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cStyle0" id="content"><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edu/xyztc/news/2008/12-08/U190P4T8D1478271F107DT20081208151637.jpg" border="1"/><br/><br/>姚婷的父母还未从悲痛中缓过神来<br/><b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edu/xyztc/news/2008/12-08/U190P4T8D1478271F116DT20081208151637.jpg" border="1"/><br/><br/>这张全家福成了姚婷与这个家庭“最后”的合影<br/><br/><!--Yc94EUEtAn4YSUKCaSOM -->
<div align="right"><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cn/photo/index.shtml">点击查看其它图片</a></div></div>
<div class="slice"></div>
<div class="font16Style" id="ad0">
<p> 12月1日晚,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发生因燃煤炉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1名小学四年级女生不幸死亡,另一名幸存学生至今仍未苏醒。 </p>
<p> 这12名女生都是“留守儿童”。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和她们相伴的,只有爷爷奶奶或者小伙伴,她们孤独而缺乏亲情的温暖。</p>
<p> 此外,由于当地撤并学校,她们不得不到离家十几公里的地方上学,小小年纪便离开家在学校寄宿……
<object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6,0,29,0" height="250" width="300" align="left"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param name="_cx" value="7938"><param name="_cy" value="6615"><param name="FlashVars" value=""><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i8.chinanews.com/gg/081016/101605.swf"><param name="Src" value="http://i8.chinanews.com/gg/081016/101605.swf"><param name="WMode" value="Window"><param name="Play" value="-1"><param name="Loop" value="-1"><param name="Quality" value="High"><param name="SAlign" value=""><param name="Menu" value="-1"><param name="Base" value=""><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param name="Scale" value="ShowAll"><param name="DeviceFont" value="0"><param name="EmbedMovie" value="0"><param name="BGColor" value=""><param name="SWRemote" value=""><param name="MovieData" value=""><param name="SeamlessTabbing" value="1"><param name="Profile" value="0"><param name="ProfileAddress" value=""><param name="ProfilePort" value="0"><param name="AllowNetworking" value="all"><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false">
<embed src="http://i8.chinanews.com/gg/081016/101605.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300" height="250"></embed>
</object></p>
<p> <strong> “留守儿童”的家</strong></p>
<p> 12月3日,雪后的定边县庙湾村冷风飕飕。已经中午,王万乐家门外的雪地上依然没有一个行人踪迹,门上是一把冰凉的锁。看到有陌生人过来,一只小狗“吱吱”地发出一声警告后,再也没有力气吠叫。很明显,寒冷和饥饿已经让这只小狗失去基本的防范,它用无力的眼神向来人乞求一点食物。</p>
<p> 和小狗的遭遇相同,王万乐家门口的那头黑猪也在哼哼地拱窝,现在它们共同面对的是饥饿和寒冷。它们的主人,53岁的王万乐12月2日上午听说孙女在学校煤气中毒后,忙着孙女的后事,无暇去顾及它们。</p>
<p> 9年前,也就是王帆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为了一家人生活,王帆的爸爸常年在4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当厨师,这让王帆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p>
<p> 6岁那年,王帆开始上小学,那时学校就在村里,离她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放学回家后,有爷爷奶奶疼爱,也有村里的小伙伴玩耍,过得很开心。念完二年级后,正赶上大规模撤并学校,庙湾小学也在其中。从2006年下学期,王帆转到离家4公里远的堆子梁学校,开始了寄宿生活。</p>
<p> “孩子太可怜了,8岁就出门到镇上上学,一直住校。出事那周的星期天,她回到家里见奶奶没在家,就直喊孤独得不行,晚上硬要挤进爷爷被窝里。”王帆的叔叔王光鑫说:“毕竟老师的关心和亲人不一样,要是住在家里就好了。”</p>
<p> 王帆出事后,爷爷奶奶经受不住打击,至今还在住院。</p>
<p> 在这次煤气中毒死亡的11名女学生中,仅庙湾村就有5人,她们是姚婷、刘莉、武苗苗、王莹、王帆。而她们的伙伴蔡毛毛幸运地活了下来,但至今虽有呼吸,仍未苏醒。</p>
<p> “村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都随外出打工的父母转到县城和镇上上学了,剩下的留守儿童多是家境一般的。”村会计万义有说。 12个空缺的座位</p>
<p> 12月3日,堆子梁学校的院子里,一群孩子在丢沙包。他们叫喊着、蹦跳着,全然不觉凌厉的寒风。</p>
<p> 他们都是留守儿童。</p>
<p> 11岁的王强飞跑到教室后面的宿舍。这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门窗遮盖得很严,暖融融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脚汗味。房间内两层架子床紧挨着,共住着12名男生,他们都是四年级学生,年龄在10到11岁之间。</p>
<p> 王强拉开铁制的煤炉盖子,看看炉子里还有没有煤。对于记者的来访,他有点紧张。“晚上,你们怎么处理炉子里的火?”“把火捅下去,用铁簸箕倒到外面。”“晚上,老师来检查火炉不?”“天天都来检查。”</p>
<p> 假如在城里,像王强这么大的孩子可能还要家长天天接送。每天回家后,他们会向父母撒娇或倾诉一天的快乐与烦恼。他们会睡在装有暖气的房间里,晚上睡觉时,妈妈可能还会给他掖掖被角……</p>
<p> 但是,这里的孩子只能寄宿在离家几十公里远的学校,他们只有周末才能和父母团聚——如果父亲或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就只能和爷爷奶奶团聚。平时,陪伴他们的除了小伙伴,最多的也就是班主任宋晓燕老师了。当然了,宋晓燕要同时照顾几十名学生,而且她还有自己的家,刚结婚不久的她还有着身孕。</p>
<p> 14时30分,上课铃响了,王强和别的同学一样冲进一楼西侧四年级(一)班教室。教室中间,一个煤炉和烟筒连接的缝隙露出熠熠的火焰。</p>
<p> 学生都已到齐,但教室右前方有三分之一的座位空着。老师还没有来,教室里鸦雀无声。</p>
<p> 2分钟后,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女老师走进教室。这一节是科技课,内容是教孩子们“如何搜集信息”。同学们翻开课本朗读起来,只有那12个空缺座位死一般的沉寂……</p>
<p> <strong> 求学之路有多难</strong></p>
<p> 庙湾村位于定边东北侧,距县城83公里,与内蒙古相邻。这里属白于山区,气候特点以干旱、高寒、高海拔显著。白于山区也是陕西五大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之一,另外4个贫困地区是同样位于陕北白于山区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位于陕南的秦巴中高山区、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这五大贫困地区集中了全省90%的贫困人口。“春天的时候风沙特别大,有时庄稼刚露头就被埋了。即便躲过风沙,也是十年九旱。今年猪肉贵,村民想养猪,没想到一个猪娃子就要600块钱,买不起啊!”万义有说。</p>
<p> 为了耕作和放牧方便,白于山区的村民住得比较分散,一个村到镇上有几十里路的十分普遍。因为干旱,收成不好,这里的农民过去一直靠广种薄收和放牧生存。近年来,国家禁牧,多数年轻人转移到城里打工去了。庙湾村党支部书记赵美东介绍,全村户籍在册人口1750人,但全年居住在村里的人口仅有1100人。</p>
<p> 庙湾小学的大门紧锁着,门口的墙上贴着几张村委会选举的通告,显然这所学校早已被挪作他用。透过学校大门的铁栏杆望去,能看到一排贴着瓷砖的教室。“新教室是1996年建成的,当时花了近24万元,是全村最好的建筑,可惜废弃了。”万义有说。</p>
<p> 据介绍,庙湾村一直有学校。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学生还很多,最高的纪录是278人。但到2006年撤校的时候,这里只有26名学生,从学前班到3年级,其中3年级一个班只有2人。</p>
<p> 撤校的,不仅仅是庙湾一个村。撤校前,堆子梁大一点的村子都有小学,撤校后全镇11个建制村只剩下4所小学,包括实行9年一贯制的堆子梁学校。</p>
<p> 关于撤校的原因,镇政府解释主要有两条:一是农村生源不断减少(计划生育让村里学龄儿童总量减少,此外,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些孩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转移到县城条件较好的学校);二是学校合并后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学,提高教学质量。</p>
<p> 和堆子梁镇其他村子相比,庙湾村离镇上的学校还算近的,最远的村子离镇上超过15公里。每逢周末,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要来学校接送孩子,有用摩托车的、有用三轮车的,还有用驴车接送的。</p>
<p> “学校合并后有利有弊,问题是所有的孩子只能住校,包括学前班、一二年级的小娃娃。”赵美东说:“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不敢住在村里,最大的困难是娃娃没地方上学。”</p>
<p> <strong> 操不完的心</strong></p>
<p> 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后,堆子梁学校四年级班主任宋晓燕因惊吓和悲伤,几近精神崩溃,住进医院。几天后,她被当地公安机关宣布刑拘,和她一同走进看守所的还有堆子梁学校校长赵秉宏、副校长韩惠龙。</p>
<p> 按照老师和同学们的说法,宋晓燕老师每天睡前都来检查学生宿舍的火炉安全问题。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当晚,出事女生宿舍炉子里的火肯定是倒了,隔壁宿舍的同学都知道。从事发现场的情况看,应该是洒出火炉外的煤块燃着了煤堆,才酿成大祸的。”堆子梁学校后勤老师梁满仓边说边脱下手套擦眼泪。</p>
<p> 梁满仓从事教育40年,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按他的分析,学校用的是无烟煤,燃着的煤块跌落在煤堆上,因为有灰烬包裹着不容易被发现。在梁满仓看来,煤炉取暖并不是酿成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p>
<p> 事实上,在北方,无论居民家里还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煤炉取暖比较普遍。如果天气特别寒冷,火炉是彻夜不熄的。一般而言,普通人家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火炉一定要安装烟筒,烟筒的灰烬要经常清理。如果再小心一点,那就是不要让房间过于密闭,以防万一。最后一条,房子要不要密闭,是一件矛盾的事,因为如果密闭性不好,那就意味着房间温度会降低,那么生火炉也就没有了意义。</p>
<p> 无论是出事的堆子梁学校,还是其他使用煤炉取暖的学校,共同的安全措施是,睡前务必熄灭宿舍内的火炉。一般要求,下午4时后不再给炉子加煤。如有个别宿舍未遵守规定,则在睡前一定要把炉子里尚未燃烧完的煤块倒往室外。为防万一,学校一般要有班主任、值周老师分两次检查把关。</p>
<p> 在责怪学校的同时,也有家长为宋晓燕说话。遇难女生姚婷的叔父姚军说:“按说,她平时对娃娃们照顾得还是不错,孩子们打开水时她总是守在跟前,生怕烫伤,学生回家后经常说宋老师的好话。”“这件事上,宋老师肯定有责任,但这毕竟是一个意外事件。把这么小的孩子都交给学校,我们有操不完的心,压力太大了。”堆子梁学校一位女老师这样解释。</p>
<p> 这位女教师所说的“压力”并不是随便说说,据了解,在这次煤气中毒事件前,堆子梁学校至少发生过3次大小不等的安全事故,其中比较严重的一起是8月23日发生的11岁的小学生从床上跌落的事件。</p>
<p> 8月23日夜,堆子梁学校五年级学生张帅从两层高的架子床上摔下来,被西安唐都医院确诊为“左侧脑室占位性病变”,至今经常感到头疼,不能上学。谈到跌落的原因时,张帅称,是因为学校的架子床“床板厚,护栏低”。</p>
<p> <strong> 孩子应该怎么上学</strong></p>
<p> 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后,省上就低龄学生住校问题做出安排,要求“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安排集体寄宿”,如需安排,必须配备生活教师,有专人负责学生宿舍夜间管理和安保工作。“村里学校撤并后,学生不住在学校肯定是不行的。现在的关键还是要找出隐患,以后不要再发生安全事故。”赵美东说。</p>
<p> 在庙湾村,也有不少学生家长批评镇政府,认为撤销像庙湾这类村级学校的决策脱离了实际,没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孩子过小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交给学校监护容易出现疏漏,即便杜绝了煤气中毒隐患,还可能发生其他问题;另外,孩子过早住校会产生情感孤独,长期缺乏亲子交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此外,从经济方面看,孩子住校还增加了家长的负担。</p>
<p> 一名学生家长算了一笔账:“住校学生一般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大概是5~7元,一年下来大约是1200元。这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孩子吃住在家里,粮食、蔬菜都是自己种,费用要小得多。”</p>
<p> 按说,每日5-7元的伙食费并不算高,但家长们更担心的是孩子们的营养问题。平常,这些寄宿的孩子们的菜单是这样的:早上素包子(粉条、豆腐、韭菜馅)、稀饭或油饼;中午大米饭,炒土豆丝或土豆烩卷心菜,有时有一点点豆腐,有肉的时候是极个别的;晚饭和午饭基本相同。</p>
<p> 对于部分村民要求恢复农村小学的想法,当地官员多持反对意见。“现在在编老师多是女的,一个女老师在学校都不敢住,根本分不下去。”定边县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说。</p>
<p> 当过14年代课教师的郭辉也认为,恢复农村学校有困难。“现在的正式教师根本不愿意留在村里教书,他们心理期望值很高,一毕业就想方设法,找各种关系留在县城,其次选大一点的乡镇,即便分到村里的小学,也只是当作一个跳板,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想办法调动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p>
<p> 郭辉“下岗”后,一直在堆子梁镇的建筑工地上当小工。他说,自己现在每天可以挣60元钱,比当代课教师时的不足10元钱的收入多多了。</p>
<p> 矛盾是尖锐的——孩子过早住校,就意味学校和老师可能承担无法承受之重;如果恢复部分农村学校,也面临不少困难。有人提出,像定边这样财政状况较好、交通条件尚好的地区,中心学校可以考虑配置接送学生车,专门接送3年级以下的小学生。“不管有多少困难,娃娃总不能不念书!”赵美东说。(来源:华商报) </p></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