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处在辞旧迎新的接力点上,格外受到人们重视,从世代相传的守岁习俗上可见一斑。<br/> 史料记载:汉代宫廷“每至新岁前夜,夜漏未尽七刻时,朝廷公侯,文武百官都要朝贺天子。百官奏毕,饮宴作乐。” 官方守岁这样隆重,民间也不例外,守岁习俗至少从汉代就开始了。西晋《风土志》里说:“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正式记录了民间的守岁情况。对守岁的起源,有这样几点说法:<br/> 驱赶怪兽说。传说一种叫“年”的海兽,每到除夕夜就要上岸食人,所以全家人都挤在一起壮胆子。有一年,年兽又窜到江南一个村子里,村人多被其吞食了。只有一对穿着红衣裳的新婚小两口儿安然无恙;另有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点燃干竹玩火,也平安无事。人们这才知道这兽怕红、怕光、怕响声。后来,这事传到了天庭紫微神,紫微神用火球将年兽击倒,然后用神铁将其永远地锁在石柱上。人们虽然不再惧怕年兽了,但守岁的传统保留了下来。<br/> 祛除疾病说。古人发现瘟疫会随着季节转换而变化,并且认为人的清醒状态是健康的重要标志。除夕夜是四季轮回的一个交汇点,这一夜人是不能睡觉的,要为来年的健康开个好头。守岁时喝用药材泡制的屠苏酒,即防病之意。苏辙在诗里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br/> 祈祖保佑说。《说文》里载:“年,谷熟也。”先人认为:人留灵魂,物留种子,只要是成熟的,逝去了也不叫死亡。“年”是成熟的象征,“年”就被引申成为万物之祖。守岁就是“守祖”,祈求“祖先”保佑。<br/> 等待发财说。传说很古的时候,天下多数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玉帝动了恻隐之心,在除夕夜交子之时,打开天门向人间撒一些金银财宝。<br/>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br/>守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忌讳吵架和说一切不吉利的字眼,甚至连平日里常说的话这时也得改一改,蒜谐音“散”,叫蒜是“义和菜”;醋谐音“促”,有短促之嫌,直接叫醋为“忌讳”。上半夜,一家人齐动手包饺子。以包成元宝形状为好,盼望招财进宝之意。其中有8个饺子内包有硬币,8个饺子里包有红枣,吃到有红枣的,家人祝贺他感情甜蜜、日子红火。一般是在半夜12点前煮饺子。煮饺子时也有规矩,先舀一些沸水在屋门口浇一下,辟邪。饺子煮好了,当然要先给天地棚和祖先供桌先盛上。供品水饺一般是3碗,每碗5个即可。饺子端上饭桌以后,孩子要双手拽着门搭钩或者门闩抻一抻,说这样做个子才能长得高。有的人家连汤带水地盛水饺,叫“汤水不漏,财气不透。”<br/>然后全家人开始吃饺子,欢庆新一年的开始。午夜时,新春钟声敲响,爆竹声震响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爆竹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br/>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br/> 从仪式上看,守岁的每个程式都是民族的曾经记忆。在除夕夜幕降临时,敞开街门守岁,只用一根木棍横放在门槛下就行了。敞门是为了祖先和财神进门方便,横根棍子是挡着凶神恶煞进不来。守岁时要敬神,主要是敬姜太公。传说姜子牙封神时把自己忘记了,平日“太公在此,诸神让位”,过年期间要“诸神归位,自领香火”,这时姜太公就无处可居了。所以过年时家家在院子里搭个天地棚,这就是给姜太公准备的。守岁时要请财神进门,保佑来年发财。守岁时要祭祖,祭家谱及神主。天一落黑就要给天地棚上香,在大门外发纸请财神进门,给家谱及神主上香、点蜡烛。半夜的饺子,要先给天地棚、家谱及神主供上,同时发纸。给祖先纸钱,早时多在室内供桌前的“火盆”里焚烧,后来多是室外。在室外要在地上画个圈,只西南方向留个口,在圈内发纸,并要默祷:“这些钱是给我祖先的,凶神恶鬼不得抢!”敬祭仪式做好了以后,再开始鸣放鞭炮。<br/> 下半夜,一家人围坐着讲故事、猜谜语、推牌九、掷骰子、打麻将、打扑克、下棋等,既能增进家人情感,也有防止孩子瞌睡。现在有电视相伴,愿意看电视的可以一看到天亮。<br/> 天亮后,虽然是住在一个屋子里的一家人,孩子也要向长辈磕头问好,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现在不用磕头了,但问好还是保留的。至此,这个年节的守岁活动就结束了。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