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rey573 发表于 2019-8-26 20:18:34

东汉留给三国一个大坑,吴蜀变成灾难,唯独曹魏完美解决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151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凉董卓趁机起兵进京,独霸朝纲,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尽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天下公愤,引来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至此天下烽烟四起,历史的脚步逐渐走入了三国时代。

然而,东汉王朝虽然归于寂寥,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坑。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吴三国都苦恼不已,甚至直接影响了吴蜀两国统一天下的步伐。那么,东汉留下的这个大坑,究竟是什么呢?
一、东汉篇说起东汉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货币政策。东汉的法定货币承袭了西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所谓“五铢钱”,就是重量为五铢的铜金属,换算成现代计重单位约等于3.5-4克。

然而,随着汉末战乱不断,经济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董卓专权后,为了迅速攫取财物,更直接废除了原本的“五铢钱”,改为铸造“小钱”。董卓发行的小钱直径仅为1.2-1.5厘米,重量仅0.5-1克,却依然被称为“五铢钱”。小钱诞生之前,五铢钱的重量是足额的,而铜金属又无法人为制造,因此东汉早期的货币政策尚未出现严重问题。可随着小钱的大量问世,整个货币体系被完全打乱,民间物价日日飞涨,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此席卷九州大地。更坑的是,董卓为了多铸小钱,竟将秦代收藏的十二铜人当作铸钱的原材料。与此同时,为了节约铸造成本,小钱的质量奇差,上面的花纹字体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称作“无文钱”。

据《后汉书》记载,小钱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令民间“货贱物贵,谷石数万”。但这样的物价还不是最夸张的,等到董卓被灭后,物价一度达到了“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啖食,白骨委积,臭秽满路”的恐怖程度。那么,面对东汉末年的一斛谷子五十万钱的恐怖物价,魏蜀吴三国又是如何抵御通货膨胀的呢?二、曹魏篇为了解决小钱带来的通货膨胀,公元196年,曹操在谋士枣袛、韩浩等人的建议下,开始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就收获了大量粮食,解决了当地百姓最为迫切的吃饭问题。


此后,曹操的屯田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魏国的粮食储备愈加充盈,这些粮食既为曹操行军作战提供了军需,又缓解了当时飞涨的粮价。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征收的地租在东汉晚期的基础上减轻了许多,而且征收的对象全部是实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钱带来的影响。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权的经济渐渐迸发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罢董卓小钱,恢复使用从前的五铢钱,进一步消除了董卓乱政带来的影响。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去世后,曹丕以“谷贵”为由,再次废除五铢钱,改用谷、帛作为货币,开展以物易物的经济政策。

然而这项政策却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一些黑心商人发现有利可图,就使用泡水的谷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经济混乱不堪,百姓生计举步维艰。
等到曹睿继位后,他马上拨乱反正,取消了曹丕时期以谷、帛为货币的政策,重新恢复五铢钱的使用,曹魏的经济才又逐渐好转起来。三、蜀国篇曹魏的经济渐入佳境的同时,蜀国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刘备坐拥益州后,一度担心军费不足,这时,有个叫刘巴的谋士对刘备说:“想要获得大量军资非常容易,只需要铸直百钱,用来平抑物价充实府库就可以了”。刘巴提到的直百钱,又名直百五铢钱,是蜀汉政权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货币的重量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铢重量的3倍左右,可价值却是蜀五铢的一百倍。

通过使用这样极度注水的货币,刘备政权从蜀地百姓手中疯狂的掠夺财富,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蜀中百姓却在通货膨胀中民生凋敝,留下一地鸡毛。此后,蜀汉政权在货币政策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发行了“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直百”、“五铢”、“直一”等等货币,这些货币无一不是面额巨大却重量极轻,有的甚至仅重0.4克,却依然被当成大额货币使用。随着这些注水货币的大量使用,曾经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变得饿殍遍野,再不复天府之国的盛况。而蜀汉政权,也在通货膨胀的反噬中,逐步走向崩溃的硝烟中。四、吴国篇蜀国政权衰落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吴国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困境。孙权执政时期,吴国物产丰富,百姓富饶,对此周瑜曾说:“(吴国)铸山为铜, 煮海为盐”,可见吴国得天独厚,经济发展繁荣而昌盛。

然而,吴国的经济虽然繁荣,却主要掌握在以张、 顾、 陆、 朱为首四大家族及民间百姓手中,即便孙吴政权再穷困也无法染指。眼看着海量财富尽入他人之手,孙权又气又妒,一心想要夺取这诱人的财富。公元236年,孙权强制发行了一种叫做“大泉五百”的货币,这种货币的重量仅为7.8克,却被当作五百倍五铢钱的面值使用。

这一招通货膨胀的政策迅速充盈了孙权的府库,尝到甜头的孙权继续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人为制造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孙权的货币政策下,曾经繁荣富饶的江南民间瞬间转为赤贫,百姓们卖儿鬻女,无以存活,而孙权却从中收获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通货膨胀中为数不多的受益者。然而,这项货币政策却扼杀了民间经济的活力,而孙权攫取的财富也在与魏蜀两国的常年交战中不断消耗,最终导致东吴国库枯竭,深陷经济泥潭无法自拔。东汉留下的通货膨胀问题,就这么变成了魏蜀吴三国的一块试金石。魏国缩紧银根鼓励生产,逐渐走出了通胀的阴霾,吴蜀变本加厉推动通胀,最终反噬自身,永远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

竭泽而渔的通胀,政策犹如饮鸩止渴,用发展的眼光处理经济问题才能使家国永昌。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朱安祥《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胡茂全《三国时期的货币政策》
往日文章精选:

如果三国时孙权往海外发展,刘备往东南亚发展,会是怎样的格局?

曹操眼中的五子良将,谁的资历最老,以及忠诚度排第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汉留给三国一个大坑,吴蜀变成灾难,唯独曹魏完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