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缩宫素的应用(值得收藏)
缩宫素是9肽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合成。在产程早期,子宫肌与蜕膜上的受体增多,缩宫素与子宫肌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子宫收缩,与蜕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子宫颈,使之成熟。
作用特点
一、对子宫体兴奋作用强,加强其收缩,使子宫颈呈松弛状态。
二、作用强度受剂量的影响。小剂量缩宫素(2~5单位)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与正常分娩相似,它一方面使子宫底体部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另一方面使宫颈平滑肌松弛,促使胎儿娩出;大剂量(5~10单位)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机械压迫肌纤维中的血管而阻止出血。
三、使乳腺导管收缩促进排乳。
体内过程:
口服在消化道易被破坏,故无效。能经鼻腔和口腔黏膜吸收。体内注射3~5分钟生效,作用维持30~60分钟。静滴立即起效,15~60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静滴完毕后20分钟后其效应立即减弱。
缩宫素临床应用:
OCT试验:用5%GS 500ml+缩宫素2.5ul静滴,以8滴/min开始,隔15~30分钟加倍,直到10min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持续40~60s,观察20min。判断OCT试验结果。
缩宫素应用规范管理
静滴缩宫素时必须使用微量泵;
专人守护,观察和调节滴速;
每位医务人员观察静脉滴注催产素人数不宜超过3位人员;
注意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间隔及持续时间和胎心情况,羊水的色和量;
每15分钟记录胎心、滴速、宫缩一次。
引产前准备
1.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骨盆、软产道及宫颈成熟度,仔细监测胎儿大小及胎先露与骨盆关系,明确引产指征,排除引产禁忌症;
2.向家属交待引产的利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产科医护人员需要严密监测孕妇一般情况,宫缩及胎心率,并做详细记录。
缩宫素引产的方法
1. 先做胎心监护,测血压、心率、体温;
2. 用低浓度、小剂量催产素开始循序增加的持续静点法,可以随时调整剂量,达到保持生理性的子宫收缩,一旦出现异常可以立即停药;
3. 一般用2.5单位催产素加入5%GS 500 ml中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从4~5滴/min开始,以后根据宫缩及先露下降情况调整分钟滴速。若15min后未能引起规律宫缩,则应增加每分钟滴速。一般15~30min调整一次,每min增加4滴,直到引起规律宫缩;即每10分钟内有3次宫缩伴宫颈展平,若10min≥5次宫缩,为子宫收缩过频;宫缩持续60秒以上为宫缩过强,宫缩无间歇为强直宫缩,宫缩持续45~60秒为强,30~45秒为中,小于30秒为弱。每min滴速不超过60滴。
4. 当规律宫缩出现,宫口扩张后,只要能够维持生理性的规律宫缩,应维持后适当减少催产素输入量,引产液体总量每日不大于1000ml;
5. 对胎膜早破者,若一次引产不成功,可让孕妇适当休息,12~24小时后再次引产,若引产失败则应改行剖宫产;
6. 对胎膜完整者,每次引产时间至少6小时,连续两天后若无规律宫缩,第三天根据宫颈条件可行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滴引产6小时仍不能引起规律宫缩,考虑为引产失败,应行剖宫产;
7. 记录引产经过:由主管医生记录引产指征并开医嘱后,病房或产房人员记录开始点滴的时间、浓度、滴速、宫缩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强度、胎心、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并记录一般情况,如血压、心率、体温、主诉等监测产程进展。产程中及时发现难产倾向。但也要防止宫缩过强所致急产。静滴中出现宫缩过频、过强或强直宫缩,要减少催产素入量,必要时停药。
引产中如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引产,必要时改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何种情况停止静滴缩宫素?
宫缩过强、过频、痉挛性宫缩、强直性宫缩;
宫缩持续时间达60~90s;
10min内≥5次以上宫缩;
15min内有达到或超过7次宫缩;
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征象;
胎心率异常反复出现重度LD、VD;
羊水栓塞征象;
缩宫素过敏反应:寒战、胸闷、气促、过敏性皮疹、全身水肿甚至休克;
一过性低血压;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使用缩宫素;
立即左侧卧位、吸氧、静脉输液;
静脉给予子宫松弛剂;
立即行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观察羊水有无胎粪污染及程度;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注缩宫素10~20单位,也可在胎儿前肩后肌注缩宫素10单位或缩宫素10单位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快速注入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出血较多时,缩宫素20单位加于5%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
注意: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无限加大用量效果不佳,反而出现副作用,故24小时总量应控制在60单位内。
促排乳
缩宫素收缩乳腺的肌上皮细胞,乳腺导管收缩—乳汁流出。催乳在喂奶前2~3分钟,用滴鼻液一次3滴,滴入一侧或两侧鼻孔内。
THEEND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