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84|回复: 0

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4 1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比在生活或是工作上遇到的许许多多其他困难,对于一些人而言,家,或许是最难的一道题,甚至是这些人在一生中都需要持续面对的难题。
曾有朋友这样和我说,“尽管自己已经长大,读过很多书,也看到过外面的世界,在工作上也小有成就。好不容易,Ta觉得对自己的世界越来越有掌控力,似乎已经找到了人生的节奏,在朝着一种越来越好的生活靠近。可是,只要和“家”重新接触,这种掌控感便立马分崩离析。”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的这位朋友一样,每当有人说家是港湾的时候,都会觉得这种感受难以想象。对于自己的家庭,你可能有很多疑惑,你不能理解自己的家庭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你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也有可能,你已经麻木、习以为常,只希望逃避,不希望理解。你可能已经到了不再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地步——“想到就心烦”。
尽管我们能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但还是想在年末回家之前与你探讨:你可能可以重新考虑你和家庭的关系。
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1.jpg (1)
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本能的欲求:我们需要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于自己而言是合理的、说得通的(make sense)。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人类的这种需求。
很显然,生活是复杂的。一个人在复杂的生活中能否感到可控、稳定、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对ta而言是否说得通”——当“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之后,一个人能否找到与自己而言,让这件事情变得合理、说得通的一些解释。
比如,你信任的人可能出乎意料地背叛了你。这可能一时间让你“三观崩塌”。当你发现对方是有苦衷的(找到解释),Ta对你的“背叛”就变得说得通了。于是,你的世界又会重新变得可控和安全——“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苦衷,Ta也不会背叛我。我没有信错人”。
如果一件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是说不通的,不合理的,这件事情就会引起我们内心的诸多冲突,而这种冲突感又会唤起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比如,“内心对对方的信任”与“现实对方的背叛”产生冲突,就会动摇我们对对方的信任,甚至动摇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不应该轻信他人,从而令人感到失落、后悔、恼羞成怒等等。
而这些痛苦的情绪感受,就会迫使人们试图去寻找一些能够让事情变得“合理”、“说得通”的解释信息或片段。比如,很多人都会想知道:


“为什么在外人面前温柔的母亲,在家里会特别强势?”
“为什么克制严谨的父亲,在家里会为了特别小的事情发火?”
“为什么在对我从小的教育中,父母给予的更多是批评而不是鼓励?”
“为什么父母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如何和珍惜的事物告别?”
……


这些还只是一些常见的、宽泛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家庭提出许多更具体的问题。
当无法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痛苦不堪,于是便会竭尽所能地找出能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甚至也会因为太想要找到解释,而误解了父母家人。比如,父亲总是批评Ta,这让Ta感到痛苦,究竟是不是自己真的一无是处?Ta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终于,Ta找到了一个说得通的理由——父亲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坏人。然而,真实原因可能是父亲从小到大也是被这样对待,他并不了解也不懂得以其他方式去教育下一代。
可以说,有时候恰恰是为了寻找解释,反而让我们陷入对家人的误解之中。


(2)
一方面,在还小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尚没有能力面对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无法理解真挚中可能包含做作,高尚中也可能存有卑鄙。而父母也常常会出于保护我们的目的,选择筛除一部分信息不向我们透露。
因此,在我们头脑中和记忆中的家庭,往往就可能是基于不完整信息形成的。而这种信息的不完整,成了我们“make sense of it”的障碍,也成了我们寻找解释的动机。
如果你留心,应该不难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家庭的认识,尤其是儿时的家庭,很大部分是基于模糊的印象和只言片语。
你并不真正了解父母是如何长大的,他们的一生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他们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人、这样的父母;你也并不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过去是如何相识相爱的,他们现在如何看待彼此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即便这些事情在你出生前与出生后发生了改变,你所能记住的,很可能也只是事情的表面。
这一切信息的缺失,就像一幅不完整的拼图,让你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时候,你就会迫切想要解释,想要完整的故事,想要故事对于自己而言是连贯而说得通的。
你可能会因此变得武断、不自觉地断章取义,用想象拼凑出能让自己感觉说得通的故事的全貌,尽管事实上这个故事仍是不完整的——你找到的解释可能并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比如,我们曾在“自我厌恶”一文中提到的,在小的时候,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中不满意的生活状态、父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但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状态和感受从何而来,他们便会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与只言片语中去寻找解释——“我是爸妈的负担”(Freedenthal, 2013),此后,他们习以为常地认为父母把他们当做负担。
而,这个故事却很可能存在另一面:Ta的父母在当时正经历着人生中最困难与迷茫的时刻,他们也才刚刚进入社会,谋求生存与温饱,疲于应付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也还不擅长调节和掩饰自己的这些情绪。父母也不曾想自己不自觉流露的情绪,会让孩子陷入对自己的厌恶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只有一个“自己”在家庭中成长。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太会有机会意识到自己对家庭“习以为常”的理解可能存在误会。我们早已习惯了故事按照对自己而言说得通的方式展开。
即便有人向我们提出质疑,那种“习以为常”也让我们不太容易有机会客观地看清自己的家。比如,当有人提出你的父母也可能在当时正在经历某种困难,才会在当时对你的态度冷漠,你很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家庭,我的家庭就是这样”。“习以为常”会成为我们真正理解自己家庭的阻碍。
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2.jpg (3)
尽管在你的视角里,也许“你的家庭”这个故事已经是完整的——“无法改变、只能逃离”,但我们还是想说,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故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是值得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的。
你可以试着在他人提出不同的看待你的家庭的视角时,不要第一时间否定和拒绝。
当你看到故事的全貌,你会看到家庭中的每个人,是为什么会在这个家庭中,以Ta现有的方式去行动,你会看到你的家庭之所以日复一日这样“运作”的原因;你会理解你的父母作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作为“父母”这样单一的角色切面——在他们成为你的父母之前以及之后,他们都还有也应该有更多的身份。
而看到这样的全貌,是有积极意义的。
它能够让你摒除那些基于“解释”的需要而产生的误会,以及这些误会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比如“爸爸这样对待我,一定是因为他不爱我,我不值得人爱”;而在看到故事的全貌之后,你的结论也许会不一样,也许仍然会是“他不爱我”但你会对于他为什么不爱你有更客观的认识。
对故事全貌的了解,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你既能理解到他们好的动机,也能理解到他们一些坏的处理方式。
简而言之,一个故事的全貌,能够让你对家庭、对自己的遭遇、都形成更客观的态度,你的情绪也会随之平和下来。真实,能让人平静。
所以说,不妨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尝试去和家人相聚,不光是你的父母,还有一些长辈与亲人,因为,他们看到的关于“你的家庭”这个故事里你可能不曾看到的部分,而这正是你获得故事全貌的契机。
最后,想对KY的小伙伴们说,请永远不要对一种不够幸福的生活习以为常,不要觉得一切已然无法改变。尽管看清楚关于“你的家庭”故事的过程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它可能就像翻越一座山川,当翻山越岭之后,你会感受到更充沛的生命——言语很难描绘这其中的感觉。


我们在山的那边等你。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KnowYourself】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跟谁学官网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年轻人千万别碰哪些东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恋爱中不合适就分手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点击查看相关微信文章:
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