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大学里曾经去搜过这方面的定义,这方面的论文,当然是指中国的那些期待里的所谓“论文”,有很多观点,教材里对教育的基本定义是“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当然,这个定义其实很废话。 你对教育怎么看呢?或者说你对教育有没有深入一些的理解,或者在你看来,是你自己比较独到的看法? 在你看来,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理想主义者说。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我天真的认为,教育就是鲁迅所说的「立人之事业」,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 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 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 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 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 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 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 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 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 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 长的准职业者。」
2.社会学意义。
后来思考教育的社会意义。起初天真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努力都最终都可以「能者居其位尽其才」。
而冲突论者告诉我,教育减少社会不平等不过是个骗局,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造(再生产)。而非实现阶层流动的美好愿望。
好听点说,教育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为大众志向提供目标,拓展时代的思想内容,推进政治权力的运用。
是的,新社会得有新公民,新机器得有新工人。大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有点"训政"的味道),通过教育传承本国文化,灌输意识形态以及培养爱国主义。(功能主义视角)
当我坐火车穿行在云贵川边界山区高架之上时,我看到了下午放学回家,走在山路上的小小红领巾,活蹦乱跳。我更加确信,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几分,决定我们命运更多的是我们诞生的脚下的土地,我们所热爱的出生地。
3.我吐槽的大学教育。
是的,应该事实地谈一谈教育是什么了,而不是总问教育应该是什么。当99%的人都低头不理讲台上的老师 时,我想这老师怎么有勇气讲下去,我 想这是教育么?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准职 业者?甚至连这都不是!我所见的高等教育,就是把一批大好青春年华者圈养在学校,既不让他们自立,又放纵他们的不上进。教师以此谋生,学生一个文凭主义,活脱脱像一个骗局。
4.参考资料及补充。
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自我》导言。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4-498.冲突论视角:再生产的社会阶级结构。
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1-494.功能主义视角:有利于社会运行。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life itself" --John Dewey 真的是好题目,教师不来谁来,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中外都没有异议的,而你觉得是废话,不是因为它不对,而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它。
1、教育是培养,教育和教学不是一回事,教学和培养人更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培养?培养即成长,换句话说其实你出生到现在你的每一秒,包括未来的每一秒都在接受教育,而现在题主不能理解的,也恰恰是这个社会所没有理解的,学习吃饭是教育,走路是教育,打游戏是教育,谈恋爱是教育,失恋也是教育,只是教育作用不一样而已,但都伴随着你的成长呀,而现在社会大多数不能正视这个问题,认为教育都限于学校,或是学习了什么,“比方说,为什么教师子女,大多数都成绩优越?”因为教师子女是真心被教师培养的,而有多少家长是知道自己的活动并不是把他(她)养大,而是培养?
说句实话,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做的还是不错的,但离培养一词还相差甚远,而且老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意愿,去培养每一个孩子,老师没有时间去培养,其他人又不认为自己的活动是培养,教育先输一步!
现在很多人说,学校就知道升学率,高中就知道考大学,这样的心理我一会来说,但是,拜托上大学真的是一种培养好不好,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今天,培养你上更好的大学,你真能更好的成长好不。
2、教育是培养人的,注意是人,不是成年人,不是法人,只是人,那就要求学生和老师完全是对等的关系,学生应该知道尊重老师(其实这一点,真的很多同学没有做到),而老师应该体谅同学,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谈恋爱,为什么一定要穿校服,为什么老师要管我,就不能用是否来回答,也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而应该考虑到他为什么会谈恋爱,是学习成绩不好找事做,是寂寞了,是情根深种,还是有人影响,不再用能和不能来回答问题,不能用是否来解决问题,这很难做到,但其实端正心态就没有做到,教育再输一步!
3、教育是社会活动,教育真的不只是学校,教师的活动。
学生成绩不好,大多家庭教育有些需问题,当然成绩和学习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也是组成部分不是,有多少父子,母子,其实是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上对话的,现实中的对话,无碍呼就是,“老子花这么多钱供你上学,你还不好好学习”请问这平等吗?
另外学校家庭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现在很多人抨击高考,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没用,歧视技校出生,而学校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意愿的执行者,社会崇尚好大学,学校只能拼命的提高分数把孩子送上好大学,大学生没用,其实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结果,但一帮人,一边骂着大学教育,骂着大学生,一边享受着教育为社会提供的大量优质廉价劳动力,付着低廉的薪水却要求着经验丰富、干练稳重的人!教育已经入坑!
4、教育是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纸上、口中,更应该身体力行,见闻亦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活动太少了,教育所能提供的活动太少了,社会所能提供的活动太少了。
比如游学在我看来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但游学的成本和风险谁来担当呢?而且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还是读书,口授,做题,考试,这些活动,教育暂时爬不起来!
所以大道至简,而你没有理解,只是没有以身验道罢了。 关于教育的定义、本质之类的问题,研究了很多之后,只觉得一句话说的最简洁,最有力,最直指核心: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修道之谓教——所有的一切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下面列一点教育名言来对比看看吧。
教育是学做人——修人道
教育是认识世界——修自然之道
教育的核心在于人的心灵——天地之道:万法由心
教育在于给人以无限的可能——得道者得势,得势者得天下
教育是涵养人的精神——人的最伟大的精神从道中来
教育是让人幸福的学问——违背大道者必不幸福
教育是让人有独立的思想,不随风摆动——明于道,则住于道,自然不随风摆
教育是开放的心灵——水之道:海纳百川
。。。
最简洁,最核心。
同时,道,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学生,老师家长要用什么方法?
要激发孩子的自主性,不能过度代替孩子的责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孩子,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压迫————上善若水 教育要等机缘,要在合适的时候教,学会等待————潜龙勿用
。。。
内涵太多,且正,且核心。一句话,就已经超越了泛滥的名人名言,以及过去几十年流行的纯粹人本主义。
近期知乎私信问我问题的同学和家长太多了,而我上知乎少,很多不能及时回复(知乎私信系统也不好用)。
想要咨询问题的同学和家长,还是加我的助理微信吧: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咨询问题,我如果有空,会尽可能回复。
另外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学习策略师,学习和思维方法,后面主要在公众号里分享。 我觉得应该是启智。让一个人思想获得自由。
人很难自己察觉自己的不自由。教育会帮助人认识到这一点。举几个例子,我们看到时间认为世界的颜色由三原色构成,但是你能想象我们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颜色么?蝙蝠用耳朵“看见”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说完这些感官上的,我们再说意识上的。生活中老说老板各种抠门,各种傻。有没有想过在老板的世界里面又是怎样的呢?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真的这样,还是不是坟墓的婚姻都很低调不会让你们发现呢?当大家都要哄老婆过日子,有没有想过这个模式里面逻辑是有漏洞的呢?
教育,就是应该 消愚,启智。 记得以前看过这文章,来自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它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听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费的事,我想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样。“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人格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来。所以仁字从二人。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工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名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会劣等欲望之所牵制。《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刚强极难。一个人有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须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馀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坐,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居”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的:“但昔日之芳草兮,今真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现在你所爱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因不知才会感;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人。我盼望你有痛恨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认识自己。
认识世界。 什么是好的教育制度,什么是差的教育制度。
大多数人都认为因材施教是个好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是让学生能有好的发展。而坏的教育,就是填鸭式教育,没人性,压制人的本性(比如高考的恶性竞争)。
谈教育,首先我们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看。
我们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递社会已有的知识,从而能够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得到一定的职位。认为知识是主要的,而之后的职位分配是次要的。
教育,有多种形式。
极其传统的,就是学徒式,学生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学,然后出师,自立门户。武侠小说里面是这样,传统的厨师行业,理发行业也是。收徒完全是看师傅的,他要你,然后你就可以拥有某个特定的技艺(在学成之后)。
然后就是孔子那种一对多的通识性的教育。传统的知识,只是在贵族弟子之间传播,而孔子开创了大众教育的先例。这种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教会人行为处事的方法,识字等。
中国传统的私塾,按《大历史的边角料》里面的说法,私塾能教会人基本的识字,书信交流,还能在农村里创造一种文化氛围,能使人行为处事有特定的规范。。
然后我们最近的教育制度,是外来物,它的目的,不是以上这些,更多的是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
中国教育,有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有职业教育,有大学。这些制度都是工业革命之后,专业分工的结果。以前大部分的工人干的都是体力活,不需要能力的要求。后来在工作中引入了机器,机器替代了许多体力活,人的操作机器的能力开始成为一个必要的素质,于是就有了培训这些能力的大学与职业教育。
韦伯《支配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物之一。
传统社会,靠的是教养(贵族的自我繁殖),来给社会人分层,给他们分配职务。后来有了考试制度,中国的传统八股取士,它靠的是寒窗苦读,然后随机选取(八股取士靠的是阅卷老师的心情,),然后再分配官职。即使你是个书生,啥都不懂,你该是可以去上任,因为每个衙门有师爷,你听师爷的就行。
于是这里有个奇怪的地方,八股取士,除了筛选人,稳定人心(你是可以当官的,只是你八股文写的不好),并没有发展那些人的个性与能力。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入党的申请书与思想汇报。即使大部分人都知道那是假的,都是从网上抄的,但该是需要,这是入党的必要流程。不仅仅它能带来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能筛选一部分人,反正不是人人都乐意去写。
然后用同样的想法,来看看高考出了什么问题。
高考,首先有筛选作用,它把人分为两类,一类大学生,一类是非大学生。
假如,大学什么也不教(或者说教了一些在社会生活中不需要的知识,这样或许能被理解些)。然后大学就是把较聪明的那群人(也就是高考考得比较好)圈养了四年,然后大学生毕业,被大公司招去,然后公司在公司内部进行再教育,让他们获取必要的职业技能。
由于高考成绩,跟智商有一定的联系。于是在进入公司后的接受能力也会强一些,这样似乎没什么不妥。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当大学生不断增多时,问题就出现了。这时,行业的职位饱和了,公司或许会在筛选人时,严格一些,要那些有社会经验的,能立即能用的,而不需要再教育。
但由于能力又是一个难以直接测量得东西,面试者肯定都说自己有能力。那些聘任公司需要一些别的手段来测量,比如需要重点,比如985.211等,于是有了学历歧视
合格的伯乐需要有透过现状看到潜力的能力
其实,这些还好。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像曾经的机器抢了工人的饭碗一样,互联网开始来抢一些白领的饭碗。当一个医生的治疗方法能够在网上检索,一个题目的答案能在网上获取,我们还需要这些职业的人吗?
他们的职业定位应该转向何方?
要相信一个人生定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赚的钱越多。
某个职位的工资是跟胜任它的危险程度,难易程度成正比的。
可以预料到未来,要么人的学历越来越高,要么类似于高考前的补习班的就业前训练营也会兴起。社会总是要找到个方法把人区分开来。
阿乙,1976年出生于江西瑞昌,在警校毕业后当了民警,接着成为公务员,过起了例行公事一般的生活。在看腻生活的无尽循环后,26岁的阿乙辞职,开始做编辑,开始写字,开始出书。现在他已出版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随笔集《寡人》;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自传小说《模范青年》;短篇集《模范青年》(台湾宝瓶);小说集《春天在哪里》。近期新书随笔集《阳光猛烈,万物显形》已出版上市。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仿佛不曾在这世界生存过的纯粹干净~随性随意的活着,大概这是我最嫉妒的人生)
首先,文革之后的那批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小。你只要有点知识,相对于其他大多数文盲来说,就很厉害。而如今,是个人都可以写小说。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几次翻看没有找到我想感谢的回答。
记得王小波说,要自由而诗意地生活。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如此。
诗意的生活,不是十五岁和朋友K歌高唱周杰伦《七里香》。不是二十岁时捧着精装版《美的历程》在梧桐树下的秋千上乘凉晒一张“岁月静好,如果你在”的照片,不是二十二岁用半个月做的毕业礼物。也不是下雪天,下雨天,满月夜感叹造物主笔下的良辰美景。
这些都是外界给与我们的美感,而教育是要我去探寻并且创造自己幸福家园,并诗意地栖居其中。
为何探寻?
埃德加·莫兰_百度百科于迷失的范式 (豆瓣)中写道“历史是一系列不饿挽救的连续灾难,塑像被推倒、图书馆被焚毁、城市被夷平、人民被消灭、文明的航船连人带货全部沉没”,历史在摧毁和创造间玩着双重游戏,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不断推翻又重建自己,“主体在把自己作为对象的同时亦是主体,他猜测并探索着精神与世界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地带,并在思想和行动中向这个不确定性质疑。”
如同被大地连根拔起一样,如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摆钟一样来回摆动着。我们无法在不确定之中置身其外,也无法摆脱功利之外。如果你恰好有那么一点点判断力,无法无所谓地喝下鲜美的鸡汤。所以我们选择探寻,如何不作为工具而生活,而纯粹是一种精神与美的享受。
教育便是这样的探寻过程。
在领导说他有一个朋友牛X无比的时候,在姑婆们询问你工资婚期的时候,在公交地铁陌生人吃韭菜馅包子的时候,在感觉自己快要平衡不了欲望与能力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可以接受自己,选择自己的环境,让我们有能力去改变自己。
这个提升过程一般是漫长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审美的眼睛。什么是情怀?
透过老板的吹嘘,发觉到他拙劣表现的好笑。姑婆们的家长里短除去窥探欲的关爱,和吃韭菜馅包子的路人一起工作的队友闻到气味时会先流露什么表情?
从这种角度想,人对人的仇恨与结怨就都没有来了,有的是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与了解,更有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快感。用老人的智慧,透过婴儿的眼镜看世界。社会关系在这样的视角下一层层褪去,留下透明蓝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我所理解的自由。这就是审美化的人生。
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在社会交往中敢于高度信任交往对象,有原则的关爱和给与。也敢于自身的发展当做认识、实践的对象,进行自我设计与奋斗。
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问题吾国教育病理 (豆瓣) 这问题太大了。
说说一点浅见。
1、教育是什么?
A、低级层次 —— 传授和掌握知识(即过去的经验),了解一定的常识。这个层次就像过去的祖先们用结绳、口传一样,目的是把已有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
这一阶层,对于现行的教育来说,并不件简单的事。知识那么多,如何挑选、如何逻辑串联、如何更好让孩子们吸收、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吸收。
B、中级层级 —— 美好的三观引导、为人处事
C、中级层次 —— 孩子们怎么发现(观察)自己、发现(观察)世界,有独特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当没有指南针作导向时,我们容易在宽阔无比的森林里迷失。教育是想让孩子们更好地发现(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发生情绪了该怎么办?如何自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它的美丽和丑陋又是哪些?我该如何去发现和感受世界、生活里的美?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唤醒我们的爱吧。 引用一段关于教育的解读,出自我很喜欢的木心老师。
“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了,外在教育有什么用?”——木心 看你从哪个角度去回答了。
如果你去问大学校长、通过百度“教育是什么”、或者翻阅教科书和论文,那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教育是为了培养道德、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等等。
这些都没错,但那都是理想中的教育概念,真实的教育可能有更多的功利目的。
1父母送你去上学,除了希望你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尊老爱幼,还希望你考个好大学,希望你有好同学好朋友。 考个好大学意味着今后你找个好工作的概率更大,在一个优秀班级学习意味着你的交际圈、人脉更优秀。
中国比美国有一点好就是,中国是应试教育,美国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对穷人有利(高考录取几乎只看分数),素质教育对富人有利(美国的素质教育让中学生下午三四点就放学,穷人的孩子踢球喝酒打架去了,富人的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去了)。所以对于非富二代、官二代中学生来讲,好好读书是现阶段最“划得来”最明智的一个决定了。
2 没有哪个读在职研究生,MBA、EMBA是为了得到所谓的教育,基本都是希望读出来后自己的职位升得更快,薪水长得更快,人脉更广,生意更好做,跳槽到更好的行业。 这也是教育的功利目的之一。
3 希望通过功利的教育得到了好处的人们,都能为理想中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而不要成为北大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教育的三个迷你顿悟》,是我亲历中国教育之后的感慨。
————————————————————————————————————————————
迷你顿悟
有时候我们能在瞬间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子,我称之为“迷你顿悟”,把迷你顿悟写下来,积累在一起,有一天你会发现,迷你顿悟连接起来的世界是多么美妙!
1
昨天是星期日,欢乐喜剧人首播。作为一个铁杆粉丝我当然是从头看到尾。
尤其喜欢小岳岳(岳云鹏),每个星期就指着他说个相声好好乐一乐。昨天小岳岳的表现不是太好,只得了第三名,但里面的一个包袱却像炸雷一般让我一惊。
小岳岳考孙越一道题:“一天,我走在北大的路上,迎面走来四个老师,一个教语文的,一个教数学的,一个教体育的,一个教英语的。只见其中两个老师突然开始翻垃圾桶,一个老师开始拧电灯泡,另一个老师在放风。
“这些个都有用啊,你记住喽!”小岳岳特别正经地提醒孙越。孙越很认真地在记。
“奥奥,都有用,我得记住喽!
”
“突然,迎面又走来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啊,从前面看两根头发,从后面看三根头发,试问这个老头到底几根头发。”
孙越:“我斗胆问一下,这题从那个老头出来之前的部分是不是一点用没有?”
小岳岳:“当然啦~”
这是种挺老的段子,先说一堆没用的,分散你的注意力,等问题出来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注意到。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梗,但它和现在的高考题目惊人地相似。
近几年参加过高考,或者正在准备高考的人可能会深有体会,相比于之前,高考题目的长度越来越长,越来越长。(其中以理综文综最为明显,理综中又以生物最为明显)更加致命的是,有用的没用的掺和在一起,二三百字的题目看下来,有用的信息不到十分之一,又不敢跳过去直接看题干,导致理综文综答不完卷子。
写到这儿呢,佳弘不想介绍什么看似很玄妙的答题技巧,更不想走上愤青抨击中国教育制度的老路。我只想说说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咱们接着说,这长长的题干反映出了什么呢?
没啥可考的了,开始玩文字游戏了。高考已经变成教育军备竞赛的丑恶本质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人们面前。
看看几十年来各个大学的提档线你就会发现,学生考出来的分数越来越高。以前六百六七十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现在不是七开头的分数,想都不要想。原有的题型被老师学生琢磨明白了,出题老师就再变,又被琢磨明白了,那就再变。学生之间的军备竞赛,学生、任教老师和出题老师之间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
2
咱们先把上面这个话题放一放,说点别的。
这两天东方卫视正在热播一个电视剧——《女医明妃转》。一边在沙发上练吉他,我就一遍跟着老妈看了两眼。
讲的是一个官员的女儿允贤,从小就跟医术结缘,励志做一个女大夫。又夹杂了她和两个皇子的感情路线,颇有一股“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味道。
电视剧本身不怎么样,但里面允贤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却是让我很有感触。
从小生活在官府的允贤熟读经书医书,可以说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女子。后来她因为一些缘故走进了社会,很明显的看出,她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简单的、初级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我就在想,一直接受教育体系中理想的、简化的教育的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的模型是理想模型,学的函数是单一变量的函数,做的题基本都有标准答案。一切都是经过简化的。每天和这种单一、简化的东西打交道,会形成允贤那样的价值观就再正常不过了。
现实生活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多变量的、多影响因素的。你在生活中做一件事,根本无法预料这件事会被什么影响,会涉及到多少人,最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3
咱们再把这个话头放一放,说说下一个迷你顿悟。
第三个迷你顿悟来自弘毅士推荐的好书《必然》。书中提到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去中心化。
这个词太高大上了,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中心化是一个趋势。各种资源都涌向市中心,每天早晨,来市中心上班的人们源源不绝。而去中心化就是将之前堆砌起来的金字塔摊开,形成一种开放的、扁平的、平等的系统。
互联网就是实现去中心化的最好手段。有了互联网,资源可以在每个人之间平等地流动。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把一座座学科高塔上的一砖一瓦搬下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机会接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最近越来越火的MOOC就是教育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就能受到好的教育,是平等的;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听一堂课;是扁平的;它面向所有网民,是平等的。
4
说到这儿,咱们把三个迷你顿悟放在一起看。
我有了这样的感悟:高考、传统教育的军备竞赛本质,以及它们带来的单一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世界去中心化的潮流。
处在这个飞速变化时代的我们,应该开始思考,靠着传统中心化教育带来的一纸文凭,以后的我们还能敲开几家公司的大门。
如果说中国教育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这个问题自己消失。这一天不会很近,也没有多远了。
作者公众号:弘毅士 这本来是我在另一个问题“中国到底哪里糟糕”下的回答,稍作修改、删节,也大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鲁迅公当年讲的其首在立人、而后凡事举。
无论在什么时候,倘要社会进步,教育乃是第一要紧的。
为佐证这个观点,且引几段文看看我们数十年来糟糕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吧。
以下来自网络:
1967年8月由上海市小学课本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六年级算术]
以"百分数"为题:
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常常要用到分母是一百的分数。
例如,先锋机电厂无产阶级革命派掌权后,坚决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 促生产"的指示,今年二季度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八,六月的总产值相当于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二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农村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式,光明生产队夏熟作物总产量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
像上面这些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做百分数。
(说真的,我很庆幸编写组总算在最后用一句话告诉了学生什么叫做"百分数",可是慢来,还有更绝的)
三角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伟大胜利的时刻,又一曲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凯歌奏响了。
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长达六千七百多米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部建成,可以看到凌空飞架的巨大钢梁,笔直的横竖在江面上,排列整齐的三角架有力的支撑着大桥钢梁。
大桥为什么要用三角架结构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的战士。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如下特征……
还有一题。
简单对称图形: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太阳。让我们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厚感情,剪个"忠"字代表忠心。
我们剪"忠"字时,可以把纸对折起来剪。因为这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一般的,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能够重合在一起的点叫做对称点。
还有。
1969年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中学教材遍写组的[重庆市中学试用课本:
《一年级语文》 语文知识[一]
工农兵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的词汇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
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亿万工农兵群众写的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致敬电,用最美好的语汇,最完美的形式,表达最美好的愿望,抒发了亿万工农兵对伟大领袖的无限深情。
下面介绍几种工农兵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例如:
1: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2:舵手来了,救星来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到安源来了。
工农兵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心中的红太阳,是大海航行的舵手。像这种写法,叫比喻。
3:敬爱的毛主席,你的革命路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你的思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深扎根,人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无产阶级专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巩固,工农业生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气腾腾。
像这样把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连在一起,尽情的抒发无产阶级的豪情壮志。这种写法,就叫排比。
4:井岗扬臂举红旗,赣江奔腾来报喜。
工农兵运用革命的想像,给山水以无产阶级感情,像这种写法,叫拟人。
5:毛主席啊毛主席,你开辟的革命道路通天下,您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正为全世界革命人民所掌握。
在写作时选用毛主席诗词或语录来说明问题,抒发感情,就更有战斗力,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这种写法叫引用。
——————
不敢问大家见着这些"妙文"会怎样,总之敝人是早已五体投地了。
我并不想揣测这个自诩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里还有多少这样下流无耻的事情,我只是很奇怪中国人是怎么挣扎着活到今天的。
那又要有人说了,那是“我们走过的一些弯路”,你这样揪着不放是何居心? 那我就要接着放大招儿了,以下是刚过去不久的“月饼期间”各地的应景报道。
尼玛都是被你们逼的:
——————以下来自于网络————
山东济南:铭记抗战历史从娃娃抓起我市各幼儿园组织参观抗日主题展
“老师,他们为什么要来欺负我们”
“这些人太坏了”
“我们可真厉害,把这些坏蛋都打跑了”……
孩子们愤慨的声音回荡在展厅,虽然稚气,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已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田,民族自豪感悄然扎进孩子们的内心。
江苏盐城: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盐城市第一幼儿园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升旗仪式
每个班级的主题墙都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呈现,老师们个个精心设计,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张张抗战图片,讲述了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抗战故事,还一起观看了一部抗战视频,孩子们看着、听着、想着、不由自主地说:“解放军叔叔真伟大!长大,我也要当解放军!”
福建邵武:我市各学校开展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9月3日,第一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一幼教师们通过图片展示、观看视频、翻阅小人书、讲述抗战故事、学唱革命童谣、歌曲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历史,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贫穷落后遭受侵略屈辱,只有国富民强,科技进步国家才能强大,鼓励孩子从小学好本领,立志报国。
吉林延边:三幼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观影活动
看影片后,孩子们纷纷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和感激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此次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让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火热的爱国种子。
福建福清:康辉幼儿园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开学典礼活动
康辉幼儿园本次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升旗仪式的举办,让全体师、幼深刻感受到国富民强的自豪感,更加珍惜并感恩于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植下了崭新的童年梦——努力学习,长大后保家护国,强大中国贡献力量!
四川宜宾:留耕镇幼儿园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开学后,各班级老师通过给孩子们讲过去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弘扬抗战精神,让孩子们从小牢记历史,警钟长鸣,长大后学会居安思危,勇于担当。
中、大班孩子还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王二小的故事》和《小兵张嘎》等经典抗战题材影片,通过荧幕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面,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战实践。
甘肃平凉:华亭县幼儿园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给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鸡毛信》。
该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海娃,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
整个观看过程中,孩子们入情入境,沉浸于影片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之中,尽心品味,用心感悟。
看完影片,孩子们感慨地说道:海娃那么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我们一定要向小海娃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
看到这里的人,大概会明白当今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了吧?
我们的教育几千年来所要维护和灌输的那一套都是反人性反生命的,它惟一的成果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毫无自我本性而只是一味服从的奴才或奴才胚子。
我们的教育提倡的是整体保持一致,它反对个性,反对出类拔粹,打压持异见者。
教育的目的只为维护政权,是为当权者服务的。因为当权者垄断了教育资源,于是教育日益退化为工具,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如此。
我们的教育只要人被动的接受,而且只有惟一的标准,也只有惟一的真理。
所以中国人大都丧失或抛弃了最宝贵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官方为所有的问题都设置了惟一正确的答案,而解释权在它那里。
自秦帝国以降,教育就一步步退化为进身谋权的工具,即所谓白首穷经求功名。所有人都忘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社会进步让人民能够接近和了解真理和真相。
骄奢淫欲的汉武帝则更进一步,自独尊儒术始,儒教就披上眩目的外衣与统治者一唱一和上演起永不落幕的大戏。
这出戏演了几千年,民众也都悲哀的在其中上演了各式各样的角色并乐此不疲,所以中国读书人惟一爱做的,不外是苦研经义博取功名。
教育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恐怕孔老夫子也会大不乐意的,可是中国人就是这样奇怪,因为举目所见大家都在这么做,所以我也就这么做,却没人停下来想想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也许都以为是对的吧,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么做的。
这就应验了苏格拉底的名言,只有管理者才进行思考,其他人只能像羊群一样跟随。
可笑我们的教育家们却自顾自的仍旧昂起他们高贵的头颅,闭着双眼大唱赞歌。
我们的可敬的教育家们总是在规劝我们要死读书读死书,他们让我们都变成了睁眼瞎子,掌握某项谋身技能的睁眼瞎子。
因为他们是为当权者服务的,而当权者最大的目的是永远当权。
所以当权者和教育机器就勾搭起来阻止民众接近真理和真相,而教育作为他们无往而不利的工具几千年来都在发挥它的惟一作用:愚民。
正当的教育应该教会人怎样接近真相和真理,而不只是传授某项谋身的技能;
正当的教育应该培养人自我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强迫所有人接受某一种观点为真理;
正当的教育应该使人学会宽容,而不是如今这样的自私自利;
正当的教育应努力使人相信,通往真理和真相的道路有千万条,而不是扼杀所有人追寻真理和真相的自由和勇气。 首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之所以为人类所特有,在于它是人的能动性活动。这是人类教育区别于动物的教养的根源。动物不具有意识,其活动是本能性的,不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类经验的传递,从而保证种族社会性的繁衍。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它是什么样的教育。那,我们且抛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者个具体的问题不说,来谈谈教育如何培养“人”。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人具有意识,具有主体性。人类在幼儿期便逐渐萌生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将自己与所看到的物体在意识上分开,从而具有了主体性,成为自己的主人。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才能萌发理性,独立的思考,追求自由、平等。因此,我们说教育要培养人,最关键的在于唤醒人的主体性。这是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本质。而被人们深恶痛绝的填鸭式教育就在于泯灭了人的主体性,学生失去了主动选择与创造的机会,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物体,而非独立思考的人。而我们说填鸭式教育下的学生往往具有奴性,也是其主体性泯灭的表现。 谢邀。教育就是当你忘掉老师教给你的书本知识之后,剩下的东西。
-------------周国平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是教育。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以上我给出的是可以在书本上搜到的对于教育的定义,不得不说教育家们给出的定义完整具体,看似很官方但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在定义之外,我有点不成熟的小看法,我觉得不同领域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家从事教师培训行业的教育机构来说,我们认为的教育是这样的:
教育不是我们教会学员死记硬背教育概念、东拼西凑做题技巧,教育是我们教会他们理解每一个心理学实验,每一位人物思想,教会他们践行每一种教学方法,每一次教学改革。
教育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招生、运营,教育是以真实为感受的口口相传。
教育不是必须面对面、点对点,教育是可以由一根网线牵连、两个屏幕呈现、多个人互动。
教育看似很难,但却简单。当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他维护好网络,我准备好课程,你按时来上课,我们的教育就实现了。
教育看似简单,但却很难。当我们每个人想要突破自我,他忙着更新应用,我忙着创新课程,你忙着复习功课,我们形色匆匆,我们很是劳累,好像这一行也不容易。
我们一路走来,开过数万节课程,教过数百万个学生,讲过无数次“教育”这个概念,但此刻我们对“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育人。
教育就是育人,教育的本质更是育人,教一切不可育之人,育一切可教之人。 教育对我来说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其实它和衣食住行应该有一样高的地位。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决于许多因素、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发展水平是教育水平的体现。我们看今天的世界,显而易见在这个方面中国最有资格上领奖台。举几个例子,首先我想讲一下中国初高中学校的教育系统。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在校园有多么辛苦,起早贪黑地啃书。他们从少年开始一直这样,年级越高负担越大,虽然他们自己觉得,累是累但是如果不做的话,会丧失重大的发展机会。一天一切艰苦奋斗将变成大成功,他们会达成目标。我在中国的时候有过机会在上海高中当德语外教。当时我看到了中国高中教育体系和强度,很遗憾我本身从来没得机会在中国初高中读书。我看学校教室里放满教材和其它学习资料,满到什么程度呢,桌子表面都看不到,因为所有的桌面都覆盖着书籍。除了这些书之外老师上课的时候还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学生很积极地参加每门课,但有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眼睛自己觉得他们真的筋疲力尽。这些孩子基本上都在学园生活,虽然人人不同,大家要一样的目标。天天向上。与中国比学生比起来,外国学生的业余时间太多,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已被反复筛选,结果教材没有中国学生的那么广泛,于是他们把需要的书都轻轻松松可以地放在他们背包里奔学校去。外国学生一般不住在校园,他们每天放学之后直接可以回家自己安排时间。也没什么压力,爱干啥就干啥,有时父母也不管他们。我在中国的时候翻看一些高中学生在桌上的教材,内容超级丰富,一切皆详细地记叙。在书店里我看到一些四年级数学书的时,我意识到内容又复杂又多,但中国孩子很快就可以保证数学功底扎实。西方孩子在国外付不出这么大努力。我愿望我下一代可以在中国初高中读书。教育和道德自律是中国孩子的日常。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我的信念,即中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政府把越来越大的GDP部分都投资在教育方面,而教育是强盛发展国家机制里的重要的齿轮。所以投资在教育方面是最有合理性的投资,况且今天这些青年人将能延续新中国血脉。除了以上所讲我在国内体会的情况,接下来我还想说到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的事情:我住在北威州,这边也是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联邦州。每所德国大学都有中国留学生并且年年会来有越来多。他们都接受了国内的教育,然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很多华留学生可以当这例子的典范,其中我男朋友,他已经在国内学校积累丰富的知识,然后从大连理工大学退学到德国大学去。现在他在德国读经济信息学,像数学、编程、数据库之类课程他都比他德国学生通过早。德国人就要花特别长时间在啃书去理解这些内容,因此信息学、技术、工业这类专业的最高毕业率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中国非常重视这些专业 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知道思维敏捷的人将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柱。亲爱的知乎用户,我希望我的中文表示方式不会太扰乱您眼睛。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完善 教育是掌握知识,培训技能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阶级的再生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