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39|回复: 0

河北为什么盛产古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0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img=270,auto]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yqVAqoZvDibEwRMBMksTlEuG1LL6HfYciaWh4dKUJPX7D5wVRtLydfKQ9FtibI7XslcgiaqToTUicH4PQTJFniaS4JVA/640?wx_fmt=gif[/img]



w2.jpg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之滨,奔腾不息的黄河下游以北,环绕在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周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这里就被称为“冀”,“冀”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历史岁月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燕赵儿女,儒学大师荀况、一代儒宗董仲舒、医学家扁鹊、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天文学家郭守敬、戏剧家关汉卿、文学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戏水踏浪,到白洋淀和衡水湖摇撸泛舟,赏荷花映日,听渔歌唱晚。本期就和团团一同走进历史传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为您朗读。

河北虽为畿辅重地,又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好风水。放眼河北省内,在“环首都”“环渤海”的“两环”战略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背景下,位于内陆腹地的冀中南地区却显得尤其落寞。

w3.jpg

殊不知该地有一条盛产古都的大走廊,在历史的尘封中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那里正是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冲积扇,因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先民繁衍生息的乐土。其中联络中原和边塞的太行山东麓地区,也是华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是盛产古都的大走廊。

w4.jpg

仅从商代到东汉的1800多年里,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经建立了一百余个方国、诸侯国、王国。
“两河之间为冀州”,所谓“两河”,指的是晋陕交界的黄河,与黄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夹在两河之间的晋南河东之地,及太行山东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区。
“九州之内,名为赤县;赤县之畿,起自冀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时代,太行山东麓地区是重要的统治中心。位于河北邢台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阳的殷都有着更早的历史,而两者都在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

w5.jpg

周代对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顾,他们往往被分封在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因此邢、卫、燕等同姓诸侯国把控着这条南北通道。
古城邯郸作为赵国首都达158年,是战国时期的工商业中心之一。“邯郸学步”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当时的人们追慕着这个国际都市所引领的风尚。直到汉朝,邯郸风光依旧,和洛阳、临淄、宛、成都并列为五都。
东汉末年,曹操大力营建邺城,邯郸从此衰落下去(其实两者相距只有几十公里)。说起“六朝古都”,人们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邺城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也可称为六朝古都。

w6.jpg

正定开元寺。赵青山 摄

当时的洛阳经历董卓之乱后,凋敝残破,一时难以恢复;关中地区被关中诸将霸占着,战乱时间比繁荣多得多。对于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东麓地区更适合作为霸业根基。曹魏营建的邺城布局美观、规划科学,它首创的中轴线城市格局也对后代都城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齐灭亡后,北方政治中心回归陕、洛,但河北地区作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却从未谢幕。无论是唐前期中央对河北漕粮的依仗,还是唐后期河北藩镇的拥兵自重,以至于宋代与辽、金的对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无不说明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日益显得举足轻重。

w7.jpg

张家口泥河湾遗址。

此外,太行山东麓还有中山灵寿王城、燕下都武阳、后赵襄国等众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东麓地区如此重要?

w8.jpg

在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央帝国眼中,农业友好型的自然环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决条件。
得益于优良的水土气候条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富有农业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东麓扎下了根。重要的粮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驯化出来,磁山文化遗址因此被誉为中国谷子的故乡。
河北平原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适合发展种植业。当偏南的夏季季风挟裹着暖湿气流向大陆吹拂时,受到太行山脉阻挡而抬升凝结,在山前形成一条多雨带;偏北的冬季季风南下时,环抱的山脉则抵御了部分严寒,使得山麓地带的温度略高于开阔地带。

w9.jpg

石家庄铁路动车运用所。

除了发源于山地的东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点容易泛滥外,太行山东麓因为地势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黄河为主的水患威胁。而相比于难以驯服的汹汹黄河,发源于太行山地的河流体量小得多,虽然为沿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绝于史,但就波及范围、治理难度而言显然更容易被人类驾驭。
《尚书·禹贡》说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说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广泛分布着盐碱地。当时人类的活动水平不高,这些盐碱地基本上是原生盐渍化造成的。
由于河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干燥少雨的月份蒸发作用强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况,由于毛细作用地下水中的盐分就会在土壤中聚集,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就属于重灾区。一般的冲积平原坡度小、水流缓,在河湖水的顶托下,地下水不仅处于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于盐分积累,地下水的矿化度正是从山前冲积扇向冲积平原递增的。

w10.jpg

而太行山东麓的一系列冲积扇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说的,山前降水较多,对土壤盐分有更强的淋溶作用;易于控制的河流便于展开水利工程。因此,冲积扇上的土壤盐碱化灾情更轻、治理更易。
战国魏文侯时期,邺地就开凿了以漳水十二渠为主体的灌溉渠系,使得斥卤之地可以种上稻粱;燕国的农业中心督亢之地同样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优良的农业地理环境能够养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东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强的生产力、更大的市场、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东麓对于古代统治者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w11.jpg

除了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太行山东麓还是衔接南北、控扼东西的交通枢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北方向上,从洛阳渡过黄河,再沿太行山东麓北上抵达幽蓟地区,进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关隘与塞外游牧经济区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炀帝开凿永济渠之前,太行山东麓长期是沟通华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动脉。水运通达之后,政治中心从长安、洛阳逐渐向漕运更加便捷的开封转移,相对水路运输,太行山东麓作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势了。但从9世纪末开始,另一条穿过河北平原中心地带的南北陆路交通动脉却日益重要起来。

w12.jpg

北宋和辽国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对峙后,连接开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辽驿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唯一干线。
但传统的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显然更安全。11世纪下半叶,黄河下游频繁决口、改道,截断了“宋辽驿道”,往来的使者“进退不能,两朝深以为忧”。元丰四年,“宋辽驿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绕行太行山东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这条相对干燥的陆上交通线以及它所串联起来的经济重镇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第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京汉线就选址于太行山东麓。

w13.jpg

赵州桥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在河北省会变迁不定的年代里,除了作为首都的北京和有着沿海区位的天津,河北省会的另外两个(备选)就是太行山东麓上的保定和石家庄。石家庄西侧的井陉是联络山西的重要孔道,经由井陉的正太铁路和京汉线交汇于石家庄,这种处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枢纽地位,也是最终将省会定在石家庄的重要考量。
在东西方向上,虽然太行山将山西和河北断然分隔,但贯穿东西的太行八陉依然将两个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w14.jpg

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建于北齐时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乱以前,北方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北方内部的东西之争也格外引人注目。因为看重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优势,以及控扼河北、山西两大地缘板块之间往来的军事价值,东西对峙时期的东方偏霸政权屡屡定都于太行山东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战国时期的赵都邯郸、中山灵寿王城、燕下都武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座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古都名城,仿佛在太行山东麓串起了一条珍珠项链。虽然经过时光洗礼而色泽黯然,但它们积淀的价值依旧沉甸甸,仍然值得认真检视。

w15.jpg

荡舟荷花淀。  任振潮 摄
古都之乡何时能再现往日辉煌,恐怕是每一个当地人每天都在关心的问题。
w16.jpg


文章内容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地球知识局,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


w17.jpg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这里,感谢收听,再会!


w18.jpg

朗读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点击底栏菜单“我要朗读”成为朗读者,同时可在喜马拉雅APP关注“青春北京”收听读书会往期更多精彩音频。


w19.jpg

w20.jpg
                        本期荐书
w21.jpg

《乡土中国》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读传统中国的经典之作。在“乡愁”日渐成为一种“经济”的当下,重读经典,或许能让我们更清醒的面对这片古老而亟待新生的土地。

w22.jpg


w23.jpg
欢迎荐书   
每期从留言中选3 位小伙伴,送出该期推荐的图书。下期见!请上期留言的Chou、思晚、梅川洼子三位小伙伴留言告诉我们收件地址,团团将为你快马加鞭邮寄出《枪炮、病菌与钢铁》。顺便,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来评论收书哦~

更多内容可在掌阅APP阅读哦!

w24.jpg

w25.jpg

编辑  | 任姝哲     美编  | 乔 通

后期  | 任姝哲   校审 | 刘  青   校对 | 白琼瑜

w26.jpg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w27.jpg

w2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