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春节的意义在哪?
小时候过年感觉亲戚们都凑到一起,很亲,也很开心。现在感觉除了节前要准备东西收拾卫生的身体上的累外,还要加上亲戚们凑到一起大家各挑各的毛病都话里带刀带刺的心累。然后一天就结束了,一点年味也没有,大家在一起还特无聊! ——— 大家别误会,我并没有带着恶意问这个问题。我只是陈述一下我家的状况,和我自己的感觉。我知道肯定有好多好多人过年是开心的,我并没有否定这些。 因为你小时候亲戚聚在一起也是话里带刺的,只是你太小听不懂罢了。 我小时候在外公家长到十几岁,每到年前外公就张罗着买这买那,贴春联儿请老人儿(当然是地下的)回来过年,然后就是那几天的亲戚来往。我一度也觉的挺无聊的。2002年外公去世后,每次过年我总能想到外公纷繁忙碌的那些画面,门神,爆竹,坟前磕头,仿佛那些就是一个记忆的开关,总会触发出无尽的思念。
类似的情形或许大家也有。更何况现在大家天南海北的各自忙碌,就算离的很近,如果家里没有老人的话,平时要聚齐见一面并不是太容易,能够联系人们的纽带只有过年了。尽管背后少不得一番不怎么和谐的各色议论,但相处的时光,总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你的记忆里,等待着某一天你的再次开启。
人生好些事当时并不觉得如何稀罕,只有到一定时候想来才会念兹在兹,觉得那个人一生的瞬间就都在那里了。纳兰容若在《浣溪沙》里总结的好,“当时只道是寻常”。
过年,或许就是这种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事吧。 快过年了,于是决定教儿子说几句祝福的话
别人问你考试考得怎么样,你要这样回答:
大哥哥大姐姐,就回,有对象了吗?
年轻的叔叔阿姨,就回,发年终奖了吗?
年纪大的伯伯大娘,就回,生二胎了吗?
儿子说,记住啦~~~ 从某个岁数开始讨厌过年,看春晚时无非是大家各自低头刷手机,等着轮换上麻将桌。
去年大舅退休,把老家的旧屋买了回来,天井里种菜,养鸡,放一把太师椅,自得其乐。今年他邀请全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兄妹四人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在老家,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过年了。
大舅不爱上网,尽管村子里通了宽带但家里没有拉网线,我无聊到望天数星星,揪草编绳子,盯着鸡屁股一看两小时…
他说我知道你难在(不习惯),但不管多难在也请你呆下去哈,我和你妈妈他们已经几十年没在这里过年了。
我点头答应,心里没有任何的不开心。我们这一代没有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但我母亲他们有,而且我流露出的排斥会让我母亲感觉到内疚,所以虽然我无法享受春节的气氛,只要他们仍想在春节时团聚,没有理由不支持。
成全父母辈亲人的相聚是我个人认为的过年的意义。至于我,在瓜棚底下清清静静读两本书,治治手机依赖症,也挺好。 看起来题主应该不太接受感性的分析,既然如此,我就试着从一个理性而略显功利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春节期间走亲戚,累吗?很累。
春节期间在家里招待大家,累吗?很累。
春节期间大家家长里短的闲聊有意义吗?没啥意义。
那为啥还要这么做呢?
我从小家里人就给我讲一句话,“亲戚是越走越熟的,不走就生分了。”
我小时候很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血浓于水,怎么就生分了呢?走不走能有什么区别呢?后来长大了才发现,真的有区别的。
电视剧里面,亲人朋友之间的羁绊会通过大量的情节进行推动,越绑越紧。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狗血剧情的。大多数年头里,大家的生活很平淡,没那么多牺牲和奉献,也没那么多有信息量的、有感情的、有深度的对话,就靠你来我家吃顿饭,我去你家喝顿酒,实现了亲密无间的情谊。
这种情谊在农业社会的家族式结构中至关重要,因为例如天灾或疾病等很多风险,往往一个家庭是无法承担的。这时,平日里经常来往的亲戚朋友就会承担起风险分担者的角色,为单个的家庭提供缓冲。现在虽然大家进入了城市,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险,但风险结构上并没有本质的改变,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社会还是无法给你提供足够的保障,最终还是要靠亲戚朋友来分担风险。
这个机制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要想正常的运行下去,必然需要平日里长期的润滑。没有了这些平日里看似无聊的来来往往,遇到麻烦,谁会管你呢?
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朋友之间的相处与亲戚之间的相处有一些类似,也有一些不同。亲戚并不是自己选的,这种风险共同体的最底层其实就是血缘,而朋友却是自己选的,最底层是相互契合的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朋友其实甚至比很多亲戚更可靠。
若问春节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就是至少给大家提供一年一次润滑的机会吧。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处在农闲的日子。比如端午节在缫丝之后、插秧之前,中秋节和重阳节在稻子孕穗的间隙,等到一年的农活忙完,人们就可以迎接冬至了。
和西方人六天劳作、一天礼拜一样,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恢复生产力创造的娱乐活动。而每年播种前长达十五天的春节,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民间说春节的由来,是因为叫“年”的猛兽在腊月三十作怪。因为年兽怕响、怕红、怕光,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挂灯笼把它驱逐。
撇开这神话的理想光环,春节究竟是怎么起源的呢?
早在殷商的时候,中国就有在年头年尾祭祀的习惯。
因为当时生产力有限,青黄不接的冬天里麻衣不足以御寒、存粮不足以支撑南征北战,国与家的社会活动统统叫停,人人关门闭户把热量消耗降到最低——这叫“窝冬”。
等到白昼变长、天气回暖,大家为活着回到土地上耕种欢欣鼓舞,把小心储备了一冬的粮食拿出来祭拜天地神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大肆吃喝一场,以免陈粮腐坏。
在劫后余生和难得饱腹的喜悦里,春节成为希望的化身。这种大舒一口气的庆幸,没有担忧过匮乏的人大约很难体会。
不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都是只讲“农历”的时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
传统中国靠农耕发家,有乡土社会的内在结构和外显特点。那么今天的春节,还留有乡土中国的哪些缩影呢?
01.
贴春联:东方人的祭祀与西方人的宗教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贴倒酉”,腊月底贴春联是春节的必备项目。
除了贴春联,接神、祭祖等民俗,都是乡土中国祭祀活动的再现。
祭祀活动,分为祭拜祖先和祭祀神明两类。前者为了传达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尊敬、对宗族血缘关系的崇拜,后者源自对自然孕育力量的歌颂、对未知与强大的恐惧。
中国是多神崇拜的国家,靠天吃饭的农民赋予了息息相关的自然元素以神话色彩,使风、雷、雨、电都具象化为神明。
这些神明被赋予了人格,因而可以被蒙蔽,比如用麦芽糖封住灶神的嘴,玉皇大帝就听不到自家的丑事;他们也可以被贿赂,比如杀牲口献祭,就能祈求神明赐福消灾。
相较于宗教信仰,乡土中国的祭祀更接近民俗活动。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涉及到因果生死的世界观,教徒有济世救人的人生观。这些信仰产品对应到中国的落脚点,不是祭祀活动,而是一代代演变的儒学。
儒学教我们相信,解决人间的问题不能求诸鬼神,要“经世致用”、要“读得圣贤书,买与帝王家”;
如果一代达不成宏愿、看不尽真相,就教养子孙,或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立功,把经验交由后代传承。
在顶层思维上,西方哲学因为“耶稣之死”、“苏格拉底之死”——以一己之力传道失败的两大命题,而趋于悲观;
东方哲学同样承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它依靠“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慰籍、“桃李满天下”的传承保持乐观。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尽管科技的极大发展,使祭祀神明趋于娱乐节目,但祭祀祖先的心情却不会褪色;
我们可能不谈“天人合一”,只谈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互助”,但我们不能不谈父母师长,因为我们为他们生养,也将成为其中一员。
02.
团年饭:对团圆的执念与安土重迁的情怀
拜神祭祖之后,阖家成员要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儿孙不管身在何方、事务几繁,都要在除夕夜回到故乡,所以团年饭又叫“合家欢”。
《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这样描写玄奘辞行的场景:
太宗将一撮尘土弹入为玄奘鉴别的素酒,说道:“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玄奘感念陛下的捻土之意,饮尽此酒,方出关而去。
故土是宗庙、祖坟所在。子孙远游再久,也只有一个家的位置;城里人笑话乡下人“土气”,可土是中国人的命根。
安土重迁之情、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乡土社会鲜少与外界通货、通商、通婚,渐渐成为稳定、封闭的“孤岛”。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少有拓宽视野的机会;消息闭塞,经验靠口耳相传,以至于只知道家长里短,不事关自己不在乎秦亡汉兴。
对统治阶层来说,以农为本比发展商业的社会更稳定、更适合辽阔领土的管理。
因此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无论出身农耕还是游牧民族,一旦掌权便延续重农抑商的方针。
经过一代代地礼教、一代代地安稳,掌权者把“温良恭俭让”刻进子民的基因,把人变成过分“文明”的羔羊。
先秦时因为名誉、大义,暴起杀人或自尽的故事渐渐消失。到清末社会治安固若金汤,只是同一批人在外敌入侵时,也很难有拼个你死我活的狠劲。
人的文明程度,要尽可能和实力同步进步。文明、道德超过了实力的储备,难免受实力强的“外人”欺辱;
但实力超过了文明,又有毁灭自己的风险。譬如核弹、生化武器的出现,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就会发动比两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
因此,文明与实力平衡发展,才是强大自己又不侵犯别人的万全之策。
03.
走亲戚:以父子关系为轴延展的社会关系
从初一到初五,是走亲访友、施礼道贺的日子。作揖道喜,传说是为了相互祝贺都没被年兽吃掉,可这其实是维系人情的表现。
乡土中国是关系社会,没有“个人”概念。一个人婚前是“某某家的”儿子或女儿,婚后是“某某家的”丈夫或妻子。
西方人一旦成年就要离开家庭,在他们看来这是权利问题;而中国人即使成家立业,也是对原有家庭的扩充,彼此扶持是人情问题。
和西方人对比,东方人讲休戚相关、有大局观念,但不讲“隐私”,不讲“独立人格”。
乡土中国的关系社会,由私人领域的小关系网,延伸到公共领域的大关系网构成。其中,最小的关系网是“父母子”的三角结构,也就是一个简单家庭。
以“父子”关系为中轴,简单家庭的关系网以父子关系为轴向外延展,组成“家族”。一个家族,一般包括五代以内统一祖宗的所有父系后代及其儿子。
家族的核心人物,是一家之主,而家主力量的强弱,决定了这个家族的势力范围。
乡土中国最大的家族莫过于皇家。皇帝有六宫嫔御、外戚无数,可谓“一表三千里”;其次大的是官宦,如《红楼梦》中的宁荣两府,五代主仆合计不下千人;再次大的是地主豪绅。
最小但数量最多的,是普通家族,大约有四到六名成员,包括夫妻、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儿子家庭成员。
随着家族成员的扩充,如果家主无力维系势力范围内的和谐,就会面临“分家”,也就是对庞大家族力量的重新分配。
由于富裕家庭有能力支持“多子多福”的观念,数量繁多的子孙在分家时大大“稀释”了财富的集中程度;
而普通家庭会有意识的控制人口,荒年甚至用“杀婴”的方式避免口粮不足,因此普通家庭的分家对财富的分割,不如富裕家庭彻底。
这意味着伴随分家的,是整个社会人均财产拥有量趋于平衡。
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是最大的关系网,它是对家庭关系的模拟:
“事君如事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拿“忠”比“孝”、拿“修身齐家”比“治国平天下”。
这些思想经由人民的意愿、统治阶层的利用、市场的偏好、思想家的修订、艺术家的美化,塑造了全体中国人的价值观,使我们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整体。
对个人来说,品行高尚者爱国如爱家;品行不那么高尚者,在国与家的利益冲突时优先牟取私利,在家与个人的利益冲突时明哲保身。
在同一种价值观的孕育下,何去何从全在个人修养。毕竟,人与人最大的不同,莫过于思想的不同。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姜白的树洞】,ID:jbdsd9512,
如春风拂面,焕然一新~ 我们庆祝的绝不仅是一个空气中弥漫着饺子香和鞭炮味儿的晚上,也不是我们旋臂上的一个行星围着恒星又转了一圈。对于我而言它的重要性是我们在那一个晚上又重新发现了世界原来那么可爱,我们的上一代讲着老故事,同龄人笑着玩耍,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跟着露出虎牙咯咯的笑,我们发现原来又与这个美丽的世界共同度过了三百六十五天,并且期待着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仿佛去年没有什么不开心,贴上对联,吃顿饺子,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所谓万象更新。人活着总要找点什么去爱,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个体之间的感情将我们与白蚁蜜蜂等集体社会动物所区分开来,我们有着浩如烟海的知识与智慧,站着自己的社会乃至于时间之上思考问题,控制着河流的走向,山川的形状,却还是被几千年来的习惯绑在与家人的年夜饭桌上,由衷的认为:明年会更好的。过年,过的都是希望,十几亿中国人的期冀与憧憬,才是组成这个五千年来不变又特殊的夜晚最重要的元素。对我而言,我是一个特别知足的人,我有健康的家庭,我有爱我的父母朋友,贼满足了,谢谢你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构成我美好世界的一份子,都是我幸福雪山上的雪花,谢谢你们每一个人能在以前的人生里光顾我的生活,也希望你们能够在我以后的人生里继续出现,给我带来明天会更好的希望。 每一次返乡,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而春节,是唯一不得不返乡的理由。
家乡村口的照片
我来杭州上班已经3年了,此前在武汉上了4年的大学。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7年里,我认识了我男朋友、也是现在的丈夫@菜鸟数据。2018年2月23日,也就是春节期间,农历初八,我们结婚了。
亲友送来满满的祝福,只有杭州的同事以及大学的同学略感震惊。因为此前,我在他们面前都表现出十分不想结婚、一心打拼事业的念头,这次结婚,在他们看来,应该是“闪婚”吧。
结婚,就意味着与世界妥协了。
我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靠近江西省的小农村,91年出生,兄弟姐妹一共5人,我是老大。爸妈很早就出门做生意,从小就是爷爷照顾我们。爷爷年迈,小孩又太多,我们被照顾的并不好,以至于到了现在,偶尔还是对爷爷有怨念。对于这段经历,我不愿意提起。“农村”“重男轻女”“贫穷”等等关键词提醒着我,我很渺小,我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读书时代,我的想法。工作之后,我只能通过春节,这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逐渐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了解我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我、以及我真正想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结婚当天的事,也从这个侧面与答主分享一下,对我来说,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结婚分割线++++++++++结婚分割线++++++++++
一、选日子
村子里结婚选日子,一般选在初四或初六,我结婚的日子定的农历初八。家里人大多数是做生意的,初六陆续就有人走了,比如大舅和小舅。两个舅舅都很能挣钱,大舅今年在村里造了小别墅,小舅买了一辆奥迪Q5。他们俩今年的收入,应该有50万左右,这是纯赚下来的。
我与杭州的同事分享这一点之后,遇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①怎么能赚那么多呢?②那为什么不买房,要在老家做房子?
关于收入,农村的日子的确比以前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村大多数人是早餐的,以面食包子馒头为主,一般凌晨2点钟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意,到了上午10点之后,就慢慢不那么忙了;有些家里做半天歇半天,更多的是一天营业,直到晚上九点钟。做早餐,一般来说,一家人3-4个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除了过年几天,几乎全年无休;除去水电费、生活开销等,一年能纯赚30万左右。也就是说,4个人,全年无休工作,一年存30万。人均存款不到10万。这还是在牺牲了所有休息的福利下得出的最佳状况。如果是你,你愿意赚这样的30万吗?
图片来源于百度
另外,我两个舅舅做的是冻品批发,薄利多销,基本上就是赚的搬运的钱,繁重的劳动让他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只有过年短短的几天,他们才能完全放松下来休息一下。
关于买房,我也想了很多,一开始也想不通缘由。直到有一次陪一位村里的亲戚去银行转账。他给过几天就要结婚的女儿置办嫁妆,新开一张卡,需要从自己的银行卡里为女儿转一笔钱。他拿着一个女士用的粉色长夹子钱包,里面好几张卡,抽出一张后,递给银行柜台办事人员,得到的回复是,卡里的钱不够转账的,只有4万5。他朝我憨厚地笑了笑,说记性不好,搞忘记了钱在哪张卡上面。他花了几秒钟,在钱夹子里找了找,抽出一张卡,再次递给柜员,这次得到的回复是卡里还有28万。是的,农村人不会理财,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卡里,活期。
至于为什么不买房?
我爸爸说,以前觉得房子涨的太疯了,就像骗子,还是农村的土地,建造的房子,比较踏实。现在知道要买房了,但也晚了,家里小孩太多,顶多能供得起一两个买房的,分配不均怎么办?家庭和谐还要不要了?
我男朋友的舅舅在东莞全款买了一套,总花费200万。这不是有钱任性,纯粹是没社保,不得不全款买房,否则买房的资格都没有。但即使是这样任性的舅舅,也是最希望在近两年,在农村老家的宅基地上,做起一套新楼房。
我认为核心原因是——只有在农村造起一幢大房子,才找得到自我的位置。
这就好比一个孤零零的人,在城市里,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与不好,找不到确切的对标;而每年过年回乡一次,农村人就找到了自己,与左领右舍相比,才知道自己今年的收成好不好。
二、结婚当天(女方家)
结婚当天,一切都比我想象中的更加顺利。男方的亲戚很nice,我们家的人就更不用说。这点很重要,不知道农村婚礼多可怕的请参考知乎网友的答案:
你在参加婚礼时经历过哪些尴尬的事?本来没有特别想结婚,另外农村的婚礼的妆容难看,索性连化妆都不想预约,约了个168的最低档化妆,谁知道居然效果还可以。能有个70分吧。加上盘头的效果,也还不错的。
中间是我,左边是外婆,右边是妈妈
白色婚纱、头饰、耳饰都是借的三妹的,她去年刚结婚;敬酒服一套,里外都是大红的,上面有蟠凤刺绣,闺蜜送给我的,样式俗艳,我妈妈很满意。
我知道这样搭配不好看,但符合农村审美。红,不仅要红,还要红的隆重、红的特别。
化完妆之后,我就负责坐在妈妈房间的床上,等待着大家与我合影。
到场的亲戚特别多。本身我家的亲戚就很多。我爸爸这边的堂兄弟姐妹,加上我,一共15个,他们大多已经结婚,当天他们很多人都带着娃过来凑热闹,这就导致整个婚礼的状况特别难以控制。
婚礼当天图片
我妈妈这边的表兄弟姐妹也很多,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下图只是一部分:
我和部分表弟表妹们
我的小学同学到场的只有1个,另外前两年结婚的小学同学蓝天派自己的弟弟过来了,他长得好高,我都不认识了。关于蓝天,在我的这个回答里也有,感兴趣的可以围观一下。
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推理桥段?初中同学到场的有3个。其他人都早已上班去了,微信发了祝福。
整个接亲的过程不多描述了,因为我坐在房间里,全程没有看见。大概的情形就是,男方想要拿走我们这边的嫁妆,可以说黄梅吉祥话、不会说话的可以用红包或者香烟来要。我们家这边的礼俗不算多,要的红包也少,没有为难男方。
ps:这个过程据说也有不好说话的女方会搞得男方很难堪,办一张农村婚礼,真是困难重重。
三、结婚当天(男方家)
到了男方家里后,两个高中同学来了,说了一会儿话,男方姐姐的两个小孩很闹腾,也是符合婚礼的热闹氛围的,只可惜没能多说一会儿话。本来都是很好的朋友,以前也没有机会聚一下。翻了下手机,照片都没有找到,真是很可惜。
晚上有婚礼流程,从新郎新娘出场、求婚、宣誓、敬茶到交杯酒,亲友同庆,互动布置得都不错。主持人功不可没。男方亲戚少,加上我家来的人、同学等也只摆了6桌。好在还有一个点歌互动的流程,也搞得热热闹闹的。同学一共来了3人,其中有个同学是专业做婚庆的,叫做王兴。
吃完饭、喝完酒之后到了家,本来按照道理还有闹洞房的环节,这也是我最不喜欢的环节。农村的,闹得比较俗,我忍不了。看知乎这个回答,你就会知道我多么抗拒这个环节。
你见过的最离谱的闹洞房是怎样的?然而,在专业婚礼策划人王兴的指导下,居然也策划了几个项目。有常规的拜堂、吃枣、唱歌,也有没见过的藏硬币、吃苹果、敲锣(想不想)。讲实话闹得不凶,大多数环节,我们是糊弄过去的,也得到了大家的原谅。后来想想,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可能还是会有点可惜吧。有人说是陋习,我想说,很多亲戚,我可能只在婚礼上见过一次,以后也没机会再见到了,能多点互动也是可以的。
我性格强势,如果闹得太凶,我估计会当场发飙。知乎的回答里说到的那些情况,发生在农村的概率稍微大一点,但好歹没发生在我身上,我觉得很庆幸。
最后,就到了晚上数礼金的环节。我做了一张Excel表,光是统计我和老公两个人收到的礼金(主要是我的),大概有2W多。简直是一笔横财,我们很开心。然后我将送礼金但未能来参加我们婚礼的同学统计了一下,要了地址与手机号。随后给他们寄回婚礼伴手礼及喜糖。
早上刚寄出,累死我了
总结:我们村经济条件虽然有所好转,但相应的政府福利、社会保障机会没有;年轻一代想要有所发展,大多依赖家族成员的互相帮助。我们家族还是非常团结并且乐于交流生意经,互相提携,生活越来越好了。目前我不需要做出任何牺牲和补贴,父辈的奋斗成果让我能够自由发展。但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全因上辈的努力,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劳动力,那将非常无奈。今年过年,最深的感触就是,只有自己更努力,才能在某个不确定时刻为家人提供保障。
本文单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写我认为的过春节的意义,不针对农村做任何道德评价。
我的其他回答:
如何高逼格地秀恩爱?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无法和亲密关系的人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月薪一万在杭州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欢迎加微信snow3911328,微信公众号【疯哈哈哈】 本人是潮汕人,在外求学,父母也在外工作,平时偶尔会回次家,春节是让每个在外求学工作打拼的人即使挤火车挤大巴赶路都要回家的动力,现在过年的确是没什么事干,不过回到家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着自己长大的地方也是一种幸福 意义就是激励你明年努力奋斗啊。
你比他们儿子都厉害,你爹妈就能耀武扬威。
等到你比他们都厉害了,那就没人敢惹你了。
话里带刺,反了他了?一句话怼的他(们)新年过不好。
至于你说什么亲情啊一家人啊。和我有感情的亲人都是正直严肃批评的,没人阴阳怪气话里带刺:) 让你们这群 单身的没女盆友的、结婚的没生娃的回去接受爱的洗礼 春节是家人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某些共同记忆,是从儿时开始一起贴春联,一起挂灯笼,一起看春晚,一起包饺子,是胃对家乡食材和味道的记忆。尽管时过境迁,这些记忆让天各一方的人们聚在一起,并不断延续和加深这些共同的记忆。 现在过春节的意义在于,看一群彼此忍无可忍的人被迫其乐融融地玩在一起。 近些年来有不少人在抱怨,说春节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而在抱怨的同时总是把美好的回忆指向过去,指向童年,把这份节日的意义保留在童年的记忆里。
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它是一切人共同的时刻。平常人们被紧张的工作所包围,人们因工作总存在着利害冲突,甚至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而节日把我们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厉害冲突不存在了,人们共同来庆祝春节,所以能变得彼此相亲、充满了爱意
许多人因工作或其他种种原因,总是彼此分离,天各一方,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之前,而春节给我们这样的时间,使我们能够重新团聚,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也许现在物质生活太丰富,所以感觉不到春节的美好。童年由于物质的频发,所以我们渴望春节,在春节里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所以我们把春节的美好指向童年。
但是每年的春节,我还是非常期待,期待着一家人团聚,这种时刻还是应该好好珍惜。说到年味,我们这代人确实是童年的年味比较浓,不过那种感觉很难在找到。那时候相机也很少,照片就显的很珍贵。我特意做成了音乐相册,经常拿出来回味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4168862548684800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害怕过春节了,虽然父辈们还是非常重视,但感觉春节完全没有意义了,包括打牌,聚会,走亲戚...都是浪费时间。
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了,现在的人都喜欢“直面人心”,直接简单现实粗暴,别说是生意人和大城市生活的人,就连十八线的老家小县城的人都一样。
可能亲戚之间聚在一起话里从来都是带刺的,只是当时自己小听不懂,但我记得小时候过年那时亲戚间的气氛还没这么紧张,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热闹,哪怕穷亲戚在再偏僻难行的乡下,人们都会去拜年住上一两天。
现在一切都变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过年的时除了家里长家里短,亲戚间都是谈钱,简单粗暴的谈钱,攀比,说你家日子过好了,挣了多少钱,孩子也懂事争气,我家也不服输也要争气。
以前听大人们常说亲戚间就是要多走动,不走动就生疏了,而现在是你再怎么走动,如果你不强大或者家里没钱,再怎么巴结也没用,看不起你还是看不起你,其实亲戚之间情感的残酷性一点不比商业低。
所以我的判断是以后亲戚间的情感的枢纽会越来越少,情感也会越来淡薄,以前实行的是“人多力量大”的政策,每家都有五六个亲兄妹,大家相互关照也正常,现在都是堂兄弟,表兄弟,大家各有各的家庭,各过个的日子,年轻人也没有老一辈那么重视春节了,除了聚下闲聊打会牌,也不会有很大的交集,除了回去看下父母孩子,很少有人会说想念亲戚了,想回去探望亲戚。
除了亲情,这种情感在曾经亲密的同学身上也是,就跟很多的大V说的一样,现在这个社会只会有两件事物能将人和人之间联系起来,一件是情感,另一件事是单位时间的产值。
直接但一针见血。但前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何况玩情感投资在这个社会见效太慢了,而且又有多少人会为你付出真心的感情,比如已经读上研究生或者博士的高中同学,他会考虑再去联系以前在高中时相互激励但现在混得一般的同学有没有什么意义。
只因对方价值感太低了,单位时间的产值完全不对等,何况现在的同学情,战友情这些情感跟以前完全不能比,除了对方以前救过你或者在低谷的时候帮过你,而且你还些知恩图报的良心。
所以还是那句正确的废话,除了父母最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
关于努力
这次回家除了发现情感是徒劳的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努力非常廉价,甚至是没用的。
我的两个表弟,都只有高中文化,两家人都是在外做生意。去年过年的时候,有一个表弟跟我说今年挣二十万,结果今年过年的时候他真的实现了,一家人在外面做便利店的生意,虽然辛苦点,但比打工强多了。
其实我当时已经认识到了,他完全可以达到,因为他找到挣钱的路子和项目了,他们那个店平时一年就可以十几万,机会一直都在那里,那他这个小老板再努努力为什么不能一年挣二十万了。
而且我知道我17年会睁不到钱,不是我马后炮,你想我一个外面在职场上班的,每个月除了开支能剩多少我心里绝对是有逼数的,而且还什么灰色收入和靠谱的项目,但是你能怎么办,有些事别人就能干,你就干不了。
跟很多因素有关吧,比如我外婆那个村庄的人,可能是迫于生计吧,那里的人刁习和匪气非常重,认为坐个牢犯个法都很正常,所以胆子都很大喜欢挺而走险,所以聪明一点的运气好一点都成了暴发户,路虎宝马一大推,结果一打听在外面做什么,都是赌博买马,搞微交易,金融诈骗等灰色和黑色收入。
“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这句金句在他们身上就用的淋漓尽致,你说这种项目和路子读了一点书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敢干吗,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一般人都不敢这样铤而走险。
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的社会里,挣钱分道德和法律两种,在有些人看来道德能值多少钱,一文不值。
触犯法律的,挣到了是我的命,栽了我认了。
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又又多少人愿意争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老板的起家是干净的。
所以这次回家我发现混得好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有自己挣钱路子的老板,还有一种就是体制内的高学历的人才,工作稳定,在大城市年薪稳定供着单位的福利房。
每次过年的时候,父母亲戚总说“加油啊”,“努力啊”其实都是形式,没有一点卵用,试想一个在工厂里打工的流水性的工人,每天就是再努力多做两倍的部件,他的人生会改变吗,显然不会。
所以努力非常廉价,真正重要的是机会,就像《英雄本色》里台词突出“机会”的重要性一样。
以前学校里读书厉害的人,哪怕他们情商不高,但他们通过死读书读个硕士或者博士也能碰到机会。
读书时不好好学习喜欢打架的但聪明点的“社会人”,通过对人性的认识,加上胆子大和学历所迫,自己会创造和把握机会,也能成事挣到钱。
所以我认为最廉价的就是职场上没有方向的努力,除了是徒劳的,还是让你越来越焦虑。
记得有一句鸡汤说:“现在这个社会,努力很累,不努力更累”,但我想说没有方向的努力更累。
老子说,要顺势而为,要学会借力,《硅谷禁书》说,让一个人成功很容易,只要集中精力专注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人千万不要短视,不要因为贫穷让自己做太多不愿意做的事情,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一个方向,其实真正挣钱并持久的永远都是正道,然后专注的做一件事,让它把自己“标签化”,就像烧水一样,不要轻易的换水,而是直至沸腾。
然后当“机会”这个杠杆出现的时候,你便可以翘起整个地球。
好了,水吹完了,该上班还是上班,还要努力为公司,为老板创造价值了!让自己不再苦逼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你的工作,祝大家开工大吉! 4岁的女儿昨天在从农村返城的路上问我:爸爸,为什么不能天天过年呢?我还没跟轩轩姐姐和厚厚弟弟玩够呢。
其实我想跟她说:爸爸麻将也没有打过瘾,酒感觉还没有喝好。能再玩几天就好了。
但是显然不能这么跟她说。
想了想回答道:你在幼儿园乖乖听老师的话,好好画画,明年就还能好好跟姐姐和弟弟玩。如果不听话,天天玩ipad,看电视,那过年就不能和姐姐弟弟好好玩了。
女儿很懂事地点了点头。
我接着开车,接着开始想新的一年公司里的业务。 直接从我的公众号里粘贴过来的:
今年过年仍旧不回家。
连着第三年不在家过年了。
不过朋友,如果你为上两句定下了伤感的感情基调,请及时止住。
因为,如果说前两次是因为要上学身不由己,那么这次,我是一早就打定了主意不回家过年。
因为我不想。我不想见亲戚,不想接受关怀,不想成为饭桌上的话题。
所以我即将度过第三个不在家的春节。
对我自己来说,我乐得。二月回家和三月回家,也没什么区别嘛。
但是昨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好像错了。
春节对我来说,只是形式上的,但是对老一辈人来说,好像是精神上的。
每次跟我妈通电话,只要外婆在旁边,短短的两三句话中,肯定有一句是“过年回来吗?”
即便很早就说了不回,但是还是每次都问。
二月回和三月回,好像不一样。
我可能真的自私了。
前两年春节没回,今年不回,明年回不了。我们的人生还很长,但是对外婆们来说,每一年都弥足珍贵吧。
两年后,外婆还烧得动一桌子菜吗?
你知道人老得能有多快吗?
小时候,外公在前面走的时候我在后面得一路小跑,现在我妈跟我说外公连近地方也不去玩了,因为去不动了。
我们走得越来越远,他们能走到的范围却越来越小。
这是我手机里的一张照片: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拍什么:
我自私了,对不起。 对我而言,看到“过年”二字,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暖流甚至鼻酸,这就说明意义非凡 我认为过年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了,我今年想一个人过年,但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会不会感到孤单呢?我的情况是这样的。
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过年,因为老家在农村里,小时候一直跟父母回去,那边几乎没几个大人是真正关心我的,多的是大人之间的相互寒暄,互相给对方小孩发红包,最后我的红包还是在父母手里。。,因为在农村,住宿的条件也比较差,我皮肤敏感每年去那都要过敏,身上痒上好几天,在过年期间的公共交通很少,只有等到过年后的几天才能离开,我自然是没什么好玩的,小时候还可以跟那边的小伙伴去田里摸鱼抓虾,长大后,他们就跟大家一样,整天在一起抽烟喝酒打牌,{我根本不喜欢打牌,所以跟他们没有共同爱好,过年那么多天自然是很无聊的}他们打牌应该说成是赌博,因为当地人都好面子打牌打得很大,表面上看上去他们各各像赚了大钱一样,牛都要被他们吹到天上去,,其实呢,、、、既然大家都赚钱了,为啥不拿出你们所谓收入的“冰山一角”来搞搞家乡建设?要致富还要先修路呢,那条烂路烂了那么多年,也不知道集资来修,思想之落后。哎,这也是当地村官的无能!也不知道他们天天这样就过完了整个春节有什么意义。
过年到各种亲戚家去吃饭,我对这个“各种吃饭”真的很反感,各种所谓的亲戚我是真心不怎么认识,每年长辈都会让我喊这个叫那个,那边舌尖上的浪费也相当严重!!管你吃不吃得完,每次先弄一大桌,最后浪费的饭菜就喂牲口。还有这些奇葩亲戚的查户口式的问题,我tm跟你很熟么?你要知道这些,其实问这些问题也是相互之间的寒暄,大家来谈谈其他的没这么尴尬的问题岂不是更好?我们来聊聊美国的川普、来聊聊篮球、足球、来聊聊各种奇闻异事行么?,给别人一些保留隐私的空间,人家可能成绩就是不好,,就是收入不高,你怎么让别人好开口?
今年过年一家人可能还是要去农村,可能在我长辈眼里那里才有所谓的“年味”。现在过年真的有所谓的“年味”么?除了吃饭大家在一起,他们就打牌、吸烟、喝酒。。。我在那边也是一个人看春晚,(小时候还能跟姐一起看)所有的人都在打牌,到时候我真的能感受到那所谓的“年味”?真的能体会到过年的意义么?讲了这么多,还是只有自强,只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改变,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春节的意义在于有时间有由头把各路利益相关聚在一起讨论一年的恩恩怨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