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门 发表于 2019-8-9 10:16:30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8-9 10:16:45

两年前一个下午, 我刚办理完休长假的手续, 准备长假后跳槽去另一家公司, 在走廊里, 想想就要离开呆了4年的公司,五味杂陈,一直非常喜欢公司的文化, 无奈心已疲惫,正胡思乱想着,一位久未谋面的前同事向我走来, 寒暄之后, 自然问起近况, 他说他在K12 team工作,我倍感好奇, 于是请他详细向我介绍了K12 team和他们的系统,随着他介绍的深入, 周围的一切都好像亮了起来, 一个深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梦想苏醒过来, 这不就是我愿意投入余生为之努力的事业吗?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像我一样出生贫寒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因为我深知, 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 让我拥有幸福的能力, 对于出生贫寒的人来说, 教育几乎就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他们的热情所在, 发挥最大的潜能,点亮生命。

K12 Education team 跟我的梦想如此契合,以至于我想都没想就放弃了别的公司更高薪水的职务,加入了他们部门。好了,煽情结束!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部门,跟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我们部门跟Facebook的主流业务没什么关系。我们的使命是改造美国中小学的公立教育。 对, 你没看错, 美帝人民对他们自己的基础教育也非常失望。至于你会想为什么一个社交网站会跟教育搭上边, 我只能说那是因为Zuckerberg是位有理想又不按常理出牌的青年!这个故事最短的版本是这样的: Zuck跟一个学校说, “我能捐个你们多少钱?” 学校领导也是非常有理想且不按常理出牌,答曰: ”我们不缺钱,我们缺工程师!”,Zuck说,“ 好!就捐工程师!“ , 于是就有了我们部门。

言归正传,中国的教育最需要什么? 缺钱? 缺好老师? 缺公平的教育资源? 缺常识?缺批判性思维?缺素质教育?缺好父母?缺更合理的高考制度?缺更公平的社会?可这里改变那一个不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好像解决方案就只有一个字,等!其实我觉得中国教育最缺的是, 在现有的这些限制条件下, 能否依然有一个解决方案, 能极大的提高教育的效率及公正性。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故事。1990年, 杰里.斯特宁被国际儿童慈善组织派往越南去解决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时间只有6个月, 他到当地后发现根本就没钱,没人, 没资源。 如果是你, 这个时候会怎么办?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写个报告, 说明要先发展经济, 再发展教育,提高父母的素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报告是正确的,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斯特宁没有这么做,他拿着一把尺子就下乡了。在乡里,他就拿着尺子去量那些孩子们, 然后选出了家里又穷身体又健康的孩子们。 然后去调研,发现这些孩子家里都吃四顿饭,妈妈会去稻田抓小鱼小虾给孩子吃,还把番薯叶的汁淋到饭上一起蒸。于是斯特宁就在村里带着母亲们一起做饭, 就用这几招,6个月后, 当地65%的儿童营养问题得到改善。斯特宁把这个做法推广到了越南其他地方,这个方法持续影响了越南儿童20年。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寻找亮点”, 在《瞬变 (豆瓣)》这本书里有详细的介绍。它不要求先解决导致问题那些看似根源性的问题, 而是找出当前这种限制条件下的成功的异类(亮点),然后找出规律,加以学习和推广。 那具体到美国的基楚教育,(注意美国的基础教育也缺钱,缺好老师,缺公平的教育资源, 社会分层,很多穷社区的公立学校恶性循环,成为辍学工厂。) 这个亮点就是 Summit Public Schools , 这个学校在生源随机选择,教学经费也跟一般公立学校相当的情况下, 应用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 (个性化学习),把大学录取率提高到了99% 以上,作为对比, 相同生源的公立学校可能只有50%的升学率。我们部门(Facebook K12 team)就是跟Summit 合作,做好他们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软件支持,并连同Summit一起把这个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到全美其他的公立学校, 目前全美已经有100多所学校加盟,详细请看Summit Basecamp。

那为什么个性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孔子说,有教无类,孔子又说,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是个理念问题, “因材施教”是个技术问题, 这两个分开来实施,都不是很大的难题。 “有教无类”,现代国家的基础教育基本都做到了,(不过中国的特殊教育还比较落后, 美国在这方面通过立法,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所有学生)。“因材施教”, 如果一个好老师只教几个学生, 那因材施教也容易。 所以难就难在两者兼顾, 那就变成了一个效率问题。 你想在中国, 一个班级有40,50个学生, 在美国公立学校, 也是20-30个学生, 老师就没有那么多精力能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不过现在技术进步正在改变这一点, Summit 就是利用了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PLP) 这样的软件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单个老师的效率, 从而能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老师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PLP把老师从授课/改作业/改试卷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传统学校中,授课/改作业/改试卷恐怕占据了老师绝大部分时间,但在Summit, 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测试学生主要都是在PLP上自学完成的 ( 这里有个知识点的例子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这一点跟可汗学院等在线教育很像, 不同的是学生是在学校里自学完成的。
老师的角色从授课变成了学习组织者,活动组织者, 导师(Mentor)。每位学生都有一个Mentor, 每周跟Mentor至少有10分钟一对一的辅导时间,由于学生的学习数据都在PLP上, 老师辅导的时候都学生的情况是一目了然, 这十分钟变的非常有效。虽然老师不用授课,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参与学生课程的设计, 但这个课程是所有老师通力合作的结果, 而且每个学年都会根据PLP上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改进,迭代。这样优秀的课程不只是Summit的老师能用, 所有在PLP平台上的老师都可以, 这其实就是教育界的开源模式。其实说老师不授课也不确切, 只是不用传统意义上的授课, 老师其实要带领学生做各种Projects, 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上, 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关于认知能力接下去还会展开讲)。学生70%的时间都会放在 Project Based Learning这部分上, 相比较下, 知识点的学习只占学生30%的时间。
上面主要从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了PLP为什么能成功, 接下去我想再介绍一下Summit的教学理念,及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Summit 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Summit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一个学生准备好上大学(College Readiness),这个一听就非常接地气, 非常的实用主义,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为了能进入大学你就错了, 这里的College Readiness其实更强调进入大学后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 并成功的从大学毕业(要知道在美国的大学毕业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Summit 认为一个学生做到 College Ready, 需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


(图片来自Summit 网站 http://summitps.org/approach/college-readiness )
知识 (Content Knowlege),这个就是我上面说的各种学科的知识点, 传统的公立学校主要就是在学习知识, 那Summit的特别之处在于, 由于PLP,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非常主动的在PLP上学习,最终达到每门课都精熟的程度。
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ciritical thinking), 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是授人以渔的“渔”, 不过与一般公立学校不同的是, Summit不是泛泛的谈这些通用能力的, 他们和斯坦福大学合作, 把认知能力细分成二三十项不同的能力, 并给每个能力都定义8个不同的level (https://sites.google.com/a/summitps.org/sps-academics/cognitive-skills/the-rubric), 不同年级的所有学生都是按照这上面的标准打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力的增长就有了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 成功的习惯(Habits Of Success),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自我主导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之中,并培养学生大学中甚至一生都受用无穷的关键习惯。 比如自省的能力,失败后恢复的能力, 以及如何求助的能力等。现实世界的经验(Expeditions), 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发现和拓展他们热爱的兴趣和职业, 并让他们学以致用。

关于学生的体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Summit Public Schools - Student's Day.
这里简单总结如下:
目标导向 - 每年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就会坐下来,由学生决定想考什么大学, 比如斯坦福大学, 那PLP就会告诉学生考斯坦福大学有那些条件,SAT要考多少分, GPA要拿多少, 要选哪些课程等, 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一个几年后的目标跟当前的学习进度联系起来,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自我导向 -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被各科的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对当前的各科学习进度一目了然,自己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主导学习后, 就导致了一个非常 的结果, 学生在几乎没有家庭作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这么高的大学录取率,其中也不乏名校。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就正常了, 大家回忆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为对你来说是真正有效的练习? 还是只是重复练习或者是太难而应付了事?

那为什么我觉得这种模式也适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呢?其实基础教育最大的难题在于, 最需要好老师的地方,往往好老师们都不去。中国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支教队伍, 但是没几个人会在支教的地方一直呆下去,而且去支教的老师未必就是教育科班出身, 其实对当地的教育帮助甚微。 而PLP(或者类似的平台)的意义在于: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只要有人组织学习, 学生仍然能得到相当好的学习课程, 有相当的机会自学成才。在PLP上成功的老师并不需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更多需要的是组织能力, 辅导能力这些通用能力, 那这些能力可能恰好是支教队伍主力(大学生们)所拥有的,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就可以胜任。而且由于在PLP上学习课程是基本是统一的, 学生不大会因为老师的快速流动而影响学习,这也非常符合支教的特点。


注: PLP的很多东西无法在一篇文章里深入的展开讲,不过个人觉得个性化教育是大势所趋, 真心希望本文能给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也算是本人对中国教育能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 Q & A =================================
看了一下评论区,想就一些问题深入探讨一下:
什么是个性化学习?本文说的个性化学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有效吗? 跟衡水中学比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当前的应试体制?个性化学习听起来很高大上,是不是只适合经济发达的地方?按照学生自己的节奏来,那学生放任自流了怎么办?
什么是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本身的情况给予最合适的环境,资源及引导,让学生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发挥最大的潜能。从理念上我们可以采用这种不可证伪的定义,说它不可证伪,是因为只要结果不够好, 我都可以说是因为个性化的程度不够高。:) 那本文说的个性化学习(PLP)并没有这么耍流氓, 说它好是因为在生源同等(在报名的学生中随机录取,并且没有学费),资源同等,时间同等的情况下,采用PLP这套教学方法下, 大学录取率和大学毕业率显著高于同等情况下的其他公立学校。
注1:美国的大学不容易毕业,所以有大学毕业率这个指标。在中国我们可以换成毕业后就业率或平均就业工资等。
注2:大学毕业率是指6年内读完4年制大学的毕业率。 大学毕业率这个数字是Summit School采用PLP之前的, 但也已经高出其他公立学校一倍,在采用PLP之后,这个数字应该会更高,不过现在结果还没出来,因为PLP是最近6,7年才开始实行的, 而毕业率这个数字要等(高中4年+大学6年)10年才能出来.

本文说的个性化学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有效吗?首先要强调个性化学习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根据上个问题的分析,从理论上说,不管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在中国上大学 VS 在美国上大学),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方案总是会优于一刀切的学习方案。其实你也可以说美国也是应试教育,只不过它应试的内容不光光是考试成绩,还有社会活动,兴趣特长,平时成绩之类的。从本质上来说,个性化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和当下的学习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节奏来精熟学习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老师在其中所做的是引导,而不是主导。 我们往往片面的把应试理解为填鸭式教育,我想说的是,就算是中国式应试,“填鸭式”教育也搞不过个性化教育,只要你把条件设定为同等生源,同等资源,同等时间。其实原因很简单,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最后能决定你成绩不是个性化,不是热情,不是素质教育,不是好老师,不是军事化,不是苦口婆心,不是努力, 不是积极性,不是奖励,不是惩罚,更不是填鸭练习时间,而是精深练习时间。关于什么是“精深练习”(或者也翻译成“刻意练习”),请参照我的另一个回答,下面是那个答案关于精深练习的节选:
精深练习! 深度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已经会做的题目做一万遍也不会帮助你提高,深度练习是指在你现有能力的边缘进行练习,是在你跳跳能够的着的地方练习。如果你数学考了90分,那就练习丢掉那10分的题, 如果你考了一百分,那就找更难的题做, 如果你作文不好,那就分析一下原因,是不是自己阅读量不够,如果是,就加强阅读量, 如果是经历不够,那就丰富自己的经历。有研究表明,经过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世界一流的专家。详细请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豆瓣) 。

作者:陈志敏
链接:智商不高,家境贫困,能否通过自身努力考上清华北大?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或者你也可以参考这本书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豆瓣)
精深练习并不容易做到,过程中可能充满挫败感,所以耐心,韧性,热情,鼓励,成就感,积极主动都很重要,因为这些可以为你进行精深练习保驾护航。而个性化教育跟填鸭式学习相比,那个更容易让你进行精深练习,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跟衡水中学比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当前的应试体制?衡水中学的模式我不是很清楚,所以也不敢妄作评论,希望大家在看过我上述分析后,自己做一个评断。

个性化学习听起来很高大上,是不是只适合经济发达的地方?
我想说摸索出PLP这套教学方法了,确实是好学校 + 好技术团队的结合,这是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的,但是一旦成功了, 这套方法的应用成本很小(PLP是免费的, 当然学校需要网络+上网本,不是每个家庭需要),不比运行一所普通学校贵。当然我们无法把PLP直接拿到中国用,这里面有几个前提:
PLP需要支持中文界面,这个工作量相当较小,比较容易PLP只是一个平台,现在只有适合美国的课程, 需要开发适合中国的课程。我想一个方式是,中国有一所愿意尝试PLP的好学校,去美国参加PLP的培训课程 Summit Basecamp, 然后回来根据PLP这种模式开发出适合中国的课程。这所学校再培训中国其他的学校或老师。

按照学生自己的节奏来,那学生放任自流了怎么办?
这是个好问题, 让我们重新看一下关于学生体验的那一节,那里主要提到两点:
是学生自己定下目标,是从源头上就让学生做出一个承诺,并且这个承诺是记录在PLP里的,可以时时提醒学生。看学生自我导向的那种图,图里有条线,代表现在这个时间你应该完成哪些项目和知识点,明确无误的告诉你当前的进度是落后还是超前。如果你落后了, 有未完成的项目和知识点,那这门课你是没有Grade的(平时成绩?)。 这就好比你有了承诺,就一定要执行。据我观察,大概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够一直超前那条线,而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那条线来安排自己当下的学习。另外学生大概花30%的时间做知识点的自习,但自习基本是在学校里完成的, 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分组自习(别人都在学,你不学会有压力), 并有专门的老师坐镇答疑。并不是自己在家自习没人管的状态。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8-9 10:17:23

需要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的教师。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目前形式下去施工单位的比例可能要占到80%以上。但是,大学里的教师大多数是硕士、博士或者留学回来从事纯学术研究出身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太稀罕了。大多数老师并未有施工、设计工作经验,却要给绝大多数毕业就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规划指导未来,自己都没干过,如何正确指导?

学生选专业?工民建、路桥、岩土如何选择?有的老师至今还在给学生灌输“金桥银路”的观念,都什么年代了。

选施工单位还是设计单位?至今仍有老师再给学生灌输“吃点苦,三年五年干上项目经理,从此就能迎娶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代了,且不说选择施工还是设计也要看性格是否合适,三年五年干得上项目经理的在十年以前是大有人在,如今时代变了,三年五年混的上项目中层就不错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是干不上项目经理的。

还有很多很多,大学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太严重,一群学术型教师按照未来进设计院、科研所的培养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却去了施工单位。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18:06

中国教育缺什么? - 阳光下很闪知乎专栏
新增了一篇文章更改了题目,想仔细探讨的可以点击我的专栏,留言。各位的评论我都仔细阅读了,很受用。

答案是一年前的,而现在我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我。
我在专栏里详细描述教育本质的问题,我觉得如果对教育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去看看,然后评论讨论,专栏的评论我保证每一个都回。

因为在不深刻理解教育本质的情况下看我接下来的观点,也只是停留于表面。教育本质是不能说的,说了大家都会反对,有时候道理就是这样,按照道理做,事情会好,但是真道理说出来,都要反对。


以下正文:
—————————————————————————————————————————
这个问题好大。大到各位都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想头都要炸,好像什么都缺。什么独立思考啦,教育公平啦,缺乏实践啦,什么爱啦,教育资源啦。

不过这个答案很有意义,因为看这些答案就明白了,中国教育缺失很缺失,缺失到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教育了,一上来胡答一通。

我按照你们的思路来理一遍,所谓中国的教育缺失,我闭着眼睛都能说。

1.素质教育的口号化
2.成人职业教育的困境
3.计划生育导致教育分流的困难
4.智力的严重过剩而情商意志力缺失
5.兴趣,创造力的培养
6.科目的单一和标准化

这也是郑也夫教授的高超总结,我早已烂熟于心。
还有题主问中国的教育缺什么,那么自然也包括官员的教育,党校这个奇怪的存在,那确实不是一抓一大把吗?所以这些问题都不谈啦。
我想谈的是,中国最核心的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再说一遍好了。
问:中国教育最缺什么?
答:家庭教育


我们的父辈爷辈要么在战火中走出来,要么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生活中走过来,对子女的教育几乎为零,更多可以说是副作用。在早期的时候,中国绝大多数人民都活在水平线以下,别忘了前几年我们的口号还是奔小康而已,中国青壮年的扫盲也只是在2000年前后完成。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其核心就是房产,农民工是大批进程建设,再有大部分是农民,借着国家政策的风口,在家务农过上一些生活,年轻人打工,见点小市面。高校扩招以后,80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考入大学,部分好好读书,部分混迹几年,在城市里当上小白领,一个月几千块钱,活的紧巴巴的。

然后终于到了90后出生,父辈大概是60年代生人,改革开放大约30岁左右,孩子几岁,那个时候忙着奔生活,奔成功的,孩子长大,送出国,送名校,总之花钱。奔不成功的,孩子努力上个985。但是不管这么说,我们这一辈,父母是不管的。

所以到了我们这一辈,富二代还好,不愁吃不愁穿,就这样了,说不定几年后成熟了,想明白了孩子的问题。但更多的人是像狗一样,街上找个女人就啃了就生了,生活压力也大,房子买不起,车也买不起,想到父辈也这么过来了,自己也养活了,管他七门八路的生了再说,先成家再立业嘛。


再有甚真,小两口,过个小生活,生个小孩子,天天秀啊秀啊,买这买那,一点钱都供孩子了,自己活的跟个苦逼似的, 孩子以后骄了横了,自己也就哭的老泪纵横,没一点办法。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真的好吗?你比的起吗?你比不起。

我说了一大堆,什么意思?
家庭教育是个精细活,要思考的,现在不同以前了,我们不要老是跟政府喊,教育公平啊,教育资源啊,你们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人生来其实没有什么平等的,但是教育,是平等的。

想想嘛,一个孩子生下来,10岁以前,穿多少钱的衣服,吃多少钱的奶粉,读多少钱的书嘛,在这个时候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是没有显示差距的,至少在出校门以前,社会资源的优势没有很大的显现,当然你说有钱可以读好学校, 没钱只能读差学校。可是父母呢?有钱的父母不也是父母,你没钱你不也是父母。说的话 做的事,难不成人家可以吹个气球出来?


教育的平等就在这里。


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孩子就是个什么水平,跟钱没有什么关系的,不要说自己没钱没资源不要说国家不公平云云,你是不是该多读点书,多动点脑子。

别的不说,你随随便便生个孩子下来你就不对你知道吗?

你生孩子之前,有计划吗?有想好怎么教吗?就知乎上有孩子的各位爸妈,不服来辩,你就跟我说说你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

一岁,准备做什么
二岁,准备做什么
三岁了,要给孩子什么
四岁了,是不是可以上幼儿园了

有规划没有?孩子五岁了,要培养什么能力
六岁了,是不是可以背背诗歌了
七岁了,是不是可以弄些比较刺激的户外活动亲近点自然?

我们在知乎上抱怨父母,看不惯富二代,但是我们自己又随随便便去生一个孩子,在自己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自己的习惯生活都跟狗一样,然后去生个孩子。

看到关于教育的话题上来一通乱答,喷政府喷社会。自己是个什么德性?

我说这些话,就想讲一件事,家庭教育是你可以掌控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跟你在一起。你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自己先想好,先做到。

多少奉子成婚的,避孕套不带,射出了个孩子,抓紧把婚一结,生下来就养。瞎养一通,啥也不懂。

这教育能好吗?很多父母规定女儿就要25岁嫁出去,27岁左右就逼着生孩子。父母没什么文化帮你带孩子,你是爽了,孩子带出来跟个白痴一样。

自己也不想想,就跟着办。一点思考能力没有,养孩子跟养宠物似的,那天天朋友圈晒命的,把个宝宝打扮的花枝招展到处评比的,你说你的心态跟玩芭比娃娃有区别没有?跟养个宠物狗有区别没有?

现在很多小女孩没事把自己的弟弟啊妹妹,拿出来晒,又是亲又是吻的,有些屌丝把自己什么侄女妹妹拿出来晒,说这自己小女友。生了孩子以后,朋友圈QQ空间全是自己的孩子。有些女孩子就幻想自己当少妇,早早生个孩子,每天带着孩子玩儿。现在生活好了嘛,大家都找乐子,养孩子也成了一个乐子。

话说回来,实在不济,读点书,对不对,有些父母生孩子之前各种读书,育儿胎教搞一大堆。怎奈自己生活都搞不好,读了书都忘了,在单位公司受了气,回来对孩子撒野,书上讲对孩子要和气,要引导,结果性子上来了烦了,一通乱打,关禁闭。还要豁然开朗状,终于明白了以前父母打自己的苦心。

哎哟,真是扯不完的蛋。

家庭教育想想这四个字。你到底为孩子做了什么,不是死活赚点钱去养,不是死活搞个车子房子反正自我安慰觉得尽了责任。有种你赚个几亿嘛,那可以,跟王健林似的,孩子长大了,给个几亿去试错,那也可以是不是。


很显然我们可能都没办法有那么多财富。所以3到底想怎样?
还来问,中国教育缺什么?缺的就是你自己啊。





                                                                            关注我的知乎专栏——阳光下很闪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18:43

不请自来。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教育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教育的问题,本质上是社会的问题。”
整个社会都在急功近利,凭什么让教育这个行业就安心的做到脚踏实地培养大师?是学生毕业不需要找工作还是老师不需要挣钱养家糊口?
政府、商界都觉得外国人在很多时候高人一等,外商投资就显得高大上,搞个商演有外国模特就显得国际化,做个品牌整俩英文名就觉得高贵,你又怎么让高校不厚待那些来华的留学生?高校和政府的关系,还用明说么?
虽然这些年国家真的是富强了,可是人均算下来,还是没钱:军费、维稳、医疗、教育、基建,哦对了,还得援助亚非拉(滑稽),各行各业都喊穷,教育行业怎么富?很多问题,你要说不是钱能解决的,我也不太信。当然了,待遇问题,那就又是一个过于庞大的问题了,没法说。
所以,教育需要改变的地方多么?真的太多了。诚然,我们的义务教育,我们国家的教育普及化做的真的很不错,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是没得说。可是,我们未来既然想要的,是星辰大海,那就要样样做好。教育不及发达国家,拿什么来创新驱动发展?没有人才,空口建国?
如果说,现在最渴望教育能改变的一点就是:高校可以把中国的学生和外国的留学生,都当作人来看待吧。外国留学生是人,可是中国学生,也是人啊!!!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19:22

其实应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比如:涨工资
我一个月三五千,人家培训机构老师年薪二十万,工作两年都开奔驰了,我能不焦虑吗,总是提什么素质教育,学科融合,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靠一线的老师来执行吗,一天一堆事儿,要面对考试,面对这个那个,累成狗了,还三天两头爆出教师的负面新闻,不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我教师这社会地位不是就更低了嘛
工资不高,社会地位不高,这不是让我寒心吗
教育是良心活,虽然我们公立学校老师挣得不多,但还是很认真负责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践行两学一做精神,争做四有教师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教师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1.15 第一次更新——————
没想到我的回答引起这么大反应,有些情况需要说明一下
1.关于工资 因地区而异
2.关于去和留 不羡慕与嫉妒挣很多钱的人,因为有些东西不是钱能代替的
3.我只是片面而肤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心酸
如果评论请注意素质
——————11.15第二次更新——————
再次更新,说明一下情况
我想只有 增加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才会新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走进教育行业,进行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教育才会越来越进步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19:33

利益相关:利益相关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19:42

不要行政干预。
作为一名老师,发现过多的行政任务占据老师乃至学生的时间(各种各样的征文、特色校园、校园安全、各种虚的政治任务)。
这进而产生的后果是老师无法花大心思于教学,学校领导大多行政人员而非实干家。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8-9 10:20:24

“他以日本为例指出,日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平等。日本政府就规定,全国的学校设施和师资要尽可能统一标准。在东京,最好的小学人均教育经费也不超过最偏远山区小学人均教育经费的两倍。但是,蔡洪滨指出,目前北京等大城市最好的小学和中国偏远山区的小学,其硬件设施和财政投入的差距绝对不止20倍。”

南风窗网 - 寒门子弟离北大清华有多远 - 2012年8期

————————————————————————————————————

      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学习社会主义国家日本的经验,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地域差别、城乡差别。缩小之后,北大清华等国立大学模仿社会主义国家日本的国立大学,统一考卷与统一录取标准。

很多答案扯什么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对于广大小城市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暂时排在第二位的问题。

再说了,如果A地区更穷而且录取率更低,老师家长学生也没心思花太多时间搞素质教育。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8-9 10:20:29

最需要钱!!!
反对这里的所有答案,看到那么多回答,我真的很好奇,知乎上这么多大牛,居然没有人提到钱,哪怕是提到资源,也只是说不公平。这个钱不只是说教育用钱,还包括每个家庭,社会,都要有钱才行,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发展。
没有钱,哪来的好老师,优秀人才谁来你这里。
没有钱,优秀老师来了,你们有能力进行再培训吗?
没有钱,偏远地区连饭都吃不上,有什么资格搞什么素质教育啊。
没有钱,嘛体验,情感教育都是瞎胡扯,缺乏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建立再好的三观也会被毁掉。
没有钱,什么创造力,自主能力都没用,连最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是紧紧张张的,其他都是瞎扯淡。
没有钱,什么性教育,幸福教育,一点卵用都没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有钱,教育多元什么的都别做梦了,连基础教育都形不成完整的公平竞争结构,还敢谈其他?

看看北上广,那些好学校出来的学生比世界上哪里差?再看看我们河南,我自己都不忍心多看。
这教育观,那教育论,天天说空话,套理论,全是扯淡!没钱什么都没有,连最基本的不公平都做不到!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别老是把教育当做独立的存在,扯这个观点,谈那个能力,都是。。。。
我以前也喜欢在课堂上和别人讨论,高谈阔论,从卢梭到杜威,从孔子到蔡元培,什么自然主义教育,蒙台梭利教育。说句装逼的,大部分言论都比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好。但是有一天,我老师在课下问我,让我根据一些资料去探究课堂改革。刚开始我想,课堂改革嘛,多简单,什么爱,培训,遵从那种教育观一类的,说起来真容易啊。
哪知道我话还没说完,老师就打断我了,他说“咱研究问题,要切实,要具体。我问你课堂改革,就是问在课堂上,老师真正从行为上能做到的改变。你说这些都太大,太空,没有用。我想要的是怎么做!”
老师一说这,我傻眼了,没有了所谓的那些教育观做论据,我居然什么都不会说了。每次这些教育,哪些观点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每个老师比我门清,他们为什么没改变啊,我们作为教育学,自己的老师为什么都不去尝试很多啊?
因为教育观点的创造和应用之间有一条巨大鸿沟,比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而我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庸才,所以才敢随意的讨论着教育的需求与改革。
后来我抓住机会,参与了一些教育实践,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都有。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做事有多难,中国教育是有多缺钱。
大家的愿景都很美好,每一项也是教育所缺乏的,但是没有了钱,没有了真正的做,不过都是闲扯淡。

但是他么的做实事的人就那么少!
没钱没脸谈教育。

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
其实老师一直说的我说话没有逻辑,到现在也没有改掉,这篇文章写的颠三倒四,大家全当我喝醉胡言,看看笑笑就好。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1:29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这根问题的根源
说出来比较可怕
也是大部分人不愿接受的事实
我来谈谈教育的本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可想教育的担子有多重
不知道大家在学校
是不是只看物理化学语文数学英语
那么教育的问题就来了
家长看成绩学校看升学率
孩子只能被迫接受
个人观点
教育最需要的是孩子的选择能力
不是家长的炫耀资本
不是学校的工具
当孩子自己有选择的时候
老师家长
不是觉得孩子不务正业
就是觉得孩子没出息
而从来都是一副
我为你好的姿态去要求
一个人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本能
对选择之后的判断力
变成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平凡人
人生不过是重复父辈而已
变成个人云亦云的人
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不泛名牌大学毕业
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即使身价很高
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无非是别人都是这样的而已
教育最需要的是
告诉下一代
做个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已
政治因素我们不谈了
都是在塑造
平庸的大众而已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2:21

需要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进入门槛,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淘汰制,进而大幅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而不是目前这种情况,认为社会上大把未就业的大学生,用一个仅够温饱的工资靠情怀吸引人才,社会上还一副“爱干干,不干滚”的风气,这是师资方面的观点。
   多说几句,一说到提高教师待遇,总有大量的人跳出来说你可以用脚投票啊,其实真的很可笑。教师行业其实已经在用脚投票了,当获得的价格收入与他自己付出的价值不符时,优秀教师人才正在不断地流失,也无法吸引到同样优秀的新教师补充队伍,类似于其他行业,给多少钱也只能找到什么级别的人,这导致了教师队伍平均素质逐渐下降,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一件灾难,毕竟大部分人的孩子受教育还是要靠公立学校,而评论里口口声声说用脚投票的人其实都在毁自己孩子的后路,因为培训机构里的课程价格长期下来不是谁都受得了的,希望他们都已经挣够了足够的钱。总是开口闭口“爱干干,不干滚”,却不知道伤害的是自己的利益,公立优秀教师流失的结果就是,优秀的老师在给富人的孩子一对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一群走不了的差老师蹂躏,然后反过来再接着骂公立学校老师光顾拿钱不上课,恶性循环。总是说每年还不是有人进来,请搞清楚一个问题,后面进来的跟前面走掉的不是一个水平的人,千万不要只看到还不是大把人抢着干,人与人之间,差远了呢。优秀的教师流失,伤害的是大众的利益,哪天教育真市场化了,大部分人的孩子也念不起像样的书了。
   另外,教师真的是个良心活,有很多的教师是凭借着一股理想奋斗在这个行业的一线,都是一群优秀的教师,不幸的是,这个社会风气,比如上述提到的“爱干干,不干滚”,正在让这一群人逐渐减少,因为不值得。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3:02

教师真正的痛苦在于要写的材料实在太多了!要办的屁事太多了!
太多了!太多了!

大部分材料都认真(yingfu)完成,就是为了上级检查。但是这没办法,唯上不唯下是体制通病。手写备课,政治学习,教育反思,教学反思,安全教育,作业批改,作业杂七杂八七八种,都要干,都要写。更不必说平时的很多不得不干的工作,无论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小到收钱收签字,大到组织集体活动。一阵子要搞这个活动,一阵子要搞那个活动。很多事情真正能起多大作用,这轮不到我们自己评判,但是我们必须保证做到。
这就相当程度挤压了用心教书的精力、时间。
你们所谓的那些国外先进理念,根本连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完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3:58

常识,常识,还是常识。

Part 1

我在漂流珠江的时候,在广西红水河边遇到两位少年,他们可能看我穿得比较奇葩,所以过来搭讪。一位穿黑衣服的小兄弟问我:“你是来这里干什么的?”

“划皮划艇漂流,路过这里,买水喝。”

“来这里划艇?这里有什么好划的。”

“不是专门来这里划艇,是划艇经过这里。”

“那你从哪里划来的?”

“珠江的源头,云南。”

“划到这里要不要一天?”

“珠江的源头很远,我划到这里用了20多天。”

“20多天,没事搞这个干什么?你是不是太无聊了?你划这个有什么利益?来钱不?”

“没什么利益,也不来钱。”

“那你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嘛。”

另一位穿黄衣的小兄弟插话道:“你要划到哪里去?班支花村?”

“我要顺流而下划到珠江出海口。”

黑衣小兄弟追问:“出海口在哪里?远不远?”

“在广东。”

“这条河能流去广东?笑死人了。”

“这条是珠江,一直流到广东。”

“这条河明明是流去班之花村的。”

我知道班之花是他们下游4公里开外的另一条江边小村。但我不知道继续解释会不会惹恼他。

黄衣小兄弟突然跳出来解围:“你个文盲书白读了,珠江嘛,就是流经广东的。”

“我操,你读书了不起啊?你知道广东在哪里吗?”

“广东就在下面呀,我当然知道。” 黄衣小兄弟不甘示弱道。

“下面是哪里?”
......

当教育变成了纯粹的竞技比赛,而不是教授基本常识和技能,当教育变成了只问结果,不问效果……那这帮16,7岁的少年,认为珠江只是一条流到4公里开外的小河,也不觉得那么可笑了。




Part 2


被邀请去一所公立小学演讲,老师提醒我多讲点关于地理和环境方面的知识,给同学们传达一些环保概念。

我结合地理讲了水污染和土地沙漠化两个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下现状。讲到一些河流上游的污染时,有很活泼的小男生说,我们在下游,不怕的。

讲到土地沙漠化的危害时,我说每年因为这个造成的生态移民数量庞大,而且沙尘也影响到了下风位的一些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所以现在大家在联合治理。

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说,要是全吹到日本去就好了。我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吹到日本去是好事吗?”

“是”,嘹亮而整齐划一的回答,来自几百名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了看老师,老师表情复杂地看着我。我一时不知该如何讲下去,第一排一个小女生轻声嘟囔了一句:“不好。”她脸憋的红红的,不敢大声说。

“如果沙尘吹去日本的过程中,先是毁坏了很多我们自己国家的,和你们一样大的同学们的家,你们也觉得好吗?”

“不好”,嘹亮的童声。


如果你想成功做一件事情,必须具备常识;
如果你不想被洗脑,必须具备常识;
如果你想少受骗,必须具备常识......

一个缺少常识教育的国度,最终会将大众智商推向深渊。


感谢点赞的知友!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24:27

谢邀,先说结论,从我的教育哲学来看,中国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改变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
简单来说,所谓的大同之治,不应该只依赖于“个人主观的品质”之上。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太过于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动机,而是更多的,是思考,如何用客观的制度设计,来让人规避,主观的错误。

(一)
每个人一定都会有调皮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我调皮的时候,大概在我13,4岁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我,不爱学习,喜欢出去玩。
——其实很多人都会这样吧,把一切和别人的与众不同与不学习的叛逆,视为一种酷酷的特征。
于是,翘课成了当时自己经常做的事情,有些时候放学的补课班就直接不去上课了,转而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游戏,打电动,或者去网吧打当时最热门最红的游戏。

同时,作为孩子,规避惩罚是一种天性,所以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去上课了。
用欺骗来避免很多的纠结的责罚,至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一段时间后,我妈每次我没去上课,就会来电话。
随后回家就被她狠狠的骂一顿,有些时候还要被她打几下。
而我妈每次都说:“我听你的同学告状,说你没有去上课。”

(二)
于是,当时的我,花了好长时间,寻找身边所具有的叛徒。
分分和和了好多好伙伴,和好多朋友也产生了距离,身边充满了不信任。
观察了好久,检查了好久,排查了很久,依旧不知道那个“告密者”是谁,也不知道谁会这么无聊的每次课都出卖我。

直到有一次,我妈在和亲戚吃饭的时候,炫耀着说道:“他们学校门口有监控,我每次都从监控中调一下视频,就是到这个孩子有没有去上课了。”
说完之后,满脸得意,一副“你再怎么厉害,也逃不出我的五指山”的样子,并且对我说:“你要学会诚实,不要撒谎,我最讨厌诚实的孩子了。”
当时,我看着我妈那副得意的样子,我虽然无力反抗,但是内心是无比愤怒的。
——你说我朋友看到我没去上课,难道就是诚实了么。

不过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因为上课的事情撒谎了。
废话,明知自己做不到的话,又为什么要撒谎呢?

(三)
长大之后,我开始做了老师,我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我发现,我对于同学有太多主观上的要求。
——要诚实,考试不作弊,要公平,不要对孤立同学,要努力,要勤奋,不要想着用不正当的手段急功近利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做题的时候要认真,要努力,要细心,很多小的细节,千万,千万不能遗漏。
但是每一次,我都对于这些要求的结果,感到失望。

因为我千叮咛万嘱咐,但是依旧会不注意。
因为不管我怎么劝导,欺骗的行为依旧会发生。
而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慢慢的让我体会到——
人性,几乎是不能强求的。

这世界只有趋利避害可以控制强制一个人做一些事情,而自觉地高尚,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太多制约的能力。
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主观上的教育,其实这些教育的作用未必会很大。
在我看来,真正正确的做法是:
——与其用“你应该怎么做”去教育孩子,不如想办法,让人减少出现这个行为的可能。

(四)
前两天刷微信的时候看到一个科普的内容,说为什么飞机上的坐便器冲刷按钮都设计在很别扭的地方?
原因在于飞机上的坐便器具有很强烈的抽吸力,如果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就点击冲刷按钮,人就会被吸在马桶上,整个人都出不来。
一开始我们都劝导人们小心谨慎。
但是到最后,还是不断有人被吸在马桶上出不来。

于是就有人做了一件很伟大的设计——他把冲刷按钮设计在人必须站起来才按到的地方。
最后就很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这其中,具有的,就是我们对于教育所缺失的一个思考:
——不要永远依赖于人的主观,更多的时候,客观的控制,才能解决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

(五)
在象牙塔内,我们所有人的社会理想,其实是我们融入世界最大的阻力。
我们永远希望是所有人都高尚,希望人的主观能够做到我们对于他们踏出的所有要求。
确实,我承认,当所有人都高尚后,我们社会自然会很好。
当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我所说的那些内容,考试成绩不可能会差。

然而,我却不能一味的告诉孩子只告诉孩子,去建设这份主观。
毕竟,我承认,我自己也未必每天都能够做到我对于孩子的那些要求。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当勤奋起来,去追求那些,客观的限制和标准,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主观的标准。
这样的话,孩子的成长,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最后
——我们把太多的时间都用在教化主观上,可能,就是是好多教育者,不好意思承认的懒惰吧。
以上。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9-8-9 10:25:01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教阅读,教写作,但不教怎么说话,怎么演讲,全靠个人发挥。而说话能力,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却非常重要,面试,谈恋爱,见客户都要靠说话,却恰恰没有人教。

对很多有潜力的学生来说,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很大的限制了将来的发展,相当遗憾。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5:12

爱自己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教给我们的,只是爱国家,爱集体,爱师长。爱别人被称为「早恋」,下场不必说了。而爱自己甚至压根没有被提过。

现在越来越觉得,只有自爱的人,才会更好的爱别人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25:22

先说结论:父母的言传身教


1.
我家庭没有阅读习惯的,从小家里是没有任何书籍,我妈唯一喜欢看的书就是《故事会》,而且是期期不落,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是这里看过最多故事会的人


我还记得,在三年级英语学library的时候,我感到十分陌生,因为我压根不知道中国有图书馆这种东西,一直以为图书馆是外国才存在的东西


后来,我能养成阅读习惯是因为我两个姐姐,她们特别喜欢看意林,读者之类的书籍,所以那时我经常拿来看。后来上大学每个人都说读书有用,我才慢慢的养成阅读这个习惯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教育并不是说你想要小孩养成怎样的习惯,他就能养成怎样的习惯。儿童的世界很小,他们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跟父母一样,会在生活点滴中习惯性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


而现在很多父母在谈教育的时候,只会让小孩多参加补习班,多报课程,多参加夏令营,好像教育只跟学校、培训机构有关似得,这是非常不对的。我认为教育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你是怎样的人,你的小孩未来很可能就是怎样的人


记得看过郑亚旗的一个采访,记者问他童年与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他说小时候郑渊洁喜欢抱着将他放在腿上,然后两父子安静的在书房看书,这是他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试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郑亚旗怎么可能不爱看书?甚至可以说看书对郑亚旗来讲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养成


2.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也想让小孩养成某种习惯,但是他就是不学啊”,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在我小时候,我爸有两大爱好,书法和健身。他很喜欢炫耀他的书法,例如给我们写家书,讽刺我写字难看,自己用毛笔写对联等等,他那时经常要我跟他学书法,我因为懒,所以拒绝了无数次,字也一如既往的难看


那时我爸会带着我去健身,但是我懒不愿意运动,他就每次都给我10块钱,让我去楼下的街机室打游戏,把钱用完了就去健身房找他,然后一起回家


那时候我体育非常差,从来不运动,基本上每学期的体育考试都是不及格,我妈也经常对亲戚朋友说:“佳炜啊,每年学习手册的分数科科都是优秀,就是体育永远都是不及格。”


后来,在高中的某一天,我一个同学要去新华书店,问我要不要顺便买点书。我当时并没有阅读的习惯,又不想买练习册,想了很久,就让我同学带两本行书的字帖给我,慢慢的就走上了练字的道路,现在字也写的还可以


当时让我同学买字帖纯粹也是因为我实在没啥要买,而被我爸讽刺难看已经太多次了,已经在我脑海根深蒂固了,所以才会想到让同学帮我买字帖


在刚上大学时,我想培养一门运动,当时马上就想到了健身,因为健身对我而言非常熟悉,我爸经常带我去健身房,我对里面的器械太了解了,根本没有所谓为陌生感,所以就开始了这么多年的健身之路,现在身材也还可以


很多小孩因为年纪的问题,并不会想着考虑未来的事情,你想让小孩养成什么习惯,他并不一定愿意听。但是当他长大了,懂得为未来着想了,他自然而然会去养成这些习惯


正如我刚刚说的,儿童的世界很小,小的只有父母,所以他们已经太熟悉父母的习惯了。当有一天他们需要养成类似习惯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父母的习惯,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的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的爱好跟我爸很像,并不是因为我与生俱来多喜欢这些爱好,只是因为当我需要养成这类习惯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我爸的爱好,因为熟悉,所以选择它罢了


3.
另外,每个人的性格与原生家庭的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性格源于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我倒不这么认为。基因肯定也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我们也会习惯性的模仿父母的做法


例如:我在工作中长抱着“吃亏是福,和气生财”的想法,这么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从小我爸妈做生意,我从他们对合作伙伴的态度中模仿而来的。所以从小我在学校也是抱着这种态度生活,从来不去得罪别人,也不会主动挑起矛盾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现在,所以我也搞不懂是我的基因如此,还是从小受父母影响,也许是两者都有吧


4.
所以,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会比父母花大钱送孩子去名校,名辅导班重要的多。你花钱把孩子送去名校,整去重点班,但是孩子不愿意读书依然成绩会很差;你花钱让孩子学各种生活技能,他无法坚持依然会半途而废


唯有你的性格,为人处事才是真正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在这里,我也不想说自己父母的坏话,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所谓的养儿,就是把孩子养大,给你吃饱喝饱都如此艰难,更别提教育。但是在我们这个年代,或者说我们未来的孩子,教育显得十分关键


自己都无法改变,又怎么能要求几岁的儿童做出改变呢?


就是这样


走心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5:50



update:这个答案没有干货,纯为抛砖引玉,能砸死三观不正的答案我就满足了
我真诚希望各位前辈,特别是在教育一线工作过的知友参与,写一个能让我收藏的好答案。
我希望大家都来关注教育的,这事关民族生死。
美国社会是否也会像中国现在一样,对自己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民批判?
=========================================================

先说现有答案存在的问题:张嘴就是「孩子如何如之何」狭隘的,「学校教育」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答得略沾边的人,答案里全是「鱼」而没有「渔」,「术」居多而鲜有「道」。
在这个答案暂时跑到第一之前,一共160个答案,排名第一的人的结论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
——Holy shit!当年纳粹和苏联用来洗脑的论调居然被人认为是教育核心任务!还当前最高票!
这TM荒唐的知乎干掉了我的希望……

“共产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斯大林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任务,亦即,对人进行调试,使得人们只会提出很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因最小的摩擦而顺其自然地适应所处的社会……好奇心本身、个人独立探索精神、创造和思考美好事物的愿望、寻求真理本身的愿望、追求某些目的的愿望(这些目的本身确是人类的目的,能够满足我们天性中某些深层欲望),都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会扩大人们之间的差异,而不利于一个整体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赛亚·柏林《苏联心灵》
=========================================================
吐槽完毕,板砖一块献上,期待各路大牛的金玉良言。

劣者以为,当前教育最缺失的,而且是最应该教授给人的,是「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使「独立思考,验证并更新想法」的能力。原因如下:

0,现有教育的基石:消灭人的主动性,否定个人意识和价值;培养人的惰性,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必须依靠体制才有更好的活路。进步只能存在于知识技能方面,独立思想则不可以。

1,「教育」二字分为「教」和「育」。
「教」在这里是教授,学识与方法都从中得来;而「育」则是在实践和练习中能够总结出方法。
这两者和起来的意思是:教育不光要教人学识与方法,更要在实践和练习中,培养「自我生成新能力的能力」(这里的「培养」可作「训练」)。
也就是说,教育在受过教育的人不光是拥有了学识和方法,更是拥有了「自我完善和生成新的能力的能力」!
如果说如果教授人方法是「教你如何捕鱼」,那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教你怎么做捕鱼工具」了!

2.1,教育的一大目标是让人有「主动的自我完善机制」。
(在)「人格独立」(的前提下),不依附其他人,才能保证人对自己这种「主动的自我完善机制」负责。
在自己建立的机制下不管结果如何,都会自己承担责任,这是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常识和义务。
嘴边经常挂着「大学四年光玩DOTA耽误学习了(选择但不想承担后果)」「这个专业是我妈给我选的我一点都不喜欢(责任转嫁)」的人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2.2,关于批判性思维——by @吴词穷
如何拒绝这种“平庸之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批判的眼光独立思考。

极权社会最可怕的沃土莫过于有太多没有大脑、行尸走肉的XX。当某一观点被一些敢于说话的人喊出来,就会有一大批人跟着喊出相同的口号,社会喜欢用孤立的方式来威胁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对孤立的恐惧不可抗拒使得一个集体中,一旦一种声音占主流,另一种声音就随之选择了沉默。

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好意思,那就等着被所谓“主流”牵着鼻子走,时刻准备着兔死狗烹吧。

3,思考是一个收集论据,应用方法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如果把「一个论证过程有明显漏洞,谬误,论证过程缺失的结论」摆在一个人面前,他没有思考就接受,那么这个人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一定会是一切「恶」的帮凶。
<b>不要指望拒绝思考的人具有良知。—— @吴词穷</b>
PS:如果你的幸福观念是别人教给你的而不是来源于自己的思考,那不用看了,你肯定是帮凶!

4,一个结论生成不是思考的终点,观点需要验证,后面的过程即「循证」。
对于能证实的东西则证实,不能证实的东西证伪,两者都不能则存疑。
在发现自己的观点有明显谬误,矛盾,漏洞的时候着手修补,适时更新是进步的必要步骤。
自己的观点被刷新是一个人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一个人自我完善机制的体现,是一个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体现(前提是人格独立,因果关系不要搞错了)。

综上所述,劣者以为教育的目标是让人形成「主动的自我完善机制」,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培养人独立思考,验证并更新想法」。任何思想也好,观点也罢,都应该是由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来,并对其负责之,践行之。


注意了,我全篇没有用到「孩子」「学生」。教育,从来都不止是针对孩子和学生的!眼睛停留在学校教育的人你们醒醒吧!

-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19-8-9 10:26:35

批判思维可以慢慢培养,创新精神需要鼓励,但是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上面已经有很多朋友提到了爱,提到了情感,但是都在非常下面,我就试着答一下。

“朋友,不是你有病,是这个社会有病”。----------------------------------情感教育提高心理免疫力
如果给当下的社会进行诊断,他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转换障碍,边缘人格障碍......
我们的社会有疾病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谁经历了一个苦难的幼年,迷茫的童年,旁边还有那么多“别人家优秀的小孩”,都会有点小毛病,他现在渐渐有了力量,也在慢慢自愈。
社会的疾病表现方式不仅仅是群体事件,他有时会投射到人们的心中,使得个人造成我有病的假象。确实,这类病可以治,但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要了解,治疗方法不是治疗病人,而是帮助他一起建立可以抵御外来侵害的免疫力。
丈夫嗜赌成瘾,妻子为了小孩忍耐,她内心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父母离异,孩子沦为笑柄,开始越来越多的自我责怪。
... ...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有苦难,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苦难来临时,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所有人不是生来强大的,都是一点点长大的,而情感就是心成长的养料。
情感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颗坚强的心,给了我们抵御生活苦难的免疫力。


一个很常见的体验,特别是初期教育,你的哪门功课好很可能是因为你喜欢那个老师,你的哪门功课差,很可能是你讨厌那个老师。
我们对知识本身是没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是情感的投射与转移,通俗一点就是“爱屋及乌”。
这种情感的转移与投射如果过于投注,就是悲剧。
比如恋物癖,心理动力对其的解释是早期母婴关系,幼儿无法在母亲那里得到情感满足,就将力比多的投注移向外界,转移到母亲的某些物品上来,这种情感转移是自我保护,但是成人依旧使用这种方式就是不成熟了。
中国绝大部分的人解决情感问题的方式是逃避。
这种逃避可能会使得矛盾缓和,但是如果把缓和作为借口而逃避,对外情感渠道永远无法疏通。

情感教育最重要之处,在于她能在早期教育中创造良性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是三个人的心理学,他研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孩子离开家庭的时间越来越早,与同辈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
现在一般的小孩4岁左右也应该上幼儿园了,有些更早一点的早教班2岁左右就开始了。
这种极为早的“社会融入”所形成的客体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早期客体关系的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早期客体关系的体验就是雪球最中心的部分,他会直接影响个体对外界的回应方式。
一个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会产生非常良好的客体关系关系氛围,客体关系氛围越是良好,越是能形成孩子安全型的对外方式。

赤月 发表于 2019-8-9 10:27:09

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所以不请自来。
这个问题大了,教育那么多,有初等教育、有高等教育,还有家庭教育。
我分开来一个个说吧。
一、初等教育
很多人批判高考和应试教育(注:严格来说初中以前才算初等教育的,这里我把高中也纳入进范围,不再分开论述了),但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觉得目前条件和情况下,应试教育与高考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初等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接受基本教育,能够达到准入社会的门槛(识字写字、组词造句、基本的逻辑分析与数学计算)。
无法想象,一个从来没上过学的人怎么在这个社会生存!
此外,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遴选出一批有能力和潜力的人,把他们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嗯,这其实是大学的一个原本的重要目的)
因此,初等教育最重要的是:1.效率;2.公平。
应试教育和中高考相对来说能教好地满足这一目标。
假若我们要整个教育体系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成本是相当高昂的,很多小地方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素质教育注定会沦为形式,最后伤害的还是小朋友。最终,穷人的孩子更是被远远甩在身后。
你以为整天游戏玩乐看看电影听听歌健健身就是素质教育?!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自信、坚韧等能力素质以及高雅文艺、熏陶等,这些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啊。
比如这个女孩子:

爱好是编程、帆船,英语非常流利,就这几条,穷人家孩子都几乎不可能实现了,父母估计也是有钱有文化的。(有网友发微博指出郭文景是美国国籍且父亲是公司董事长,具体不清楚,但肯定不是穷人)
素质教育对学校要求高,对家长要求更高啊,那是用钱砸出来的!对穷人谈素质教育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另外,应试教育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高分低能的情况是有可能,但更多情况下,高分其实与高素质相挂钩,干掉那么多竞争者,十年如一日,自律、聪明啊。
穷人家庭,没钱没见识的,千万别去瞎折腾什么“素质教育”,不然到最后往往害了自己的孩子。
可以看看这两则新闻:
读经少年:背了十年书 识字却成了问题__中国青年网
男子11年前拒送女儿上学自己教 今初中题做不完
不是说应试教育就没有问题。
它确实有弊端,尤其是对于极少数“奇葩”学生来说,在现行体制下确实会受到限制和束缚。但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目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糟糕。
现在的那些校园暴力等事件可不能归因于应试教育,这是由于学校和家长对未成年人和学生的过度放纵,疏于管理教育造成的。(不好的学校学风差、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情感疏离、留守儿童等问题居多)那初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哪里呢?
我觉得是公平问题!
资源和机会的不公平。
大城市与小县城、农村里的差距太大了!
大城市里可重视教育了,地铁里头很早一拨都是学生;小县城或农村反而无心无力或是有心无力。

小县城和农村里呢,各种问题:
留守儿童旷课、游戏、网吧逃学、厌学师资差,教学不行学生很努力,也考不上好大学
去看看那些非主流杀马特,恐怕都是以小县城甚至是农村居多。
人和人本质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只是因为环境使然,因为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
就说师资吧,小地方好老师根本不愿去,去了的话优秀的也往往被挖走,留不住。
二、高等教育
说完初等教育,说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体制机制以及教育理念、方式及教学内容和质量!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部有关于贫穷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名字叫《why poverty》,中文名是《出路》。

影片里有个叫王**(手动打马)的,是湖北一家自考学院(弘博软件教育学院)的招生老师。(我估计这哥们肯定不知道自己会出现在联合国大会会场,否则,估计打死他也不干)
在王振祥眼里,农村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相对好骗:“教育产业化这么多年,基本上来说,所有的优势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农村的小孩进不了大学,他们只能选择我们这种:对你的分数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最终又会发给你一个文凭的商业性质的学院。”
一年学费12500,

对这些学生和家长来说压力巨大,家里猪呀牛呀都得卖,甚至有些还卖房子。

你别不信,有些家庭是这样子的(小女孩甚至不想读了):

这个小女孩妈妈在砖厂打工,看下图:右手不知道怎么回事断了(没有手掌)



现在农村孩子是很难进入好大学。
农村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越来越差,稍有不错的老师,会迅速被挖到城里的中学去。一个山区里三四百个学生,考到一本的可能只有三四个。”
可是进大学之后呢,未必就能翻身啊,现在大学也分三六九等。这并不美好,却是事实。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不是如何放开教育市场,促进全面的竞争,而是如何管制以及如何管制得更好。
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被扭曲为了寻租比赛。通常民办高校的开办者与教育行政部门有某种人脉关系,或者是有资金并善于搞关系的投资者,真正的教育家倒是罕见。
反正一条原则,想方设法把学生招进来,进来以后能坑就坑,能多收费就多收费。赚钱为第一要务,成本要尽量摊低,所以厉害的则被排挤出去了,因为雇佣他们往往短期成本更高,对教育投入要求更多,很容易转变成对整个成本的压力。
所以上次那个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老师患癌后被开除那是成了“天经地义”了。
开玩笑,我想节省成本还来不及,恨不得让老师成为上课机器,你还“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开除你开除谁。

我知道某民办院校董事长(企业那边的负责人,不是校长)开会的时候说,“学校能装多少人”。
嗯,“装”多少,咋给我一种养猪场的感觉。
再看看大家喜闻乐见的挖掘机蓝翔!
揭秘蓝翔那些事:不止是将学生群殴后带到黄河
资本是逐利的,民办院校没有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只能靠学费收入来维持办学,所以必须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学费,这样才能降低边际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由于成本压力和逐利动机的激励,民办高校都倾向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分数线,扎堆开设低成本的专业(特别是短平快的文科入门口径专业,比如旅游、经管、市场营销、行管、文秘等)。
民办高校百分之八九十是文科类专业,为啥呢,因为“疗效好,见效快”,至于有没有副作用,才不管那么多。
这当然导致不好就业或就业质量低下了,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穷人家孩子尤其是差学校的穷人家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公办教育公办高校的优势大体上源自政府给予的保护和垄断地位,在资源(师资、硬件、生源)方面会有更多的投入和保障,这点不可否认。
但是公立院校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招生规模盲目扩大,门槛降低(扩招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本科生了,还波及到研究生甚至部分博士生)专业设置重叠,设置不合理(几乎所有高校,不管是什么性质的高校,都设有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文科性质专业,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学院都设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因为评估和排名或部门利益争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教师照本宣科,教学理念停留在中小学的理论灌输阶段,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为导向的批判性思考和教学理念。因为教育行政化与考核激励机制)大学精神的缺失(被阉割的马列主义大行其道,思想品德修养只是空洞的说教和无聊的聒噪。)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和弊病,主要就在于体制机制(行政主导,zz挂帅)及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论文为根本导向,教学基本可以忽略)
案例1: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评委开房收钱网友“马山寨主”发微博称,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3日在母山基地开始。“前天下午评委名单刚定,全省参评教师即获悉名单,前晚开始一年一度的疯狂送钱活动。
今年体育专业评委刘某某教授为方便老师们送钱,在新天宾馆开了套间并广而告之,一时门庭若市。”该网友上传了手机短信,列出体育专业刘、蒋、谢等四位评委的单位和姓名。还说:“请准备3万到4万元,于今晚到新天宾馆2408房间找刘某某教授,晚了就送不进了。”

案例2:川大周鼎自白书“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曾经在网上火了一把。
周鼎表示,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这让他非常失望。该校不少学生在网上表达了惋惜,因为公选课时周鼎的课曾几近挤爆选课系统。
我们来看看周鼎的自白书(摘选),尽管有失全面,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立院校的教师教学现状。
1.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日下?因为一个老师的职称只与他的科研成果有关。
2.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
3.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
4.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
5.从来没有办公室,八年了,从望江搬到江安,依然没有办公室。
6.从前,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学院也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学院都要向学校签下合同,承包多少个课时,多少篇论文,多少个课题。院长是包工头,教师是搬运工。
7.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按照川大数学学院某讲师的观点,:“那我对学生好,如果说的悲观点,是没什么价值的。因为现在的体系是这样子的,对学生再好,上课上的再好,基本上是没用,不会有人说你怎么样。那可能是有一点比较好,学生可能是比较喜欢。但是这个东西没用。
某计算机学院讲师则认为:“川大这种985高校的话,目前国内的这个大的趋势还是在重视科研,这就是客观的现状。像川大,你评职称,你怎么变成副教授,怎么变成教授,它里面教学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只是一个配角,这就是按周鼎老师说的,只是一个副业。那人事处看你的话,还是要看你有多少论文,多少科研项目,教学只是说你没有犯过错误,反正只要绩点啊,评教不要太低。所以说客观现实就是在重科研轻教学。”
现在提职称都是与科研来挂钩。你讲课好不好,学生评价高不高,有没有在教学上做出开创性的尝试,或者你的课的选课率、到课率好像都不是评价一个教授是不是好教授的标准。基本上都是按照科研,SCI、基金来看。那种一心一意把课讲好,把心思花在教学上的,他的职称往往都上不去。一般都是讲师,副高都很难。
所以对于老师而言,论文几乎是唯一的,教学方面不要出现严重教学事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这就导致目前的现状。
科研肯定是有必要的,可是科研不等于论文,重视科研也不意味着教学培养就不再重要。
插一句,我觉得很多论文其实也没啥意思,尤其是我读的经管类、商科相关专业。
如果你是好学校的理工科或技术类专业,好好学习,提升专业,一般工作生活不会有大问题。
其他情况呢?就难说了。
三、家庭教育
一切教育,最根本的其实还是家庭教育。
本科四年,甚至研究生三年,还可能抵不过你的童年。
因为人的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和素质,在成年之前就基本成型了,后面不说改变不了,但确实很难。
然而,现在的很多父母呢。
自己还蠢萌蠢萌的,就把孩子给生下来了。
就像有些人说的,父母这个最需要门槛的职业,恰恰没有任何准入门槛。
他们愿意花很多钱买昂贵的衣服,花大笔钱找家教,他们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他们愿意投入很多很多,但他们唯独不愿意给孩子最需要的身教——家长的优秀!
他们搓着麻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他们看着电视告诉孩子要好好看书,他们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后代身上,自己却是活成了loser样。
简而言之,他们信奉的是,自己当猪,望子成龙。
或者他们信奉简单即真理,觉得教育应当是快乐的,要告诉孩子你真棒,要快乐教育。
实际上,小孩子肯定是需要引导、教化,甚至必要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强制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美国当下最时髦的教育理念--Grit
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是由当父母的造成的。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孩子无主动性、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那是因为家长支配一切,照管过严;孩子不服从、攻击、粗暴那是应为父母顺应过度;孩子攻击性强、情绪不安定、粗暴、反社会,那是因为父母忽视、冷酷、拒绝。
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是问题家长!
家庭教育,我觉得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自我提升。
参考文章:
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令人讨厌的中国式父母 - 知乎专栏
总结:
初等教育,最需要的是公平和机会;高等教育,最需要的是好的体制、理念、方式与质量;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自我提升。
知乎专栏:思维灯泡(同名公众号)
以思维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