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相见恨晚的育儿知识?
有哪些相见恨晚的育儿知识? 高质量陪伴和关注孩子。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他们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阶段也就是最初的那几年,等慢慢长大了,就开始独立。如果没有在小的时候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长大之后与父母的距离也会有一道或大或小的隔阂。
关于陪伴,有家长觉得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
在小宝六个月大的时候,有次我一边抱着他一边在看电视,当时孩子哭了好长一会我才发现,因为我沉浸在电视的剧情中了。
我曾去过朋友家看到他老公带孩子,把小孩放到摇篮里,用脚晃动摇篮,大人靠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玩游戏我们在孩子身边,可是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却没给孩子留出一个位置。
这算是高质量陪伴吗?
不是。
高质量陪伴应该是和孩子共同处于一个放松、舒适、愉悦的状态中,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假装的陪伴,只是欺骗自己,也伤了孩子。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经对1511名儿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也许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表现,但父母的漠视会让孩子觉得:
原来,我并不那么重要。
这种自以为陪伴的“忽视”,比打骂孩子更可怕,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曾经有个读者回忆说:妈妈每次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自动切换到无视她的状态。
跟她说话,不理;给她递东西,不要;向她献殷勤,直接走掉……
久而久之,她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并且伴随着思想极端、爱钻牛角尖、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害怕犯错、懦弱等很负面的性格。每个人天生都渴望被关注,尤其是孩子。
如果在他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回应他,选择忽视,当次数多了,失望攒够了,他就不再需要你了。
南京一位10岁男孩多次离家出走,原因是「因为爸妈整天只管工作或玩手机,没人理睬他」。
在他眼里,父母甚至不如民警关心他。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重视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爱,不要让工作和手机占据了本该属于孩子的位置。
关于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我分享几点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积极互动
妈妈在给孩子喂食、陪他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情境中,父母应该让眼神落在孩子身上,握住他伸出的小手,回应孩子的话题、及时给点鼓励和微笑,多点互动。
就可以表达出你对他的关爱和在意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安全感。
亲子游戏可以看这篇文章↓↓
早教王老师:0~2岁宝宝早教游戏整理,早教机构力荐,让宝宝越玩越聪明!2、在生活细节中传递爱
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记得,不懂得,也许一个动作、一句鼓励的言语和关切的眼神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意并铭记。
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是:“哪个细节,让你觉得你的父母很爱你”。建议各位家长也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下孩子的心里。
用心陪伴,寻找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一起游戏、唱歌,一起听海浪的声音,甚至是和孩子一起发发呆……你会发现,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是真实存在可以被感受到的。
3. 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
高质量陪伴,是在生活中发现、尊重孩子本有的兴趣并进行顺势引导,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作为家长,需要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以恰当的回应,如此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
儿时父母给予的高质量陪伴,坚定的眼神和深深的爱是孩子日后可以抵抗风雨的力量。
你可能还想了解↓↓
有哪些育儿经验很棒?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作为新手妈妈,如何和婴儿相处、互动?欢迎关注我,轻松科学带娃!
可查看我之前的文章和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有用的话,点个赞吧~ 让更多人看到 有太多了,来看看人民日报整理的44个错误的民间育儿方法吧,还没看完就觉得相见恨晚了
我是小芝麻妈妈,育有一男孩,我的育儿分享公.众.号:不爱睡懒觉的小芝麻
回复“早教”获取蒙台梭利早教视频、书籍等资料
回复“建议”获取中华儿科学会《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
在菜单栏“李玫瑾”查看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心理抚养课程 1. 3-7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黄金期
孩子将在期间将养成思考的习惯和方法
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
—— Benjamin Bloom 芝加哥大学 教育学教授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
成长的过程看似灵活,其实很严格。儿童发育的每一步,都需要正确的环境信息输入,晚了不行,早了也不行。
—— 戴维 · 威尔逊(David Wilson)进化生物学家
2. 孩子思考的节奏
逻辑思考比大多数父母期待的要「晚的多」
0 - 2岁左右还在感知运动阶段,通过动作或触碰去适应和认识环境,一切摸不到的东西都是浮云,孩子只能模仿近在眼前的活生生的人。
2-7岁的孩子还仅仅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一定通过观察具体事物,学习事物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用孩子认识的水果、小动物等等实物打比方。
7-12岁,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开始能够利用一些抽象概念进行思考。
一般12岁以后才真正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假设-演绎的逻辑推理,才是成人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考。
—— Jean Piaget 儿童心理学家 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
3. 专注力6岁才开始变得可控
6岁以前容易分心可能是「聪明」的表现
6岁前,幼儿是发现式学习,随时能被任何东西吸引注意力,自己觉得哪个有意思就学哪个,此刻大脑的可塑性很高,高效灵活。
6岁后,孩子开始进入掌控性思维,注意力开始变得可控,能够专注的学习某个知识,此刻开始大脑就开始不容易改变,孩子创造力停滞甚至下降。
大脑的成长机制决定次序很重要,不要过早焦虑孩子的专注力。
—— Alison Gopnik 加州大学伯克利 心理学教授 「儿童学习」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4. 创造力可以训练
多跟孩子玩儿「发散性」的思维训练游戏
大脑存在一种静息网络,被称为“大脑暗能量”,是创造力的关键,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给人们提供灵感和创意。
跟孩子玩儿发散性思维游戏是激活这种暗能量的最佳方法。需要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让孩子去开脑洞。
如果跟想象力结合效果更佳,可以提出一些联想性、反现实、反常规的情景,鼓励孩子想象其他的可能性。
——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强大脑》Dr. 魏
5. 学太多不会破坏想象力
「被教育」是对想象力最大的破坏性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不学习,没有信息输入就不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因为小孩不能掌控注意力、容易发散,就能够吸收更多大人觉得没用和无关的信息,也因此常常显得比大人更有想象力。
揠苗助长,违背认知发展的规律,强行让孩子学习超过认知能力的内容是对想象力最大的破坏力。
剥夺孩子试错的权力,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只让孩子做大人意识中常规意义上所谓对的事,正常的事。
——陈忻 知名育儿专家 心理学博士 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6. 思考也要有耐力
克服「懒得想」才能学到更多
一个人思考一件事、深入研究,不轻易因为困难就放弃思考就是思维的韧性。思维韧性是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基础,
过度帮孩子解决问题,看似疼爱,其实剥夺了孩子思考问题的锻炼机会。
给孩子创造持续思考的机会,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路,不急于纠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断鼓励孩子尝试的行为,不要过度关注结果的对错。
—— 肯. 罗宾逊(Ken Robinson)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
7. 批判性思维让孩子有想法
换个角度思考,告别「人云亦云」和「无所适从」
美国小学所使用的"Common Core(通用课程标准)"中,三项核心思维技能培养标准的首位就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从观察,经验,反思,推理和交流过程中进行积极巧妙地归纳,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信息的智力训练。
强调孩子理性、独立的思考能力,遇事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准确的辨别和决策,独立解决问题。
—— 美国《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CSS)
8. 小动作越多越聪明
精细动作训练将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
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 如小脑和前额叶。
精细动作的过程要求很强的协调能力,竞争对注意力、认知和动作资源,有利于提升对专注力的掌控能力,并提升后续的数学、阅读能力。
5~7 岁儿童精细动作和认知技能水平存在共变性,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高度地预测孩子在小学的读写及数学成绩。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9. 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粗大动作有助于大脑的硬件升级
人体在遇到危险和压力时会分泌大量皮质醇,而皮质醇会导致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脂增加、肌肉减少、认知损伤、注意力不集中等。但是运动可以消耗皮质醇避免认知损伤。
运动将影响体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水平。多巴胺将提升做事的动力和积极性,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则可以改善人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
运动中能产生BDNF,BDNF活跃在学习和记忆的相关脑区,帮助神经元的生长,而学习记忆在脑子里的具现形式就是神经元树突轴突生长连接。改善BDNF也就改善了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前额叶状态,而前额叶负责注意力、决策能力、情绪管控、人格、计划能力等等关键功能。
—— 诺曼 · 道伊奇(Norman Doidge)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分析训练和研究中心教授
10. 算算数不代表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的实践是理解问题并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自发解析题目的含义并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他们会分析已知条件, 约束条件,关系和目标。他们会对答案的形式和含义进行推测,并会规划解题思路,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解题。
孩子应该拥有对数学关系和数学属性的体验,之后再开始学习演绎推理,逐步加深数学的演绎结构。比如应该先理解数量的意义以及它们在问题情境中的关系,然后才开始将给定情境抽象化,以数理符号取而代之,并使用代表符号进行运算。
应传授给孩子如何提出问题、研究数据、利用和评估结果。偏重于对问题启发式的探索,而不是教条式的将成人现成的思想强加给他们。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让 · 皮亚杰
美国《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CSS)之数学实践标准11. 知道的多不代表聪明
科学态度才决定了认知潜力
在中国,科学主要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理论以及结论,也是大家常规意义上的知识。而很多发达国家「科学」的定义除了知识,通常还包括科学探索的技能,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就明确强调不只要让孩子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还要让孩子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培养孩子面对科学的态度和主要的价值观,包括至少6种科学态度:
事实:以事实为基础,追求“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或者“觉得是什么”。
自由:不要为探索设置障碍。
质疑: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鼓励合理的质疑,要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
独创性:善于思辨,创造性解决问题。
条理:思考和探索过程条理要清晰。
沟通:善于沟通,能很好的跟团队合作,也能严谨的进行专业性交流。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
12. 孩子可能比你更像哲学家
哲学问题是思维升级的天然配方
事实上,小孩到了4岁,就具备参与哲学思辨的能力,相比成人固化的思维和对结果的重视,孩子天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常常提出很多“无厘头”的问题,让大人无言以对。
哲学本质上就是提问和回答的艺术,家长如果可以跟孩子通过问答的方式一起探讨哲学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思考力的训练。
在法国,儿童哲学教育已经实践了二十多年,全法国有200多家儿童哲学咖啡馆,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儿童哲学工作坊。在挪威、澳大利亚一些发达国家,学校也开设儿童哲学思辨课程。在美国更是将辩证性思维的教学要求写进了全国共同核心课的课标里。
——奥斯卡·伯尼菲(Oscar Brenifie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顾问、法国巴黎应用哲学院主席 了解哭声,对症下药!
孩子刚五十几天,这段时间真的又累又气,总是哭个不停,之前觉得是胀气,但是方法用全了,还是没有缓解,当时想要是能听懂婴语多好。
NO.1、啼哭伴流涎
表现:宝宝流口水增多,如果一给TA喂东西吃就哭闹不已。
疾患:宝宝可能黏膜上有溃疡、疱疹,需及时就医。
NO.2、啼哭伴咳喘
表现:宝宝连续短促的急哭,同时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
疾患: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需及时就医。
NO.3、阵发性啼哭
表现: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
疾患: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需及时就医。
NO.4、夜间惊哭
表现: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
疾患:宝宝可能缺钙了,及时补钙。
NO.5、疝气宝宝突然啼哭
表现:宝宝以往有疝气,突然哭闹起来。
疾患:宝宝有可能是疝气嵌顿,需及时就医。
NO.6、嘶哑的啼哭
表现:哭声嘶哑,呼吸不畅,一阵阵的哭伴咳嗽。
疾患:宝宝可能患有咽喉炎,需及时就医。
NO.7、突发尖叫啼哭
表现:宝宝发出尖叫般的哭声,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
疾患:宝宝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需及时就医。
NO.8、啼哭伴抓耳挠腮
表现:宝宝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甚,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
疾患:这时妈妈需注意患儿耳部是否有不舒服,如果有,需到医院就诊。
婴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代替,饿了,尿了,胀气了,寂寞了,求关注,生病了全是哭,听懂哭声真的事半功倍。 我家两个娃,自从怀上大宝苹果姐直到现在其实也经常了解比较多的育儿知识,一般常规化宝宝的吃喝拉撒,生病这些育儿知识还不算太复杂难懂。大概在一年前感觉统合训练这个词走进了我的视野,我觉得自己对于这方面的了解确实有些相见恨晚……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我觉得这个感觉统合对孩子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刚开始不知情的就以为这训练只是针对特殊儿童的,其实不是的。
我们现在会不会偶尔听见谁谁的孩子都快两岁了,还不会怎么开口说话?哪家的孩子感觉特别胆小?自己的孩子怎么都三四岁了还经常穿反鞋?怎么孩子的专注力特别差等等的问题……其实这些一系列让我们现在大多数家长看来是常态的情况,都可以归结于感统失调导致的。
什么原因导致的:
遗传因素:母亲在孕期时候的不良习惯,还有我们经常所说的早产儿,这些会容易导致宝宝出生后的感觉不足。
环境因素: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个人觉得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大多数原因为后者环境因素多些。我家苹果姐出生后那些饮食,作息习惯还是很良好的,而我却偏偏忽略了她的感统问题,所以直到她刚上幼儿园时真的特别发现情况,她自主性太强了,就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你问她话,她就会说去自己喜欢的话,不作正面回答的,与人交流时也不会对视对方的,专注力又特别的差,动作磨磨蹭蹭的……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慢慢了解到原来苹果姐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之后就送她去感统训练了,直到现在上感统课已经有9个月了,对她的帮助确实很有用,而且我们也觉得她变化很大。有时候训练她会哭的,因为某些项目的训练可能会让她觉得不适,所以就不愿意配合,哭闹着不上课,要回家。但这些唯有坚持才能看到效果的,所以即使有时候听到她的哭声,我也忍着心痛,心里告诉自己这也是为她好啊……
所以我建议大家日常的生活中除了一般的育儿知识需要知道以外,还请你多注重下孩子的感觉统感方面的培养,因为6岁以前都是孩子一个黄金的感统训练期,6岁以后很多事情已经固定了就很难再去矫正了。
(我不是推销课程的,我只是将自家孩子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地成长……)
最后来个苹果姐上感统课时的视频上来,那回已经算是配合一点点了。不过请大家注意哈,感统这些培养未必是需要去到某个专业培训机构报名上的,而更多的是鼓励家长在日常带娃时去培养就OK了,我家苹果姐是因为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了,所以还是送去专业机构训练矫正下……
真的是辛苦老师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4137507162292224
我是爱分享的苹果妈,希望与你一起在育儿路上探索哦……关注我吧!! 这里有很多呀,您可以关注呢。希望可以帮助到您。https://mp.weixin.qq.com/s/Z-8jrlVdLZjq7D8kWwkr7w 推荐林文采老师的心里营养,还有全脑教养法这本书,里面的育儿知识非常一针见血,而且很实用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是可以看看的
自己感觉还可以,不喜勿喷 习惯,我认为6岁以前的生活习惯,6岁以后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从小你打好了基础,之后你就不会喊破喉咙。
1、吃饭
我家的不到两岁就摆好一高一低的桌凳给宝宝自己吃饭,刚开始满桌都是掉的饭菜,纠正几次就好了,然后就再也没有喂过饭,更没有追着满屋子跑喂饭的历史。关键是我家娃每顿饭都吃的香喷喷,长的那是顶呱呱的。
2、卫生
从1岁的时候就教垃圾要扔入垃圾桶,吃饭前后、上洗手间前后洗小手,每天换内衣裤和袜子,5岁就开始自己洗内衣裤,这么好的习惯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在学校是出了名的爱干净。
3、洗澡
3、4岁了,我就提议要娃自己洗澡了,然后孩子爸就装了一个矮的放喷洒的支架,开始实行了,第一次洗完去看头上还都是泡泡,害得我被孩子外婆追在后面骂,一个劲地说孩子那么小怎么怎么的,总之一言难尽,后面也就是多检查几次就完胜了,还好娃一直很配合我。
4、学习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导,放学回来先做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玩。毫无疑问我很老实的传给了娃,娃做作业从来就没让我们操过心,学习的自觉性那是杠杠的,检查也是意思一下,听写也会变成默写,不能说我懒,我还要追我的剧啊。
暂时就只想到这么多了,只是经验之谈。 我相见恨晚的知识是:公众号宣传的东西和育儿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姑且一听就好。
初为父母,特别紧张,宝宝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成长都心惊胆战,小心呵护,生怕自己哪一步做错会毁了他的一生。
但是其实,并没有。
除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性知识(很多是常识),除了一些身体特殊的小朋友,其实大部分宝宝的心理和生理没那么脆弱。没必要为了固守那些知识,把家庭氛围和自己的心态弄到剑拔弩张、亚历山大的情况,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也不用过于自责背上沉重的心里包袱。
难怪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
当了妈妈以后才发现这个社会多会制造焦虑,在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的同时,要学会放过自己。
佛系,佛系即可。 我来说说,主要是疾病护理知识,没生孩子以前,对这些一窍不懂,觉得老一辈说的都是对的。育有两个孩子后,才知道很多都是坑
1,发烧不会烧坏脑子。以前的人最怕孩子发烧,一发烧就赶紧吃药,要是不退,还要跑医院打点滴。其实发烧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发烧可以抑制病院微生物对人体的侵害,增强免疫力功能,促进人体恢复健康。所以某些程度上来说,发烧不是坏事。不超过41度的发热是烧不坏孩子的,一般的感染也不会使体温超41度。
2,退热贴不能退烧。退热贴几乎是孩子发烧的标配,曾经我也以为退热贴有退热作用,知道自己有了两个孩子,学了科学的育儿知识后,才知道退热贴不能退热,包括其他的物理降温方式。《尼尔森儿科学》明确说物理降温没有效果,英国和加拿大的指南都不推荐温水擦浴,美国儿科学会也是认为绝大部分情况下药物降温更方便。
3,咳嗽不会咳成肺炎。老人家一看到孩子咳嗽,最喜欢就说,赶快止咳,不然会变成肺炎。事实上是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射,它有可能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但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肺炎的病人大多有咳嗽,而且在早期可能只要咳嗽这个症状,咳嗽可以食肺炎的一个症状,而不是咳嗽导致了肺炎。
4,生理盐水可以很好的缓解鼻塞流涕。以前不知道有这个东西,鼻塞流涕就随他,或者用点通鼻精油什么的。自从科学育儿后,知道了生理盐水喷鼻剂和吸鼻器,真的超级好用,正确使用下几乎是没有副作用。
5,口服补液盐可以纠正腹泻引起的脱水。治疗腹泻的基本原则是“补液补盐不止泻”。腹泻最重要的是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可以很好的纠正脱水症状。
6,预防和治疗湿疹的关键是保湿。湿疹不是因为皮肤太湿,而是因为太干,且大部分湿疹与食物过敏无关。轻中度湿疹做好保湿工作,选择大品牌的保湿霜,重度湿疹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药膏,先从弱激素开始。
7,骨头汤不补钙。奶制品才是最好的补钙食品。骨头汤里的钙含量不高,但脂肪、嘌呤很高。同时还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预防拘楼病。
8,儿童打鼾不容忽视。以前的人认为,孩子打鼾说明他睡得香,但事实孩子打鼾严重的需要看耳鼻喉科医生,明确是否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9,中药中成药不是没有副作用。老一辈都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所以孩子不舒服就喝点中药。但事实是不是没有副作用,只是副作用不明确。中药成分复杂,而且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所以真不建议给小孩喝中药中成药。
10,提高免疫力没有捷径。科学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从出生开始坚持母乳喂养;按时接种一二类疫苗;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每天坚持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
6年育儿经验,以上都是真心建议哈,希望大家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孩子少掉坑。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怎么教,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1岁培养安全感父母要避免以下言行:孩子哭闹或生病时不管他;经常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2岁培养幽默感此时父母多对孩子笑笑,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3岁培养创造力家长可以给孩子买积木、橡皮泥、彩笔,鼓励他们创造出心中的形象。
4岁培养表达能力他们可能会变成“小话唠”。家长应适当增加言语互动,注意孩子的发音、语速,适时纠正口吃现象。
5岁培养书写能力父母可以由简到繁地训练孩子,让他能精确区别字的细微差异。
6岁培养研究发现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给他们独立的空间。此时爸爸的陪伴尤为重要。
7岁培养换位思考父母此时要跟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引导孩子正面看待事情,学会换位思考。
8岁培养独立能力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独自收拾书包、自己去上学等。 我怕会刷屏,孩子学英语期间我在手机便签记录的100条精华,就看你能不能慧眼识英雄了@_@
1:妈妈要先改变思维,克服在引导孩子的时候灌输中文思维,努力提升自我认知。思维定势其实是很难破,也很可怕的.
2:「一个手指头的力量」
左手“兴趣”(找玩伴)右手“理解”(帮助孩子搭建素材和他之间的桥梁)
3:安妮花这条道路不仅仅是“学英语”而是这种理念思维会改变孩子一生,心理学,儿童观等等很多方面,不知不觉孩子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力培养,慢慢就会有很多的改变。“理解能力”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需要都是有想通性的,在安妮路线图书中,安妮妈妈举过小安妮中文阅读的故事例子。
4: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或者说其实是任何事物的学习规律,都是感知运用。语言的学习是多层次的。科学的东西它都是有合理的内核。妈妈们要懂得如何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找规律。
5:《朗读手册》曾经有一句话:你读得越多理解得越多。
6:母语思维还是双语思维,不同年龄如何习得。
7:启蒙时间不同,教学目标会不同
8:提交完第一个计划表,体验课第一阶段完毕。
9:安妮花阅读教育,就是用北美阅读策略来解决孩子阅读理解和思维拓展问题的。
10:想讲好绘本,首先要理解绘本。中国阅读教育,很多时候理解不了作者的意图,看不出门道。
11:磨耳朵泛/精>绘本认知>绘本泛读>绘本精读>口语卡(练习基础句式问答)
12:绘本有N种玩法(讲法),体现亲子互动的感觉,目的。讲绘本时的儿童观我们要注意。
13:在体验课磨耳朵项中:
围绕主题认知进行。(如身体部位,字母)
14:在体验课预热课中:
可以边看动画边互动
游戏 有精力就和孩子互动,没精力,只要孩子喜欢,其实都能吸收。
15:课程最大特点:
1:不依赖于家长,但必须学会去引导孩子。
2:我们更多的是在素材本身吸引孩子,减少家长的压力。
16:儿歌绘本看似简单,实际是没有悟到精髓。对于孩子的认知,比如说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等。都有很大作用。先感知再理解。
17:咱们现在的网课公测群,实际上是家培师的模式(之前安妮妈妈说,咱们这个群可能会培养出一批家培师?!原来如此)
18:10倍资源=建立孩子的资源库=母语环境(系统流程)
19:大家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反馈,技术再做调整
20:看一下“家庭英语启蒙三大误区”app>网课介绍页面
21:从3月2日开始,日常学习在分群进行。保持每日打卡跟群,按照群要求进行安排。
22:人的成长都是在交流中获得的
23:
①:让孩子自己抓兴趣点,而不是家长带动(沉思中……)
②: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能专注力很久,从兴趣下手。(比如孩子喜欢某个图,她自然而然就会主动的去吸收句子)
24:大量输入,自然输出(慢慢过度到输出训练) (安妮妈妈的8字箴言)
25:读错句子或单词不要刻意纠正,过段时间就会好(我们读中文绘本的时候,其实孩子也会自己创造新词,或者颠倒字词顺序,不要干扰她,让她流利的读完,她会很有成就感。)
26:提高感知能力方法:细致入微的观察,广泛沟通的交流(和孩子对话,倾听,读书)理解他人的看法和感受。独立的思考和总结(其实之前安妮妈妈也说了,我这找到资料有详细的)其实我总结就是还是太主导孩子了,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
27:人生哲学:特定情况下,70分也可以接受。绝对不做90-100分之间的无用功。
28:马云:把考第一名的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29: 不同的素材作用不同,比如儿歌童谣,重点在韵律节奏和听力辨音,而动画片和绘本因为有情境对应,所以重点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同时听力辨音能力也自然而然的获得了。
30:嗯,有道理,只要不是正儿八经得当成学科学习,应该都能接受
31:孩子的喜欢,有时候是自发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你去引导,就像人说的,教育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前面一秒高兴后面一秒生气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如何在他不喜欢的时候引导才是对我们的考研呢。比如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直接问他,你咋不喜欢了呢?哪里不喜欢呢
32: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好像妈妈对于宝宝说出不喜欢这件事,有点怕,好像他说不喜欢就是我失败了。其实不喜欢是常态,把他的不喜欢通过我们的努力变喜欢了就是我们的成果啊
33: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自然而然自发性的学习。我们目前还在第一阶段
34: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巩固了
35:大的积累多就不挑食了,也符合我上面说的。和年龄以及程度都有关系。兴趣上花点心思引导就好了
36:安妮花是能力生成型的课程,我在开课寄语说了
37:画面感就是桥梁
38:儿歌不是教出来的,所以大家引导孩子多听,最终他什么时候能输出就是由他磨耳朵的时间和遍数决定的
39:发现磨耳朵的规律
40:讲绘本要注意情感链接,一定要让孩子跟人物跟故事有链接才行。然后就是故事的那种悬念和冲突。(孩子就会觉得怎么回事啊,就特别想要知道)
41:读图这件事情是中英文通吃的一个过程。
42:读图:多问“为什么”“为什么不”“他高兴吗”“他生气吗”“他害怕吗”
43:只管耕耘,静待花开
44:孩子喜欢去看去听,说明孩子 能理解,或者想去理解,我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权交给孩子
45: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46:我觉得是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坚持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的内在动力应该是习惯的养成,这个习惯就是把系统的东西融入到生活中,而这个系统操作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很复杂的过程,比如心态,技巧等),而安妮花的工作人员包括家培师和有经验的妈妈们都是帮助我们完善系统的指引者
47: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48:教育出一个优秀孩子的方法就是:尽早地找到一个好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不懈怠。
49:单词,短语,句子进行内化
50:对于每周的课程,时间不够用或孩子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积累多了再回头做没熟悉的部分。
51:你陪我读英文绘本,我陪你读中文书
52:在卡片上你写句子他画图画
例子:
我家昨天读到…one for the little boy…他说…you are a little boy!我就学他的话也这样说,他就边笑边回应,几个回合下来,他又说,you are a little girl!
53:对孩子来讲都是先听懂问题,然后会回答。
54:语言还是一个综合能力。
55: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56:学习就是对知识的分解
57:语言是技能,不是知识。知识学习可以是瞬间,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几乎可以瞬间转换;技能则需要漫长的笨拙期。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就如你现在打字不需要看键盘,说话不要考虑发音,骑单车不用想着保持平衡。
58:Graphic Organizer思维导图
59:1:圆圈图作用: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对应联想(需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时,同样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导图)
2:气泡图:五感观察法(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嘴巴去尝,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动词名词
3:括号图:分解知识点(动词,名词)
4:树形图:一:先写主题,知识点的分类,分组,归纳,整理,提高学习效率(动词,名词)
二:按元素区分
5:双气泡图:比较,对比
6:流程图:安排,排序,顺序,步骤
7:因果图:分析原因和结果
8:桥形图as(类似于连线游戏):桥接串联作用。规律,相关性,类推,推出(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类总结,上下位置写一对事物(例:人和饭汽车和加油)
9:mind map:复习整理更复杂的笔记
10:xmind-zen
60:这些东西我学了在以后人生中哪些地方用的到呢
61:行为>心理>环境>共情(感同身受)>审美(发现美)
1:泛读过的绘本可以继续做拓展。
2:每本绘本中文阅读策略是什么?
3:分解故事>拓展故事
4:在示范读图中找拓展/看引导书
5:对我们家长,我觉得中文读图是给我们一个思路,方法,所谓的“渔”,孩子看完老师的读图,我们再和孩子一起读时 可以按照 这个方法 再拓展更多,读出更多(妈妈分享的经验)
62:三件事,第一,磨耳朵,第二,增加亲子阅读,第三,先多模仿读,跟你说什么我都放心,你可以做到
63:老宝宝要培养她对英语的成就感和挑战性
64:大目标分解若干小目标
65: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当孩子暂时屈服于诱惑、失控了,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安慰TA,引导TA学会自我原谅,摆脱羞耻感和罪恶感,尽快从这个小小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而不是从此“破罐子破摔”。
66:延长享受 是否值得 (自控力)
67:这件事让我明白,当孩子面临困难时,不痛不痒的鼓励是没有用的,用责骂去逼迫孩子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式是陪着他一起去面对。只有身临其境,我们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68:魏书生老师
69:仪式感,家庭读书日 半小时
70:我看世界后面的家长指导:押韵部分对孩子的引导
71: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不在无关紧要的事耗费意志力,
就有足够意志力,用在学习上。
72:细化习惯(不然自己都无法坚持)
1.时间:晚上8点
2.地点:书桌
3.事件:看10页书。
这3个因素,就相当于3个连续的命令,
具体告诉大脑应该在何时、何地、干什么事情。
一旦进入对应场景,就会让你下意识行动起来。
73:疑惑了 (找方法)>找到了(系统理念+实操)>开悟了(发现自身变化)激发了 (好奇心)>产生了 (学习欲)>目标感
74:聪明智慧、勤劳勇敢、团体合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75:兴趣启蒙=解决学习排斥问题(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思路)=高效学习
76:所谓复合性输入,指一般对同一素材,先听3遍,读查2遍,然后再循环聆听至少1遍。。采用复合性输入法进行学习,结合孩子特点,给孩子针对素材进行看、读、听、表演和互动,重复很多遍,你孩子的语言听力和单词量就会迅速增长。
78:自然拼读是连接眼睛看到的单词和自己尝试读单词之间的桥梁,为什么要读单词,是因为想读书。
79:阅读水平超过听力太多,听力就很难练了,因为你听到英语的时候,会不自觉在脑子里打字幕,再看字幕来理解,反应非常慢。
80:背读是什么
81:如果你不想平庸,那你就努力向上,如果你喜欢平庸,那么就不要勉强自己,最后来后悔
82: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83:泛读量支撑不起来,谈精读都是耍流氓
84:既然记忆没有捷径,那记忆靠什么呢?只有理解和重复。理解,是说理解学习对象背后的内涵和逻辑,尤其是背诵文章的时候,有了透彻理解,记忆就非常容易。重复,更是一切记忆的提高法则,尤其是单词、文言文字词,只有重复才能熟练。
85:自然拼读:
如果考察首音,会有begins with 字眼
86:你要想把学习变得有趣不枯燥,那就得变着花样增加新规则,就像网游版本更新一样
87:计划表的规则需要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
也就是说计划表是我们拟订出来配合执行力用的。
88:创造力是1%的灵感,9%的想象力,90%的血汗。
89:我们能从阅读中获得未来最需要的创造力吗?我不知道,但是阅读=学习力,学习力=?
学习力=创造力 创造力=战斗力战斗力=生命力
90:所谓开窍,无非是以下六个步骤:
1. 找到学习动力
2. 保持学习动力(自律)
3. 管控时间提高效率(作息)
4.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人际关系)
5. 锻炼强大心态
6. 摸索具体学习方法
91:自律的人自不待言,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92:“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了学习的方法,再进行学习
93:每个阶段都会有那个阶段的难题,但最终都会变得简单
94:学历和生活相关,不要搞成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搞分裂了。
95:转: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专注做一件事或投入与人交往时,你不觉得累,而当你什么事都没做什么人都没见,只是宅家里上网刷网页,却感觉很累。昨天和学心理学的朋友聊,认为原因是当你这样度日,脑子里充满了念头,内心没有一刻安静,情感上激烈挣扎,还伴着悔恨和自责,你内耗了许多能量。
96:哪里需要鼓励就把积分侧重在哪里
97.:听力词汇
98:名词看图片,动词做动作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全身反应教学法”,最早是美国加州心理学家
99:
TPR训练
儿童英语听力词汇最主要的积累方式,就是TPR,即全身反应教学法。
俗话说“名词看图片,动词TPR”。父母说英语,孩子做动作。在经过示范之后,一般都可以做到。这种训练方法,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父母要不断地充电。父母积累的TPR日常表达方式越多,与孩子互动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父母不但平时要不断收集各种TPR闪卡和书籍,而且还要做到脱口而出。不能再和孩子交流互动的时候,你还在拿着书在寻找,那就会显得不自然,影响到互动游戏的兴趣性。
100:如何把一本书学成一张纸 这种基础知识多了,比如三岁前不要吃肥肉 有的小孩小时候有疝气,肚脐凸出来的话,也不要太担心,只要让小孩少哭一点,长大点了就会不见了。
小孩在慢慢长大,不要错过语言敏感期了,语言敏感期,宝宝学说话学得特别厉害。 《实用育儿程序法》和《从零岁开始》解脱了吃睡和抱睡奶睡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做不到也没什么,努力过就好了,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无条件的那种 幼儿在3-4岁期间会有一次记忆清零,所以之前背的古诗没有一直温习就会忘光光。
不要怪小孩哦~ 就一句话: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女人也不是天生就会做个完美的妈妈。但只有幸福妈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