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告诉你,穷人是如何把下一代教育成持续贫穷的
原文链接:这部纪录片告诉你,穷人是如何把下一代教育成持续贫穷的山川网:今天是周末,按照惯例小川一般都会推送些相对轻松的内容。但是昨晚小川偶尔发现这部拍摄差不多十年前,反思中国贫困阶层教育问题的纪录片《父亲》时,触动很深,无论如何也想要第一时间分享推荐给大家。
我一直都有个观点,成功绝大多数不可以复制,所以成功学的东西看得越少越好,以免被带歪带偏。而失败的案例要多听多看多想,然后以此为警,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这部影片故事的发生时间,正好是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全面提速的时间点。而故事中的父子主角,用近乎令人“心痛”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未能跟上中国城镇化脚步,家庭阶层命运继续保持贫穷的案例。
先简要介绍下纪录片的背景和内容: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父亲》。纪录片的主人公叫韩培印,为了让儿子上学而来到西安打工,对儿子充满了期望。该片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2002年,韩培印的儿子胜利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从农村来到城市。为了让胜利上学,老韩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到西安打工,为儿子解决大学的生活费和来年的学费。做了一辈子农民的老韩坚信知识会改变命运,他乐观地盼望着,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来城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也就越来越难找,每月400元收入基本没法保障,可儿子胜利每年需要9000元的学费。老韩住的地方,一块钱一晚,没有枕头,每天枕着砖头入睡。儿子胜利则每天都在想下课之后可以吃什么,同时盯着同学手中的矿泉水瓶,考虑是否可以拿来卖钱。胜利面临毕业,性格内向的他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感觉这个城市越来越远,上过大学的他很可能赚得比父亲还要少。
一、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如何评价纪录片中的“父亲”韩培印。
一方面,为了儿子韩胜利能够念大学,他卖掉了家里最值钱的牛和粮食,还跑去西安做苦力赚钱给儿子读大学。正是这种砸锅卖铁供儿子读书的行为,所以才有了这部纪录片《父亲》的诞生。
但是另一个方面,父亲韩培印也是彻底毁掉韩胜利一生的根源。他用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和人生三观,将儿子韩胜利一步步拉入和他一样几乎一生注定贫穷的万丈深渊。
而最让人感到心酸和痛苦的是,你还完全无法对他过多进行批评和指摘。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错误教育,在他的思维和三观中都是“正确”的,这更像是一场“无心之过”。
这种感觉,一度让我想起近代史中清后期的闭关锁国。相比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清朝的所有皇帝在勤奋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代代勤奋的皇帝,却没有看到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趋势,在决定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键时间点,封闭了国门,也酿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和耻辱的百余年历史。
二、典型的中国穷人教育思维
整部纪录片中,父亲韩培印始终不离手的,是一个小的笔记本。相比同村出来的其他农名工,韩胜利算是读过书,因为他识字,而且还很喜爱写写对联或是给儿子写信。
如果不是他读过书,他或许不会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后来的所谓“砸锅卖铁”供儿子读大学。但很遗憾的是,他的书读的太过局限,他只从书中读到了“拼命刻苦”,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的时代趋势。
为什么要提父亲韩培印手中的这本笔记本,因为这个笔记本,可以说是韩培印教育思维的符号。在这本笔记上,韩培印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内容,其中有很多的借款信息。
由于儿子韩胜利上大学需要定期来拿生活费,而打零工的收入又不固定。所以当儿子来拿生活费而他手中暂时没钱的时候,他就会向身边的工友借。多的一两百,少则二三十,等到还了钱再把笔记本上的信息划掉。
韩培印给自己制定的生活费标准是每月150元,于是他以此为参考,给儿子韩胜利的生活费标准是200元。而韩胜利依照这个标准,一日三餐的开销是:早餐1块多,午餐和晚餐各2块多,荤菜几天吃一次。
除吃之外,韩胜利再没有其他任何开支。只有在学校要求购买学习材料时,才会找父亲韩培印。父亲的态度和对待吃饭时“不要吃太差也别吃太好”一样,告诉韩胜利材料“不要不买也不要买太多”。
三、如何彻底击垮年轻人的心理防线
我为什么称之纪录片中的父亲是典型的那个时代的“中国式父亲”代表?我们来看看他是教育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
1.持续性向儿子表示你上学花了家里多少钱。一方面,向子女表示我们“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另一方面会持续高频向子女展示自己为了让你读书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而当子女表示那干脆就放弃读书时,又表示出大义凛然。这种内心渴望从子女上大学事件上获得面子上的荣誉,以及未来有可能从事高收入工作从而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渴望,被隐藏在“父爱无疆”的幌子下持续,最终形成畸形的家庭和教育观。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并不存在父母养育子女完全是单向的付出毫无收获,孩子带给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进步,孩子的无限希望,统统都是父母在养育子女这件事上的持续性回报。双方关系对等,不存在谁付出更多之说。
2.持续性向儿子表示我们有多穷。哭穷教育,是过去几十年甚至更久时间上,大范围毁掉无数中国年轻人的最具破坏力教育思维与方式。因为我们很穷,所以你就必须怎么做,这显然是彻底打碎一名年轻人脊梁和膝盖的最残忍方式。
纪录片中,韩胜利所在的寝室六人中,有三台电脑,五部手机还有MP3等工具。而面对镜头的韩胜利时说,在上大学前他从未见过这些东西,宿舍的公用电话几乎是他一人在用。韩胜利的衣服是同寝看他没衣服时送他的,韩胜利学习之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在学校里捡废品补贴家用。
你问为什么韩胜利不去兼职赚钱?第一是父亲韩培印不允许,他表示他可以赚钱给韩胜利生活费(每月200元),韩胜利只需要专心读书;第二是韩胜利所在的学校位于西安远郊户县(现鄠邑区),即使现在也依旧勉强算是县城的经济水平,十年前基本可以理解为是“荒郊野岭”,想兼职也找不到;第三是贫困和自卑早已深入韩胜利的骨髓,他连最基础的社交能力都不具备。
生育权始终都掌握在父母手中,越是处于社会下阶层的家庭,越会高度渴望从子女身上获得更多面子上和金钱上的回报。明明知道依照自身的家境和资源无力培养出“光宗耀祖”的子女,却不断向子女施加压力,将畸形的“出人头地”观念注入他们残缺不整的人生观中。在过去我接触的很多创业失败者,创业根源都并不是来自于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或是远大的理想,而是来自于迫切渴望“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当然,他们基本也全都失败了。
而这种具有高腐蚀性和破坏性的观念一旦落定,轻者影响一个人的下个十年,重则终其一生都无法从这种永远无法实现家庭厚望的压力中挣脱。原本可以进入一家不错的公司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除了读书,我还会什么?
到纪录片的后半部分,韩胜利大学毕业在即,前往招聘会上寻找工作。但是几乎没有社交能力的韩胜利,在招聘会上全程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作为通讯专业的毕业生,社交的这一弊端先放在一边,韩胜利还有一个巨大的短板,他几乎不会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因为父亲眼中电脑是“洪水猛兽”,是让无数的好孩子走向堕落的魔鬼。
作为对计算机和互联网高度关联的通讯专业却电脑水平几乎为零,这就基本和学习英语专业但是口语完全不会一个道理。不难想象,韩胜利如果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会有多难。
在纪录片中,韩胜利对于自己职场的迷茫同样令人心碎。他说,600块一月的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话就找300块的,300块的工作找不到话那就不给钱也跟着干,只要有人要我。或者我就去做服务员、保洁、保安。
记者问他,你如果大学毕业就从事这些岗位的话,你的父母能接受吗?韩胜利的回答是:他们不能接受也必须得接受,因为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为什么一名颇有行业前景的通讯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能想到的是服务员、保洁、保安这样的岗位?原因不外乎就是,在他过往二十多年的人生当中,他目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就只有这些而已。
非常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一定要在相应的城市才会存在。这件事不仅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的今天依旧是这样。比如现在做互联网、做物联网、做人工智能、做大数据、做区块链、做虚拟现实、做金融科技。那么你离开经济最靠前的那些城市,就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五、时代给予的城镇化机会
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年前,主角一家人的收入情况——
几乎没读过书的父亲韩培印在西安出苦力打零工,每月的收入大约是500~800元之间。
在西安石油大学通讯专业毕业的儿子韩胜利,先是到青海装宽带每月月薪600元。工作三年后回到西安,找到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
中学毕业即远赴深圳工厂打工的女儿韩明利,月收入已经有3000~4000元。
从工作的辛苦程度上看,无论是工地出苦力的韩培印,还是在偏远山区装宽带的韩胜利,或是在工厂里做工人的韩明利,其付出应该说是相差无几的。但是为什么反映在收入上,差距就会如此悬殊?尤其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费尽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韩胜利,只能找到一份月薪几百或一千多的工作?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点,就在于因为没有看到中国城镇化的大势所趋,选择留在青海和陕西工作。小川做个假设,如果通讯专业的韩胜利,能够在当年奔赴深圳寻找工作,如果有幸还能加入当年的华为这样的企业。十年不需要他有多高的天赋,多强的能力,只要踏踏实实做好一份工程师的工作,收入都将是不菲的数字。对于他的出身而言,那决然可以称得上是逆袭命运。
如果说城镇化进程是浪潮,那重要城市是船,而我们尽是船上之人。你敢想象你凭借一己之力靠游泳,追得上一艘艘装备精良、人才齐备,而且还顺风顺浪的舰艇么?
而关于韩胜利的婚恋方面,从镜头中我们能够看到的就只有他本人憨憨的傻笑带过。
最后,小川强烈建议所有的朋友都看看这部纪录片,尤其是家在经济落后的小城市的寒门子弟,即将谋划毕业后发展方向的大学生,还有为人父母的朋友们。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丨贵州丨山西丨云南丨广西丨江西丨陕西丨安徽丨福建丨湖南丨河北丨湖北丨四川丨河南丨浙江丨山东丨江苏丨 广东
城市:毕业生薪酬TOP200高校 丨 城市个税缴纳排名 丨 新飞电器破产卖地 丨 如果我也跟风大赞青岛 丨 河北和浙江 丨 二三线城市活动营销 丨 各省毕业生留存率
人文:都挺热的 丨 小龙虾 丨 逐水而居 丨 中国啤酒地图 丨 彩礼十万起 丨 中国式婚姻 丨 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