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26|回复: 0

40年中国女性情爱观的变与不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0 05: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女性的道路似乎更多了,但走起来又都很艰难。

● ● ●

40年中国女性情爱观的变与不变

1978到2018,整整40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婚姻、个人生活,也有太多超出想象。20世纪之末,网络进入中国,信息大爆炸,那时还讨论“网爱是否见光死”,谁能想到现在有那么多人使用智能手机约会陌生人呢?

女性从“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全国人民大讨论“为何中国就没有高仓健”,发展到今天迷恋“暖、萌、花美男”。从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到28岁不结婚被媒体惯之以”剩女“,再到48岁单身美女俞飞鸿”为自己而活“变身国民偶象。从“惟愿一人爱一人”,到被全世界的媒体当成是“easy girl”。

w2.jpg

四十年间,中国女性的情爱观真是天翻地覆。但我们还是一个只有2%的女性使用卫生棉条的国度。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喜欢叫对方“老公”,对爱豆也毫无创意地叫他“老公”,“婚姻关系”成了度量一段感情浓度的最高标尺,这听起来又是那么地传统。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很社会学。

贞操观变了

90年代初期,流行杂志上开始出现“人造处女膜”广告,一直到现在都还能买到这种产品,但使用的人群已经大为不同了。所谓的“人造处女膜”,是含有化学液体颜料的硅胶类薄膜,将它放在身体内部,发生性关系时薄膜破裂,液体颜料流出,给人造成一种“处女膜破裂”的感觉,为那些想要证明自己“还是处女”的女性制造铁证。

w3.jpg

由此可看出,即便当时大部分青年人已经不再坚持非要结婚才发生性关系,但还是非常在意自己当下这位性伴侣是不是处女,男人则没有这种道德困境,所以一直没有人发明“处男膜”。

90年代末期,网络出现,网络恋爱随即流行,有坚持“网络聊爱”但不见面的“纯网爱”,更多人会去见网友,很快“一夜情”这个词就出现了,2006年口述读本《天亮以后说再见》成为畅销书。男性不会再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男人才想一夜情,他们也开始接受自己未来的伴侣曾经与别人有过过去。

2017年,一项城市社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90%的女性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70%的女性并没有和第一位发生关系的男性结为夫妻。也就是说,“贞操”这个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人在意的是在婚恋关系内对方有没有为自己守贞,而不执着一定要找一个没有性经验的人结婚。正因为这种变化,“人造处女膜”或者“韩式处女膜修补术”一类的市场,基本是由从事特殊产业的人群来维持的。

w4.jpg

历经40年,不管乡村还是都市,很少有人执拗地一定要寻找一位处女作为伴侣。当然,“处女情结”还是有,具体表现就是,大部分男性依然会觉得,同一名处女发生性关系要格外慎重,自己有可能要为她“负责”。大部分女性,对于第一次的性关系,依然在乎是两个人的关系如何,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而不像西方女性那样,抱着“尝试”、“经历”、“好奇”的心态,和自己看的顺眼的人体验一下。
婚姻观没变

贞操观的变化带来的是关于爱、关于性、关于情爱关系的变化。00后现在已开始恋爱,他们80后的父母操心的是如何保障孩子的性安全,很少有人执拗地认为孩子不应该“早恋”,或者没有结婚的可能就不要“那个”。一些开明的父母开始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性教育,其中也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他们的恋爱关系。更大一些的孩子,带着父母去相亲,即是娱乐节目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投射。

w5.jpg

总结起来,就是我们不再将性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甚至不再将性与爱捆绑在一起,但是谈到婚姻这个命题,其实核心的内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生物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w6.jpg

不同的时代炙手可热的结婚对象是不同的。80年代流行找飞行员和空姐,因为他们长得好、收入高、社会地位尊贵;90年代流行找外企高管或者老外,嫁给他们就可以获得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00年以后找暴发户;10年以后找码农、国企……看起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选择,实际还是根据对方的职业、资产、社会地位来确定是否适合婚配,这是婚姻的社会属性。

男人呢,除了一贯地追求“年轻貌美肤白”,也越来越看重女方带给自己的经济利益,一提“拆迁妹”眼睛闪闪发亮,我们对于婚配对象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期待值都大大提高了,年年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看起来是一个暂新的说法,其实,这种对于社会资源的优先考量一直存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

中国发展了四十年,我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婚姻作为安全的保障,而不是情爱的归宿,依然是很多女性的真实诉求。

越来越有想法,也越来越清醒

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是中国最近40年社会变化的基础。女性的穿着打扮、审美趣味,被商品经济席卷。告别六七十年中性化的“铁娘子”装扮,中国女性开始寻找 “女人味”,穿裙子、做头发、化妆,着力表现柔美感。直到“李宇春“时代,中性打扮又成为追求个性化的部分女性的选择,女性对于自己外表的塑造,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一面,而不是时尚给什么就追什么。这是女性自信自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显性表现。

w7.jpg

w8.jpg

容貌的变化是内心的反映。从“女以悦己者为荣“,到“女人看重自己的外表为的是自己开心”,女性在情爱关系中越来越持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被洗脑。爱情依然是吸引女性读者和观众的主题,但是对于爱情的理解却大大不同了。从前的“只愿一生爱一人”,“初恋是最美好的情感”不再被信守,越来越多女性认为,“初恋时我不懂爱情”,甚至认为“恋爱经验越多越好”。

面对婚姻,女性持有更谨慎的态度,单身期越来越长,也有人很早就宣称自己是“不婚主义者”。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十年间,“剩女”这个词被媒体制造出来,全社会逼婚,让年轻女性集体焦虑了。直到很多人慢慢醒觉,努力将“剩女”的标签扭转为“胜女”。

w9.jpg

今天的女性比以往似乎选择更加多,但似乎条条路走起来又都很艰难。女性不再甘于做“第二性”,开始争取自己的独立意志,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经济独立,但是她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这种独立性一定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的。

w10.jpg

防失联请加个人微信号

w11.jpg

爆文阅读:

1:巫宁坤:一滴泪

2:广东高官情妇事务所

3:赵紫阳最后岁月

:4:孙维世的故事

5:“洪常青”出狱以后

6:揭秘:毛泽东遇江青前夫 瞪大眼握手说“和为贵”

7:上海腐败高官的职业情人:美女卢嘉丽

8:黄永胜之子解密:毛新宇的身世之谜

9:叶群的爱情婚姻

10:中国“契卡”谢富治其人

11:历史秘闻:王光美的另一面

12:胡耀邦:同知识分子一起“搞点骨头”

13:胡锦涛同志退休的这五年

14:贺子珍的最后岁月

15:房峰辉将军落马记

16:十个朝鮮工人在上海

17:鲜为人知的河南75·8·8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18:“她的头在我的手中入梦,我的头在她的梦里打滚”

19:白恩培现形记

20:成龙,一个娱乐界的顶级人渣!

21:那些为缅共冲锋的知青们,失去国籍下场悲惨

22:河南省交通厅5任厅长打炮史:4死1生

23: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24:范冰冰:红黑20年

25:一个杀人犯是如何混到城管局长的?

26:曹天 :我愿用一亿元做廉政保证金,竞选郑州市长

27:陈希同和他的“五朵金花”

28:香港第一绑架案,李嘉诚如何解锁悍匪张子强?

29:“头号警花”是怎样成为高官“公共情妇”的?

30:知情人讲述:杨卫泽与季建业鲜为人知往事

31:王宝森自杀始末

32:刘亚洲: 萧华为什么整段苏权和钟伟

33:习远平:哥哥15岁遭疯狂迫害,多次关押审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7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