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21|回复: 0

华科研究生跳楼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9 1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w1.jpg

作者:杨小阳

图片:pexels

1

这是一则令人惋惜与悲痛的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研究生,留下一封长达七页的“遗书”跳楼身亡。

之所以写这篇文,是因为,我弟弟也曾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他在华科度过了九年时光;

是因为,我两次去华中科技大学,很羡慕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可惜此生无缘;

是因为,作为985、211的首批“双一流”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优美,树木葱茏,碧草如茵,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另无数学生向往;

是因为,同为农民子弟,深知底层的孩子读到研究生是多么骄傲,又多么不易,轻轻一跃,是多么沉重,又多么轻率。

此新闻一出,我给在武汉的弟弟发信息,问他有何感想。

他回复曰:我做了五年项目,十点以后回宿舍,是正常的事。没有工科研究生不做项目的。那个石老师算是正常老师,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问:当年你读研的时候,压力大不大?

他回:当然,本科毕业的同学,开始领工资、结婚买房了,我还在每个月领几百的生活费。以当年的家庭条件,压力能不大吗?

2

陈泽民此生与父母已阴阳两隔,他的离世,对我们来说,是个新闻,热了几天就冷了,屏幕前的你我会很快将他遗忘。

但是,对他的父母来说,是血、是肉、是命,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他在《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中,表达了对父母的内疚之情:“父母为此付出无数的汗水,如何回报?”

却不曾想过,对父母来说,坚强地活着,就是最好的回报。

我细致地读完了他对研究生生涯的概述,个人觉得,他的遭遇一部分来自他的导师徐某,另一部分来自他自身的成长经历。

从整个过程看,石老师算是负责的老师,最多就是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与情绪。

事实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你是求学,还是从业,鲜有人关心你的心理问题。大家关心的是你能否胜任当前的学业(工作),你的为人如何,能力怎样,具备怎样的价值。

就像动物大王沈石溪说的:你没有退路,没有避风港,没有安乐窝。你是强者,你便拥有生活;你是弱者,只能被生活无情的淘汰。

说来残酷,但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3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我们分析一个悲剧性事件,不是要指责谁——指责谁都于事无补,而是,找到悲剧事件的根源,强大自身,不做悲剧的主角,在绝境中揭竿而起,绝地反击。

如果做不到,就在绝境中躺下,休息一会,姿势难看又怎样?别人笑话又怎样?路边的花儿谢了,别人最多经过时说一句:看,那朵花儿谢了,或惋惜一声,或嘲讽一下,仅此而已。

真正在乎花儿是盛开还是衰落的,只有花儿本身,以及养花人。

对一个人来说,真正在乎你的,除了你自己,只有你的父母以及爱你的人。你不会是其他不相干的人生活的中心。

陈泽民从河南农业大学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不仅自己骄傲,也是 “全村人的骄傲”,母校和老师的骄傲。亲人和同学提起他,竖起的必然是大拇指。这一点可以想象。

那么,这样一个“学霸”级别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即将毕业之际, “实验室同学、学长们,都开始拿到不少offer,兴奋的讨论着,自己这边毫无结果,论文也还没确定要研究的点。”此时“感觉几近绝望。”

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科,到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其中的巨大反差,让人陷入绝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不是说,跳楼可以理解。)

4

导师徐某,从陈泽民的描述来看,是诱发这起悲剧性事件的主要人物——不把所带研究生的专业与前途放在心上,更关心自己的事业与需求,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

为此,陈泽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边边角角上,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专业上。以至于,临近毕业,发现自己一无所学,无论是论文、就业、还是人际关系上,都处于极为尴尬与被动的地位。

至于石老师,给他制定培养计划,给他发资料要求他看、希望他暑假留在学校、给他三天时间考虑转组、因为没有专心做项目,要求他写检查、提醒他准备毕业论文等等,都在尽一个老师的职责与本分......

可惜,在心态渐崩的陈泽民看来,这些都成了刁难。

而且,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把石老师放在心上,也缺乏必要的尊重。比如,他在9月7日与徐某见面,徐某要求他去公司工作,改变培养计划。他到9月11日晚上——第二天就要去公司了——才“顺带”问了石老师一句。

还有,刚入学,身边的学长就告诉他,“徐老师一直都不管自己的学生,之前他的学生都跟着石老师做项目,石老师挺好的……”他的经历也证明了,学长所言非虚。

所以,如果不是他不尊重石老师,就是判断与沟通能力的欠缺,从而造成他与石老师之间的关系陷入困境。

5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不要单纯看这个人,而是把他放在所在的环境中去看才有意义。

陈泽民的妹妹告诉记者,他们的父母均务农,且身体不好,父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母亲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但哥哥很争气,本科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每年都拿到一等奖学金,基本没太让家里操心。

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优秀来源于自律与独立,同时也深藏着孤独与无助。

在面对重大的生活挫折时,父母不仅不能与你分忧,你还得向父母藏起自己的忧愁,因为,你清楚地知道,一旦说了,不仅得不到帮助,还会徒增父母的忧愁。

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一肩挑。

除了家境不好,陈泽民还患有白化病——他的头发先天呈金黄色,皮肤比普通人更白些;和先天弱视——用他自己的话说,“天生视力三米外看不清别人的脸。”

这些先天劣势,与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没有找到工作、无法回报父母等等压力滚滚而来,以致“两年来,每日翻来覆去睡不着。”

在多种压力之下,人很容易进入稀缺心态。

6

稀缺心态,又称“稀缺俘获大脑”、稀缺思维,是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的,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

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心态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这样会导致两个现象:专注红利和管窥负担。

对于出身贫寒的陈泽民来说,经济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属于稀缺资源。在读研究生之前,他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在学习上,既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就,也获得了经济回报,这是稀缺的专注红利。

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情况变得复杂,除了学业,还面临着工作的诱惑,这其中固然有导师的错误诱导,也是本人的稀缺心态导致的结果:

“工作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并得到补助”这一点暂时俘获了他的大脑,造成注意力“带宽”变窄,从而产生借用行为——借用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工作,导致课题研究与毕业设计时,再次进入稀缺陷阱,在忙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教授说,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关注未来,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7

稀缺心态,可能存在于每一个寒门子弟,这是出生就自带的缺陷。(别告诉我,贫穷不是缺陷。)

当年,弟弟保送华科硕博连读,他给父母打电话,说不想读了,想出来赚钱。母亲说,不行。这么好的机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眼光放得长远点。

在读研期间,弟弟没有出去工作,而是将几乎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做项目上。他的导师对他也不错,每个月的生活费从300元涨到500元,最后涨到1000元。这是十年前的事,当时我的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

他26岁就博士毕业了,就业也很顺利,在留校和去企业之间,他选择了去企业。

后来我才知道,他在读研期间,看着本科毕业的同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自己“一无所有”,压力也很大。这些压力,只能自己慢慢消化吸收。

现在的他,也和大家一样,工作了、买房了、结婚了、生子了。

虽然,美好的东西来得晚了点,但是,一样都没有缺席。

而且,和没有经过磨砺的人相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心智上,他都更加富足。

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只要好好活着,葡萄到手,无论是挑最好的先吃,还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都充满希望。

8

最后,借助一位不知名的作者说的一段话,送给天下所有的寒门子弟:

寒门是上帝给我们所有平凡人关上的那扇门,寒窗曾经是上帝给我们所有普通人开的那扇窗。

可是世界有了如果,

如果就此堵住?

当蹀躞踟蹰,当进退维谷,漫漫的,不只是长途,还有难克的心路。

兵荒马乱,满地狼藉,陷阱诱惑,孤独无助,我们没有退路。

悬崖峭壁,深锁金榜题名;荆棘遍野,苦遮洞房花烛。

我们,只有下注,不能服输。

绝地反击,揭竿而起,我们只有自己,我们还有自己。

我们是命运的漏网之鱼 。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w2.jpg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w3.jp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回复 1 至 5 任意数字,查看热门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4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