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rey573 发表于 2019-10-2 13:32:01

读书,最简便的修为



读书,不知不觉受熏染,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不读书,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漫谈读书》(节选)

作者/梁实秋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今当书籍唾手可得,怎堪比专注的悦读盛宴?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精到。

物以希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

《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何以不读书,照镜便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

12句读书箴言燃起你的斗志



读书不觉春已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程颐



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 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

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

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时,

就会清楚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 伏尔泰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

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 林语堂



如果读书也算一个嗜好的话,

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 季羡林



读书使人充实,辩论使人敏思,

写作使人严谨,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 三毛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

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 杨绛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

—— 李苦禅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 余秋雨

最能激发你斗志的一本书是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最简便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