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53|回复: 11

《太上感应篇》现代直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15: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Verdana">原&nbsp;&nbsp;&nbsp; 著: 《太上感应篇》<br/>作&nbsp;&nbsp;&nbsp; 者:&nbsp; 太上老君<br/>&nbsp;&nbsp; 直 解 者: 在家菩萨戒弟子&nbsp;&nbsp; 明寂</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font face="Verdana">
<p><br/>二OO六年十月</p>
<p>目&nbsp;&nbsp;&nbsp; 录<br/>缘&nbsp; 起……………………………………..1<br/>第一章.《太上感应篇》原著…………4<br/>第二章.《太上感应篇-现代直解》…..9<br/>直解题目(全文要义)………………9<br/>直解正文(逐句直解)……………….14<br/>第三章.《太上感应篇》劝持流通文...166<br/>第一节.劝读――获福之本也…................166<br/>第二节.劝行――获福之宝也&nbsp;……………….167 <br/>第三节.劝刻――获福之广也…………...……169<br/>第四节.劝讲――获福之深也………………..171<br/>第四章. 八字功过格……………….174<br/>第一节.《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八字功过格…174<br/>第二节. 八字功过格的由来(作者:丁培仁)…..181结束语:普回向偈</p>
<p>&nbsp;</p>
<p><br/>缘&nbsp; 起<br/>当代佛门净土宗一代明师,上净下空老和尚说:“学佛功夫不得力,是疏忽了根本修功。儒之根,《弟子规》是也;道之根,《太上感应篇》是也;佛之根,《十善业道》是也。具足三根,修学一切法门,求生净土,无不成耳。”<br/>又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讲:“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菩萨度众生之大权也。若舍因果,则圣人、佛菩萨,亦无法可设矣。”…。<br/>何以至此呢?<br/>人,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断恶修善;只有断恶修善,才能自净其意;只有自净其意,才能证无上菩提。由此可知,因果教育,是人破迷开悟的开始,是人断恶向善的起点,是人离苦得乐的根本,是人转凡成圣的基础,是一切法门的‘根中之根’。<br/>细察当今佛门内外,道场之间,世出世间,在家出家,有许多造做不善业者,贪嗔痴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尘,闻名利养,样样放不下。纵有放下者,也是只见其放下之‘架势’,不见其放下之‘实质’。何以没有实质?因其没有真诚,没有恭敬,没有谦卑,没有和气。换句话说,放下的‘样子’是什么呢?一个真正放下一切的人,对待一切大众,决定是‘诚、敬、谦、和’四字具足。当知四字,其中只要有一个字做不到,其他三个字,既使能做得出来,也必定是假的,是虚伪的。其次,只要对一个人做不到,还起讨厌,还有排斥,那么,对其他人的‘诚敬谦和’也必定是假的。比如有人,只对‘大和尚’恭敬,对‘小沙弥’轻慢。只对‘出家人’恭敬,对‘在家人’轻慢。对张三恭敬,对李四轻慢,等等一切,不胜枚举。当知,对‘小沙弥’轻慢,对‘大和尚’的恭敬就是假的;对‘在家人’轻慢,对出家人的‘恭敬’也是假的。所谓‘假’者,就是严重的‘分别和执着’心。人有分别心,心就‘不诚’;人有‘执着心’,心就‘不敬,不谦,不和’。<br/>末学深究思惟其中之缘由,依窃意管见,盖一切不善业,皆由‘不深信因果’所致。<br/>末学有幸,承蒙印祖、明师之教诲,深知因果教育之重要,以净业三福为纲要,以深扎三根为目标,以自利利他为宗旨,以现前社会状况为契机,对《感应篇》认真深探细究,直解成文,意在抛砖引玉,契入实际,广利现前社会大众。企盼世间一切大众,真正能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因果理念,切切实实地、牢固深入地扎入自己之思想意识中,把‘断恶修善,自利利他’之修持观念,变成个人之日常行为规范,努力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竭力研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自行化他。在家,做在家人的好榜样。出家,做出家人的好样子。把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把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把断恶修善,落实在《十善业道》;把自净其意,落实在《老实念佛》;把人生终极目标,落实在《求生净土》。<br/>总之,说到学佛,论及修行,讲到入门处,有偈诵曰:</p>
<p>偈诵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偈诵二:<br/>敦伦尽份修八德,&nbsp;&nbsp;&nbsp; 孝亲尊师弟子规,<br/>闲邪存诚畏因果,&nbsp;&nbsp;&nbsp; 慈心不杀感应篇,<br/>老实念佛消业障,&nbsp;&nbsp;&nbsp; 断恶积功修十善,<br/>求生极乐大解脱。&nbsp;&nbsp;&nbsp; 三根具足入佛门。</p>
<p>&nbsp;</p>
<p>明寂 谨撰<br/>2006年10月</p>
<p><br/>第一章.【太上感应篇】原著</p>
<p>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br/>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br/>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br/>是道则进,非道则退。<br/>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br/>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br/>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br/>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縠,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br/>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br/>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br/>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br/>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当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br/>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br/>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br/>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br/>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br/>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p>
<p>&nbsp;</p></font>
发表于 2009-1-17 15: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第二章.【太上感应篇现代直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家菩萨戒弟子 明寂</font></p>
<p><font face="Verdana">第一节.直解题目:《太上感应篇》<br/>太:是太空,是宇宙,是虚空法界;<br/>上:是至尊;上,表上方,表尊位,表上祖。<br/>太上:太虚空中之至尊道师,是对老子的尊称,简称‘太上’,合其名‘老君’,故称太上老君。<br/>根据某网站参考报道说:其生卒年不详,姓李,字伯阳,曰,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他主张‘无为’之说,被后世奉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其代表著作,乃五千余言之《道德经》。伯阳,亦称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等。<br/>而根据《史记》记载,老子与孔老夫子,是同时代人,年龄比孔老夫子大十几岁。他生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卒于公元前四百六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姓老,名单,字阳,外号称之为‘阳子’。中国西汉之初,‘老’姓转为‘李’姓,其后世子孙,在李氏家谱中,追名他为‘耳’。老子出生在‘相’这个地区的赖乡、曲仁里。‘相’在河南鹿邑县东方十五里,初时是属于陈国,在老子二十八岁时,也就是公元前五百三十三年(公元前533年),楚国灭了陈国,‘相’这个地方,就成了楚国的领土,入了楚国的版图。后来楚国,把‘相’这个地方改称为‘苦’。因此,谈到老子的籍贯,要从他出生的年代来说,他是陈国,相人;要从他晚年时候来讲,他是楚国的苦人,就是苦县人。他寿数很高,活到九十五岁,是一位长寿的老先生。那么,〖相传〗这一篇传记,是他老人家留传下来的,究竟是不是他老人家亲著,姑且不论,但是,这一篇传记,的确非常有价值。<br/>感应:感,指人‘身、口、意’三业之造做;应,指因三业造做所召受之果报。三善业之感,得福报之应;三恶业之感,得灾殃之应。感是‘因’,应是‘果’。<br/>篇:文;文章;(道家)经文;<br/>直解“全篇要义”:<br/>【《太上感应篇》是世间人,认识‘什么是善’,辨别‘什么是恶’之基础教材;是太上老君所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人生真相篇;是因果报应,尤其侧重于‘现世花报’之概略说;是《道教》教义修学之根本。<br/>现今社会,有很多人,一生都自认为自己很善,以为自己是个好人,是个善人,几乎从来都没有‘过、错’。一些有缘的人,在读过《感应篇》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一个‘极恶之人’,自己一身的邪恶习气和毛病,自己不知道。世间人想做个好人,尤其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做个好人,可是,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坏人的迹象又是什么?对此,都似知非知,甚至茫然无知,极少有人,能说出个一二三。<br/>所谓善恶报应,有花报,有果报。所谓花报,就是现世造做,现世受报。所谓果报,则是现世造作,来生受报。‘花报’在当世,‘果报’在来生,果报比花报要大得多。恶业的花报是,在‘现世’中‘夺纪、减算’;而恶业的果报则是,于‘来世’失去人身,堕入三途(受地狱身、恶鬼身、畜生身)。花报的速度非常快,一般三年就见效。所谓,‘一日修三善,持之以恒做三年,福报现前;一日造三恶,不知悔改造三年,恶报现前。’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只要细细观察,则不难发现。<br/>至此,我们对印光大师为什么极力推荐《感应篇》作为救世的经典之一,稍微有了一点体会。印祖是佛家高僧,对于因果方面的教育,佛教里有《三世因果经》,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等,那么,他老人家为什么不推荐这类经典来教化世间呢?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愈加钝劣,对于三世轮回,肉眼凡胎,即记不起前世,也看不到来生,根本就不能相信,认为这是迷信,是佛吓唬人的!要让他相信人有‘六道轮回’这个事实,一是,契理难契机,大难大难!二是,世道险恶,众生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无常及灾难,迅速而叵测,要先明白道理而后再治病,根本就来不及。因《太上感应篇》所陈述之因果报应事实,几乎完全侧重在‘现世花报’方面,非常契近代社会众生之机,这对于‘应急救世’,就显示出了他极大的优越性。《感应篇》能让世人,亲自去认识,亲自去体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用不着等到‘来生来世’,三、五年之间,马上就能看到效果:善,一定有善报;恶,一定有恶报,圣人绝无‘虚言’!<br/>有人曾起疑惑:《感应篇》是道家经典,佛教徒,佛弟子,为什么这么推崇?对此,雍正皇帝有非常透彻的见解(有兴趣者,敬请参考《雍正皇帝上谕》)。儒、释、道本是一家三兄弟,何以故?三家所说之‘内在之理’是一个,只是三家的外在表现方式或事相,略有不同而已。儒家讲的理,叫‘性本善’,道家讲的理,称‘道’,佛家讲的理,谓‘自性’。三个名字,从三个角度,同说一件事,那就是,‘诸法实相’或‘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再者,按照佛家的‘法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不难断定,《感应篇》正是佛陀的教诲,因为《感应篇》正是在劝导世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若能了此,惑从何起?<br/>所谓‘因缘果报’:因,是三业造做而留下的‘种子’;缘,是令种子起现行,或令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条件;果,就是‘因、缘’聚会后所得到的结果。由此可知,‘缘’最重要。因,无缘不生果;有缘,无因也不生果。其次当知道,恶因遇恶缘,才会有恶报;善因遇善缘,才会有善报。那么,什么是缘?缘,就是现世当下的‘造做’,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做。<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15:59: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7 1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Verdana">善心,善言和善行,即是当下的善缘,也就是‘前世善因’的善缘,同时,也是来世的善因;善缘是善报的条件,当然,没有善因,纵遇善缘,也不会有善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看到的一种现象:现今社会中,有些行善之人,常常行善事,确没有很快得到善报。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她)前世没有修善因;二是,现世修善,不如理,不如法。主要问题是,修善时夹杂恶业,虽常常行善,善不精纯,只是外表善,但心行不善,常常暗地里夹杂恶行和恶念,尤其是‘意恶’是夹杂中最主要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虽修善,而福报不能很快现前的原因。读者不妨看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会彻底明了其中之缘故。又因为现世的善业,是来世的善因,所以,这类行善之人,若来世遇到善缘,则必定得大善报。<br/>恶心,恶言和恶行,即是当下的恶缘,也就是‘前世恶因’的恶缘,是当下受恶报的条件。同时,当下的恶缘,也是来世的恶因。当然,人,若无恶因,纵遇恶缘,也不会当下受恶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看到的另一种现象:现今社会中,有些坏人,常常作恶,确没有得到恶报,相反确逍遥法外,享受人间富贵。这其中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这些所谓的坏人,前世修的福报太大了,现在世虽造恶折福,他依然有余福在享,其次,他并不是一生纯恶,他不时地也夹杂善业在其中,所以恶报不能马上现前。二是,前世他没有造‘恶因’,所以,现在做恶,造恶缘,不能受报。我们知道,当下的恶缘,是来世的恶因,所以,这些坏人的恶报,必定在来世兑现,除非他在来世,幸运遇到善知识,永不造恶缘。<br/>总之,《三世因果经》也讲得透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因缘果报的事实非常复杂,但总不出《无量寿经》中所讲的范围:“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报应,善恶会当归之。又,…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br/>自然有‘是’:这个‘是’是真理,是天道,是法则,是天理;即时报应:就是当场受报,或现世受报,或称花报。善恶会当归之:就是,世间一切善恶业,一定会归结到‘造恶业,必受恶报;造善业,必受善报。’这一‘天理’上来。<br/>所谓‘天道施张,自然纠举’:就是‘天理’起作用时,叫‘天道施张’。恶人,自自然然地受恶报,善人,自自然然地得善果,这叫‘自然纠举’。近一两年,世间流行和推崇一句俗语:“天道酬勤”。天道酬勤,的确如此,但是要看清楚:勤于善业者,天道酬其善果;勤于恶业者,天道酬其恶报;勤于净业者,天道酬其菩提佛果。由此可知,世人务必不要盲目‘勤劳’,当谨慎才是啊。<br/>一切善恶业,决定不会脱离‘因缘果报’的法则,这叫‘纠’;有‘感’,必有‘应’,这叫‘举’。<br/>所谓‘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就是,世间无论什么样的善恶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归结起来,全部都要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天理法则’的支配,无一例外。<br/>所谓‘古今有是,痛哉可伤’,就是,访古问今,细细观察,世间善恶,报应案例,比比皆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吗?<br/>总之,世间一切人,无人能够超脱天道之理。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缘还没到。缘,包括时间,包括造做,了解‘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要避凶,必须要‘诸恶莫做断恶缘,不令恶因起现行’,从而避祸免难,如意吉祥。人要趋吉,必须要‘众善奉行造善缘,令诸善因结善果’,进而福报现前,吉祥如意。】<br/>第二节.直解正文<br/>「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br/>太上:指《道教》创教始祖---太上老君。<br/>曰:教诲;语录;教导;说到;讲到;...。<br/>祸:统指‘天灾人祸’,包括:水灾,火灾,风灾,沙尘暴,地震,海啸,盗贼,战乱,冲突,动乱,饥荒,瘟疫,横死,伤残,病苦,残疾,乃至家破人亡,婚变刑难,等等一切,不祥事件。从‘因缘果报’的理论角度讲,祸是‘果’,亦称‘恶报’。<br/>福:五福临门,所谓:健康安宁,仁慈长寿,富贵荣华,聪明智慧,好德善终。另所谓:宿福深厚,相貌庄严,行住坐卧,善神卫护,身心端正,神情安定,一言一行,展缓徐为,衣食丰足,功名荣达,子孙满堂,忠孝荣华。总之,事事如意,处处吉祥,远离一切,天灾人祸,不遇一丝,不如意事,这就是‘福’。从‘因缘果报’的理论角度讲,福是‘果’,也称‘善报’。<br/>惟:只有;只能是...;在于;<br/>善:一切随顺‘性德或道德’的‘口,身,意’三业行为,或者,一切‘积德累功’的三业行为,统称为‘善’,包括:善心(意)、善言、善行。从‘因缘果报’的理论角度讲,善业是‘因’,得福报是‘果’,福报也称善报,指顺境善缘。又: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br/>恶:一切违背‘性德或道德’的‘口,身,意’三业行为,统称为‘恶’,包括:恶心(意),恶言,恶行。从‘因缘果报’的理论角度讲,恶业是‘因’,得恶报是‘果’,恶报也称灾祸,指逆境恶缘。逆境,是险恶的物质环境;恶缘是不良的人、事环境。<br/>全句直解:<br/>【《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告诫世间人说:世间的‘祸’与‘福’,犹如两座‘无门城’,一个叫‘福城’,一个叫‘祸城’。城郭无大门,当然不能入,这是常识。那么,福城门和祸城门,究竟是由谁开凿出来的,又是怎么开凿出来的呢?答案是,只有世间人自己,才有本事,才有能力设计和开凿‘福门和祸门’。世间凡人,为名为利,终日忙碌,身由心使,暂无休息,无非忙于两件事情,一是,明白的时候,不迷的时候,不被名利所惑,忙于凿‘福门’,然后入福城,进而享福报;二是,糊涂的时候,迷失的时候,被名利驱使,又忙于凿‘祸门’,然后入祸城,进而召灾殃,受恶报。<br/></font>
发表于 2009-1-17 16: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Verdana">而开凿福、祸二门所使用的工具,世人当知,就是‘善、恶二业’。‘善业’开凿‘福门’,‘恶业’开凿‘祸门’,由是可知,人不是在‘福城’享福,就是在‘祸城’受罪。<br/>又,善业是‘形’,福报是‘影’;恶业是‘形’,恶报是‘影’;形是‘因’,影是‘果’,因果相依,如影随形。人有‘善、恶造做’,必定受‘福、祸果报’,所谓: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br/>若人善、恶二业都不造,或纯造善业而不着相,保持身心两清净,是谓修‘净业’。净业是享清福,将来必会超凡入圣。清福快乐,常乐我净,这是圣人的福报,是真实的福报,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而世间人的福报,是假的,是过眼烟云,享完之后就没有了,除非继续凿福门。<br/>再者,所谓‘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报是福,恶报是祸,换句话说,就是‘福祸相依,如影随形’,‘祸与福’何以是这种关系呢?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由此可知:福城中有祸城,祸城中有福城,城中套城,城中连城,而城城无门,门门都需人来开凿。福门通祸门,祸门通福门,福中能生祸,祸中能生福。人,时而迷茫,入了祸城,时而又清醒,再入福城,如是生生世世,进进出出,辗转不息。这种福祸的交替,时空的转换,就交织构成了绚丽多姿,千奇百怪,无始无终的‘人生画绢’。<br/>简言之,命由自造,祸福自召,一切皆是,自做自受。】<br/>「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br/>是:指前段总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是真理,‘是’是规律,‘是’是自然法则,法尔如是。所谓‘实事求是’的是,就是此处所说的‘是’。求‘是’,就是求证真理。真理是永恒的,他不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而他的存在,与人对他认知程度的深浅无关,与人信与不信无关,你相信他,他是这样,你不相信他,他依然是这样:“祸福由人自己造,善恶之报随时到;修善得福,造恶致殃;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就是‘是’,这就是真理。<br/>文章从‘是’以后,从‘以’开始,到‘先须避之’结束,此段文字是来进一步解释和细说,祸、福到底是怎么得来的,由谁来造做,由谁来监察和评判。<br/>&nbsp;&nbsp; 以:因为;由于;...。<br/>&nbsp;&nbsp; 天地:指宇宙或法界虚空,此处特指人间天地。从科学理论上讲,天地之间,存在有无量维次的空间,目前科学家能证实的空间,已经达到了11维次。人居住在三维空间。<br/>司:监察,监督;<br/>过:是罪过,身、口、意三恶业的总称。<br/>神:特指‘三维空间’之外的众生。生活在高维次空间的众生,能够观察和影响低维次空间的众生。所以,神能监察世间人类的一切活动和造做。所谓‘神’,他有超人的能力和变化,而且刚正不阿,遇善,则欢喜护持;遇恶,则怒目金刚。由此可知,善神、恶神,是一个神,就像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善人有时会造恶,恶人有时会造善,善恶全在人一念之间。有人说,‘鬼神现象是迷信’。那么,什么是迷信?简言之,把现代科学尚不能认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规律称做迷信,是真正的迷信。又有人说,‘崇尚迷信是愚昧’。那么,什么又是愚昧?把现代科学技术尚不能探究或涉及的领域,乃至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称之为迷信,就是愚昧。<br/>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认知和探究的范围和领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若能冷静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迷信,就是现代的科学;而现代的迷信,必定是未来的科学。’有一个事实,世人当有所了解,那就是,现代科学手段的‘认知力’是有现的,而人的‘认知力’却是无限的。关于这一点,如果不是圣人贤德的慈悲告诫,我们是不会知道这个事实的。佛陀教导我们,众生可以通过修习禅定的方法,放下心里面的一切‘执着,分别和妄想’,在不必借助任何其它工具和手段的情况下,所谓‘不假方便’,就能开发出众生自身本具的无量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认知力’),就能突破无量维次的空间,就可以洞彻宇宙法界的真相。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佛陀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完全彻底通达和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就是佛陀。完全彻底放下了‘执着、分别和妄想’的人,就是佛陀。放下了一部分‘执着、分别和妄想’的人,是菩萨,是圣贤人。完全没有放下‘执着、分别和妄想’的人,是凡夫。<br/></font>
发表于 2009-1-17 16: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br/>&nbsp;&nbsp; 算减:职位降低,俸禄折损;或事业受挫,收入受损;<br/>&nbsp;&nbsp; 恶:嫌弃,厌恶;<br/>&nbsp;&nbsp; 随:跟着;<br/>&nbsp;&nbsp; 避:绕开,躲过;<br/>&nbsp;&nbsp; 恶星:恶,是‘非善’;星,是表鬼神。恶星,就是恶神恶鬼。事实上,神鬼是凡夫,未出六道轮回,是善是恶,本无一定,不完全是人们想象的:善神一定就善,恶神一定就恶。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讲,有些神鬼的善恶,取决于该人的造做是善还是恶。人修善,则鬼神尊敬护持,替天行道,护佑善人;反之,人造恶,则触怒鬼神,鬼神则疾恶如仇,都成了凶神恶煞,替天行道,惩戒恶人,所谓以毒攻毒,以恶惩恶,就是这个道理。譬如世间父母,对于子女,当子女为善时,父母当然欢喜护佑,此时现欢喜相的父母,就是‘善父母’;子女为恶时,父母必然会疾恶如仇,严加惩戒和管教,此时,现了怒目金刚相的父母,就成了‘恶父母’。这个比喻是不难理解的。所谓‘替天行道’,行什么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上天之道。由此可知,对于善人,一切鬼神都善;对于恶人,一切鬼神都恶。本文末后有‘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实际上,人心起善念,必然感得鬼神,尊敬护佑,此时他们当然就是‘吉神’;反之,人心起于恶,则必触怒鬼神,感得鬼神现金刚怒目相,此时他们当然就变成了‘凶神’。世人对此,当有所了解。当然,鬼神当中,确实有善神善鬼,也有很恶的鬼神。对于善人,因有善神拥护,其它恶神恶鬼则不能害。事实上,凡是对自己很‘凶恶’的鬼神,包括其它妖魔鬼怪,都是自己过去世的‘怨家和债主’,修行者应当有这个认知。<br/>&nbsp;&nbsp; 灾:此处为动词,指:施与祸殃;降灾于…。<br/>&nbsp;&nbsp; 算尽:俸禄全无,命中的衣食受用全部削减殆尽。<br/>全句直解:<br/>【随着恶业的累积,造恶人命中的福禄在不断削减。凡夫俗人不知道,即看不到,也听不到;顽固的人,更不相信这个事实。有缘的人,能够感觉到,甚至有的人,在梦中能看到和听到。不管‘造做人’知道不知道,相信不相信,有一点应该清楚,随着自己恶业的积累,自己的生活境界在发生同步变化,对此,自己应该能够看得到,应该能够体会得到,所谓是:日渐贫困,神形衰竭,家有内忧,外有祸患,人见不喜,朋友远离,妻离子散,病患债务,官司诉讼,判刑牢狱,各种灾难事故,如现代空难,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塌方,爆作,毒气污染,刑事犯罪伤害,等等不祥,不期而至。好事吉庆,擦身而过,可遇不可求,皆成梦幻,都变泡影。最后,病魔缠身,恶鬼囤门,衣食不济,纵有衣食受用,身体健康,难免横死骤亡,所谓:‘禄尽身亡!’是也。】<br/>
发表于 2009-10-1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发表于 2009-10-13 23: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仙道来,必往佛道去-&#1641;(&#8226;&#814;&#814;&#771;&#8226;&#771;)&#17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1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