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便是现象,形便是形状。现象可以看作动态的过程,形状可以看成是静态的结果。天为阳为动态,地为阴为静态,所以在十个天干之中,也可以理解为,阳干为自然界中五行的动力,阴干为自然界的五行的形质。易学中的名词,一般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比如一个阳与一个阴,他们代表了一种对立,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明显的区别。比如说,甲木是阳的,即可以用来表示树干,也可以用来表示自然界中木的五行之气,而乙木除了代表树根以外,还代表了自然界中实在的木。现象是“虚”的,形状是“实”的,这里是象与形,好比人的“想”与“行”,就成了“在天成想,在地成行。”了。人世间有一种规律,就是人们都是想的象天一样的高,但行为做起来,却要从低处着手。拿古人的话来讲就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这一生的想法有很多,但真正做的事情却就是那么几件。 <br/>
<form class="611758"> </form> 大自然中的“象”与“行”,是互相影响并且互相依存的,它们之间对立并统一着。这是中国古代的辨证哲学,非常的微妙精深。比如,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讲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的是自然界中向上的力量,但这只说了一半,这里不过是说五行水的动态之“象”,也就是水“气”的角度来讲的。大自然中,五行之阳水为动态的“气”,这个力量由下往上走。水气上升的过程中,自然有大自然万千的现象,所以讲这里讲的是“象”。水的象为阳,当阳尽时阴生,有就是说水的象走到尽头时,便开始成形。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完整的讲应该是,水气由上升至天,然后变成水的形,再降下来。真正有形的水,是由上往下来的,我们喝水也是由口里喝,然后顺着在身体内由上往下流。这里是讲形与气,也就是形与象的关系。在这里讲到水,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什么在易学中讲,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试想大自然中必须要先有湿度(水),然后有温度(火),继而万物才能生长(木),这里水与火是体,也就是根本的条件,是因素。万物生长后必须要发挥其功用,如树木长成了要做成桌子,椅子,梁柱,这时便需要金来修理。在人的身体上右就表示金,大多数人拿刀拿工具都是用右手,写字也是右手。金是来整理制造这个世界的。树木被金造成材以后,终有腐坏掉的一天,然后归于大地(土)。这里的五行数,也就是五行的顺序,这个道理明白了以后,人做事情的话,就会比较有条理,然后而能顺理成章。 <br/> 我们人做事情,往往是先有“想”,再有“形”,这个想就是古人所谓的天,这个行就是古人所谓的地。所以做事情要成功,第一步先是想好。要想不让自己去做坏事情,第一步也是先制住自己的想法。这想为君,行为臣。所以古人讲,天为君地为臣。在中国的中医里面,在治疗上讲究治本,而不是去治标。这个与现代的西医正好相反。中医的整套理论中,都是讲“气”的,这个“气”也就是他可以通过人面部的“象”表现出来。区别象与形在这里要细会。气就是天,也就是君,他与我们人的“想”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人们的思想轻松的话,往往面部的气色就好。中医诊断的是“气”治疗的还是“气”,也就是说治疗的是“君”,是病的根。气与形是一对对立的关系,所以在中医里往往是病在左治右,头疼而医脚等等。这就是我们中国易经的伟大发挥。不仅医学如此,兵法、管理、生活处处都是这个道理,细心的观察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