与儒略历相比较,每一年中的月份和天数都没有变,只是把日期向后错了十天,同时把循环周期增加到了400年,400年中共有97个闰年,400年中的总天数为400×365+97=146097日。平均每年的天数146097÷400=365.2425日,与回归年相比较,每年只多出了0.0003天,大约是26秒。要经过3300多年才比回归年多出一日。
儒略历和格里历在历史上的使用有一个“分界点”,在讲述1582年10月4日以前的事件时,用的都是儒略历;在讲述1582年10月15日以后的事件时用的都是格里历,这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说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