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可以说是风水术的形成时期。
到了魏晋时期,风水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名有姓并有具体史实可考的职业堪舆家已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三国志•魏书•管佫传》记载,管佫精通《周易》、风角、占相。一次“佫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佫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诛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卒如其言。”⑹管格通过毋丘俭墓四方地理形势的观察,认为其所选葬地大凶,会对其后人带来灭族之灾,并且果然如此。晋朝的郭璞是风水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史籍记载“璞好经术,……妙于阴阳历算,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佫不能过也”⑺。另外,还有两例郭璞择葬的故事,一例是:“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十里皆为桑田。”另一例为:“璞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这两则故事都通过郭璞在择葬地时,表面上似冒天下之大不匙,选择近水或葬龙角等葬地所忌之处,而后却转危为安,以此来说明郭璞在风水术上的造诣深厚。风水的经典著作《葬书》为郭璞所著。
风水术发展到隋唐五代宋初,己经非常成熟,在理论上己经非常完备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判断吉凶的方法,正式形成了两大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前者以山形地势为主,以龙穴砂水四者相配来定吉凶祸福,以杨筠松、曾文遄为代表,亦称为江西派;后者则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星来定生死吉凶,到宋代大兴,以王及为代表,亦称福建派。隋唐时,出现了大批风水术新作,如《隋书•经籍志》中有《宅吉凶论》三卷和《相宅图》八卷,《隋书•萧吉传》中有萧吉《宅经》八卷,《旧唐书•经籍志》中有《五姓宅经》二卷,而《新唐书•艺文志》中却记萧吉《五姓宅经》二十卷,差距甚大,估计出自误传。《旧唐书•经籍志》中有《五姓墓图要诀》五卷、《葬书地脉经》一卷,《旧唐书•吕才传》中提到“吕才新撰《阴阳书》五十三卷”,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相同。《宋史•艺文志》中,更是出现大量的风水著作,如:《二宅赋》一卷、《宅心鉴式》一卷、《相宅经》一卷、《阴阳二宅歌))一卷、《二宅相占》一卷、《五音三元宅经》三卷、《阴阳宅经》一卷、《阴阳宅经图》一卷、《黄帝八宅经》一卷、《淮南王见机八宅经》一卷、《黄石公八宅》二卷等等。风水术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增加,上自百官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广泛的相信风水术,认为生前的居所和死后的墓地,会左右本身和子孙日后的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