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rey573 发表于 2019-10-12 18:13:10

八首经典古诗,读懂杜甫一生

余秋雨说:“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杜甫从盛唐的尾巴走来,带着不可言表的使命。尽管,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那个平定战乱的人。但是,他却为那个乱世增添了无上的光彩!
八首古诗,带你读懂诗圣的一生。
1

幼年时期



壮游(节选)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偶尔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2

年少优游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开元十九年19岁时,杜甫出游郇瑕。20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天宝三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天宝七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3

仕途不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天宝六载(747年),杜甫到长安应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客居长安期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

战乱流离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二)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下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5

为官时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至德二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

至德二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

6

西南漂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乾元二年(761)秋,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安居生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德三年(765),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到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

8

江舟长逝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其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慷慨悲壮,读之令人叹惜。

图文来源:古诗词赏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首经典古诗,读懂杜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