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门 发表于 2019-8-21 22:58:32

一种说法丨黄俊杰:知道犹需做到,才是真知道

点击蓝字关注腾讯儒学





作者:黄俊杰

首发:腾讯儒学







摘要:以"体验"为基础的经典阅读传统,特别讲究要"身心合一",就是要把你从经典所学习到的理念,容纳到你的身心之中,跟他合一,这一种学习方法,在现代文化人类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embodiment。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b0031jp8obp&1314.swf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二十世纪以前,几千年来,东亚各国知识分子思考人生,以及现世的相关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经典出发思考。

《论语?子路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儒家研读经典,是把经典当作一种"体验之学",当作一种实践之学。这样的态度,在先秦孔门师生那里就已经完全呈现。

在论语的子路第五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他的学生,你学习经典,比如说像诗经这一部经典,你不只是欣赏他的美感,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学这个诗,你在外交的场合能够应对。







我们从左传的记载也可以看到,春秋时代这些小国,不是有十三个吗?那么战国七雄,大国有七国。那么春秋时代的这一些小国之间的各种战争的场合,两军对阵之际,也要引用这个经典,引用经典把对方责备,然后才宣战。即使是读诗经都必须要致用。

《程氏遗书》

公之谈道,正如说十三级塔上相轮,对望而谈,曰相轮者如此如此,极是分明。

这一种中国文化中,"学习经典"把他当作"实践之学"的态度,在十一世纪的时候,"二程"之一叫做"程伊川",他和王安石有一段对话。这个王安石对佛法有一点了解,讲佛法头头是道,可是程伊川告诉王安石说,"公之谈道"说你王安石讲那个法,就好像对着十三级,就是十三层的塔,上面有一个相轮,对这个塔在说相轮一样,说这个相轮如此如此,你讲得非常的分明。







《程氏遗书》

如某则戆直不能如此,直入塔中,上寻相轮,辛勤登攀,逦迤而上,直至十三级时,虽犹未见相轮。

但是如某、就是我,程伊川自称,我这个人比较憨厚、比较笨,我没有办法像你这样,我只能直接进入塔、那个佛塔里面,然后从里面去找那个相轮。那么辛勤登攀,逦迤而上,直到十三级的时候,我都还没有看到相轮,因为相轮在十三级的那个顶,但是我却实实在在地在塔里面。

《程氏遗书》

然某却实在塔中,去相轮渐近,要之须可以至也。

就是说,我是实实在在的在这个佛法里面,那么我离开那个法轮愈来愈近,像你这样,你只是"对塔说相轮"而已。这个程伊川对王安石的这一段对话,非常有启发性。

他告诉我们佛法的所谓的"道"或者"法",必须要直入塔中,逦迤而上,这一种把佛教经典当作是一种"体验的学问",而不只是一种"概念的推演",这种只是诉诸逻辑、诉诸概念的推演,以佛教的名词来讲,叫做"戏论"。那么儒家跟佛教,把经典当作"体验之学"、"实验之学",这两者可以说是这个完全一致,若合符节。

这一种以"体验"为基础的经典阅读传统,特别讲究要"身心合一",就是要把经典,你所从经典里面所学习到的理念,要容纳到你的身心之中,那么跟他合一,这一种这个学习的方法,在现代文化人类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embodiment,意思就是"体验。







《朝鲜?李珥》

凡读书者,必端拱危坐,敬对方册,专心致志,精思涵沫,深解义趣,而每句必求践履之方。

有一个例子就是十六世纪,当时的朝鲜畿湖学派的创派大师李珥,他有一段讲如何学习经典、如何读书的方法。他说,"凡读书者,必端拱危坐,敬对方册, 专心致志,精思涵泳,深解义趣,而每句必求践履之方"。

他说,一开始说读书,我们要坐得很正,要以非常恭敬的态度对待这个经典。读的时候要专心致志,读了以后要精思涵泳,深刻的了解经典里面的异趣,而且每一句话,我们学到了以后,都要讲求如何落实的方法。这是二十世纪以前,东亚各国儒家学者读经一贯的态度。

《朱子语类 学三?论知行》

今之学者不曾亲切见得,而臆度揣摸为说,皆助长之病也。

道理只平看,意思自见,不须先立说。

那么讲到儒家的经典研读,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南宋伟大儒家学者朱熹。朱子我们知道,"朱子读书法"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亲切"。

在朱子语类里面,他曾经说,"今之学者",就是指他那个时代,南宋这个时代的人。"不曾亲切见得",读书常常不到位,不能够与书中的义理,以及圣人心心相印,所以他就"不曾亲切见得,而臆度揣摸为说",多半只是臆度、是揣摩,就建立自己的讲法,他说这个就是孟子讲的,"揠苗助长"的这个病痛。

《朱子语类 学五?读书法下》

看书不由直路,只管枝蔓,便于本意不亲切。

他说书中的道理,我们只要很平实的看他,那个意思自然会呈现,不需要你自己先建立一种讲法。朱子又讲,又告诫他的学生,"看书不由直路,只管枝蔓",他说这样"便于本意不亲切",他这里的关键词是"亲切"。







读书要亲切,那么"亲切"是什么意思呢?朱子读书法里面的亲切,我认为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经由读书而"使自己跟圣人合一"。朱子所谓的与圣人合一的确切含意,也就是回归自己的"本然之心"。正如朱子答林熙之诗,里面所讲"明明直照吾家路,莫指幷州做故乡",就是回家了,你自己的心,跟圣人的心完全合而为一了,你就是回到你精神的原乡。

朱子读书法里面所谓的"亲切",还有第二层意思。朱子主张,我们要经由读书,使我们自己跟圣人合一,然后从而"与宇宙合一",使"本然之心"与"天理之自然"合而为一,完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个自古以来中国儒家的最向往的精神境界。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西、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腾讯儒学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合作联系: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腾讯道学



弘传道学

普及道学

腾讯佛学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种说法丨黄俊杰:知道犹需做到,才是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