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孩子,你可以愤怒,但打人不行!
近期可能是放暑假的原因,很多朋友在后台咨询我关于孩子打人或被打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特别愤怒地打别人,或者孩子被别人打的时候丝毫不还手,更让家长朋友们特别焦虑,大家纷纷问我该如何处理才好。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主要想跟大家讨论2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问问自己,一个问题是问问孩子,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我接下来详细说说。
01
问问自己:你父母打过你吗?你打过别人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一个现象,很多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为人父母最容易表现出来的行为,比如责备孩子的语气、对孩子眼泪的态度,其实是反映了当初你父母对你的态度,亦或者是反映了你跟别人相处的状态?就拿打人这件事情来说吧,我们家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能出现打架的行为。如果孩子们出现了打人的举动,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介入并制止他们的行为。最夸张的一次,我挡在两个孩子中间,他们的拳头全都砸在了我的身上。我为什么那么反对打人呢?有一点原因我很坚定,我知道打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让彼此的感情出现裂缝。而这个裂缝所持续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长久。可能你会疑惑,孩子之间的“打”,跟大人打孩子,完全不是一回事情,说这个有什么作用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孩子来说,“打”这个动作并不存在于双重标准。无论是孩子之间的“打”,还是大人打孩子、孩子打大人,他们的感受是相似的,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
我举一个例子,想象一下你7岁的女儿因为奶奶做的紫菜汤难吃而感到恶心。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说,“奶奶愿意给你做汤,你应该感激,而不是感到恶心。”但这只会教会孩子,她的“恶心”感觉是无效的。如果过几天,她的私教老师不适当地触碰她,让她也觉得“恶心”,会发生什么?在你成年人的头脑中,这两件事之间天差地别,但是孩子的头脑中的工作方式不同。对她来说,两种感觉都是“恶心的”,既然爸爸妈妈已经反对了“恶心”的感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会先说服自己学习扼制这种恶心,以免被父母责骂。这便是很多性侵、或者霸凌事件背后,每当我们追溯到家庭氛围时,从心理学角度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能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场景的共通性,但是在我们年幼的孩子身上,这两个感受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场景。所以当你面对“打人”的问题,你首先得面对的是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你自己打不打骂不骂孩子,是否允许孩子打你,这些都会影响到你如何看孩子在社区里打别人、被别人打、以及如何跟别的孩子相处的状态。
02
问问孩子:除了打架之外,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每次读者向我咨询我是如何面对手足之间打架的事情,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两句话的标准,也是我跟两个孩子从小就说过来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对打架态度的坚决反对:“我不希望你们中任何一个人受伤,但更重要的是,我不希望你们以后觉得,暴力可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第二句话,是我对沟通态度的强烈支持:“没有不吵架的关系,但相爱的人总会一起想办法去解决。”
我很少会跟孩子说鸡汤,但这两句道理,我却反反复复说了很多年,这其实也是我对于两个人之间相处方式的价值观。我希望我家两个孩子明白的是,虽然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坎坷和难关,有些伤害可能最终每个人都得自己去扛,但不是别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对待我们,我们就要用错误的方式去还击,也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就要用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做才不会伤害别人,这便是我的处事原则。如果你在家庭里对制止暴力、反对打架足够坚定,孩子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态度,并迁移到其他场合中去。比如,在学校里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在公众场合跟别人一起玩玩具,这些在孩子心中都是相似的场景,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基于这样的处事原则,我就会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如何帮助孩子去积累其他有效解决办法的方式。
如果孩子打人?你可以尝试这3个建议:
1.复述法帮助孩子了解现状、提高警惕。如果孩子愤怒地停不下来攻击人,那么用言语来复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你很愤怒,你不知道如何让自己不愤怒”/“你很愤怒,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来让孩子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也提高自己对伤害别人的警惕心。
2.冷静游戏让孩子学会平复心情。深呼吸、跑步、握拳、涂鸦、听音乐、静坐、冥想等都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平复心情,要多积累自己孩子适合的冷静游戏,比如我家孩子们就很适合跑步和深呼吸,而暴怒的时候听音乐和静坐对他们就完全无效。找到让自己孩子冷静的游戏,提前积累,孩子暴怒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及时将火扑灭。
3.及时转移让孩子有安全的宣泄地方。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及时让孩子转移到不伤害别人、并且也能让孩子有更舒适的空间去宣泄自己内心愤怒情绪的地方,对孩子、对其他小朋友都是一种保护。这可以避免孩子犯下他本意不想犯的错误。
实际上,如果一个孩子打了一个小朋友,他就可以打第二次、打第三次,当打别人的次数多了,那么被种下刻板印象对孩子来说,将会是一段艰苦的摘下标签、重新搭建信任的过程,这并不容易。所以及时避免情况恶化和加剧,也是我们保护孩子的有效方式。
要记住的是,在这个安全的宣泄地方,你一定要陪在身边,不要丢孩子一个人在角落里“冷静冷静”。陪着孩子一起找到面对愤怒情绪的方式,是陪伴,而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冷静和反思,那是惩罚。这两个做法可以引起天差地别的效果。
如果孩子被打?你可以尝试这3个建议:
1.复述法帮助孩子表达意愿、学习勇敢。像帮助孩子积累如何说“不”的想法,这些都是学龄前孩子就可以做到的。
“这是我的玩具,我不想分享给你”——坦白表达归属感;“你不可以打我,我会生气的”——鼓励不畏惧对方的强大;“打人是不对的,我放开我”——主动尝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和策略对孩子都是有效的。
2.接纳孩子的感受,鼓励真实、不做判断。每个孩子被打后会出现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的会愣在当场,有的会迎难而上,有的会选择反击。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理解和接纳,哪怕这些行为在你心底不一定是接受的。
不需要去怀疑一个不懂得反击的孩子,是不是不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当你产生太多这些念头时,你就会开始否定孩子的情绪,你会认为孩子不懂得反击是懦弱、以后会被欺负…… 这是标签代入,也会让你离孩子真实的情况越来越远。
好的建议是,接纳感受,无论好坏。我们应该不断地承认和证实他们当下的情绪,而不是否认情绪的重要性。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承认,比如,“哥哥打你,你很迷茫,因为你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要打你,对吧?”/“哥哥打你,你很难过,所以你哭了”,把孩子当下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意味着让孩子知道其实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这才是支持的力量。
3.帮助孩子打破告密包袱。我自己在引导孩子去看手足冲突的时候,也会跟孩子说“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向大人寻求帮助。”对于孩子被打来说,也同样属于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能够自己处理,知道如何在关系中迎难而上,甚至他根本不介意被打,但有些孩子会藏在心里,不知所措。
不管是孩子被欺负了、受到了伤害,还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向心智和观念更成熟的大人寻求帮助,这是安全基地的来源。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确信大人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孩子也相信可以跟大人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安全依恋关系。
如果我们不鼓励这种行为,而是以“独立”为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那么当孩子长大后遇到恶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以为被威胁的内容是不可说、不能说的,甚至是羞耻的。当孩子在被其他小朋友打的过程中,内心曾产生过的相似恐惧和感受就会阻止他们告诉成年人自己被霸凌过的经历,让事件和伤害持续得到恶化,这是我们最需要防范的问题。
在养大了两个孩子的同时,我感触越来越深刻的是:作为父母,我们面临的问题通常不是缺乏爱,而是不愿面对自己。我们往往会潜意识得模仿自己父母的行为,当我们没有办法反思自己与父母的经历时,我们就会不自觉被自己的童年经历影响着育儿方式。很多时候,支不支持孩子打架、如何面对孩子打架、如何处理孩子打人和被打的行为,都反映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而归根结底,也是我们如何去看待我们的童年、我们自己的父母跟我们的关系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们会从我们身上辨别是非,并且获得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和安全的,是我们为人父母很重要的议题。文章转自一杰早期教育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