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rey573 发表于 2020-2-1 10:12:54

照书养娃,请先放下你的育儿焦虑

最近,新成立的疯帽子新手妈妈互助群异常火热,我看了看大家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婴儿睡眠、奶量、生长曲线等几个方面。


这让我想起了自在刚出生时我的样子。我每天手里捧着的是《实用程序育儿法》,《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西尔斯亲密育儿》…微博微信上开始刷@小土大橙子、@一小时爸爸,以及大家所熟悉又热爱的裴奶奶。


但可惜的是,即使有了各路科普育儿的加持,我反而更焦虑了。




因为我发现:什么!!!!书上说新生儿单次睡眠时长可以达到3-4小时,看到别的妈妈问:我家孩子一晚上睡3小时就要起来吃奶,这是为什么啊?


我的妈呀,我好想冲上去说,“来,咱俩换!要知道,自在前11个月,别说没睡过整觉,就是一晚上连续睡眠超过2小时,我都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啊!!!”


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期间有多少次想跳楼,平均每周要去一次医院,连医生都叮嘱我不要太焦虑……




记得自在11个月的时候第一次连续睡眠超过2小时,我跟自己说:快了快了,祖宗要醒了……”,两个半小时,我又说:“该醒了该醒了……”,三个小时,我没忍住,把手放在自在鼻子前感受他有没有呼吸……三个半小时,我按耐不住的兴奋,妈呀,破纪录了!!!四个小时,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深深给自在鞠了一躬,感谢配合,感谢你终于睡整觉了。


现在想起来会笑着说那段回忆,但当时的心境,真的只有新手妈妈之间最懂彼此。


但也只有经历育儿路上的万水千山,回过头来,我才真正意识到,育儿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孩子吐奶、肠绞痛、生长曲线不够标准、睡渣、辅食渣……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太焦虑了。


虽然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但我还是尽量去按照“实用程序育儿法”里面的e.a.s.y以及书本里的时间间隔来喂养孩子。一旦跟书上不一样,我的心理建设就崩塌了。


这种崩塌会很快蔓延,责备自己不是个好妈妈,责备自己为什么带不好孩子,责备自在爸什么都做不好(尽管他已经承担了孩子和我的衣物换洗、孩子的辅食制作……),很快,这种崩溃、埋怨会转嫁给孩子,我开始抱怨自在,“为什么你这么难带?”“你上辈子是不是我的冤家、仇人,为什么别人都可以睡整觉,你却这么睡渣!”


我常常以泪洗面,有时候也会歇斯底里,暴跳如雷。我多么想好好睡一觉,我多么想可以三五好友吃个麻辣火锅、把酒言欢,我多么想一死了之……




这种情形,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一本书,名叫《非暴力沟通》。那本书看得我泪流满面,我发现我对自己真的太苛刻,也对孩子和丈夫更为苛刻。


我开始慢慢放松。


我发现,我一直生活在评判之中。真正让我痛苦的,并不是孩子睡渣、吐奶、整天黏我。而是,在于,我不断通过育儿书籍或者其他优秀的妈妈、睡眠习惯好的孩子来不断跟我自己、跟自在进行对比。


虽然我知道,不应该跟别的孩子对比。但这种心理失衡是在所难免的。我推崇科学育儿,但是科学不代表刻板。当我再回过头来看那段新手妈妈育儿期,我发现,我教条地用科学育儿的尺子衡量自在的一切。只要有出入,我会立刻陷入心理失衡。




我喜欢孩子,但我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去接纳一个与书中写的出入太大的孩子。我忽视了“他是我的儿子”这件事,我只在意他是不是像书里那样按照标准成长。我更像是跟他在做交易:我都科学喂养你了,你就应该如何如何……”


非暴力沟通里有一章节讲“是什么蒙蔽了爱”?


暴力(沟通)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这样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睡眠受到影响,我又不愿意别人帮我带。跟书上不一样,但每个孩子都会有差异啊。我到底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差异,还是我不能控制局面这件事?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孩子正常发育的前提下,即使睡渣、辅食渣,与孩子的安全感相比,都太不值得一提了。而孩子的安全感的屏障,首先来自于妈妈的情绪、心态以及与孩子的互动啊。


我仔细感受自己的感受,后来终于发现,我痛恨的是自己“无计可施”,但同时我又拒绝帮助。


于是,我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无计可施,并且每当我在无助的时候,就会跟自在爸爸倾诉,并寻求他的帮助与安慰。很快,我发现我不那么焦虑了,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的产后激素水平也慢慢恢复,那些焦虑也就渐渐远去了……


所以,我衷心地以我的经历及感触告诉所有焦虑的妈妈们,只要孩子各项发育指标正常,那就请放宽心,别把科学育儿演变成刻板育儿,别让育儿焦虑蒙蔽了我们对孩子的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照书养娃,请先放下你的育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