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门 发表于 2020-2-11 16:50:44

2020春节回家,哪个细节触动了你,让你意识到家乡变了?

赶着春运的人潮,终于回到久违的家乡,踏上故土的那一刻,看着翻新的站台,听着熟悉的乡音,你一定会觉得:这次回家,这里好像变得不一样了:地铁开到家门口,衣食住行更加便利,霓虹照映的街道也变得更加热闹... 游子归家时,总会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回忆着周遭的一切,这一次春节,又是哪个细节触动了你,让你意识到家乡变了? 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知乎发起本次问答活动,邀请你描摹家乡新变。 [图片]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1:39

终于踏着过年的号角,我开始离开打拼的城市回到了老家。
老家是个豫北的十八线小县城,首先让我觉得离家一年的变化就是,小县城居然也限号了???
我也不知道在限号限个什么意思,难道我们是北京杭州?路上的车都没多少,还要限号。


第二变化就是到处都在拆迁,计划建设新区,计划翻新街道,计划建设旅游城市。本身家乡就是历史名城,也是河南环境最好的市,不说别的就说空气,在整个河南空气全红的时候只有我们市会是绿的。
家乡之前的圆盘变了,建了一个高耸的钟楼,公交车也变多了,旅游建筑一座一座的拔地而起,从小玩到大的老街道,没想到一改就成了明清古建筑街道,虽然是明清古建筑,从小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建筑能保存下来是有多么不容易。


第三个变化就是人变少了,路上摆摊的都少,基本上一点年味都没有,但是没变的始终是乡音,以及街道上相互打招呼的乡亲。
从前过年就要步行走过一条街,大家挤挤的走过到处都是摆小摊的街道,与卖东西的小摊互相压价,最后买东西回家。
以前每逢过年到处都是鞭炮声,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说在过年买一些炮,用来玩耍,现在这个城市没有变,还是做小县城,最高的建筑也不过6,7层,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鞭炮声。
被压抑的人们只能带上鞭炮到扫坟的时候点,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一场山火,过年真的是山上起火的高峰期。在这个小县城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年年都要放炮的人,也很好奇为什么不让放炮?难道我们是高楼遍地的大城市吗?为了传统,只能跑到山里放,最后造成的火灾不是更大吗?


第四个变化就是过年买年货很多人选择在网上购买,以前是县里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是能吃到加拿大的甜虾,喝到澳大利亚的牛奶,品尝智利的提子。年货更多种多样,吃的越来越好,新鲜东西越来越多。


虽然年味越来越淡,家乡越来越好,但是这不变的乡音,这个从小长到大的地方,不管怎么样,都还是我的家乡。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2:15

家乡武汉。
有什么变化热搜上都有。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2:39

身为海外华人,每年的回国感受都不一样!!!
前几年回国过年,哟呵有动车啊!这啥玩意这么快?
有一年,抢红包?蛤?群里抢?这啥钱还能放微信里啊?
有一年,回国不会用电视了,以前都是固定几个台跳转。现在那啥咋那么复杂?
有一年,这啥公共厕所外面买烟还不收现金?说没得找零。扫二维码?这蓝色的和绿色的码有啥不同?
有一年,这满街的蓝色黄色自行车这么多?下载app交订金直接骑走。感觉十年都没碰过自行车了。
有一年,同学聚会上,老同学在酒后说:“以前很多人出国,是为了奋斗,在国内求稳。而现在啊,很多人回国,是为了奋斗,留在国外那才是求稳。”
每次回国过年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可惜今年不回去,就让惊喜多积累一些吧!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2:58

人在江西,刚下高铁。
具体坐标为江西德兴,亚洲最大的铜矿。
这几年家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
原来,从北京回老家,坐直达列车转大巴车,最快也要15个小时,有一年春运,只买到了绿皮车票,在路上晃荡了30多个小时才到家。
如今,从北京南站到我家有直达高铁,7小时到家,早上出发,到家就能吃上奶奶准备的晚饭。
原来,我奶奶一直在用一台老式的诺基亚手机,不图别的,就图声音大、按键方便。
如今,元旦的时候,她跟我说,要换一台能上网的手机。现在,她正在摆弄微信。
原来,家门口是水泥路+花坛。
如今,水泥路已经换成了柏油路,花坛改造成了停车场。每个车位都停着车,满坑满谷的。
原来,家里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气站换气罐。印象中,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近20年。
如今,家家户户都接入了天燃气,更方便、更环保了。
我又来了。
原来,家门口有一座山,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三五成群去爬山。山顶上有一座道观,我们经常去挖老道士种的红薯。被他发现后,大家一哄而散,躲进林子里去。
如今,这座山开始收门票了,评上世界自然遗产了。没错,我说的就是三清山。
小时候我们对它爱答不理,如今已经高攀不起。
上两张图先。
欢迎大家来德兴,到三清山玩耍。
先写到这,回头发现了新变化,再来更……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3:05

谢 @知乎日报 邀
我家乡是江西的5线城镇,交通运输实在不便,高铁地铁全无,信江河中也常年没有几只大船。萦绕在我脑海的,总是家乡的味道——炒粉和螺蛳。
今年回家时,火车停靠时听到耳边“正宗上饶鸡腿”的叫卖声,那十数年不变的声音,提醒着我离家不远了。
到了车站,仍有司机走到出口,大声叫喊到“嗑(去)弋阳啵?”“贵溪、贵溪个上沓,马上旧崽咯!”一切的一切都给我很足的熟悉感。
挺着个啤酒肚的大叔,撺掇我上车后,狡黠一笑,说:“过年啦,车费相应会涨一些,现在要80”!
然后又跑下去拉人——明明才说过缺一个就马上发车的。后面坐着的几位小伙伴倒没啥反映,自顾自的玩着手机。
终于,大叔又拉了一个刚到站的兄弟,凑满了整辆车。油腻的头发反着兴奋的光。
车辆点火、起步、车速逐渐提升,带着我离家越来越近的兴奋感,驶入了整片车流。耳边是流淌着的音乐,不时能看到陌生以及还未建成的建筑。
车子突然停在斑马线后方,几名行人看到车踟蹰了一下,然后小步跑过去,油腻大叔才重新开动。
“大哥现在车还礼让行人啊?”我略带调侃和疑惑。
“那是当然,创文明城市,从我们做起嘛。”司机大叔突然来了兴致,打开了司机的独有话匣子天赋。
从车子停下的那一瞬间,油腻司机大叔还是那个真实的狡黠小市民,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我却看到的,是那个沿江小城市,追求品质发展的最美希望!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3:54

武汉回来的,进门被要求消毒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2-11 16:54:53

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今年很很很幸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一次回家,我是从两年的基础上考取了这个学校,我们叫她~怀柔一中
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帝都来到了网红城市,在这个网红城市,
在这个网红城市,我站在那三尺台上,坚定的凝望远方,因为我和我的兄弟们必须要这样做,因为,
一切都好了,我回家了哈哈哈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吃吃吃,重要的地方说三遍
驴肉滚饼


糖葫芦


素三刀


这个应该很多人都没吃过,我也不知叫啥




菜煎饼


炸货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5:16

家族里的父母这一辈长辈在群里发了说今年不搞家庭聚会,不搞拜年,让我们这一辈在外的不要回来,值班的坚守岗位,放假的减少外出,不要跑来跑去,降低人口流动,不给国家社会添负担,他们说会和爷爷奶奶老人们解释,并照顾好他们,老人会理解我们的。
我觉得挺好,真的挺好!
以前年年也是他们号召说一定要家庭聚会,才有家庭的温暖,说一定要拜年,才有过年的气氛,也是他们小时候年年问成绩,长大问对象,问工作,问生不生娃,什么时候二胎,成为我们这一辈偷偷微信群吐槽的对象......
大事面前特有担当,也免去了我们晚辈的为难。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5:37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了,并不是因为可以穿上新衣服,而是可以走亲戚、收压岁钱、打灯笼、看烟花、逛庙会,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过年之前,我们会忙前忙后收拾房间,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还会和家人一起采购年货,最感兴趣的自然是食物了,还有对联、窗花、零食、水果、坚果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充满了烟火气,袅袅的炊烟遍布整个街道。爷爷会将提前买好,肥瘦参半的肉切成一片一片,往里面塞满准备好的豆沙,摆在碗底,再用加过糖的糯米覆盖满整个碗做成蒸碗,将所有的蒸碗上锅蒸,第二天便可以吃到甜甜糯糯的蒸碗,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同时还会买处理好的带鱼,将它切成一段一段的矩形,腌制好,裹上面粉,下锅炸至金黄,外酥里嫩,回味无穷。还有炸肉丸,果子等等。大年三十那天一定会一大早就起床,和大人们一起贴对联、挂灯笼,沉浸在过年的氛围里。这些都是儿时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除夕之夜,吃着年夜饭,或家人齐聚,或三五好友,在璀璨的烟火中,在春晚的欢歌笑语中度过这个特别的一夜。所有的不悦都随着过去的一年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对未来的期盼。
这是儿时对于过年的可贵记忆,“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现在的我已不再年幼,有些东西却永远也不会消失,那就是情感。可是年味变淡?究竟消失的是什么?是春晚没那么有趣了吗?还是不能肆无忌惮的放烟花了吗?当然不是。是那个不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我们。当我们开始为生活而烦恼,为学业工作相亲而忧虑,为又过年了,而当你回首,却突然发现,这一年竟平平淡淡,如此迅速得度过了,没有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没有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而遗憾。也许是从除夕夜不再慢慢品味,而是迅速吃完年夜饭,拿起手机群发一些可有可无的问候语开始,也许是从身边的朋友不再那么亲密开始,也许是从大家聚在一起却都很有默契的都掏出了手机开始,也许是从穿新衣、吃好吃的东西已经不足以让我们为之涌出期待的心情开始?不悲不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究其原因,就是仪式感。仪式感是什么?《小王子》中的狐狸说过“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简而言之,仪式感就是让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不同于其他任何事情。过年少了仪式感,年味便不那么浓郁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抛开一切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投入到过年的准备中,做真实的自己。在仪式感中寻找隐藏的“年味”。
不仅过年需要仪式感,生活也是一样,有了仪式感,生活就不会索然无味,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一位老奶奶,虽然年迈,她的生活却很有仪式,她会护肤、化妆、跳舞,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她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永远都不会随着时光的流走而消失。生活需要仪式,一个坚持已久的爱好或习惯,一个每年都认真庆祝的特殊节日,一件两个或几个人时常去做的事情,一句习惯性的拥抱或问候的话语,都是仪式感的体现,仪式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让昨天、今天和明天变得不同,让生活多了一份期待,而不再是每天都重复的做一件事。
我不羡慕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我只羡慕能沉醉于人间烟火的我们,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我们。我不羡慕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我只羡慕有仪式感的生活,有所期待的生活、心向往之的生活。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5:51

跟很多地方一样,家乡(河南禹州市)在19年底开通了高铁。这是郑渝高铁,河南、湖北的很多中小城市都有了高铁。以后可以从老家直接做高铁去北京、武汉(可能也会有去上海的车),方便了很多。
老家修建了很多公园、湿地公园、体育场,还多了一些豪华商场,道路也修得越来越宽阔、漂亮,还建了很多新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老家新建了很多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老的学校、医院大多都搬迁、重建了,都建设的很漂亮。
总之,家乡是越来越现代化、漂亮了。可能是得益于这些年房地产的发展,政府有钱了,搞了很多建设(当然也是大量举债)。
不过家乡发展中的问题依然还是很多的。家乡的经济越来越不行了,以前还有煤矿,现在资源枯竭。很多中小型的制造业工厂,因为污染严重,都关门了。以前政府大力发展药材行业,目前看来也发展的不咋样。房地产也不行了,前几年靠着房地产热,卖出去了不少房子,房价也涨了不少,但现在大家也明白了,小城市的房子没有投资价值,很难卖出去了。
现在家乡基本是没有支柱产业,经济没有起色,人口也在外流。虽然家乡漂亮了不少,但是前途还是让人担忧。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2-11 16:56:04

我的家乡新开了一家书店,新华书店,是除了图书馆之外的唯一一家可以坐下自习的书店,最少只需要点一杯8元的奶茶就可以任选一个位置坐上一天。   但是,家乡中的人没有变。

回乡的第二天我就高高兴兴地前往坐落于沭河边,临近公园的书店。书店的位置很隐蔽,门前马路的车流量不大,背靠沭河,四周都是绿化,与周围最近的杂货店相距10min左右的步行路程,方圆50~100m只有这一家商铺。书店不大,不过装修精致,三面玻璃墙,昏黄的灯光,一半的区域为自习休闲区,小吧台有甜点,不过奶茶样式稀少,店内wifi不共享。
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红茶后,我选定面向玻璃墙的一个位置坐定,发呆似的观察这里的服务员,入迷似的持续了半个白天:这里的服务员一天两换,分别于早、中、晚,两批服务员轮流值班,工作人员多为年过半百的大叔大妈,不大的书店竟然聘用了十多个员工。
此时此景,让我浮想联翩——这个书店是一位发达后回乡的,意图为家乡奉献锦薄之力而提供学习环境的,心怀善意的老板所开,书店宗旨即不为盈利。
可是将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加入到彼时彼地的环境中后,我意识到我的猜想是错的。

不是针对于年过半百的大叔大妈。
从我上午坐定位置后,就发觉身后的桌子前坐了三四个工作人员,拿着薄饼卷大葱、咸菜,一边唠嗑一边吃饼,声音大就罢了还吧唧嘴,所幸我带了sony的大黑降噪耳机,才让我的耳朵不是鼻子躲过一劫。
中午收拾东西,寄存包裹准备去吃饭时,听到工作人员在小吧台做交接的工作,声音巨响,上午的人员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前几个小时没有完成任务,balabalabala……我瞥了一眼周围没有降噪耳机也没有降噪耳塞的孩子们,心里替他们感到一阵悲凉。
纵使这样,午饭吃毕后,我还是回来了,主要是因为我们这儿的图书馆下午一点半开门、五点半闭馆。
在我平静地度过了两个小时后,腰部以下逐渐感觉到刺骨的凉意,后来我去上厕所时才发现,是书店的正门大开着,风在往屋里飕飕地吹,屋里的几个暖器口形如摆设,遂关之。
再后来,店内来了一位看起来四十好几的阿姨,雷厉风行,说话果决,似乎是书店员工的主管。她来后,发生了以下一连串的事情(按照时间先后):将我对面桌子上的透明塑料纸拿来给我,让我离开的时候扔掉;敲了敲我的桌子,示意我拿下sony大黑耳后,指着我的奶茶(中午又购一杯)教我离开时扔掉;再一次敲了敲,示意后,指着我的书教我不要把它压折咯,不然赔钱,我说这是我自己带来的书……
最后一次,我吃了一个丑橘,大妈依然面无表情地走过来,敲了敲桌子,让我不要吃东西,因为书店内严禁饮食,我看了看吧台的饮品和甜品,质问她:你早上吃煎饼卷大葱算什么?
书店是不会再去了,我喜欢这家书店,但是不喜欢这家书店里的人。
家乡的变化很大,除了书店还新增了一个商城、两家幼儿园、一家初中,甚至还有一所一本院校要在我的家乡建立二级学院,家乡的经济发展很快,基础建设也在朝着现代化发展,并且越来越完善。
但是家乡的人还是那些人,小情侣出去会被白眼相待,没有交警的时候还是会闯红灯,遇到小的擦碰事件依然会大骂出口,马路上骑着类似于鬼火的电车的小社会青年还是那么多……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6:57

今天是大年初四,是我在春节被困在家里的第四天。
颓了一天的我下定决心自己要起来活动一下,遂开始编辑写一篇回答。


START!
我的家乡在广东茂名。
因为从小在外生活长大,我对于老家的记忆不算太多。
真要说的话,
我记得清明节的踏青拜祖;
中秋节的飘色;
春节的烟花炮仗;
还有爷爷奶奶喜欢的粤剧。
我不怎么会说家乡话,只是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和短语。
所以我始终对于老家都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甚至跟朋友们都不会主动说自己老家在茂名。
今年自己一个人坐高铁回老家,回到家里看到爷爷奶奶正坐在客厅看电视,见我回来,爷爷说:“回来啦,我去把粥热一下,你一会过来吃吧。”(爷爷奶奶不会说普通话,是用家乡话夹杂着粤语跟我说的。)
我放好行李之后坐在客厅里,看着墙面上的一个照片展示框,上面有爷爷奶奶一起去旅游的照片,最中心那一张是我在1岁的时候跟奶奶合照的一张照片。(我们这一辈的堂表兄弟姊妹共14个,我是家里唯一的独生子女)
粥很快热好了,配上家乡的糯米糍粑,实乃绝配,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吃到一半的时候,奶奶突然笑着指着墙上对我说,还记得那张照片么?那是你小时候和我一起照的照片哦!现在你都这么大了。
我失笑,那张连我妈妈都会不小心认错的我的照片,奶奶却一直记得。
原本我以为,我和奶奶的距离一直很远,但奶奶和我的距离,一直很近。
我和奶奶平常时没什么话说,但说起最有默契的时候还是每年除夕去祠堂拜神。
因为每年的除夕,家乡镇里每家每户都要带上煮好的一只鸡、一条鱼、一块五花肉、五碗饭、一壶酒,去祠堂拜神。(我们家乡话叫“拜公”。)
奶奶年纪大了,已经挑不起担子了,每次出去拜神都需要我们小字辈的孩子陪同。所以自高中起,我便从堂哥手里接过了这个担子,至今已有10年光景。
又是一年除夕节,奶奶一如既往地准备好东西等我,伯父他们问她说要不要我堂弟陪她去,她摇头说,就让启明陪我去就行了!
在去祠堂的路上,奶奶总会和街坊邻居们聊上几句,问问年夜饭做好没有呀之类之类的。(就像是老北京的一句“吃了么您呐”)
当街坊说到我时,她总是很自豪地跟别人炫耀说,我孙子又陪我出来拜神咯!每年都是他陪我过来拜神哦!
虽然她们的谈话我只能听懂一小部分,但是感觉我近年需要面临的三姑六婆的“致命盘问”都是奶奶帮我挡回去的。
到了祠堂,摆上祭祀用品,给祠堂主持一些香火钱,就可以开始等待祭拜了。
对了,祠堂里的烟味总是熏得我眼睛生疼。
祠堂的主持也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感觉上他以前应该是镇里仅有的几位文化人之一,所以才会一直把这份重要的工作交给他。现在对于他来说,祠堂就是他的家,每年主持祭祖活动,就是他的生活。不知是否有人接他的班呢?
以前我总是觉得拜神就是一个封建仪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里面。
但是可能现在有了一定人生阅历之后,我反倒不再那么讨厌这种活动,因为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拜神活动就像是他们在做今年的年终总结。
今年谁家的孩子结婚了;
今年谁家农田收成了;
今年谁家衣锦还乡了;
今年谁家遇到困难了;
一切的一切,老一辈人用他们的方式,在向神明乞讨保佑的同时,也在给自己做着年终总结,为着以后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2020年,与其说家乡变得不一样了,倒不如说我对家乡的看法变得不一样了。
对于家乡
通了高铁,回家越来越方便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里创业;
镇里许多村庄都立了新的牌坊,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对于我
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出生地,但这里有我许多的回忆,有我最爱的家人;
我不再单纯地认为拜祭祖先是封建,其实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些仪式感,才会让我们的年味儿更浓;
我不再抗拒说自己是茂名人,毕竟这里是我的祖籍,我的家乡。
鸡粥配糯米糍粑真的很好吃!!!
————————
好的,经过我手指两个多小时的锻炼,手部肌肉又强壮了0.01%。
可以继续颓了。嘻嘻!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20-2-11 16:57:24

路边车停的越来越多,不是豪华品牌,雷同的很多,更可怕是不会开车的人也买了,停门口。
县城买房,中青年县城买房,年轻人相亲,县城有房成为了一个条件。
喜宴上,烟几乎和城市持平,中华,云烟,南京。
更多的是攀比和内心的无所适从,所以,一切像钱看,和网络一样,评判一个人,就是钱多钱少。
二更
赌博厉害,有些人一年辛辛苦苦,可能就是为了压几把大钱,
金融市场下沉,情谊冷漠,现在借不到钱了,能借到也必须有利息,没有了一点过去的人情味儿。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2-11 16:57:56

在我的老家,一个十八线小城,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很普及了。去菜市场买菜,每个菜摊前面摆着二维码,哪怕50岁的大妈,也会用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
你可以强烈感受到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曾经是我梦想中事业的样子,就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相信,这种场景对于从业人员而言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可惜,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我也没有那个勇气和判断力在风口一出现的时候就抓住他。
沉沦在自己的传统行业里,做着没有成就感的工作。同样都是十年寒窗,同样都是985毕业,可能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选择,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内心不是没有落差的。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8:13

高赞的答主们,今年疫情这么严重,你们都没感觉到??我TM活在一个爆发疫情的平行宇宙么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8:32

坐标新加坡,从10年出国读书到20年,十年内第二次回来过年,上一次也是七年前了,以前20出头的时候总感觉回家过年也没多么重要,在哪都一样过,而且机票很贵,工作之后就更少时间回去,毕竟家庭条件很有限,生活容不得多少懈怠,犯错空间太小,而且新加坡春节也还好,公共假期,氛围也不错,每次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去一个来自福建的同学家里过年,很多人,以为年味很足的,前两年三十晚上的中央台放春晚前,有几个公益广告,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小孩子们说: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红包,还有一些列的人说这是我的家人什么的,当时突然间内心就很受触动,还有一个叫邻居朋友去家里吃饭的,大家都说不就添双筷子么,感觉好想家,今年虽然很忙,但是还是回来过年了,转机深圳,等一天才能回去,路上折腾一天多,还是感觉需要往回赶,父母60多岁真的老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严厉的父亲总是担心你吃喝了,老妈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没决定回来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过年忙就不用回来,人又多,又贵,但是买好票告诉他们的时候感觉到了他们的开心,回来的前几天明显感受到他们的兴奋,他们真的很想和我们一起过年,哪怕什么都没带,只是一个人回来。家乡这十年变化很大,太多太多的新事物,新发展,但是触动我最大的还是在家乡的父母年纪突然大的我猝不及防。希望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我争取年年过年回家乡。

铁笔居士 发表于 2020-2-11 16:59:03

去年过年,县城禁放烟花炮竹,今天刚到家,小村小庄到处贴满禁放烟花炮竹的警示标志。想想万千小村庄除夕夜死一般寂静,真是感受不到任何的年味。

赤月 发表于 2020-2-11 16:59:45

就是车多,堵了,人家穿的时尚了,个个有钱人开车回来了。出手大方了,过年才赚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春节回家,哪个细节触动了你,让你意识到家乡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