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寒露后食补,“2红1白”绝不能错过!其中1个生吃养胃,熟吃润肺,炒着吃保肝
▲长按图片,可保存及分享
来源 / 养生每日推送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变得更低。
根据四季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露时分,秋主收的特点更为明显,人体的阳气、阴津等都要进入收藏、收敛的状态,为冬藏做准备。故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
今天养生君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适合“秋补”的食物,热爱养生和美食的各位,千万别错过。
秋补首选“2红1白”,滋补五脏润秋燥
2红:花生、红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2lfdpNRiadXVXEXibYYUjMt0lNJibR1F187GGZZZxZ375xRHChTXLgibbIuk1BUdHZkUpXibT6zrOWL9CS9I3Ig67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2lfdpNRiadXVXEXibYYUjMt0lNJibR1F18jxcficyhKEPjtm5MM0LJX7psCxYxbQFm9RI1oVqJyub35ufwCF4UFUA/640?wx_fmt=jpeg
1.花生
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价格虽便宜,营养价值却很高,尤其对心脑血管健康很有好处。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可补脾和胃、调养气血。“生花生养胃,熟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常吃花生,五脏都能受补。
注意:花生容易受潮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癌,这种毒素高温也无法分解。所以一旦吃到发苦、有哈喇味的花生,马上吐掉!
2.红枣
“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红枣是一种“百搭”的好食材,尤其是搭配以下几种食物,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红枣+枸杞:养血安神、养肝明目
红枣+桑叶:预防伤风感冒,适合春秋季节
红枣+生姜、红糖:祛寒暖胃,适合秋冬季节
红枣+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健脾胃
当然,红枣和花生搭配在一起,更堪称完美~
红枣花生粥
材料:花生30克,红枣10~30克,大米50~6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开;
2.将红枣洗净,用小刀在其表皮划出直纹以助养分溢出,然后放进锅中煮10分钟,再倒入花生米,煮熟;
3.最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冰糖。
作用:美容养颜、养血安神、健脾益胃。
1白:鸭肉
深秋时节,天气干燥,燥邪从口鼻、皮毛而入,最易伤肺。因此,秋补重在滋养阴气、补肺润燥。
中医认为,鸭肉味甘性凉,入脾胃肺肾经,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既滋补五脏,又润燥降火,秋补吃它再合适不过~
百合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老鸭肉500克,陈皮5克,生姜两片。
做法:将老鸭肉洗净焯水,药材浸泡十分钟。以上食材洗净后一同入煲,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另外,下面3种应季的根菜,有“素三宝”之称,秋天进补绝不能错过。
深秋“素三宝”,补气生血健脾胃
莲藕
红薯
芋头
1.莲藕
中医认为,莲藕有补心生血、健脾养胃、益气补虚、止泻固精的作用。
俗话说“秋藕最补人”,秋天吃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作用,可以说是绝不能错过的滋补佳品。
注意:莲藕含淀粉和粗纤维较多,吃太多易致消化不良,建议一周吃两次,每次100~200克。
莲藕黑豆鱼汤
做法:黑豆100克,提前浸泡30分钟,莲藕大块切件备用,生鱼宰洗干净处理好,放入生姜3片、蜜枣2个,然后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中煲熟即可。
2.红薯
中医认为,红薯入脾、肾二经,既能健脾益胃,又能滋补肾阴。
红薯擅长通便,秋燥来袭,很多人都有大便不畅的烦恼,这个季节吃点红薯,正好调理调理肠道。
注意:红薯一次别吃太多,否则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烧心、放屁。搭配小米一起吃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小米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小米红薯粥
做法:红薯去皮切小块,加小米、清水入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20-30分钟后,直到粥变粘稠即可,可加适量糖食用。
3.芋头
《食物本草》提到,芋头“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芋头入脾胃经,能补益脾胃,使人胃肠通畅。
鲜鱼芋头羹
做法:取芋头250克,鲫鱼1斤,胡椒、猪油、食盐各适量。将芋头和鱼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再加入胡椒、猪油、食盐调味。
介绍完了秋补该吃的食物,咱再来说说秋补的注意事项。
秋补有“4忌”,补前必知!
1 忌大补特补
秋补重在平补、滋阴润燥。一上来就大补特补,会加重秋燥,使燥热伤阴。
另外,秋补大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2忌凡补必肉
很多人一提到进补就是吃肉,一到秋天就大“贴秋膘”。但肉类多油腻、不易消化,多食易伤脾胃,还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发疾病。
3 忌以药代食
有人千方百计买名贵中药材,殊不知,药补不如食补。许多普通的食物就是很好的滋补品,比如日常吃的芝麻、花生、红枣等。
4忌不分体质,盲目进补
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的人群不宜进补,因此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辨证施补。
一般来说,这两类人比较需要“秋打底”:
脾胃虚弱的人(形体消瘦,平时经常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胃口不佳)——先健脾,否则到了冬天会“虚不受补”。
阴虚燥热的人(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大便秘结)——先清燥热,否则易虚火上炎。
今日互动
有“寒”字的成语
你能说出多少个?
留言挑战
编辑 / 陈艺鸿、SOLA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秋冬不生病,全靠寒露补!点 "在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