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9-10 08:31:09

育儿,究竟怎样才对?





很多父母育儿时都会有一种感觉:无所适从。


每天听着各种矛盾的声音:


一会儿说:XXX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一会儿说:不XXX才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些文章左右互搏,让大家无所适从。


01 养好孩子不简单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能理解这种迷惑。


很多父母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对”的育儿方法。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合理,却是很难实现的。


因为人是多样的,每个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达成的目标是也多样的,标准答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有人会说,我就想我孩子读书好,工作好,婚姻好。有那么难么?


是的,这几个要求看起来简单。
但大家想象一下,把“人”换成一个企业。
希望企业运作良好、业绩稳定、不断发展。
又有多少企业可以做得到?这个要求真的简单么?



人自身管理和企业管理很类似。
一个大企业能够依赖微信里面的流行文章,作为核心理念来指导吗?
显然是不行的。


育儿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养育好孩子,光靠自己想一套,或者微信上的热点文章来做指导。
很容易陷入一种自己无法察觉的低效状态。








02 学习专业知识
那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有限的精力应该放到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上去。


专业书籍的好处是让人知道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它不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做到A就一定会得到B。


更多的情况下会告诉你,如果你的育儿方式里面有A,可能会有B、C、D的可能性,同时还有一定概率的X、Y、Z的负面可能。


养育的过程,是一个收益和风险的选择过程。比如报个培训班,可能会提高成绩,但带来压力;让长辈带孩子,可能会有各种观念矛盾,但父母双职工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这也是可以回馈到孩子身上的。


学习专业知识可以让自己更为准确地评估和实施,避免自己做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比如体罚、辱骂孩子。


很多家长会为其买单原因是,这种方法当下的反馈快。有点类似庞氏骗局,打一下,吐一点收益——孩子短时间听话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发现这个越来越不好用了。最终,导致孩子与父母在情感上的割裂。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与长辈的关系尴尬,其实跟这种教育方法的影响有关。


04不安于现状,持续学习
育儿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同发展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新生事的产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


育儿这个世界,远比我刚开始想象的要大得多。它不是简单的几条生活规范可以概括的。


不完善的知识,不正确的育儿方式,孩子小的时候,是你控制问题,等到大了,各种问题都被累积沉淀下来以后,就是这些问题反过来控制你了。


而好的育儿方法,本质上就是让问题难以生成。而不去生成问题,需要有远见,需要有靠谱的经验,这都依赖于不断地学习。


而不是“我就是这么长起来的,我也不是好好的么?”这种带有幸存者偏差的认识。


05 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对于一些年轻父母,我也发现一个倾向,反对所有上一代的、旧有的内容。


育儿早期不少落后的旧有观念,的确是应该被修正和改变的。


当我孩子进入了小学之后,我开始学习教育学,我发现传统的学校教育,不是可以随便被推翻的。


学校的教材内容,跟孩子认知发展程度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


一句“传统教育扼杀创造力”,是非常简单粗暴的。
更多的问题是出在教学模式上,而不是传统教育本身糟糕到了一无是处。


现在有些父母让孩子读私塾,脱离教育架构,自我教学。这类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是会付出非常大的机会成本的。


客观地看待育儿中的事件,该反对的,应该毫不犹豫地反对,但每次反对之前,仔细地去了解一下,自己反对的究竟是什么。


何来何去,在科学的体系下做个评估,选择收益和风险。不因为自己的情绪和喜好,而将有价值的东西破坏了。


06 降低期待
大多数人都对孩子的成就以及育儿方法的作用抱有过高的期待。


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家长,养着普通的孩子。
即使神童,如果背上超过他能达到的期望,黯淡的概率也是极大的。宁铂、William James Sidis、沈文裕都是很典型的案例了。


作为一个人,能够达成的目标是有限的。


同样,一个教育方法也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把一个教育法,推广到所有地方,也是不现实的。


将期待放到合理的范围内。
不能又要孩子语数外好,又要会个乐器或者会个画画,然后再学个编程,再练个舞蹈,打个网球。




降低了期待,教育有了取舍,能帮助孩子稳步发展自己的优势。


父母也不会陷于各种孩子达不到的挫败感之中,可以更为轻松地处理亲子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育儿,究竟怎样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