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I发布多个社会认可的心源性休克分级共识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要的情况。最常伴有较大的心脏病发作,如心肌梗塞。尽管各种经皮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的发展及急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但心源性休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在过去30年中没有明显改善。心源性休克继续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治疗上的挑战。
在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中,出现广泛的休克严重程度,包括未分化和混合休克状态,心血管造影和干预学会(SCAI)休克阶段分类的功能定义可以应用于未经选择的CICU人群。每一个连续的休克阶段,死亡率显著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突出了休克和心脏骤停作为CICU患者死亡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这证实了SCAI中心源性休克分级结构的有效性,并强调了其在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中的潜在用途。
研究分析了2007年至2015年间收治的10004名CICU患者。根据低血压/心动过速、低灌注、恶化和难治性休克的存在,将患者分为SCAI中心源性休克分期为a至e。这些患者中,43%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6%有心力衰竭,12%有心脏骤停。研究人员发现未经调整的CICU和医院死亡率随着SCAI休克阶段的每一次增加而逐步增加。这些结果初步验证了SCAI分级系统的可行性和预测价值。
新分类预测的休克的严重程度将对应于实际增加的危险。从本质上说明临床医生在哪个阶段真正需要担心死亡率过高。
SCAI中心源性休克分级的巨大价值在于它的简单性。它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在护理谱从院前到ICU,并将允许临床医生估计死亡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SCAI休克期增加时,这将是一个信号,决定是否需要转移,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SCAI中心源性休克分级强调了心脏骤停的潜在风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下一步是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进行前瞻性验证和实施,以确保一致的结果报告,并评估受试干预的效果是否因心源性休克阶段而异。
来源: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09.2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