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春节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直不太理解中国人骨子里对春节的执着和热情,原来以为春节最可怕的是春运,后来才懂得比春运更可怕的是被催婚,催孩,催二胎,问年龄,问工作,问收入,问车房,问彩礼,所以春节不回家对个性冷淡的我来说是一种解脱吧,吃饭,上网,跑步,画画,独处总是容易些。少了热闹,多了坦然。 爽就一个字 错误地估算了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早早就把机票买好了,从上周六就开始窝在上海的小卧室里醉生梦死,日夜颠倒。从来没有体会过如此这般的自由和清静。整个上海的街道开始稀稀拉拉,空空荡荡,再也不见往日的拥挤。
外卖的送餐时长比平常多了一倍。
平时去的理发店价格翻了三倍。
不用跟着父母身后吭哧吭哧地搬运年货,不用大扫除,不用愁怎么去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尬聊,不用肉疼有去无回的一大沓的红包,不用睡懒觉被叫醒,不用玩游戏被训斥,有钱花,有人陪,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我从没有过过这么清静的年。
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我充分用来放松了,整个人像一块舒展的海绵,塌陷在温柔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定定心心地下好了清单里快要落灰的游戏和剧,准备在日本的私人温泉酒店里泡掉整年的疲惫。
在微信里看着爸妈在默默翻修家里的屋子,沙发,床,浴室,电视,书桌,网络线路,这些我每逢回去都要嫌弃不够舒适和顺手的物件,被一样一样丢掉,尽管我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他们意识到陈旧的家已经开始让我厌烦,终于紧张起来,积极改变,尽管嘴上不说,但是我听见了他们心里的落寞。
他们盯着天气预报,时不时提醒我:日本下雪啦!
他们发着各种照片,企图唤醒我对大家庭的眷恋。
我有点心酸,但是我忍住了。这是陈规旧俗和新型生活观念在权衡较量的时刻。他们闷了大半辈子,没有走出原来的圈圈,每逢过年都要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愉快地争吵,要么是今年的香肠没有腌好,要么是水池里养的鱼不小心又死了几条。
年夜饭的什锦菜从除夕吃到初五,吃到我想吐,还要被来回翻炒。
我想带他们出去看看世界,我想让他们放下束缚,我很难说服他们,我只有做给他们看,像他们小时候教育我那样,慢慢地去开化他们。
过年的方式有很多很多种,腻了就换换,这世间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人为的画地为牢,等过两年玩够了,再复复古,怀怀旧。
虽然我也有点想他们,但是这场改朝换代的新旧势力的交割,
我不能输。
等明年,他们终于败下阵来,再也无法忍受眼睁睁看着我们在外逍遥,我再牵着他们,趁他们还跑得动,感受一下另一种人生,另一种年味。
嗨,新年快乐。
分享图片给家里还被他们阴阳怪气diss一顿,说我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根了,哎,道阻且长,慢慢改变他们吧。
送你一本电子书,里边是我这些年职场工作总结。我的经验,全都给你。
关注公众号:弹球小姐Lydia (ID:Lydia66890),回复关键字“电子书”领取。
也欢迎你来微博找我玩, https://weibo.com/Lydia66890?is_hot=1
新书《跨越》现已上市,购买链接
《跨越》(Lydia)【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深夜睡不着前来答题。
连着两年过年没回家了。不是不能,是不想。
一是回家路途遥远,而我是个不能承受舟车劳顿之苦的既晕车又路痴的奇葩 ==。
二是一人求学异地,总觉得要有所作为再回去。不忍见父母兄弟亲人朋友,不忍听乡音,不忍那匆匆一别的场景。
三来寒假这难得的空档期,只想一个人好好静一静,让终日忙碌彷徨的心空闲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过去,以及想想未来。
我也算随性之人,自来对节日生日之类的又不感冒。想这半生漂泊,不追名逐利,懒交权贵,只爱过有诗有酒的生活。
想来自己这十年来深恩负尽的又岂只有师友?这一生将情义奉为圭臬,又岂不知故园之情。
只是内心有所不甘与追寻吧。漂泊亦是为了以后的安定。
愿我们梦想成真,不忘初心。 要说感觉,好像也没什么特殊感觉。
铁路工作者,平均十九年能在家过一次春节,去年我有幸在家,下一次就得2036年,早有心理准备,快过年那会儿竟然会有些期待。
嘻嘻,说实在的,在列车上过春节,反而比在家里热闹。
餐车里张灯结彩,贴着大福字和对联,列车三乘找个大区间,聚在一起,吃点总公司补助的除夕大餐,喝点饮料,晚上开个联欢会,大伙儿包饺子,也挺欢乐的。
车厢里的人不多,过年都愿意沾沾喜气,互相也不会伤害,天南海北的旅客,聚一起在车厢里过春节,唱唱歌,拉拉家常,吹吹牛皮,时不时还会和家人们视频,视频里的亲友们都会端着酒杯喊:就等你回来啦!
关上手机,不知怎么得,看他们还都有点想流眼泪的意思呢。
列车平稳前进。吃过饺子,巡视,深夜的车厢依然热闹。
手机里的祝福微信短信频频震动,其实群发的信息看一看也挺好玩。
家里打来电话,鞭炮声震耳欲聋,姥爷问:你吃饺子了吗?
我大声回答:吃啦!
姥爷大声喊:吃了就好!吃了就好!
远方不知哪里的人家,放起了烟花,一簌一簌炸向天空,真好看。密闭的车厢好像依稀能够听见远方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咋还有些想家了呢。
我的 @知乎 收藏夹:我与列车的故事。 http://www.zhihu.com/collection/180763174?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当时住在一个出租房,房东送来一碗饺子。
外面到处放烟花,放鞭炮,心里堵得慌,跟爸妈发了短信,说了声抱歉。然后骑车沿着护城河没有方向的乱骑。
晚上十点,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看春晚,大街上只有清洁工人在打扫鞭炮和烟花的废纸屑。我记得很清楚,有位清洁工人,把一碗饺子放在路边,哈口热气,继续打扫卫生。
大城市禁止放鞭炮挺好的,污染空气,制造噪音,还给清洁工添麻烦。更别提每年多少人被炸进医院。
今年还是在外面浪,不想回家, 年纪大了又没个对象,实在没动力回去,爸妈挺明白我心思,家父给了发了个微信,就俩字:加油。
年纪大了没有能力结婚选择单身,这是我的自由,不过年回家也是我的自由,但是我为自己获得所谓的自由,向父母道歉,虽然道歉没有什么用处。 想家想到哭,在茫茫大海上,没有热闹的街景,没有亲戚朋友的问候,连春晚都没有。
新闻上关于我们可能就几句话“某海舰队某部春节期间巡航某某海域”。。。
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所有的思念。
上班第6个年了,有三年没回家过过年总是走在路上
你羡慕我驾驭铁龙驰骋万里,我羡慕你逢年过节阖家欢乐
都是眼泪 1、想吃什么,去超市购物,回来自己折腾,做好后,第一口,哎呦,不错,在吃一口,我擦,这什么玩意,猪都不吃
2、想怎么玩,出去逛庙会吃遍天下小吃,长安街看遍特警美女,中轴线潇洒走一回
3、想看的美剧,一集一集下载好,排队等我挑选
4、无聊了,出去,看大街烟花炮竹,瞧美女秀发飘游,看寒风肆虐,看太阳点点
5、有爱好,弹琴唱歌,好不快活
6、睡不着醒不了,一醉方休
咩哈哈哈 一直觉得,除了像我这样和家里关系不怎么好的人,一般正常人都会想要回家吧,尤其还是春节。
但是我们专业我们班貌似就只有我一个人留校留到二月,宿管阿姨总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明明觉得心里都已经接受了挺正常的,突然又觉得好像可怜兮兮。
一个晚上听着电台睡觉,听着听着就突然释怀了,觉得我不回家是在逃避家里的争吵,为什么不试着原谅,原谅自己,原谅家庭带给你的冷漠
于是就买了票9号回去,如此说来也是不回家过春节,我很期待不回家过春节是怎样的体验。
anyway,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每天都一样,春节也是。 洗剪吹从50块涨到了100块。
大多数饭店都关门了,要等到初六才开门。
菜市场只有一两家摊位还在营业,但价格比平时贵了不少。
大部分的公交车不再拥挤,而且空荡荡的,有点像是只为你服务的专车。
向来经常堵车的主街道也没什么太多的车,私家车变少了,出租车也变少了。
不回去吧,会比较思念。
回去了吧,又觉得没啥。
我可能有点另类,我喜欢独处,看书,看电影,看美剧,徒步走在大街小巷,拍拍照,找找好吃的。
我非常讨厌在烟雾缭绕,满是酒气的空间里听别人互相吹水。
所以,回家,或许是应该的。不回家,或许又是该得的。 春节不回家,全世界到处浪的人来答题。
前几天在意大利锡耶纳的皮草店做了场手机直播——帮母亲大人选皮草。
“你看哪一件最顺眼,我帮你买。”
不出我所料,屏幕里除了我的母亲大人外,还有她的那些好闺蜜们。
“皮草太奢侈了吧,我穿不适合。你别浪费钱。”
我妈妈老了也是心机Girl,知道欲擒故纵。
“不适合什么啊,我看到街头穿着皮草的欧洲老太太,就想到我妈穿白皮草肯定比她们有气质又显年轻。你别和我争了,那件白的我已经买了。”
“啊哟,白皮草要配黑色皮靴才好看,我还没有合适的,真是麻烦。” 我妈继续放招。
“我在意大利,没有皮靴算什么事呢。你的脚码我知道的,我帮你选一双好的手工皮靴。你等我回国带给你。”
透过屏幕,我都能听到我妈心里的嘚瑟。
一个更自由、快乐、丰富的我,其实可以更好的爱父母。
春节不回家,物理上的距离让我们彼此心灵的世界,离得更近。
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每年春节都会乖乖呆在家,陪着父母走亲访友。
就像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一样——无论我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亲戚满意。
没有男朋友时,爸妈忧心忡忡,动员上到爷爷奶奶下到熊孩子全家上阵逼婚;
有男朋友时,还是这班人,从生辰八字到哪根眉毛太长了全方位审查对象;
要是结婚了,亲友团会迅速把主题变成“早生多生利国利民”,并挨个表决心可以帮带孩子;
你若是在北上广打拼,吃一顿饭会收到十二道催回家金牌,顺便推销乡镇公务员,仿佛你考了他们有提成。
一开始,我以为,不满是因为我们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于是我总是尝试向父母家人解释我的生活。
但是一年又一年,我的不断解释只是带来争执和争执后的暂时缓和,并不能让父母真心感到快乐。
终于,我意识到,我们和父母,并不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强行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认同,其实是我的不成熟。
必须承认: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在我们成年后,其实早已没了我们的一席之地,我们有何必强行让自己存在于那个地方呢?
他们的叮嘱、唠叨、烦扰,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你的梦想与追求、想给他们的改变,是你对世界的态度。
我们本就是冲突的。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强行改变彼此。
于是,春节,我不再回家。
一开始父母自然是无法理解我这种行为。
但每一年,他们在电话、qq、微信上和我联系,听我讲旅行中的逸闻。
每一年,他们会收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明信片和当地特色礼物。
每一年,我会给他们讲述我认识的新朋友。
……
其实,我依然是在向他们解释,希望他们可以接受我的世界——只不过变成了我用我的生活做给他们看。
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不再担心我的经济收入,否则“我的女儿怎么会有钱这样到处玩”。
也不再担心我的工作稳定,“她自己开公司才有时间能玩得这么自由啊。”
更不担心我会成为大龄剩女,“我的女儿全世界有朋友,这么会交际,肯定有男生追。”
当我不再试着侵略他们的领域,也不强迫自己来迎合他们的标准;他们,便开始跟着我的眼睛和脚步,踏入我的世界。
所以,今天我们又到了喜迎春节的日子,很多人不敢想,不敢回答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今年春节,我真的想回家吗?
当然,你是不敢想,又不敢说的。
这个念头,一出生,就会承受无数来自道德制高点的冷风——
对不起爸妈;
混得不行不敢回家;
不孝。
于是,即便我们无比反感被父母逼婚,无比尴尬自己的努力不被父母所理解,无比厌恶被那些叫作“亲戚”的陌生人评头论足,我们依然要面带微笑,风尘仆仆在七天里往返跨越这个国家。
不那么做,就是不对。
至于自己是怎么想的,根本没人在意。
但作为一个春节不回家的我看来,
春节回家,对自己是一种交待;对家人,则是表达感情的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这种选择,让我们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无法坦率地面对自己所亲密的人,那么一定是哪里出了错。
充满伪装和不情愿的我们,只是拖着一具疲乏无生气的躯体回到某个特定的地方,用仅剩的意志力强压下内心的烦躁和焦虑。
这样的我们,是没有能力爱人的。
对父母是这样,对伴侣其实也是一样,对自己更如此。
所以,如果我不会勉强给自己回家,给自己定下必须在什么日期必须回家的要求。
我会找一个能让自己安心,平静的地方。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那里,才是爱的开始。
这快乐,你想象不到@不甜少女 怎么说呢,肯定不能回去面对家里那些精神病,恋童癖,就是总而言之虽说是亲戚但早年一直虐待我的人。虽然我不认为那边算家。但必须不回去。所谓的家不是家是地狱,所谓的亲人不是亲人是背叛我抛弃我出卖我的魔鬼。真的是一般人怎么会理解不用回去过春节的愉快呢! 不回去过年就是,俩个字,愉快。就是安全,就是放松,不用受尽折磨。不用听叶氏贱人,谩骂指责,不用等他们故意弄坏我的东西,只要一回去就是骂诅咒,我多好啊,我还说过要好好照顾他们,可是叶贱人是不会满意的,他们活着就是要看别人过得不好,就是一门心思毁掉别人的快乐和幸福,他们怎么会让我安生呢。他们这样欺负我,我的家人从未把我当家人,他们对我就是对牲畜一样吧。想猥亵就猥亵,想谩骂羞辱剥夺我的一切就剥夺。他们故意让我活在恐怖和绝望中。回去过春节就是回到生化危机的世界,我去那我肯定是要去打僵尸。 如果原谅他们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出来卖的雉鸡,出来乱伦的活该被欺负毫无尊严的人。搞不懂有些人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么多事不做非要我原谅他们呢……原谅他们就等于承认他们做的是对的。我们汉人什么时候是个乱伦民族了?说出去叫不叫人笑话我们。叶萁蓉这个贱人就是赌我不敢说出去他这个乱伦恋童癖的事,那我偏偏要讲。他们是活该,我才不帮那些恶人呢。我如果沉默,还说不定有人被他们骗呢。虽然我被乱伦是因为我太小了不 明白这是什么性质,但是我要是不说怕不是我的责任。我干嘛帮那些小时候就虐待我的人隐瞒。顺便说一下我也不是现在才说,我和不少人说过...但是当时都没告诉我报警,包括心里咨询师一直偏袒那叶氏贱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原谅啊,你就不怕等你长大了他再来骚扰你强奸你啊。呢个时候你也原谅。我很早的时候就几乎不和他们说话了。不过他们还是会继续叫骂。 和他们过春节就是羔羊等着被屠宰。反正我很高兴不用去被虐待了。 在我离开家离开父母身边的十多年时间里,有两个春节没有回过家。
回头去看,这两次决定是这十多年里最傻逼的两次举动。
一次是考完研究生,一次是读研究生一年级的第一个寒假。
对我们这种在外面读书生活的人来说,从离开家求学的那一天起,有句话形容就是从此我的故乡只有冬夏没有春秋。
工作以后暑假也没了,每次回家,惊觉妈妈变矮了,爸爸的头发更白了。
心里就懊悔陪他们的时间真少,那两次独自在上海过春节的经历就显得更傻逼。
有时间,能回去过春节就回去过吧。 大年初二的晚上,跟朋友看完电影11点多了,商量着吃点儿宵夜再回去;边在街边晃着边搜大众点评,找了20多分钟,却无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实在寻不着一家没打烊的店,于是作罢,各自打车回家。
上了车后才惊觉早上出门前换了背包,钱夹却忘了取出来。
“师傅,我忘带钱包了,能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吗?”
司机的北方口音一张口便显露出来,
“支付宝可以啊。像您这样忘带钱包的晚上特别多。”
“哈,是吗?”
“是啊,白天还少些...我也是最近学会用这支付宝的。”
“您是河南人吧?”
司机不好意思地笑笑,“是啊,看来我的口音把我给出卖了。”
“嗬,没回家过年呐?”
“嘿...没回去,没挣到钱没脸回去..."说完,他眨了眨眼,看看左边的后视镜。
“那跟老乡一起过?”
“嘿,我们有啥过不过年的,就跟平常一样呗。”
计程车平稳地驶上高架桥。
还没等我搭话,他自顾自接着说“也想回去,但回去吧,又免不了被拿出来比较,说谁谁谁今年又挣了多少钱,不听见吧我也不在乎,听见了又难受。你说谁不想挣钱啊,就干脆不回去得了。”说完,他摇摇头无奈笑笑。
“你们女人还好,压力没那么大。”
“嗬,一样的...”我笑笑。我想他大概没有注意到我没有广东口音,我也是在这个偌大的城市中独自过年的一个。
在黑暗中,我望向窗外,这座城市在此刻焕发出一种别样的美,没有闪烁霓虹,没有匆匆路人,仿佛这才是它原本的样子,可我知道这样的羊城并不会维持太久,春节过后,人们会再次如虔诚又疯狂的朝圣者般去搭乘三号线,都城快餐也照旧一到中午便排起长队,穿行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也依旧迷茫与忙碌...
司机减了点速,往左打了打方向盘,我看了看他,只觉得他的眼睛很亮,很亮... 在网吧里看到那么多和自己一样没回家的,也就没什么的,感觉挺好的。 在日本留学的六年中,都没回国过年。(每年暑假回国)
或许也和我不喜欢过春节有关吧,但毕竟也是个节,即便在国外,在春节这一天也会稍微的弄一些仪式感出来。
刚到日本的第一个春节,当时还是语言学校安排的合租。合租的小伙伴在跨年时开始打电话拜年,而我白天已经发过了拜年信息什么的,现在只想睡觉,明天还要上课什么的。
后来上了大学,自己住,时间也充裕了。接下来的几年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去很远的超市买一袋速冻水饺(我没有住在大城市,所以没有什么中国物产店,买的都是日本做的水饺)。然后买点饮料,小吃。
一开始,是用国内的各种视频软件看春晚直播,非常的卡,画质也不好。
后来YOUTUBE上也开始直播春晚了,就方便了许多,还能看高清,在微博上一起吐槽什么的。
然后奢侈的吃那又贵又不怎么好吃的速冻水饺,发发信息,就算是过年了。
然后第二天,该上课上课,该打工打工。
不过话说回来,我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其实还是想一个人安静的待着。
我应该就是那种春节不合群的人吧。
感觉要被“道德谴责”了呢=.= 谢邀
别人的热闹与我没关系 有点小孤独但很轻松 在家见亲戚也是一种应酬来着
于是一个人在南海边看烟花至凌晨就是那年发生的事 心情有点复杂 但很安逸 一个春节在外流浪的人,多半不是无辜的,背后或这或那的故事。
很不巧,这个春节,我又留守公司了。因为有项目上线,又或说我一个是单身汉,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未曾想,除夕那天一忙就忙到了大年初一的凌晨快两点,电话都没空给家里打一通。夜里的风还真冷,脚步踉踉跄跄的,人哆嗦得——像极了星爷扮演的苏乞儿那会在大街上上卑微乞讨的熊样。离公司走一阵,有一段台阶,我差点踩了个空,这才发现园区的路灯已经熄了,漆黑一片。
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打不到车,有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悲怆。
停靠在路边的的士,就那么一辆,空车的绿色还亮着呢。
师傅饶有兴趣地问我,皮笑肉不笑的,头都不探出来,去哪啊。
我凑上前去,有气无力地把手靠在门柄上,告诉他我出租屋的地址。
不到三秒,师傅就变“脸”了,不好意思,这是我今天最后一趟了,想顺一个回家的。
我吃力地松开僵硬的手,怏怏地走开了。
我懂,我住的地方,离公司就几站路。说远不远,穿过一个立交桥,三个红绿灯就到了。可这个点了,还真不好说近。
我在路旁又拦了一个路过的空的,然后又被委婉地拒绝了。
路过公交车站。
那,亮着,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异常的亮。
接着昏黄的灯光,我用2G网络费劲地刷了一辆摩拜单车,一路跌跌撞撞地狂飙回家。
别说是路人,连辆车的影子都很难碰着。
穿桥洞、绕人行道、转公路,路灯稍明些,路面是湿的,好像刚下过雨。
整条公路都是我的,而且是下坡路,超爽!
处理现网故障的阴抑一扫而空。
一会,我感受到,像肖申克里的安迪看着大伙喝啤酒的那种舒坦,
一会,我就想放纵,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大喊,“我来过'北京'”,
一会,我又沮丧了,觉得自己连个屁都不是,只想好好痛哭一场
……
回到出租屋,孤灯冷火。累,澡都没洗,我就昏沉沉睡过去了。
第二天八点多,我就爬起来赶公交上班了。
路上,我居然遇到了一只舞狮队。愣了。我突然想起:这他妈是过年啊,我还没给家里打个电话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