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门 发表于 2019-9-18 09:19:33

一图看懂乾隆如何玩转西湖



乾隆

《西湖行宫图》:乾隆的艺术实景地图

吴 寒

在国家图书馆近日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第三展厅的《西湖行宫图》细致地描绘了西湖周边的美景,很像一幅山水卷轴,仔细看去,图上却注明了许多地理信息要素,原来,这是一幅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览西湖的导览图。此图为卷轴装,纵14厘米,横518厘米,全图采用传统山水画法,可谓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传统舆图精品。
乾隆皇帝与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这里不仅有秀丽的湖光山色,更有数不胜数的人文古迹,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亦有众多诗、文、书、画作品流传。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了“西湖十景”之称,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其涧出诸涧泉,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这些美景散布于西湖周边,又涵盖了四时风物,更增西湖之人文意境。


《乾隆南巡图》第1卷 启跸京师(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康乾盛世国运昌隆,康熙、乾隆都曾多次南巡,作为江南名胜的西湖自然屡次为帝王巡幸驻跸。清梁诗正《西湖志纂》记载:“国朝康熙间伏遇圣祖仁皇帝五举巡狩之典,宸翰留题,于是湖山胜概日异岁新,肇启明圣之瑞隆。乾隆十六年春,皇上省方幸浙,驻跸西湖。敕几之暇,探奇揽胜,亲洒奎章,昭回云汉,而西湖名胜益大,著于天壤之间,呈亿万年太平景象。诚自有西湖以来,极盛之遭逢也。”康熙五次南巡,乾隆六次南巡,其间多次游览西湖,乾隆皇帝更是留下了许多以西湖为主题的诗作、墨宝,“昔传西湖比西子,但闻其名知其美”“西湖自是宜舟处,风静波恬舟更宜”,从这些作品中,一个留连湖山、诗兴大发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



康熙南巡时在孤山建有行宫,雍正五年(1727年)奏改为佛寺,名为圣因寺,这里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并称“四大丛林”。乾隆年间就在圣因寺一带建造了西湖行宫,因此,此地又称为“圣因行宫”。据《清实录》记载:“至西湖行宫,已奏改佛寺,内供奉圣祖仁皇帝龙牌,亦在西偏,应请敬移于旧寝宫内供奉。其迤西一带,屋基甚宽,应并寺后山园,酌量划出,另建行宫。”

西湖行宫依孤山而建,分为东、中、西三路,结构严谨,布局整饬,“规制淳朴,恍见尧阶舜陛,栋牖松云之象”。(《西湖志纂》)这是一处非常有代表性的清代行宫建筑群,它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于次年第一次南巡到杭州时就驻跸于此,他非常喜爱行宫的建筑及周围景致,此后五次南巡到杭州时,也都曾在此居住。



《乾隆南巡图》第8卷 驻跸杭州(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出于对西湖行宫的喜爱,乾隆皇帝还在北京玉泉山静明园仿建了此处景致,并将“圣因综绘”列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为爱西湖上,行宫号圣因。图来原恰当,构得宛成真。钟递南屏韵,山标上竺皴。所输波万顷,却便阅耕畇。右题圣因综绘之作,静明园西南隅,地颇幽逈,略仿西湖行宫意。点缀亭榭,命之曰圣因综绘,为园中十六景之一。既书圣因原作于前,复命邦达绘为此图,而书综绘诗于卷,庋藏其地,披图对景,孰画孰真,孰一孰二,孰远孰近,故可浑然相忘耳。御笔。”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编撰完成后,乾隆皇帝还下旨在西湖行宫玉兰堂的基础上添建文澜阁,在此收藏了一套《四库全书》抄本,让江南士人也得窥国朝藏书之富,这也使得西湖行宫在皇家行宫的功能之外,兼有了更强的文化意义。
舆图里的西湖胜景

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是凭借了一张地图为他做向导。《西湖行宫图》目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这是一幅彩绘长卷轴,图上钤有“杜陵花草”“海上畊烟旧庐”“听雪楼”等印。由于以卷轴形式展现西湖,所以此图并未作全景式描绘,而是将西湖美景分绘为五个部分,每段画作后辅以文字说明,提示从西湖行宫到各处景致的距离及沿途情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于西湖周边风物进行详尽介绍。例如“行宫四里五分至苏堤春晓,道右有宋朱子祠,有六一泉,道中过西泠桥,右有凤林寺,又有曲院风荷景亭,过跨虹桥、东浦桥、压隄桥,右有苏堤春晓景亭”。


《西湖行宫图》(局部)
《西湖行宫图》采用传统山水画法,以鸟瞰的视角,对西湖周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全图笔法细腻,疏密有致,设色典雅,构图严谨,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也将湖光美景融于一图:四处峰峦叠翠,树木茂盛,山石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掩映其间,堤坝上杨柳依依,颇见韵致;西湖行宫宫舍俨然,令人如临其境。虽是以写实导览为主要目的的舆图作品,却也兼顾了画面的构图之美,较好地处理了远近景物的比例关系,显示出雍容平和的皇家气度。纵览此图,仿佛能感受到康乾盛世的西湖景象。从传统山水画的角度,《西湖行宫图》也是一幅佳作。
这幅地图虽然并未署名,但我们可以其它线索推知其作者,本图与浙江西湖博物馆所藏清代关槐所绘《清乾隆西湖行宫图》画面、文字内容都一致,《清乾隆西湖行宫图》为卷轴装,绢本彩绘,长950厘米,宽34.5厘米。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j07908pav24&1314.swf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讲述《清乾隆西湖行宫图》



《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局部)

而《西湖行宫图》长518厘米,宽14厘米,应该是这幅图的缩绘版。《清乾隆西湖行宫图》由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负责绘制,关槐执笔,图上盖有乾隆御印。由此我们也可推想,清代宫廷已有专门的舆图绘制机构,而帝王出巡的舆图绘制,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流程。同一幅舆图可能有多种版本,较大的版本适于收藏和观赏,而较小的版本则利于携带,可用于随身导览。
除了《西湖行宫图》之外,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多幅清代西湖舆图,例如钱维诚绘制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西湖三十二景图》,此为四册彩绘本,图文并茂,细致地描绘了西湖的三十二处美景。再比如清中期彩绘本《西湖全景图》,全图绘制在羊皮上,以金粉打底,绘出色彩艳丽的山水美景,全图图幅巨大、熠熠生辉,是一幅罕见的清代羊皮地图。



《西子湖图》

除此之外,还有《西湖全图》《西子湖图》《西湖胜景图》等等,这些地图皆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清代西湖美景,笔法细腻,构图生动,兼具舆图的导览功能与较高的艺术价值。由这些舆图出发,我们也可一窥清代西湖之盛况。
山水舆图的人文意蕴

《西湖行宫图》是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舆图,它将山水画的绘制技法和舆图的实用功能融为一体。图中有许多文字注记和地理符号表现地理要素,遍布全图的房屋、道路等符号,明确地表示其是一幅地图,但与此同时,它又采用了非常文人化的绘制方式,使得全图也成为西湖实景的直观呈现,富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西湖作为江南名胜,历来为文人墨客所传颂,它是江南士人的游览、唱和之所,形成了从容闲适、清雅开阔的文化意境,而在《西湖行宫图》中,亦传达出康乾盛世时期西湖的极盛景观,更展现了四海升平、国运昌隆的盛世气象。
余定国在《中国地图学史》中说:“(中国传统地图)不仅是获得有关现实世界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增强个人主观世界或情感经验的一种手段。”在他看来,传统地图既表现客观世界,同时也表现某种“记忆或见解”。这一点或许在山水舆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山川名胜舆图是中国地图发展史中的独特现象,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山川名胜往往不仅是供人观赏游览的自然胜地,更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意蕴和历史气息,甚至囊括进礼乐文化传统。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相结合,形成了许多富有文化底蕴和审美意涵的文化名胜。标志性的名胜古迹衍生了大量舆图文献,它们往往将地理要素与艺术呈现相融合,兼具舆图的实用功能与山水画的审美特性,于咫尺之内囊括万里河山,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图看懂乾隆如何玩转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