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够解这个谜,他是状元我在打工按电脑,他那么短命我会跟他一样吗?
姓名:aa 出生地:广东省揭阳 排盘方式:普通方式排盘
公历:1987年12月25日23时26分 农历:丁卯年[炉中火]十一月初五日
大雪:1987年12月07日23时53分
小寒:1988年01月06日17时04分
起运:命主于出生后5年11个月27天18小时开始起运
交运:命主于公历1993年12月23日17时交运
枭神 正财 日主 正官
乾造: 丁 壬 己 甲 (寅卯空)
卯 子 酉 子
乙七杀 癸偏财 辛食神 癸偏财
旺衰: 病 绝 长生 绝
纳音: [炉中火] [桑柘木] [大驿土] [海中金]
神煞:
[年干] 太极贵人 学堂
福星贵人
太极贵人
文昌贵人
天乙贵人
[年支] 桃花 灾煞 桃花
绞煞 绞煞
[日干] 天乙贵人 学堂 天乙贵人
天厨贵人
太极贵人
文昌贵人
旺衰:胎 养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纳音[钗钏金][钗钏金][大驿土][大驿土][天河水][天河水][覆灯火][覆灯火]
十神:食神 伤官 比肩 劫财 枭神 正印 七杀 正官
大运: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6岁 16岁 26岁 36岁 46岁 56岁 66岁 76岁
始于:1993 2003 2013 2023 2033 2043 2053 2063
流年: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止于:2002 2012 2022 2032 2042 2052 2062 2072
沈坤的家就在河下竹巷街梅家巷头。他家祖籍昆山,来淮已经好几代了。他的曾祖父叫沈澄,祖父叫沈蕙,字廷器,父亲叫沈炜。字文盛,别号卓亭。先辈都是大河卫的军籍,经营什么行当不清楚,不过,他的父亲确实是个商人,大概是由于他家杂处在商人云集的地方而沾染上的。他“自少事贾”,经常到江南去做生意。但是,他缺乏一般商人的本领,做生意经常失利。
沈坤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按照万育吾《三命会通》卷九记载,沈坤的八字为“丁卯、壬子、己酉、甲子”,按四柱法推之,沈坤亦当生于是年(丁卯)十一月初十日子时。
沈坤字伯生,一字伯载,号十洲,是沈家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沈坊,字伯礼,号寰洲。另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叫德容,一个叫德真。德容嫁给张侃,后来张侃也考中进士,任刑科给事中,与沈坤同朝为官。
沈坤生得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经史子乐、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在当时的青少年中学业显得很突出。他的父亲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线曙光,因而十分钟爱他,希望他在读书上有所成就,将来做个大官,改变他这个不象军人又不象商人的门庭。他把他全部精力放在培养沈坤上。他到江南做生意,有了赢利,就全部用来购爻图书、古玩等“不急之物”,一趟一趟带回家,这给沈坤读书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沈坤能够集中精力安心读书,他让沈坤一个人在新城南门一个宅子里钻研学问,不许与外人随便来往。据说只有沈坤的好朋友吴承恩可以例外。只要吴承恩一到,沈炜就亲自到门口去迎接。因为吴承恩是他们家的邻居,年龄比沈坤大一岁,但肚子里的学问却很渊博。他与沈坤从小就是同学,后来他俩又一同进县学、府学,并“互拜其父母”,他是沈坤的良师益友。(沈坤后来非常尊重这位学友,先是将自己的女儿许给吴承恩的儿子凤毛,后因凤毛早夭而未成。)沈炜很喜欢与吴承恩淡古论今,即旋时问长了也不感到疲倦,并且每次都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招待他。沈炜对沈坤的期望值非常高。有一次,吴承恩又来了,他招待吃饭,喝了两杯酒以后,精神焕发,一手按了按头巾,一手举起酒杯对吴承恩,说:“吴君,我这个儿子不是凡儿,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做卿相!”
看来沈炜是个无福之人,当沈坤21岁时,未能看到沈坤中举就突然病故了。这时他本人也只才四十六岁。沈炜的死给沈家一个无情的打击,生活上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从此,他家孤儿寡母,再加上年老的祖母范太夫人共六口人,全都依靠母亲于氏一人操劳。于氏继承了丈夫的遗愿,继续供给沈坤弟兄读书。嘉靖十年(1531),沈坤不负家人期望,刚二十五岁便二考中了举人,他的弟弟沈坊也进了学。
关于沈坤的中举,《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38卷引《关帝圣迹图志》记载着这洋一个故事:“江南淮安府沈坤虔奉关帝,是年大比,坤祈祷帝前,赐示闱中题目,诚心哀告。一友诣其家,从背后窃听之。掩口大笑而去。其友即拟七题,潜置香炉座下。次日,坤焚香见之,喜曰:此帝赐也。即依题摹拟七篇,心记不忘。中秋进场,主考所出之题,即前日所拟之题,不谋而合。不假思维,挥成七艺。及放榜,而坤已中式;其友亦进场,未中。后坤状元及第。”沈坤家经营商业,虔信关帝是可信的,但求题得题纯属巧合。有人认为这位拟对题目而又未中的”友人”,就是他的好友吴承忍,看来是可信的。
又过了十年,到了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三十五岁的沈坤考中了状元。这是轰动全淮安的一件大事。因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淮安人中状元这还是头一次。他的母亲及全家、亲友。以及地方士绅都很高兴,纷纷前来祝贺。吴承恩后来也赠了他一首诗:
东风朝马散鸣珂,北极晴光带玉河。寒食中官传画烛,春衣倚史捧香罗。蓬莱雪后烟花满,阊阖天心雨露岁。染翰朝朝供研滴,凤池新绿酌恩波。他原籍昆山县的文人们,也把他中状元的事迹写进《昆山县志》,引
为荣耀。
沈坤中了状元以后,按照明朝的惯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个官从六品,比掌管一县的知县高一级,但极为荣耀,就在皇帝身边做文学侍从,为所有读书人羡慕。而且,明朝中期以后,辅臣即宰相必须是翰林出身,这就更为士大夫所看重的了。然而,沈坤的秉性注定了他很难顺着这样的轨道发展下去。因为当时严嵩当道,此后的几十年是最黑暗的时代。凡升官、官大官小,全凭贿赂严嵩父子多少来决定的。沈坤生来“任气违俗”,即很自负,很正直,不肯吹牛拍马应时俯仰搞庸俗的这一套,因此,他很难被重用,而且,随时都有被赶出去的危险。果然,三年后他吃了一场官司。那一年又值全国大比之年,各地举人进京应试。皇帝任命张潮江汝璧为主考官,沈坤为阅卷官之一。大学士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此二子的老师崔奇勋,还有他们的姻戚焦清都参加了这次考试,此四人竟同在一房,而且都高高地考中,于是就有人揭发他们行贿、舞弊。其实这都是严嵩在后面挑动的,引起嘉靖皇帝大怒,将翟銮削职为民,并将其二子等人功名革去。这场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沈坤无端也被扯了进去,说他所取的陆炜也有舞弊行为。翟銮被搞掉以后,又说沈坤没有问题,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而无险过去了。这一次考试,沈坤的妹夫及淮安的倪润都参加了,而且都考中了,幸好没有被牵扯上,如果有人硬性从中诬陷,事情也是不大容易说得清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