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68|回复: 0

桂林!桂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7 0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w2.jpg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地球旅客

w3.jpg

宜人独桂林

时隔七年,我第二次来到桂林,这座小城依然保持着她不紧不慢的格调。

当中国其他城市的楼房越盖越高的时候,桂林却从不慌张,因为若要以“高度”去评判一座城市,她自有决胜的法宝。

在世界摩天大楼之都香港,百米以上的高楼3000余座,而在桂林2万多平方公里的岩溶盆地中,高达百米的石峰蔚然林立在民居之间,星罗棋布,难以计数——这是大自然打造的“巨型城市狂想曲”。

w4.jpg

曾听人说桂林的岩层太脆弱,不能承重,所以桂林才盖不起高楼。而这次我却在临桂新城区看到一排排30多层高的楼盘稳当当地立着,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实际上,早在1985年,国务院就下达过特殊关照:桂林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都要与“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属性相适应。

所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没有成为传说,这其中包含了桂林的取舍——可以不要工业,不建高楼,甚至不做首府,只要青山长在,水长流。

俯瞰桂林老城

(摄影?孤城)



w5.jpg

w6.jpg

在中国大陆的西南角,埋藏着一片广袤的石灰岩,范围涵盖粤、桂、湘、黔、川、云、渝、鄂八省(市/区)。

这是地球上规模最大、观赏性最高的岩溶地貌景观带,总面积多达55万平方公里。

然而,绝大多数的美景都被险山恶水所淹没,唯有占比不足二十分之一的桂林,一枝独秀,蜚声世界。

有人说广西处处是桂林,但我觉得桂林是独一无二的。

别的地方要么是只有山而没有水,要么水有余而山不足,唯有桂林,因为蜿蜒流过了漓江,奇山秀水交融辉映,才骤然有了灵气。

w7.jpg

在群峰间绕转穿行的江水,可以让人们泛舟漂流,以游鱼的姿态亲近这如梦似幻的山川。

漓江漂流,从杨堤到兴坪

(摄影?孤城)



w8.jpg

w9.jpg

而岸边诸多可以登顶的石峰,又能让人以飞鸟的视角俯瞰这片瑰丽的大地。

俯瞰漓江,在相公山顶

(摄影?孤城)



w10.jpg

一远一近,一俯一仰,桂林山水的万般姿态尽收眼中,让人恍惚觉得自己已身处仙境。

w11.jpg

1637年初夏,徐霞客乘船由漓江进入广西,与向往已久的桂林山水对视,这位阅尽河山的大旅行家也不免惊呼:

“洵神仙之境,首于土界得之,转觉神州凡俗矣。”

徐霞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攀山涉水、探洞寻奇,并写下洋洋洒洒15万言的《粤西游日记》。

虽然明朝时期的徐霞客还无从得知什么是石灰岩,什么是碳酸钙,但他却在日记中一语道破桂林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比如,他这样解释峰林峰丛和钟乳石:

“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



w12.jpg

▲摄影?孤城

“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滴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



w13.jpg

▲摄影?孤城

岩溶地貌在国际上通用的称谓叫喀斯特地貌,但实际上徐霞客在广西桂林的探索,比西方学者在南欧喀斯特高原的研究还要早上200年,《粤西游日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岩溶地貌的著作。

如果中国在一个多世纪前的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么这种美丽的地貌景观也许就会被冠上桂林的名字。

大雨过后的漓江两岸

兴坪渔村



w14.jpg

桂林举世无双的岩溶景观,是地质造物的无数机缘巧合:

亿万年沧海桑田的轮回中,这里沉积下厚达数千米的石灰岩岩层;板块运动,地裂山崩,巨大的岩层上产生众多裂隙,雨水浸入,垂直向下溶蚀岩体。

随后,地壳抬升,桂林成为三面环山的盆地,雨水汇流成江;江水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峦的坡脚,使其坡面不断平行崩塌后退;时间累积,只有坚硬的岩心矗立不倒,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彼此分离、参差错落的石峰。

w15.jpg

从桂林至阳朔的80多公里漓江河段,是岩溶地貌发育最为集中的地带,全程都在桂林境内流淌的漓江,不仅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桂林人,更是以其恒久不息的侵蚀力,打磨出了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漓江百里画廊

(制图?孤城)



w16.jpg

而漓江的故事还远不止于此。

w17.jpg

公元前221年,秦攻灭六国,一统天下。

为巩固政权,开疆拓土,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岭南。

公元前219年,秦王朝举全国之力,发兵五十余万,剑指百越。

然而,五岭横陈,河网密布,攻打广西的秦军即使“三年不解甲驰弩”也依然举步维艰。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岭南的土著部落拼死抵抗,而远征的秦军却时常粮草不济、疫病风行,这让大秦的虎狼之师损兵折将,叫苦不迭。

漓江河谷,南下进入广西的孔道

远处的那堵巨墙即为五岭中的都庞岭



w18.jpg

自湖南进入广西有一条天然低海拔通道——湘桂走廊,湘江和漓江在此擦肩而过,最近处相隔不足30公里。

善修水利的秦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这个通道的咽喉之处,开凿一条运河,沟通湘江和漓江,秦军的兵马粮草便可顺水南下,数日之内即达南海之滨!

湘桂走廊与灵渠

(制图?孤城)



w19.jpg

苦于久战的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创想,秦军将士和当地民夫一起,劈山削石,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

公元前214年,一条总长37公里人工运河建成通航,这就是灵渠。

渠成当年,秦军如虎添翼,迅速收服岭南。

兴安灵渠铧嘴

铧嘴将海洋河三七分流

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



w20.jpg

漓江向南汇入珠江,湘江北去融入长江,灵渠把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轻巧地系在了一起,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亦被汩汩清流所化解

灵渠渠道

(摄影?孤城)



w21.jpg

从秦始皇南征开渠,到唐代张九龄凿通大庾岭路的近一千年间,湘漓水路都是连接中国南北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通道。

灵渠上繁忙的航运,也一直到1938年湘桂铁路通车以后才逐渐减少。

灵渠的战略地位

(制图?孤城)



w22.jpg

w23.jpg

秦始皇把岭南纳入版图,并设置桂林、象和南海三郡,虽然桂林郡的郡治并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但“桂林”这个名字从此闯入人们的视野。

当战火平息,为征战而开凿的水道又成为商旅要道。商人把耳闻目见的故事流播四海,文人则把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传扬。

漓江的江面上舟楫如云,桂林山水也在来来往往的目光和品评中渐渐成名。

w24.jpg

于是,张衡早在东汉就把对桂林的憧憬写在了著名的《四愁诗》中: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

而没去过桂林的杜甫也知道: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韩愈则在送别去桂林当官的朋友时,直接透露出自己的羡慕: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w25.jpg

唐元和年间,被贬柳州的柳宗元在路过桂林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至于不必远道跋涉,不必登高临险,山环水抱,四面风景一样优美,争奇竞秀,各不相让,遍行天下而无处能比的景观,只有这里能称得上。

这是第一次有人将桂林置于天下的范畴而加以评判,也是文章大家对桂林山水发出的第一波传世赞誉。

w26.jpg

w27.jpg

岭南向来都是失意官员的热门流放地,中原的文脉也因此源源不断地流入岭南。

去往广东方向的贬官多走大庾岭路南下,去往广西方向的则都会经由灵渠进入漓江,而桂林是必经之地。

漓江上的渡轮

(摄影?孤城)



w28.jpg

除了柳宗元,与桂林有过交情的文坛大佬还有颜延之、张九龄、李渤、李商隐、黄庭坚、米芾、范成大……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哭丧着脸来的,因为桂林山水已名声在外,所以也有很多是坐着小船哼着小曲来的。

闲暇的时候,他们以文人的雅兴,打理起周边的山头,铺路、架桥、建亭,取名字……这就是桂林最早的旅游开发。

独秀峰颜延之读书岩

(摄影?孤城)



w29.jpg

对旅游打卡,古人的热情丝毫不亚于我们,但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圈,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过呢?

古人看中了石灰岩山峰上一块块平整的石壁,没错,把想发的状态刻写在石壁上!——蔚为大观的桂林摩崖石刻诞生了。

桂林龙隐岩摩崖石刻

(摄影?孤城)



w30.jpg

因为要刻在崖壁上,无法轻易删除,发表状态自然不能草率,要选一块好石头,想好主题,编辑好文案,还要找技法好的师傅刻上去。

龙图梅公瘴说(局部)

(摄影?孤城)



w31.jpg

由于难度跃升了好几个级别,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慎重很多。除了被山水激发出来的好词句,人们还会分享出家中珍藏的名帖、名画、名作,甚至地图、菜谱和药方。

1198年,“元祐党人”梁焘的曾孙梁律,把祖上偷偷藏起来的“元祐党籍碑”拓片拿出来,重刻在了龙隐岩。曾经的耻辱柱,转眼变成了光荣榜,这块石碑就是大宋百年风云史。

龙隐岩元祐党籍碑

(摄影?孤城)



w32.jpg

1215年,广西转运判官方信孺从米芾后人那里求来米芾的自作小像,刻在了还珠洞米芾题刻旁,他或许不会料到,自己心血来潮刻下的画像,后来竟成了米芾唯一一件没有争议的传世画作。

还珠洞米芾自画像(拓片)

(拍摄于桂海碑林博物馆@孤城)



w33.jpg

如诗如画的山水,看不够,拿不走,又不能用围墙圈起来据为己有,怎么办?方信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把“方信孺游”四个字排列成边长近3米的方形,刻在了山崖上,就像在一幅山水画的落款处,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在精神上宣告这片山水的归属。

方信孺七星岩题名(拓片)

(拍摄于桂海碑林博物馆@孤城)



w34.jpg

据不完全统计,在桂林市区的35座山峰上,留存有2000多件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规模之大、题材之丰富,全国首屈一指。

“看山如观花,游山如读史”,这璀璨的人文积淀与岩溶地貌景观的完美结合,也只有在桂林才得以一见。

w35.jpg

陈毅说“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无论是霞光映照,还是烟雨迷蒙,桂林展现给外人的面貌永远是美好而惊艳的。

山谷里的民居

(摄影?孤城)



w36.jpg

夕阳下的村落



w37.jpg

然而,视觉上的享受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山水虽好看,但却不能填包肚子,对于世代生长于此的人来说,耕地、水源和交通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云端之上开垦梯田



w38.jpg

修复坍塌的田坝

(摄影?孤城)



w39.jpg

而旅游业的兴起,让这一切变得不再一样。

当无数人因为一幅画、一句名言、一张照片而涌入桂林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都变成了景致。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桂林城区,那些值得一看的山峰大都被圈起来收起了门票,票价还不便宜。原本浑然一体的山水被分割成了众多各自独立的小景区,当满怀期待的游客发现走到哪儿都要买票的时候,对桂林的印象也大打折扣。

于是,大家像吃快餐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根本触及不到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而仅凭“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古老的口号,也已经越来越难以激起人们出发的欲望。查看一下近些年各个机构推出的旅游目的地报告,会发现,桂林已经被挤出人气榜单很久了。

若能换个角度思考,深挖一下山水背后的故事,取消一些景点之间的藩篱,游客必然要在桂林停留更长的时间。由此,不仅能衍生出更高的价值,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一面。

大自然馈赠给桂林的那八十公里山水谣,不仅是桂林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遗产;桂林山水所展现的东方神韵,更是中国儒雅文化的诠释与凝萃。除了“山长在,水长流”,可能还需要加上着眼长远的开阔,才能让这片炼造了千万年的山水风物,始终以清新的形象,世世流传。

w40.jpg

w41.jpg
END


2019年

跟《徒步中国》一起

每天发现新世界



w43.jpg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1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