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rey573 发表于 2020-1-26 21:18:32

阿曲告诉你,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最近阿曲在网上看到,一张让许多网友震惊的照片。我也被深深震撼,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居然还能发生这样的事!
照片上,一位中年妇女跪在,十几岁的小男孩旁边,小男孩手里拿着手机悠闲的躺在椅子上!
而这位女性不是别人,恰恰是这个男孩的亲生母亲。
这位母亲,并非像狗血剧情里演的一样,先是抛夫弃子,现在又跪地请求原谅!也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孩子的事情!仅仅是因为请求孩子不要辍学!
而那个被亲妈下跪的男孩,不仅对母亲的举动无动于衷,还拍下母亲当街下跪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配上文字“开心每一天”。
你的亲生母亲给你下跪真的很开心么?不怕折寿么?
据悉,这位母亲做出这个举动,是想恳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辍学,儿子一意孤行,不想继续读书,她百般无奈之下,只想出了下跪请求的办法。
可是阿曲想告诉这位母亲: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娇养儿女如喂狼!
我们以为拼命讨好孩子,就能让孩子回心转意,却忘了教育最重要的是原则与底线。
卑躬屈膝只会换来孩子的更嚣张和肆无忌惮!
被打都不反抗,一味的纵容
“他还是个孩子”是最大的谎言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讨好最常见,就是父母拼命为自己孩子免责,他们常用的一句话是:他还小,还是个孩子。
孩子恶作剧掀女生裙子,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孩子闯入亲戚家乱丢乱拿他人物品,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大人别和孩子一般见识”;
子上学时合伙欺负弱小,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都是闹着玩儿的”。
对大人而言,这句话是客套,也是自我安慰。
但对孩子来说,这句话成了他们横行霸道的“护身符”。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论做什么,都可以用“孩子”这个身份来获得特权,那父母的威严、规则的制定就成了一场空话。
有时候,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纵容熊孩子的家长。
这种纵容,是一种畸形的依恋!事事冲在孩子前面,生怕自家孩子吃亏吃苦,这样的家长自己就不够独立。
曾经听闻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一个12岁的男孩,竟然还在一天三顿地喝母乳。
母亲一度求助于医生,生怕孩子这么久还不断奶是存在生理疾病,结果医生回了一句:
“你回去吧,你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这是你们母子俩的心理问题。”
原来,这个母亲最早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尝试过断奶,结果家中老人看孩子哭闹得厉害,都劝她“孩子想吃就给他吃”,她心一软就同意了。
一晃孩子四岁了,她觉得必须断奶,可孩子刚哭,全家人都来劝她,她自己心里也觉得听不得孩子哭,又一次放弃了。
一拖再拖,孩子十二岁了,依然没有断奶。
这里理应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天喝三次母乳,不喝就在家大发脾气。
在这个家庭里,正是因为父母不舍得被孩子依恋的感觉、不舍得退出孩子的生活,所以才导致孩子不像一个“正常孩子”。
所有人都在不断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当借口,殊不知,这句话恰恰是最大的谎言。
就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
“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误以为,“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是用来保护孩子的,其实,过分的包庇,过分的保护欲,正在悄悄扼杀孩子的未来。
没有分寸感的父母,是害不是爱!
对很多家长来说,那个下跪的妈妈让人同情,甚至不由得感慨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因必有果,恰恰是她这种无原则的溺爱,造成了最后跪求孩子读书的结局。
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真正缺失的,是亲子教育中的界限感。
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和所有物,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误以为世界不过如此,结果却是:
生下他,养大他,最后用没有分寸的爱亲手毁了他。
家里宠着惯着,到了社会可能就挨了社会的毒打!
无条件爱孩子,不等于无原则爱孩子
无条件爱孩子,不等于无原则爱孩子。
我们要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上周末,我带着孩子逛超市,不远处有个小男孩在哭闹,不依不饶地要买一个汽车玩具。
孩子妈妈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不停地对儿子说:
“家里已经有过了。”“你不能一直要买新玩具。”
但是小男孩显然不买账,甚至开始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妈妈依然不同意。
眼看着孩子情绪要失控,妈妈把他拉到一旁,蹲下身和他说着什么,孩子的哭声慢慢平息了。
我原本以为,这场闹剧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等我结账的时候,又碰到了这对母子。
小男孩志得意满地拿着汽车玩具套盒,显然是“得逞”了。
当时我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那位妈妈前面所有为了“坚持原则”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从“爱”到“溺爱”,中间就只差了“执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孩子有过第一次妥协,背后就会跟着无数次无可奈何。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2886104237875200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关于“熊孩子”的视频火了。
一个小姑娘在幼儿园放学,非要买幼儿园门口的气球,妈妈不给买,女儿气的抡起书包猛砸妈妈!
一直到最后,她也没松口答应孩子的要求。
这位妈妈看起来特别狠,其实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鼓励式教育”、“富养孩子”、“无条件包容孩子”时,清醒的父母早就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爱。
曾经有个教授说,对待哭闹的孩子,“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
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骂,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不要说,孩子正闹情绪,听不进去,说的多会让孩子以为你在求在哄他;
不要走开,因为走开就成了单独禁闭,那叫惩罚,没有教育意义;
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要闹就闹吧。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陪伴但不妥协,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但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答案是“不”。
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穿着围裙在收拾碗筷。
发图的网友说,孩子妈妈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外摆了许多桌椅,顾客们吃完之后会留下碗筷餐具。
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就会出现,他甚至还没桌子高,却麻利地收拾着餐具,一次拿不了太多,就多拿几回。
有人质疑,孩子爸妈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干活。
这样想的人恰恰忽略了,不是每个人生来都能锦衣玉食,与其让孩子成长在真空环境中,拥有与现实条件不相符的生活,不如尽早地去见识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
特别狠心的父母,对孩子拥有特别的爱。
孩子不需要被讨好,他们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砺,也可以被拒绝。
随手给文章点个“转发”,让更多的家长学会教育子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曲告诉你,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