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门 发表于 2019-7-30 21:40:39

高级知识分子如何看待佛教?

高级知识分子如何看待佛教?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0:57

生物学博士学位
对我来说佛教是一套修行方法,教导如何认清世间的真相,从而出离,达到灭苦的目的。
说实话小时候接触的各种拜神佛求保佑,内心虽然属于尊重,但从来没有信过,不相信外在有个什么超自然能力会因为人的虔诚而帮助人达到愿望。如果这种交换能成功,那么这个能力持有者怎么看怎么有问题。直到后来遇到各种生活上的问题,寻求出路,学过心理学,灵修,(还有哲学,还看过各种科幻脑洞不一一细说了)最后通过凯蒂的质疑念头的方法对治带来烦恼的念头,才恍然大悟,烦恼情绪不过是相信念头带来的副产品。一切念头通过质疑,都能看见有合理的角度,而在全角度看都是虚幻不实的,是一切念头。再回过头来看佛经,特别是大白话的原始佛教经典,就特别清晰了,根本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藏在五蕴之后控制这具身体,烦恼不过是执着某种知见而生,并不如实存在。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1:11

心理学、哲学(宗教学)双硕士,对待佛教的看法:“高级”。
从现代心理学的方面可以说几乎完全赞同佛教的思想(此处指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流思想),对于大乘佛教的话就不太符合心理学(尤其唯识和瑜伽)从心理学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很优秀的疗法,叫正念疗法,这个疗法是完全照搬了上座部佛教的禅修方法,目前的临床表现出色。
哲学方面的话,由于佛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所以没有对与错的评判,可以说佛教(尤其大乘)是一种高级且完善的哲学。
总结来说,大乘佛教是一套高级的哲学理论,上座部佛教是一套高级可行的实践方法。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2:01

我是等离子体物理学博士。
我对佛教,出马仙跳大神,转世轮回比较关注。
我比较相信南传佛教更接近当年佛祖所说,大乘佛教流变较多。
现在好多学佛的说,禅定和神通是副产品,我们不追求。而我认为禅定神通是一种工具,让我们看清真相,让我们更相信。另外,如果真有神通,通过电视网络以及科学家验证,有什么不好呢,首先更利于佛教传播,让更多人接近佛法,也不会被人说是迷信。
反而被说成是畜生道和鬼道的出马仙,让我更相信无形生命的存在,让我从侧面验证佛教不只是用一句迷信就能否定的。
现实是,绝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相信佛教,因为可验证性的东西几乎没有。如果相信的话,我觉得也是相信南传佛教居多。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2:38

   私以为,佛教和科学本质并不冲突,它们都因人类的一种共有心理而产生:害怕未知和死亡。

我谈不上是知识分子,只是自然科学专业本科生,预备党员身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但对世界上的所有宗教都心怀敬畏,对佛教也有些研究。
佛教本身是一种哲学,最核心的观点是世事无常。
世界本来是混沌无序的,而人类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害怕未知和死亡,我们需要让世界看起来有序,需要对世事有个解释,让我们看起来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出发点。也是科学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发明了科学,用科学去探索自然的规律,从而让我们活的更清醒明白,我们能够预测即将到来的危险,从而科学地躲避它,因此踏实心安。
而佛教告诉我们,即便我们已经用科学探明了许多领域,让我们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延长生命,但我们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依然很多,我们依然无法完全主宰我们的生命,我们依然有随时会死去的可能。当灾难到来,佛教的道理能够使人们以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人生中的意外。
所以,这二者并不冲突。科学在努力地冲破无常,而当无常发生时,佛教告诉人们:振作点,这没那么糟。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3:26

在我认识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对佛教都是理性对待的,也愿意把佛教轮回和神通的观点当做一种知识体系来研究对待。
反而一些小知识分子,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相当有情绪地对待佛教,辩不过就骂,不单没有科学精神,连素质低都暴露了。这就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一个道理。
孔子说“上智与下愚不移”,“上下”不是按照身份地位等级来说的,是按个人综合素质来说的。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3:38

原来几个同事,心理学博士,在研究打坐对于心理健康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是正向的,也就是说,打坐有利于大脑神经发育,以及心理健康。当然,打坐不是佛教仅有的,很多宗教都有。人的五感能感知的范围太狭窄了,而且我们对于外界的认知,就是依靠感知觉,也就是说我们的感知觉其实是可以欺骗我们的,比如色盲,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的世界难道是真实的吗?根据这个来推论,比方说说我们的视觉,只有可见光的范围,我们可以看见,可见光范围之外的世界,我们是一无所知的,假如我们的视觉能感知到所有的光的范围,这个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4:10

科学开始慢慢证明佛学的一些观点是有科学根据的,比方说色即是空。
为何不能全部证明,因为科技水平还不够高。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4:57

其实,我就等着你们这帮 @胡万鹏 @小猪手@小猪手 所谓什么博士之类的妞比的不行的人物来回答,以便好好以你们自认的理性客观中立严谨求实博学多闻,来让你们认识自己的回答有多么的难堪的理性客观中立严谨求实博学多闻的……


随便信手拈来举个栗子: @胡万鹏 我比较相信南传佛教更接近当年佛祖所说,大乘佛教流变较多。……
emmmmm,所以你说什么?你对大乘佛教的大乘了解多少?知道大乘一词纯粹是指珍爱他人更胜于己,不会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无视他人的痛苦或认为自己是比较重要的吗?这……多么难堪的博学多闻?这学识智慧能力,这自信这勇气这承担,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面前,真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哦,忘了你也是爷们,以后大到国家科研事业,小到个人家庭子女,你都要承担得起啊。
再来:我对佛教,出马仙跳大神,转世轮回比较关注。
出马仙跳大神,何时成为佛教的内容的?这大概是你一个堂堂以严谨求证的理科大博士眼中心里的自认佛教吧?不过它也仅仅只是你头脑中的自认佛教而已啦……而禅定神通以及转世轮回,道家,印度教都有啦,那么你认为到底佛教是不是释迦佛所教?看过释迦佛传莫有?释迦成佛前可是以神通禅定为出走寻求真理解脱的借助工具的?
特别奇怪的是如果你说禅定神通转世轮回的,那么大乘的禅定神通转世轮回玩的更是五花八门、天花乱坠……怎么没有吸引你呢?你是不是很矛盾啊?
@小猪手 再回过头来看佛经,特别是大白话的原始佛教经典,就特别清晰了……
同上如前……亏你还学过心理学,一定是半吊子……emmmmm,所以你说什么?你对大乘佛教的大乘了解多少?知道大乘一词纯粹是指珍爱他人更胜于己,不会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无视他人的痛苦或认为自己是比较重要的吗?这……多么难堪的博学多闻?这学识智慧能力,这自信这勇气这承担,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面前,真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哦,忘了你是娘们,以后大到国家科研事业,小到个人家庭子女,你能承担得起不?还是打算抛弃一切,一个人去涅槃?嗯?


评:说别人难堪的博学多闻不堪一击,是不是展示下自己的学识丰富固若金汤?出马仙跳大神不是佛教内容,但与玄学修行总是相关,咬文嚼字不能表现你任何的修为
回: 我说不是,你信吗?人是复杂的嘛,……何况也许在你眼里心中已经主观认定了,否则何必反问?你做硕博论文,发表学术论文,不必咬文嚼字嘛……欢迎置评交流,金汤不怕火炼……


评:严谨当然好,但这里只是凭兴趣交流的地方,你看重点还是放在说些让大家看了对相关问题有帮助的回答上比较好?


回:兴趣交流?当然那只是你自己的看法吧……你有问过破乎的看法吗?不是破乎天天推这个课的那个课的,还打出专家学者的噱头?……又你问过那些天天泡破乎追课“求知“的破乎儿吗?……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5:18

有位知名作家,专业写作二十多年,著有小说、散文近百万字。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等。 多年前偶然因素接触禅定,宿缘苏醒,开始学佛修行,体证到佛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惊人奥秘,并为陷入幻境罗网的人类提供了解脱升华的完备途径,故心不旁鹜,矢志尽形寿修身修心,自觉觉他。著有《东方的微笑—佛法要旨今解》,讲座《学习心经》《学习金刚经》《学习四十二章经》《学习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学习菩萨道树经》《学习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学习无量义经》《学习大乘稻杆经》《学习佛说法律三昧经》…及《修学之路》十五讲等。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5:29

和人有关,大概也与年纪也有关。
如图所示,水平很厉害的教授也会研究佛学的。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5:41

我们自己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几千年人那些那么多名人名士在你眼里心里算不算高级的知识分子啊   佛学儒学道学基本是就是中华文化的全部核心或许我们说的很多词就是来自于佛经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文人都看佛经把佛经里面的话搬了出来或者加以文学再创造出一个新的词和思想然后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现在国家提倡的口号不忘初心也是出自于华严经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初心易得 始终难守哥们 要了解就一定要先去了解管别人信与不信干什么   了解清楚了再问自己信与不信要了解佛教 佛这个词基本的字面意思 首先得要了解吧   佛者觉也 觉就是佛   佛不是一个形象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就已经说了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释迦牟尼佛没有创立佛教啊   是后人为了宣传他的思想而创立了想通过宗教把人吸引过来进而帮助他们了解佛学   了解佛学目的是什么你有没有烦恼 有没有痛苦就是通过他说的科学方法一步步解决自己的烦恼痛苦啊不是给人看的不是玩的   现在人一提到科学立马就来劲了佛学怎么也是科学么有人说信科学那什么是科学啊 科学就是理论实验报告看过哪些科学报告啊 原子是什么 你见过么那那么多佛学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理论实验报告你怎么不去看啊不信啊那你信谁啊信科学家   终于说出实情了太多人信的是科学家 不是科学    问题来了为什么信科学家啊因为他是一步步理论研究出来了有证据的实验报告你看了么佛也是一步步理论研究实验得出来了实验报告 你不信啊   有人说我就是不信那是迷信   迷信怎么定义的 不了解事物 盲目的相信才是迷信   由此才有了佛不渡无缘之人   因为他不信啊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6:12

高级知识分子都是有各自的专业的,让非哲学专业的博士讨论佛教,那和让短跑运动员比赛画画有啥区别?
佛教是一种哲学体系,是一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合。很多人喜欢研究,确实很多观点能让人心情平和,找到内心的安慰。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6:18

佛教的“无”、“空”、“有”等等概念和知识分子那种理性或者说逻辑
是不相融合的;所以、西方知识分子对宗教都不怎么兼容或者说认可。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6:50

博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本科生物。
写明三个专业是因为避免有些人指出博士仅仅对一个细小领域有所了解,我的读书嗜好宽泛,整整泡了十年图书馆,至少读了300+佛经,去了国内外30+以上的知名寺院。以上证明我对佛教至少有了解。
首先,佛教是一个颇为混杂的概念,最近我乎上南传、大乘、藏密不停的在撕,可见一斑。从思想上,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毕竟不同,不管大乘佛教的经论是否释迦所说,大乘经论的来源在于龙树(龙树如何取得我这里也不再解释,越扯越多,总之不管是龙树自创的还是龙树入龙宫取得的,来自龙树总是没问题的),龙树给出了大乘经,同时自己作了很多论,也因此成为中土大乘八宗的共祖,所谓第二释迦。
由于我的信仰归于大乘显宗,所以此处不谈论南传佛教和密宗。
以下是我对大乘的看法:大乘佛教已揭示究竟之真理,并展示了洞彻此究竟真理后所能产生的种种奇迹,但大乘佛教没有、也无法给出直接的掌握这些真理的途径。
(1)大乘的基本世界观:这世界是存在的,但我们所见的只是这世界的一个面貌,如果世界是一段神奇的代码,我们无非只是一种解码器,解析了我们所能识别的世界。解析这个世界的方式无量无边,世界的面貌也无量无边,佛祖说到底,就是洞彻了用各种解码方式解码世界的奥妙。(而我猜测,仅仅是猜测,各种解码方式不兼容,也就是说,你不能在我们的世界用其他方式去解码,用了其他的解码方式,世界的面貌已变,也就不在这个世界了)。基本上按照这个理解,大乘佛教里的一切看起来不可定义的逻辑都能被解释,比如最有名的:A,即非A,是名为A。
(2)为什么大乘佛法无法给出解脱的方法。很多很多经,大家看了都会发现,都在说佛如何如何好,法门如何如何妙,功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然后四众人天,顶礼赞叹,完了。原因即在于我们自身即是这个解码器,按照这个解码的规则运行。在这个解码规则下,不可能出现其他的解码规则,因为一旦出现,这个世界的面貌和我们自身同时不复存在。不同的解码规则不能兼容。所以佛法说不可思议,我们的思想和言语,一切修行法门,都只是我们这个解码规则下的产物,不可能引导到其他解码规则。就好像一个封闭的集合,里面的元素无论以何种集合内允许的方式运算,都出不了这个集合。
(3)那该怎么办?我个人的选择,只能选择相信佛经。按照佛法说明的,勤修净土和往生其他净土的法门,在我们死去的那一刻,我们这个解码器毁坏的那一刻,凭借生前所修的愿力,转换为另一种指定的解码器。这个东西,我们活着的时候无法验证。就好像封闭的集合里,元素是出不去的,但是这个元素会毁灭,在毁灭的时候,可以摆脱集合的限制。
(4)关于灵魂、业力、末那识、阿赖耶、种子、如来藏等一系列的概念,佛法里其实都没明确定义过,至少从我读的经中无法归纳。
(5)说不谈还是忍不住。南传佛教,本质上只是高深的心理学,或者这高妙的心理学可以导致修行人临终时把解码器给停了(我的猜测)。密宗,其实和显宗没本质区别,你看的经,人家也看,不过你看的是汉文,人家看的是藏文,另外加上了一套转变心理状态的仪轨修法罢了。


以上我全部转成了现代的语言来讲,准备好被喷。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7:00

佛教是一种宗教,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
我以前也因为思考人生/死亡而研究过宗教(基督教、佛教),甚至我意识到我内心深处对佛教有一种偏爱,当然在佛教中有一些普世真理比如出离灭苦,但在其他宗教/哲学中也存在这种普世真理。总而言之,佛教本身和其他宗教一样,都能给人提供精神寄托,但同时也掩盖不了逃避现实的本质,也并没有哪个更接近所谓宇宙人生的真相的说法。而且佛教本身提倡的教义出家吃素禁欲都是反人性的,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照着它去做在当代社会会导致比较大的问题。
有兴趣可以读读张中行的《禅外说禅》,是本有意思的书。
建议理性看待宗教这种现象。往大了说,从历史发展观点来看,宗教和哲学一样,不过是一种世界观,是人对自身周围世界的一套解释体系。比如解释周围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本体论),死后又怎么样等等等等,同时又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这如果在哲学上就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了)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7:09

我记得南老爷子手底下一堆博士硕士,所以南老爷子讲,博士硕士有什么用?在这里南老爷子当然不是瞧不上高级知识分子,而是让一些心中有些所依的老先生们不要自傲自大,如法达禅师读《法华经》3000遍,见六祖头不点地,六祖当时就是一棒打掉了这心中所依之物,法达禅师当即见性。
当然南老爷子也说,我可以这么说,你们不可以这样讲啊。我们还不是博士硕士,自然不可以这么讲。想起李雪健老师在《上海滩》上讲,舍得舍得,有得才能舍,不得你舍个啥?想想也很有道理。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7-30 21:47:58

普通人




“万物皆有因果”为何又要“度化众生” ?

赤月 发表于 2019-7-30 21:48:35

高级知识分子应该都是治学严谨,不会像网络上的那些喷子不讲道理,那么开看看现代佛学大师是以以科学的方式怎么诠释佛法的。量子力学本人不太了解,如果是一名公正的学者或者科学家可以看看佛陀所说的法跟现在的量子力学有没有冲突。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中观的基本观点


一、“九乘”佛法的概念
在宁玛巴的论典中,提到了“九乘”佛法;而在一般的佛教经典中,只提到大乘和小乘,我们称其为“二乘”佛法;还有,在一些论典和续部中,会讲到“五乘”佛法等等;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不同提法。之所以体现出这些“概念”上的差别,是因为众生有千差万别的根基,所以佛转法轮的“深度”也就会不一样。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九乘”的概念。
在“九乘”的概念中,从声闻到大圆满的境界,全部都属于出世间的、修解脱的法,其中不包括“人天乘”。
在《大幻化网》中讲到过“人天乘”。“人天乘”的观点和见解,是指在相信前世今生和因果的基础上,去行善断恶。然后,在来世会以此善根而得到人天的福报受用,即人天果位。故而,人天乘也称为世间乘。接下来,比“人天乘”再高一个档次,就是“出世间”的法。而在“出世间”的法中,从显宗到密宗,可以分为九乘:
1、声闻乘;2、缘觉乘;3、显宗的菩萨乘;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属于小乘,唯识和中观以上的法就属于菩萨乘(大乘)。大乘又可以分为显、密二宗,其中密宗又可分为外密及内密,外密包括:4、事部;5、行部;6、瑜伽部三个层次;内密可分为:7、玛哈瑜伽(生起次第为主);8、阿努瑜伽(圆满次第为主);9、阿底瑜伽(大圆满)三种次第。
从人天乘到密乘,各乘的关系大致如下:
最低的层次是“人天乘”,再往上是“声闻乘”。声闻乘是在人天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比如:生死轮回和因果的观点,声闻乘和人天乘都承认,但人天乘认为“有我”,声闻乘则推翻了这一观点。声闻和缘觉的见解基本上差不多;唯识在声闻和缘觉的基础上,又是有“继承”,有“扬弃”。比如:声闻乘宣讲的“人无我”,唯识宗也如此承认。但对于声闻乘认为外境“地、水、火、风”四大实有存在的观点,唯识宗则予以了否定。
此外,唯识宗说诸法唯心所造,中观也认为如此。但是,中观不承认“有一个实有的阿赖耶识”。中观的见解高于唯识宗的见解。(此指“四宗派”中的唯识宗,并不是指《楞伽经》等经典中所讲的部分唯识见解。)在龙树菩萨的中观和世亲菩萨、无著菩萨的唯识著作,比如《中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中(这些法本在汉地也流通),都很清楚地表明中观的见解的确在唯识之上。密宗的见解又超胜于中观,这样,各乘之间自下往上,层层递进,既有承接又有破立。
当然,只有那些专门研究宗派的人才会如此刨根问底,如果我们想肤浅地了解一下也可以,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是必须具备学佛人应有的正知正见。即,应该对生死轮回、宇宙、人生以及世间万事万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至少也应该对事实真相有个了解。因为这是解脱的基础,即使谈不上有所证悟,但了解是必须的。
二、如何抉择无我


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每天24小时,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着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我”的存在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我”的存在,那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大小事务都可以不做了。
那么,如何去推导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呢?
譬如,我们想了解一辆汽车,从外观而言,就是有四个轮子、一个车架等等。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汽车,就应该打开引擎盖,看看里面的构成。如果再进一步,就可以拆下配件来研究。如此一来,才能谈得上是比较了解这辆汽车。反之,如果仅仅由外表而视之,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四轮的交通工具”的概念。
又比如说:有一座房子,仅仅从外观而论,就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建筑物。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我们就还需要知道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材料也做进一步的考察,然后,我们才会知道这座房屋究竟是木房子、石头房子还是钢筋水泥的房子。
可见,要了解某个事物,必须学会由表及里一层层地观察思维的方法。同理,如果我们想去了解自身和外境,那就必须去观察、思维:外面的世界如何构成?人本身的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过细致地观察,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为人的我又是什么样的。
至于观察方法,就如前面所讲的汽车和房子的例子。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了知到房子的构成,是石头或钢筋水泥的基础上,还应再进一步去观察,钢筋水泥又是什么等等。一般的人往往只需知道房子是什么建的就满足了,不会进一步观察和思维。对他们而言,这些问题显得无义又烦琐,但对于我们而言,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维。
那么,佛经上是如何教我们思维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我们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但如果我们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大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请问: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通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布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又得出一个结论:线又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
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象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尘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说: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同样,如果一秒的时间也可以被无穷无际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就不会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别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人而言,1秒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在其他时空中就不尽然了。比如说:1毛钱可以分成10分钱,我们从第一分钱开始,直到用到第十分就完了,这是数得清的。而从时间上来说,1小时由60分钟组成,1分钟有60秒,而每1秒中所含括的数字是无法用数量来形容的,它们就像苍穹中的星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过了一夜、两夜……百夜、千夜,仍然没走出这1秒。这1秒是用不完的,因为它无始无终、没有穷尽。所以,这1秒钟对于我们而言,是永远的1秒钟。我们此时在这儿相聚,在这1秒钟里;过一会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在1秒钟里,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们离开时,1秒钟就过去了,那还叫什么无穷无际呢?所以,明天仍然是昨天的1秒钟,这样就失去了所有的时间概念。
这是从时间上来分析的,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毫毛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像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张桌子,就不要去做什么观察思维,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观察——桌子由木板构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你就将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像前面的车子和房子一样,被我们一分再分,就“失踪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象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月称菩萨的观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获得事物,便不要去观察它,观察之后,你将一无所得,就会“失望”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24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三、证悟空性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


作为凡夫,如果想继续拥有桌子,就用不着去观察,只需在轮回和因果的取舍上下功夫就足够了,不用再触及其他。这也是“人天乘”的观点。但如果要进一步修习中观或唯识的见解,仅仅拥有“人天乘”或“声闻乘”的见解和修证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世界就是这样,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只要我们不去观察,它们就会存在;一旦用心去观察,就会一无所获。这是物质世界原本具有的自然规律,是它的本质,不是佛祖冥思苦想杜撰出来,让我们去观想的。如果这仅仅是规定,那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接受它。如果接受,就是生搬硬套,就是教条。而真理是有根有据、经得起考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同样,如果你希望有我,就切忌去思考关于“是否有我”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去找,就一定得不到“我”。无始以来,在错误观点的指引下,我们以为找到了“我”,从而种下了生死轮回的根。只有空性的观点,即向外不存在一个实有的世界,向内不存在一个实有的我,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走向解脱。
于此,我们要奉劝那些希望拥有外境的人,千万不要去观察和思维,就好比,如果你想继续“黄粱美梦”,就不要醒来。一旦你学会观察和思维,就会如同大梦初醒,“失去”梦里的一切!所以,要想圆满世间物质享受的人,就不用去作观察和思维。当然,这样走下去,永远都无法脱离痛苦!
虽然从表面上看,中观或唯识的修行,到最后证悟时,是什么都没得到。其实,我们所要的就是这个“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证悟空性。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丢了一个东西,结果却什么也没找到,就会极其失望。而证悟空性找的就是“什么也没有”,有了这种见解,在修行的过程中,就算没有彻底证悟,至少也能做到对空性有所了解。
四、缘起性空与量子物理


可能有人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证悟空性的见解和修行,是一种教条,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对于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内容,如果是一名公正的学者或科学家,就应该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用宗教或迷信来概括佛教的观点,是欠考虑的。科学家们探索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外在地对物质状态进行研究,比如说:原子、原子核、基本的粒子——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一系列的粒子。现在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分到夸克或亚夸克,就无法再划分了。其实这种结论还是不可靠的。现在,利用先进的粒子加速器,科学家们发现了目前已知的粒子和波。如果以后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他们就会发现新的物质状态。但即使借助于仪器,他们也永远无法证悟心的奥秘。
作为现代人奉其为圭臬的科学,的确对人们意识领域或内心世界的奥秘束手无策。从经典力学飞跃发展到今天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对于物质存在状况的每一次研究成果所建立的代名词,在佛的经典中虽然有着不同的称呼,但却有着极其相近的定义。但是,量子物理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基本粒子之上。佛教却认为: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基本的粒子,所有粒子都可以分尽变空。因此,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量子力学。然而,同样建立在探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释迦佛祖因抉择了“无我”,而将众生引往解脱;令人遗憾的是,科学却选择了制造核武器等等自取灭亡的道路。若深闭固拒、执迷不悟,而不及早翻然醒悟,必将咎由自取,将发明科学的人类本身引向毁灭。这是佛教与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五、自证空性,自得解脱


知道了空性,仅仅是种下了善根。但证悟空性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身体力行才有用。证悟空性的修行过程,就是削弱我执的过程。习惯成自然,“我执”渐渐地就会越来越少,而“无我”的智慧就会慢慢增长。这就是走向解脱。仅仅烧烧香、磕磕头,就自以为在修解脱道,那是自欺欺人。要想解脱,就应该像人走路一样,眼睛要看路,两条腿要动。光看不动,遥遥无期;没有眼睛,寸步难行。所谓看,就是要建立空性的见解;所谓动,就是要如理如法地修持空性。修行不是平日里闲来无事时,翻翻中观的书,了解一下空性的道理,嘴上空谈着“诸法无我”……。知道得再多,只是纸上谈兵,不去亲历亲证,就不能解脱。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着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
要脱离生死轮回,就必须精通“无我”,这好比有了一双慧眼,可以看清解脱的通衢大道。接下来,就应该迈步前行,也就是修行。其实,修行“无我”并不难,大家只要去做,个个都可以解脱。只可惜,知道的人多如牛毛,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我们都自以为是,以文明的现代人自居。何为文明?孰重孰轻?根本辨别不清。在短短的一生中,把最重要的东西视若草芥,弃之不顾,抱着最没有价值的东西辗转于生死轮回。这就是无明,就是颠倒。要知道,对于我们凡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追求解脱。但是,放生或持咒的解脱行却被我们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和摆设。有的人在山上修行才几天,因为洗不了澡,就回家了。请问,解脱和洗澡相比,哪个最重要?可见,不是什么外在的因素,正是我们自己不让自己解脱!如果只是这样徒托空言,永远也休想解脱。
有的人常常念叨“加持”二字,佛当然是有加持力的,加持也不是没用的。但释迦佛也曾说过:“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
如果我们不自救,指望别人来拯救,是不可能解脱的。有人说,佛很慈悲,他悲愍众生心切,会救我们出离轮回的。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贤愚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以前,在僧团中有一位负责僧众后勤工作的僧人。一次,一位施主交给他一个珠宝用以供养僧团,他却私自将珠宝占为己有。后来,僧众知道了此事,就规劝他:要么卖了珠宝,给僧团买粮食;要么将珠宝还给僧团。这位僧人仍然坚持己见,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位僧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苦果――他先后长时沉沦于地狱和旁生道。在释迦佛住世时,他转生为一种有四条腿的鱼类,生活在一个池沼里。一天,释迦佛带领弟子们来到池边,将其投生的前因后果一一宣讲,并告诉弟子们,在我之前的三尊佛,也曾带他们的弟子来到池边,讲这条鱼的身世。而且,在我之后的各尊佛,也将带他们的弟子来到这里,给弟子宣讲同样的内容。但是,贤劫千佛都度不了他。这一切,皆因他自己的业力所致。
只有依靠渴求解脱的心和如理如法地修行,才能救护自己,其他的人是爱莫能助的。譬如:表面上好象是阿弥陀佛在度我们,可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真正地发心,真正地断恶修善,痛改前非,竭尽全力地观想、念佛,如是努力地真修实干,才是阿弥陀佛能度我们的因。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度我们。并不是佛无慈悲心或他的慈悲心不平等,而是他没有办法,度不到那些心行都与解脱背道而驰的人。佛只能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做或不做,全在于自己。如果你不做,佛也无能为力。当我们确实觉得学佛好,想发心好好学佛的时候,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又总让我们抓不住重点,老去追求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永远这样,何时才有出期呢?
有的人自命不凡地认为:我听过《上师心滴》或者其他大圆满的法,灌了很多顶,见过那么多的活佛,肯定不修行也很快就会成佛吧!然后就开始守株待兔,以为解脱会自己从天而降,这简直是白日做梦!
能得到大圆满法的灌顶和传承,确实非常殊胜,是我们无数劫以来积累了无量福报才能获得的。若不犯密乘戒律,七世之内会得解脱。但是,请冷静地自我观察,听了大圆满的法以后,我们的习气还存在吗?我们的戒律清净吗?内心有变化吗?其实,有没有变化,一眼就看出来了。就从肉眼可及之处而言,原来感兴趣的,听了法以后,仍然趋之若鹜、乐此不彼;原来不想做的,仍然不闻不问、漠然视之。听了大圆满,听了《上师心滴》以后,仍然不想修行。如此再观照一下,用眼睛看不见的内心,可能还是没什么变化吧!
所以,即使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了大圆满的法,如果就因此而得意洋洋,停滞不前,不护持清净的密乘戒律,这种人,就是我们在以前的开示中所讲的,从光明走向黑暗的那种人。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从无始以来,一切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平时不知道行善,即使意识到要行善,等落实到行动上时,已如蜻蜓点水一般。或者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名闻利养而做一些表面的行善,让行善成为世间法、小乘的法。有的人烧香拜佛,求的就是工作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孩子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但这些跟解脱没有关系。要想解脱,就千万不要为了这些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浪费大好的暇满人身。
六、空性的具体修法


如果你想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就应从现在起,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为解脱而修习。具体方法如下:身体呈毗卢七法,首先皈依、发心,然后就进行观察,一般人无我的修法不执着于外境,首先观察身体,并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将肉体抉择为空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然后观察心,心也同样可以抉择为一刹那,这是比较简单的说法。按照中观或密宗的说法就是以心看心,一旦心静下来以后,有时就能看到心其实是不存在的,其本体是空性。
不管是以观察的方法,还是以心看心,就是要深深地体会到,内外是不存在的,本性是空性的。犹如做梦一样,凡夫在梦中,会感觉梦境中的一切都是实有,都是存在的。一旦苏醒,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觉。现实的内外器情世间也是同样,如果不观察,它们都是千真万确地实有存在的。如果以上述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执着的现实世界,原来就像虚幻的梦境、飘渺的彩虹般根本不存在。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颠扑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这样的。
如此观察并对无我或空性有了深深的体会以后,保持这种状态,专注于这种状态。本来专注的时间越长越好,但在初期,只能从半分钟、一分钟开始,生起杂念后,又从头开始观察。如此不断循环反复,最后回向菩提。这就是比较简单的空性修法。
如果一开始,就自不量力地高谈阔论关于生圆次第等高层的修法,是没有丝毫实际价值的。只有这种修法才是最踏实、最合适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段时间以后,我执就会逐渐削弱,贪、嗔、痴、慢等烦恼也会烟消云散。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修行人!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7-30 21:48:41

真不是酸
佛陀时代的“周利盘陀伽尊者”听过吧,最好别采信〔一经通经经通〕这种迷信模式,不是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在其他领域就也一样通吃,这个认知太简单粗暴了,有些高知也会往旁枝末节去跑
事实上如果没法确定给予你参考意见的人是离解脱较近的话并没有去主动的看经典(北阿含南巴利经藏)高效
不如在经典里学习,实践,自己做苦灭,解脱的高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级知识分子如何看待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