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1-21 10:54:09

为什么名校不收差生并将其教育成人才?

其实就是想知道学校和学生哪个更重要?大家都说清华牛X,那么牛X在哪里呢?他收最好的学生,而不是把最差的学生教成最好的,那么清华的牛X体现在哪里呢? 借用下面匿名答主的一句话,是否校长室拴条狗,清华依然是清华? ——— 美独角兽创业公司老板多为移民 ——这个说明什么,美国教育也不行么?

赤月 发表于 2020-1-21 10:54:30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劳动经济学的问题,劳动经济学几十年来对教育的作用一直都有一个争议:教育到底主要起到一个信号机制作用,还是起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先说信号机制,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教育本身并不给予人本身太多的加成,而是在于通过教育来筛选“聪明”的人和“平庸”的人。比如明清的科举,科举考四书五经,学生门从小也就沿着这个方向被私塾或者官学培养。四书五经真的这么具有指导意义么?恐怕未必。比如说一个户部尚书,日常的工作真的和四书五经关系很大吗?但是这一套官员的选拔机制却能够一代又一代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填充到各个官员的岗位上。因为考试本身有一个难度,“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去掌握这个规则,按照考试的要求写出好的文章被选中,而“平庸”的人却不行。所以通过恰当的考试难度的设计,通过教育就把“聪明”的人和“平庸”的人筛选了出来。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聪明”的人通过学习,通过科举向皇帝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自己的基本素质是“聪明”的,所以皇帝会选拔他们到各个岗位上任职;而没有考上的人,则发不出这个信号,所以就没有官做。在这个框架下面,学习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考试的设计要有难度和区分度。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简单的示范:




其中C(I)就是平庸人的学习成本, C(H)是聪明人的学习成本,横轴就是教育水平,或者说难度。那么显然同样难度下,聪明人的成本总是低的。Wne是指的没有大学文凭的工资水平,而We则是有大学文凭的工资水平。这个时候,如果把大学的准入难度提高到我标着(UoE)的地方,就可以很有效的区分这两类人。
为什么呢?
因为聪明人通过学习,达到相应的难度需要花费的学习成本要低于他进入大学之后获得的工资收益,而对于平庸的人来说,即便他拼死拼活的进了好大学,因为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如此的大,以至于都超过了自己进入大学之后的工资加成,那么他的选择就是干脆不上大学了,拿一个比较低的Wne拉倒。
那么按照这个原理,名校之所以好,是因为名校本身就代表着里面的学生都是在数年的努力之后通过进入名校向社会成功的发出“我是聪明的”这个信号的人。现在,你人为的干预了这个信号,硬在名校里面塞进去一批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人,市场会怎么反应呢?市场会降低对该名校所有学生的平均期望,那么名校还是名校么?就好比说,如果有人告诉你,XX大学有一半是真正成绩特别好录取过来的,但是有另外一半是成绩特别差照顾的,那么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市场上还能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么?肯定不会,因为在XX大学上学再也不是一个有效的区分“聪明”和“平庸”的信号了。

说完了信号机制,我们再来看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下,名校录取差生有什么后果。首先,把“好”和“差”定义为学习能力,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在同样的师资和时间的限制下,“好”的学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更高的产出。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中学习能力呢?因为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大学深造,最终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将学习能力转化为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虽然这么说对于个人来说是错的,因为可能有人学习能力很强,但是最后对社会的贡献很低,但是从统计上来说,我想大家不会反对,在给定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学习能力强的人和其将来创造价值能力成正比的。
那么给定两所大学,一所名校,教育资源为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5Cbar+S,一所为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5Cunderline+S。 “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为G,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B,因为好学生更能利用教育资源带来的优势,所以可以认为好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学资源产生了一个1+1>2的效果 [更数学化的表述见答案末]。
比如说:名校的教育资源为10, 普通学校为5, 好学生学习能力为10, 差学生学习能力为5.
现在问题来了,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我们是应该给什么学生分配什么资源呢?
如果给好学生分配差的教学资源,坏学生分配好的教学资源,那么最后的产出 10*5 + 10*5 = 100.
而如果给好学生分配好资源,而给坏学生分配普通资源,那么最后的产出是 10 * 10 + 5*5 = 125.
明显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给好学生好的资源,坏学生普通资源是更有效率的。
所以,即便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着想的,你依然会让好学生进好学校,坏学生进普通学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杜绝坏学生冒充好学生进好学校占据好的资源呢?我们就需要一个筛查的机制,于是——考试或者申请的作用又凸显了。
总之,无论是从市场信号的角度,还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追求社会效率最大化,我们都应该让好学生进好学校。
当然如果你不追求社会效率最大化,追求相对公平,那就是另外的说法了。就好比说,白狼山之战,你是曹操,你手下有张辽和蒋干,还有一队精兵和一队疲兵,如果你追求的是迅速打开局面,获得战斗的胜利,显然应该给张辽派精兵,给蒋干派疲兵,以期待名将+精兵迅速击溃敌人大部;而如果你一心想防守,则可能就要颠倒过来,使得自己的阵线不会出现明显的缺口。
最后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每年大学二年级的Business Economics大课(100+学生)上,我都会让学生们举手表决一次,只有两个选择,是希望在本校学习四年,不拿学位呢,还是希望玩四年,然后给你一个本校的文凭去找工作,学生给我的结果是大约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有一半人支持信号理论,认为大学提供的文凭给市场发出的信号更重要;另外一半人则支持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大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学习到技能和知识,文凭次要。
注:
一个合理的假设是最后的产出是资源和能力的乘积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Y%3D%5Ctheta+S%2C%5Ctheta+%5Cin+%5C%7BG%2C+B%5C%7D%2C+S+%5Cin+%5C%7B%5Cbar+S%2C+%5Cunderline+S%5C%7D. 更一般的来说,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Y%3Df%28S%2C+%5Ctheta%29%2C+%5Ctheta+%5Cin+%5C%7BG%2C+B%5C%7D 那么Y只要满足一个叫做supermodularity的性质,也就是 :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5Cfrac%7B%5Cpartial%5E2+f%28S%2C+%5Ctheta%29%7D%7B%5Cpartial+%5Ctheta+%5Cpartial+S%7D+%3E+0,本文接下来的推论就都成立了。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0:55:07

你是想娶凤姐然后花百八十万给她整美了啊,还是直接娶个美女啊……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0:55:23

告诉你一个公开的秘密,名校真正的主要优势是——生源素质高。
一个清华毕业的老资历告诉我,她校庆回去看了看,发现老师教学水平也高不到哪去,教的内容也只是中规中矩(当然,要做到中规中矩也不容易),但是架不住学生都是全国选拔出来的精英,悟性高,而且互相比较就会有竞争意识,你学到这个,我就要玩出那个,整体水平自然高,最后教学质量其实主要还是看学生,不是看老师。
如果名校放开了生源限制,招差生进去,不用太多,就可以让优秀学生失去竞争斗志,那名校的光环作用也就失去了。
另外,还告诉你一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事实:差生的数量要比优秀学生的数量多得多,而名校的名额是有限的。
让名校去招差生,那么,请问,招哪些差生?
放弃幻想吧,教育就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要想将来有过上好日子的概率增大,就努力让自己一开始不要被淘汰出优质人群。


如果不赞同我的话请文明留言,如果赞同我的话请关注 @程墨Morgan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0:55:32

现代精英大学的目的是做人才产出和人才迭代,而不是教化世间,大学本来就不是在做普世福利,花精力去培养一个最差学生本身就是被人强加的”标准“。

而这种标准的原因是将”教育“这个概念向上过分的道德化,我们将名校赋予了一个近似于神学的涵义,认为它理应教化大众,保存着本文明的瑰宝,理应超脱于大众各类共识之上的绝对存在,它理应XXXX------于是由于这些超脱的道德化标准,于是大学似乎必须接受大众的审判,以达到神学化的”大学“标准,只要落入世俗,或者不满足大众期待,那就算不上”好“。。但是现代教育体制,首先就是对于”道德化“的”教育“的”神学“意义做一个祛魅,同样对于作为研究机构的大学做了一个话语界限(象牙塔语境),大学首先是大学,其次才是公众眼中接受各类价值观审判的”大学“,以还原到教育本身上来。

教化世间是中世纪时期宗教机构所做的事情,它也是这样去承诺的,你现在去加入宗教机构,人家一般也不会设什么高门槛,很开心和耐心地给你传授宗教知识和让你参加兄弟姐妹的集会。

而普世福利有大量用于公共教育产业的公立教育机构来完成。而即使公立教育机构,当它具备人才产出能力的时候,也会进行标准筛选。而且,并不是公立机构都是针对普世福利的,至少在我朝从建国开始都没承诺过这件事情。

即使在物质条件和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大学也会做出自己的筛选,因为人才的产出不是做瑞典肉丸子或者塔塔牛绞肉,把原料放进去就好,而是"原材料“必须具备符合平台基本要求,而教育机构本身有资格对于自己的教育定位,并采取相应的筛选范围,而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基础教育阶段严格的各类标准审核出来的结果。。来用于广泛适配。

只有一种特殊情况,是人为将大学资源打散,集中建设中间水平大学(以教育为主,以某几个专精领域为主,或者以平均水平良好为主)而不是精英大学,但是即使中间水平大学的”宽进严出“的”宽“也是有明显筛选门槛的,因为它也并不承载神学化的”大学“标准。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0:56:08

我觉得很多回答都写的太高深莫测了,实话实说我看不懂。

我现在写一个通俗一点的。

一开始我先把本文的两个观点写出来。

第一个观点【魔法小黑屋】,第二个观点【历史路径依赖】。

OK,现在我们来说第一个观点【魔法小黑屋】。

假设有一个世界,里面是没有大学的。

那需要招聘员工的企业,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哪些人是他们需要的。

现在,突然间出现了一间魔法小黑屋。

这个小黑屋说,只有智商超过120的人,才能进去。然后再说,只有通过里面的层层测试,四年后才能放出来。

那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小黑屋太好了呀。

因为他们再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甄别谁才是有用的人。

他们只需要招聘小黑屋里面出来的人就可以了。

因为小黑屋已经帮他们大致的鉴别过了,能进小黑屋,四年以后还能顺利出来的的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大家都认可小黑屋的作用,小黑屋存在的价值,就是替社会鉴别人才。

当大家都认可小黑屋鉴别人才的能力,小黑屋就成为了成本最低,执行效率最高的鉴别方式。

这个小黑屋,不就是大学吗?

绝大多数用工单位,不需要知道你在小黑屋里面做了什么,他们只需要知道你能进小黑屋,并且能顺利的走出小黑屋。

当然,少数很热门很抢手的岗位,他们的甄别要求会更高。

这个时候,为了服务这些特殊岗位,就会出现,更多的小黑屋。

研究生就是小黑屋,博士生也是小黑屋。

甚至连好的高中也是小黑屋。

他们一层一层的筛选,精细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精细到试卷上的每一分。

那你觉得,小黑屋会招差的学生吗?

不会,因为小黑屋的基石就是筛选,而不是修改属性。

整个社会对小黑屋的认可,就是它一开始就能选到更优秀的人。

如果倒过来,选择更差的学生进入小黑屋。

小黑屋筛选人才的效率断崖式降低,成本几何倍数上涨。

社会对小黑屋的认可就崩塌了。

第二个观点【历史路径依赖】。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到现在,经过的一百多年的时间。

人们早就认可了小黑屋这套筛选人才的标准。

就算现在出现了很多行业考试,从业考试,甚至是职业技能考试。

都需要小黑屋的最低要求。

很多用工单位,也会把小黑屋作为先决条件,别的再好也没用,小黑屋不达标直接就淘汰。

这就是历史路径依赖,就算到现在,大学扩招成这样,大家依旧对这套筛选机制深信不疑。

所以,冒名顶替,花钱买录取证书这样的事情才会年年都有,屡禁不绝。

因为,一百多年来,都是这样的。

大学生现在依旧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词语,因为整个社会都认为大学生等于高素质人群。

以至于无论是一本还是三本,大学生只要出现问题,舆论都会把矛头直接指向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而不会去关注,二十年前,大学生的比例是高中生百分之五不到,而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考生都能上大学。

这就是典型的【历史路径依赖】。

OK,大白话说完啦。

我觉得我写的还是很通俗的。

小黑屋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招差生,因为这样等于自毁基石。

但是,某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被小黑屋录取,因为社会普遍遵循历史路径依赖。

社会不管你到底怎么样,社会认可的是小黑屋的那套选拔模式。

所以,公平是每年必喊的口号,因为不公平损害的是所有认可小黑屋模式的人的利益。

所以,年年都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因为不公平带来的收益超出了违反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

说大白话,真舒服。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0:56:46

反过来想:假如清华有一天把录取标准反过来,只收差生,越差越好,然后呢?

(假如),这样的清华仍然能保持当前的地位,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会争当差生,而且越差越好。就我的经验来看,假如一个优生想在考试里装成差生,那他可以轻松地做到比真正的差生还要差,因为选择题他可以保证选错,而简答/填空/作文题他也可以避开阅卷人所有G点。

那么,作为清华招生办主任,你怎么保证你招来的是你想要的“真正的”差生,而不是优等生装出来的比差生更差的伪差生呢?

楼上的很多答案都非常有道理,不过我觉得你的理念行不通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差生”根本无法定义。

而另一边,你要能装成优等生,那么你已经就是了。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0:57:20

你看多少国内外知名教练执教过国足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教育成人才了

赤月 发表于 2020-1-21 10:57:48

排序不等式。
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

赤月 发表于 2020-1-21 10:58:36

楼主真正想问的问题在她的题目介绍里:
那么清华的牛X体现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计量经济学的解答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差一点没上成清华”的学生和“差一点就上清华”的学生。这些学生除了高考差几分外,在智力,家庭情况,努力程度等领域应该不会有显著差距。假如这两个群体的未来差距很大的话,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差距来自于“上清华”这个独立变量。而粗暴地比较上了清华的好学生和差学生,有太多其他独立变量需要清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从某届考生中抽签抽出200人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上清华,然后跟踪他们是否比当年没有抽中的同学未来更好。在这个解决方法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为好。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0:59:01

如果你把“名校”看成一个集体,那这个集体是选择把好学生培养得更出众,还是选择一堆差生来教育成才,好像都没问题,只是价值取向的差异罢了。


但是!名校不是一个集体啊!
名校是一堆有名的学校聚在一起的啊!
他们会互相攀比、抢资源抢经费!


他们的关系是
“国家给了你资源,就没钱养我了!”
“30个985的名额给了你一个,我就少一个!”


他们之间的撕逼、竞争、互挖墙脚可堪比宫心计和甄嬛传啊。


如果哪年清华说我不招状元了,北大心里得笑死。
别说什么高考状元都成不了才,再等10年,不,再等5年,你看看人工智能领域有多少大佬、年少成名的CEO和CTO是来自于清北的计算机系,更别说闷声发大财的经管了。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有些事情就只有那么几个人做得出来,高校在高考时能捞一波人才是一波,这才可以形成“高质量生源-高质量校友”的正反馈,学校才能蒸蒸日上,或者保持现有优势。


如果把人才的范围扩大一些,把家境和家族资源也算上,那对于某个具体的高校来讲,招一堆富二代官二代进来,绝对比招一堆中产和农家子女更好,这早就是在腐朽的西方国家验证了几百年的道理了,是真理。
所以,要不是国家政策的限制,你信不信清华每年放开招的话,可以招几十个奶茶妹妹进来。一个奶茶妹妹就可以给学校带来几十亿捐款,和京东一堆的资源,哪个大学不乐见其成。


名校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情怀只能吃吃饱了饭以后才可以聊聊的阳春白雪,不抵饿的。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0:59:51

与多数人的吐槽不同,当过老师的可能会有体会。某种程度上,差生更需要好老师。

好的老师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诲人不倦,一个是专业知识扎实深厚。

从幼儿园到大学到博士,对于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耐心的要求越来越低。有些学界牛人脾气古怪不好相处,更别提耐心了,但因为站在了学科最前沿,还是好老师。小学老师个个都会九九乘法表,所以怎么教,有没有耐心就很重要了。就像普通感冒医生都会,有耐心的细心跟你讲怎么调理。没耐心直接开一大把药外加挂瓶。

这里要说的就是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初中。好学生体现在哪里,自控力强,吸收能力好,一点就通,思维清晰,自信心强,绕不晕。老师只要按照教学计划走,最后中上水平没问题。所谓差学生呢,自控力差,不感兴趣马上走神,吸收力差,比较自卑,要上课看书考试就害怕,坐等下课。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而且老师自己的思路很清晰。如果老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那么好学生一下子发现问题所在,差学生马上晕菜。

如果说大学教育,特别是站到了学科前沿,全国凤毛麟角那么几个,让他们去带大专生,那是浪费。所谓清华校长室放条狗也可以是清华,这是把中小学教育给放到大学去讲了。没有这帮教授,把最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最多是比赛背圆周率。真以为窝在家里不停算啊算就破解世界难题了。

中小学是可以说,不需要老师多厉害,把最好的初中生集中起来,经过三年,高考成绩都不会差。中小学提高升学率的要诀就在于隔离,把好学生放在一起。这当然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么多年反反复复,躲躲藏藏,全国的中小学但凡在乎升学率的,基本都偷偷摸摸也要分班。

一个中小学老师,如果矜矜业业,最后去到了更差的学校,那还有谁兢兢业业。这就是矛盾所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差学生是很需要他们的。但职业晋升的机制又让他们远离差学生。

赤月 发表于 2020-1-21 11:00:01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1:00:50

提到名校,第一反应是什么?

哇!排名前多少的学校!
呀!分数线很高很难考的学校!
天!我们学校前三名才能考上的学校!
噻!各种名师汇聚的学校!
X!某某和某某某念过的学校!

我们会不会这样反应:

这是一所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青鸟为北大的学校?

名校的概念,本来就是“汇聚精英学生,汇聚精英老师、汇聚精英资源”因而有名气的学校。因为有好的学生,才会得到好的名气,才能得到好的资源,才能请到好的老师,才能吸引到下一波好的学生。

在题设中我们撤掉了好的学生这一环,因此不可行。

那为什么学校总会声称“我们不需要精英!!我们创造精英!!”?

这样说吧,A校特别特别牛逼,有最好的学生老师资源,基本进去就是清华北大。然后我的孩子成绩一般般,如果塞进去了可能也能清华北大诶?那我就死命要进这个学校,无数个我都死命让孩子进这个学校,可是人太多啦进不去啦,这就成了一个高门槛的精英学校。

那如果学校直接说“我们不招收傻逼哦”。砰,卒。这只能是出现在电视剧里的贵族学校。

不仅仅是国内,全球都是这样。哈佛为什么是最好的学校?因为最好的学生都想去哈佛,最好的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在哈佛、有钱人有权人一旦想捐款了就要捐给哈佛,社会名流政治人员没事就要去演讲抱大腿。

如果哈佛今年开始招收差生,好学生会觉得受到“侮辱”,一环破,整体错。

学校有时间就像一个个的小社会,把大家按分数三六九等地分。社会的基石是人,人处在社会中是因为社会的名誉。就让两者血脉相连。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1:01:25

名校并不塑造优等生,反而完全是由优等生源塑造的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吧,北京西城区当年著名的垃圾中学、现在的全市前十——二龙路中学
在03、04年我还在实验念初中的时候,对面的二龙路中学是出了名的差劲
说的夸张些,就是男生擅长打架、男女生一起擅长打炮,女生擅长打胎那种,烂到家了,
每年中考,实验中学只有年级倒数五名左右的才有机会进入这么牛逼的中学
转机发生在2014年,帝都教委开始疯狂推进重点中学对普通中学的合并
二龙路中学就在当年7月被并入实验(请记住这已经是当年中招结束后),改名实验二龙路中学
之后的2015、2016年两年高考,二龙路中学的成绩甚至没能进入全市前五十
可见实验所谓的雄厚师资对于二龙路自己最后招生的两届高中生 完全没起到什么卵用
但是2017年 二龙路中学突然大爆发 高考成绩位列西城第五、全市第九,野鸡瞬间变凤凰
那是因为实验的师资力量终于厚积而薄发了吗???
bullshit!
只是因为2015年起,实验开始接手二龙路中招工作,将分数线空前地提高到549分,仅比当年实验本校的553分低4分,而到了2016年中招,更是已经与实验本校共享555分的分数线了!
所以,2017年二龙路的高考奇迹250%归功于2015年实验对中招分数线的大跃进式拔高,而且只要这种分数线保持下去,二龙路中学将一直妥妥的坐稳名校的位置!
相关回答:
请比较一下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如何看待文章《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孩子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所谓好学区和好学校真有那么重要吗?

赤月 发表于 2020-1-21 11:02:19

思路错了,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并不是因为它教书教得好。

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里,学术同行评议和教师人均论文引用次数占了60%以上的权重;上海交大搞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里,诺奖和菲奖得主更是得到了30%以上的权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版大学排名中,教学与研究所占的权重相等,都是30%。

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标准:



通过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对比可知,衡量一所大学的名气与排名(或者说是不是名校),主要的标准是学术研究与师资力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在这类名校里,挂满头衔的名教授基本不给本科生授课,就算是有开课也基本上都是讲些常识。大部分名教授课上完就走人了,留下来跟学生耐心讨论的,要么是老得没法再搞研究了,要么就是电影里的情节。你也不要幻想,那些学术界的大牛会像中学教师一般,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给你耐心讲课,会有尽职尽责的班主任、辅导员给你单独开小灶,那是不可能的。大牛们基本上都很忙,不是领导好几个研究室,就是身兼多个协会理事,今天在纽约、明天在东京、后天在开罗,比上市公司CEO还忙。

国内的清华北大之类也大致如此,教授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研究上,只有研究成果才能迅速提升学校排名,才能在业界赢得更好的口碑。名校这种学术研究导向的教育机构,必然不适合差生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好学生,因为名校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本科阶段,也不用想象会有多少资源会给你,名校的重点不在这里。本科生教得再好,没有研究成果,没有国际级的教授,那只是个很好的本科学校,离名校还差得很远。

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秀生,一定要认清这点:大多数名校的本科阶段都只相当于进入普通大学前的预科,学生进入后主要的精力都是投入在考研或者出国上。在这种氛围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就尤为重要。大多通过正常途径考进去的学生(尤其是外省考生),本科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有人在中学阶段已经开始自学了,老师授课的效果如何影响都不大。而那种所谓的差生,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更是差一大截,你让他们在这种教育氛围里,怎么可能会正常学习并且成才。

说白了,名校就是个大斗兽场,没有人会照顾你的资质,也不会有人给你套上盔甲。在这块角斗的场地里,只有最优秀的那些生物,才能生存。而差生进名校去念书,就相当于把手无寸铁的现代人闯进原始丛林,不是迅速饿死就是被豺狼虎豹吞噬。你让他们进名校,其实在害他们。

最适合差生的,其实是那些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这些学校在教育资源上会对本科生投入更多。差生在这类学校里,还可以获得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你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后,日后完全可以去名校读研,不矛盾的。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1:03:04

学校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出人才,其次我们才有资格探讨改把什么样的人教育成人才。
种庄稼还得挑多产籽的种呢,薅萝卜还要先挑个儿大的薅呢,要不国民温饱问题怎么解决。
你试下去问农民伯伯,能让营养不良的稻子亩产三万斤,那才是你的本事~~
他用镰刀削你信不?因为我们种庄稼不是为了体现自己多牛X,是为了吃饱。
同样学校教育也不是为了体现学校多牛X,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1:03:42

这种念头有人想过,也实施过
有个作家的自传里写的
他四十多年前因为在插队时发表了一些作品,被推荐读复旦中文系
系里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文学基础较好的。
但系里有个年轻的农村妇女学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是文盲。原来是当时上面想做试验,看能不能把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培养成又红又专的文学家,选她来的。
她学的很努力,学认字,老师同学也大力帮助,但是她还是写个简单日记别说字了,连标点都点不对,通篇逗号到底。
她很痛苦,格格不入,想退学回去种田,又因为上面的精神不允许。
最后大二跳楼自杀了。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1:04:24

高考系统,本质上是中国一切公私企事业单位的共用hr系统。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1-21 11:04:34

如果清华专门收差生(假设这些差生高考分数比现在考进清华的人低两百分),结局就是清华大学诸位老师的要求学生根本扛不住,学生基本上觉得每次上课或者考试都是对自己可怜学习能力无情的揭露。

牛校(尤其是学习难度大的专业)不收太差的学生,是对差生人格尊严与心理健康的极大保护。如果你考上了一般的985,你可以惋惜自己要是上清华就好了。如果你高考离清华分数线差两百分,清华大学机械系给你发通知书,我建议不要去。

拿清华大学的教学考试标准来要求学习能力很差的人,就类似于省级重点中学搞数学竞赛的老师来到一所非重点中学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结局就是老师学生双输,双方都崩溃。

————————————————————————

知乎很多这种问题,提这种问题的本质是——一个人忘记了高中时代明星学生与差生的区别,误以为上了大学,高中时代明星学生与差生的区别就抹平了。你忘记了你高中时代苦苦想不出来的习题,学神很快就搞定的场景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头脑不理智的表现。真正头脑理智的人应该问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下搞好学习、未来事业成功,不要去问这种问题。

——————————————————————————————————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重磅炸弹,这个重磅炸弹最适合回答题主的问题。文章里涉及的学校、老师应该都是真实的(学校名太容易搜索出来了,如果你搜索出来了,请你千万不要在这里透露学校名字)。我给出这篇文章的意义就是要告诉大家,差生不适合去名校读书,大部分差生的求知欲、钻研精神、学习能力还是有欠缺的。我的理想主义老师

上述中国案例属于文科范畴,下面给一个理科范畴的案例: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上)-changshou

本问题有385个答案,但是大部分答案都不如上面我转的文章更能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

有一个朋友在答案的评论区是这样回答的,他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可以承认自己不努力,也可以把责任推给外界,但是绝对不能触及智商、学习能力。

蓝空
反对。清华之所以好,是好在有人有权有资源上。清华的本科和二本校的本科学的不都是一样的课?学的一样的内容?学生有差距是肯定的,但这种差距更多的是外物的差距,能够智商碾压的人在哪都是很稀少的。 清华建国后几十年 ,毕业生也有几十万,大部分都不过在各行业中是普通人罢了,清华敢讲自己主要培养的是天才?比清华强的学校在美国怎么都有几十所,也不过是大部分人家努力就能上的。人人努力未必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成为个优秀的工程师,科研工作者还是绰绰有余的。 智商个别人确实不一样,但是说上了清华的人和上了三本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还是算了吧。

下面我将给诸位简单的用统计学思想说一下所谓“大部分人智商都差不多”的观点。

一、如果是以全国人口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那么,大部分人的智商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极少数人智商能够碾压别人,这是真的,我举双手双脚支持这个观点。

二、但是,经过高考的筛选,极少数佼佼者考进名校,清华北大更是难考。我们先在清华大学选学生,然后与考上很差大学的人对比。这不是随机抽样,重要的话再说三遍:

这不是随机抽样!
这不是随机抽样!
这不是随机抽样!

三、另外举一个更易懂的例子。如果在全体中国女青年中搞随机抽样,会发现大部分女青年的上肢力气差不多,力气特大的女孩子那是极少数。但如果先让国家女子举重队(好比清华)、国家女子铅球队(好比北大)先选拨队员。我再把国家女子举重队的姑娘们拉出来与大街上一般的姑娘们比上肢的力气,那真的是有很高的概率前者碾压后者。因为这已经不是随机抽样了。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1-21 11:05:05

之前这么干过啊。70年代早期的时候收的都是工农兵大学生,然而里面的很多人都得从初高中的内容教起,最后总体效果不佳。
当然这批工农兵大学生里面也是出了一部分人才的,不过总体状况没法跟以前或者以后比。

另外校长办公室拴条狗并没有什么卵用。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是校长负责制,注意措辞的区别),你在校长办公室拴条狗,还有书记和常务副校长等人主持校务,并不会对学校的正常运行产生任何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名校不收差生并将其教育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