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舟客》女性 | 成就不一样的自己——对话刘敏
文∣姜语婷(刘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983级本科,1987级硕士,现为上海英联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
一个人可以有几种气质?坚毅的、果敢的,亦或是温柔的、谦逊的。坐在对面的刘敏,嘴边噙着淡淡的笑容,眼睛专注地望向交谈者。她的声音轻而温柔,有着女性细腻、柔软的特质;谈及这些年学习、创业的经历,她思路清晰,言辞简洁而精准,透出多年职场历练出的干练……
毕业三十年,从职场新人到独挡一面的公司董事,刘敏像个探索者,不断在职业生涯的前路上开疆辟土,刘敏也像个虔诚的学徒,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不忘好学之心……每一个复旦人脑海里都有珍藏的复旦记忆,每一个复旦人骨子里都镌刻着复旦的基因,刘敏也不例外,她从复旦走向未来,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和复旦的“七年不痒”
1983年,刘敏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彼时的刘敏算得上是个刻苦学习的模范生了,在六七十人的班级中,每年的一等奖学金都被她收入囊中,那些纸张已经微微泛黄的奖状直到现在也被刘敏妥帖珍藏着。“大学读书还是蛮辛苦的,但是还好学校的各类活动多,可以发展一下。”刘敏回忆道,复旦的校园氛围很好,不仅仅是学术氛围,也包括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思想的开放。当时的校长是谢希德校长,刘敏称赞谢校长开明、自主的管理风格,这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想起当时的校园盛况,刘敏依然满是兴奋和向往。
80年代的年轻人正处于时代的交汇处,他们既单纯可爱,又有一腔热血。因着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无数新思想、新事物纷至沓来。复旦站在这股浪潮的最前端,自然而然地成为莘莘学子观看这幅世界新图景的窗口。刘敏称,当时校园里的讲座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3108”每逢讲座都必定爆满,各种学术知识、思想观点帮助包括刘敏在内的复旦学子开拓了眼界。
1987年,刘敏本科毕业选择继续在复旦就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在读研还没成为风潮的八十年代,她的选择并不主流。谈及为何没顺应当时的就业风潮,刘敏表示并没有考虑过多,单纯地喜欢学习,也想更加深入学习。研究生阶段,刘敏印象最深的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南区研究生娱乐厅”,这让自小喜欢唱歌的她拥有了一片乐土,娱乐厅在当时的影响可不小,不仅是复旦的学生,上海各个学校的学生都会慕名而来。娱乐厅的成立不仅仅是对刘敏学习生活的调剂,其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了刘敏初次接触市场经济的楔子。
七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刘敏将青春最宝贵的时间交与了复旦,而复旦也回馈了同样的美好。“大学是我破茧成蝶的过程,是人生最美好的时间。”刘敏幸福地说道。
从就业到创业
1993年,刘敏和自己的团队创建了上海英联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和装修业务。发展至今,公司已经积累了如喜来登豪达上海太平洋大饭店、绍兴九洲大饭店、延东隧道、隧道会议中心等大中型项目。“刘敏一直用心、用情、用知识管理着公司,公司才能持续发展至今而小有规模。”英联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肖月静表示,刘敏的用心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这次的创业可以说脱胎于刘敏的第一次工作经历,1990年毕业后,刘敏任加拿大亚森国际公司上海办事处代表。当时,国内的商业环境还不如今天这般成熟,更不用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重困难。亚森作为外商不能开办独资企业,只能以合资的形式开展投资。因此,办事处成了亚森在中国协调各项事务的唯一代表。刘敏负责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天伦王朝饭店,这是一个由北京市政协下属的天伦公司、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王朝集团管理公司、亚森公司四方合资的项目。“办事处要协调政策、资金,要和政府打交道。第一个合资企业,不只是经验还有思想观念上的磨合。”刘敏表示运作合资项目是一个体系庞大的工作,不仅有政策、资金问题,还要处理大量的外汇流入和贷款等。各个公司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各方之间又存在观念错位,刘敏不得不像个“陀螺”一样四处奔走。甚至有一次因为身体不适,刘敏开了个小刀,却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就坚持出差工作,连合作伙伴也感叹于她的“拼命”。
在负责完两个投资项目后,刘敏渐渐发现了办事处的弊端。“总部离得比较远,他们对国内情况也不是很熟,谈了很多项目反馈到那边就石沉大海了。”刘敏说那个时候的通讯还不够发达,由于两方沟通不顺畅,产生了很多无用功。而经过两个项目的实践,加上和金融公司合作运作股市的成功,刘敏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未来的机会。因此,1993年刘敏和团队一起离开亚森,成立了发展到今天的上海英联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这次创业并非是刘敏的唯一一次尝试,到了1994年她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外高桥英联娱乐城。紧接着,1996年又和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及国保局下属的乐欣公司,在香港成立了合资公司香港安瑞国际有限公司,来拓展海外工程项目,刘敏也前往香港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直到1998年回上海,任上海英联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敏敢于尝试且善于协调,在每一次商业抉择的背后是她和各方的来回磋商,也是对项目前景的充分评估。哪怕对现在已经发展成熟和稳定的公司,刘敏也在尝试着做一些改变。
刘敏公司主要和开发商进行B2B模式的战略合作,负责全装修的中高端楼盘、办公楼,此外还有20%做商业项目,目前,刘敏正在考虑向B2C转型。“互联网家装体量很大,如果放弃很可惜,而且长期来说不容易受政策影响。”刘敏分析了消费者市场的优势。
“国内市场在装饰方面,虽然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但没有大的整合,红海竞争很厉害。” 经过在装饰领域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刘敏已经对这个行业的情况再熟悉不过,她表示未来行业会更规范而不单单打价格战,市场的潜力足够大,真正需要的是兼并、整合的推动。除了对外部环境的悉心观察,刘敏也在积极推进公司内部架构的优化,去年开始,刘敏致力于推动股权改革,将三分之一的股权给了中高层,同时辞去总经理一职,只做董事。刘敏说:“给他们舞台伸展,不仅对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也对企业模式等有新的发展。”
“思路要先理清,比如公司战略是什么,发展前景和愿景是什么,理清楚后,很多东西就要放手授权,让别人去做,给公司中层舞台允许他们施展才华。”刘敏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模式。大概就是这样,刘敏在肖月静眼里,才永远是那个工作非常认真,爱学习,关心员工,善于沟通的全能老板。
生活赋予的角色
刘敏是谁?谦虚好学的学生、运筹帷幄的老板、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一位妻子或母亲,以上种种都是刘敏,她不停变换着这些角色,热情地以不同的维度思考着也收获着。
谁能想到毕业十几年后,刘敏会摇身一变再度成为学生?这大概得归功于她几乎成为一种习惯的内省,刘敏发现商业环境的变化几乎称得上是天翻地覆,知识点爆发,与之相比,自己的知识却显得老旧,加上公司发展正历经瓶颈期,她最终决定找个门路为自己充电。2006年,刘敏考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复旦是理论,中欧是实操,思路不一样却是互补的。”这所顶级的商学院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其中的老师、同学都是在各自行业内颇有经验的人。在就读学院期间,刘敏必须每月在繁忙的公司业务中抽出四天进行封闭学习,学习内容设置涵盖了企业管理和销售财务等等。中欧的学习任务常常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展开,毕业论文亦是如此。这段经历拓宽了刘敏的知识面,更新了她的知识体系,也拓展了她的人脉,不仅对公司业务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也刺激着刘敏本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009年开始,刘敏和中欧的同学开始捐助希望小学,每一年坚持捐款,有时还会带些文具、衣服等去学校看望孩子们,直到2015年左右,由于捐助的小学被政府并入其他学校而结束。捐助的小学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贫困山村,刘敏曾不止一次前去看望孩子们。“印象最深的是去的路上非常艰险,还经常有碎石从路边山上滚落,我们开了同学的越野车进去最终只能全部下车走路,后来乡里召集人员过来搬掉一块块阻路的大石头,车子才通过。”刘敏回忆着曾经探险般的经历,如今,她仍然在坚持着公益行动,期望着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够帮助到更多人。
果断是她,温柔是她,刘敏的每个角色都遗留着自己的特质,而她的特质也在每个角色中融合得很好。
刘敏身为一名女性,在男性当道的商业场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女生不是不能做但容易情绪化,做生意就要商业化思维来考虑问题。”在刘敏看来“在商言商”没有性别之分,学会理性思考是能在商场上立足的根本。而女生也有自己的优势,能屈能伸,直觉敏锐、体贴团队。
“《人到中年》作者说女人永远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奔跑。”作为一名职场女性的刘敏已经在各种角色中寻到了一种平衡。“工作做好,生活也要调理好。”刘敏正在努力把人生过得更精彩一点,更丰富一点。
现在,复旦蓝精灵校友合唱团团员成为了刘敏的新角色,合唱团一星期排练一次,还受邀出席了复旦129演出年会等活动,这一切好像将刘敏拉回了曾经的青葱年少,她的生活又深深烙印着复旦的痕迹,对于刘敏而言,复旦有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段,那也将是她一生的风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