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800|回复: 20

佛教为什么要深信不疑才会有感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9 0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为什么深信不移才会有感应?比如说观想持咒或者持名念佛 如果不信 就会没有感应,把佛陀比做母亲 但是如果即使不相信母亲,但是求母亲帮忙,母亲还是会帮助我们,怎么理解呢?
发表于 2020-1-19 08: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瞎扯。
我当时是三教一起学的。道教,基督,佛教,床头放各种书,也包括理想国之类哲学书。
其他的没学出什么感觉。
道教太晦涩,我从12岁就开始按周易参同契练。除了把腹呼吸练成了本能之外,并无卵用。
基督教的洗脑教义我实在接受不了。看完旧约就扔了。
佛教一开始看地藏经。我看经里有增强记忆力的办法,就是“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那段。我觉得这特异功能不错,就照着做。也没完全按标准。比如经里要求21天内志心念地藏名。我基本也就念了三天。真见鬼了,呃,是见菩萨了。之后只要是佛经我就很容易背下来。包括各种咒。而且背了绝对不会忘。七年前背的药师咒现在也是张口就来。楞严咒也一样,只要起个头就滔滔不绝。
要知道我记忆力不好。上学时最痛很背诵全文。考研因为政治而败北。这绝对不科学。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当时我并不信佛教,是当练道教内丹一样试验玩的。一玩就有结果,所以才信的。

要说迷信洗脑,基督教最轻松了,信了就上天堂嘛。佛教绝不是信了就管用的。没修没证,信到发疯也是继续轮回。
发表于 2020-1-19 08: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萨等圣者的大悲心是不会中断的,如同大雨平等降落,无论是高山,还是地面,还是河流,都被润泽到。
但是有的地方雨过之后很快就渺无痕迹,
有的地方只是河流,积水。
只有落在肥沃的农田上,再进行努力的耕耘料理,才可能丰收。
这就是信心的作用,有了信心,佛法才能进入保留在内心中,并持续的润泽内心。
也有比喻,有信的众生面对佛法,就如同完善的器皿,能够接受法水的倾泻,而无信的众生就如同有漏洞的器皿,随受随漏,无法保存,最终于佛法只是个过客。
供养诸位《华严》里面的这段: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心清净无垢浊,灭除骄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恡。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使诸根净明利,信力坚固无能坏,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信能超出众魔道,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不破坏功德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上智,信能示现一切佛。
发表于 2020-1-19 08: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为道元功课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都不信,怎么谈得上诚心呢~

昨晚写的,今天再补充补充…
1,有关感应,感应这回事吧也和个人因缘有关。我是信的,但我念经就没有感应。我老公也不是特别信,也不是不信这态度念,他就有感应。可见就是个人因缘。

2,有关母亲帮助的比喻,我觉得是这样:不信的人就好比需要帮助时侯喊妈妈帮忙,既不知道妈妈在哪儿,也不知道妈妈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怎么办,就站街上喊吧,巧了,母亲就在不远,听到了就帮忙了。不巧,母亲不知道逛街逛去哪里,听不见,那就没办法帮不了。
发表于 2020-1-19 08: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非也,无须深信,只要起修。修而有感,得证所学,所学非虚,得增信心。
观想之道,修己如佛。观佛之身,己身如佛,观佛之心,己心如佛,观佛之行,己行如佛。
持名念佛,但求专心,见闻涉佛,即入我心,一心不乱,我即为佛。
感应之事,非限神通,见伤痛而不忍,遇危难而援手,行善事则心喜,非其道则不行,如此种种,即为感应,身心所行,实如菩萨。
发表于 2020-1-19 0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亲身经历,确实一旦选择深信不疑,就的确会收到感应,我的事情暂时还不想说,只是希望看到的朋友,你不要存二心,相信佛不打诳语,用心的去求去感受,你自然会得到感应。当然,不要刻意去追求感应,不过对于初学者,通过这些感应能增进信心就很好了。
千言万语赞不尽,无量佛恩还不完
发表于 2020-1-19 0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信不疑也不会有什么感应,觉得有感应多半是精神开始出问题了。
发表于 2020-1-19 0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话的肯定是伪佛教,甚至是邪教。佛陀从来反对先信再修,而是先学习佛经知识,然后去实践中验证,证后再信,证信后再修,这和学习科学知识是一样的。我们看佛经《阿含经》中佛祖从来都是通过善知识、论辩教导大众,使其自身证得而坚信不疑,何曾见过佛祖上来就呼口号“信我者将得福;信我者上天堂”之类的?反之,佛经中倒是记载佛祖曾说过:“不要因为这话是老师说的就轻信。”
发表于 2020-1-19 0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吸引力法则不?说是对信仰深信不疑,还不如说是对自己深信不疑,你自己信了绝对能实现,才能实现啊。
不确定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但是之前在什么都还没有信的时候,各自都学了学,试了试,总结的。灵修类各门各派方法不同,殊途同归。
发表于 2020-1-19 08: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20-1-19 08: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不是这样的,佛陀说过:(对不起,我是外地的,不是大陆的,呵呵,所以学的佛经非中文版本的,而是别的语文的,所以要写几句佛说的话,具有挑战的)佛说:正如金匠试着金的真赝,他们用搓,切,等等手段,你们(我的弟子)也将把我所说的话,先验证先才接受,而不是凭着对我的尊敬而接受我所说的话。”
发表于 2020-1-19 08: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alphag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844992/answer/591167472

下面这一则佛陀的神通案例出自《十诵律》,是所有宗派共认的戒律。
有一时目连。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居士舍。与敷座处共相问讯。居士言。大德目连。是妊身妇人为生男女。目连答言。生男。语已便去。复有一梵志来入舍。居士问言。此妊身妇人为生男女。答言。生女。后实生女。
诸比丘语目连。汝先说居士妇生男。今乃生女。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汝目连应摈治驱遣。是事白佛。佛语诸比丘。莫说目连是事犯罪。何以故。目连见前不见后。如来见前亦见后。是时此女是男。后转为女。目连随心想说无犯。后复相他生女亦如是。---《十诵律》
有一天目犍连持钵去居士那化缘,坐下问讯后。
居士问:“目犍连大师,请问我媳妇怀的是男孩女孩?“
目犍连回答:“怀的是男孩。“说完便走了。
后来,又有一位外道前来化缘,这位居士又问他同样问题,这位外道答:“怀的是女孩。”
不久,居士媳妇生了个女孩,很不开心了,认为目犍连是在骗粉,这事就传开了。
其他僧人得知后,便找目犍连对质:“你先说居士媳妇生男,现在却生了个女儿。你根本就没有神通,是在说谎,按照戒律,应该迁单!”
目犍连毕竟是大弟子,这事最终还得佛陀来裁决。于是大家拥着目犍连来到佛陀住处。
佛陀便召开僧团大会,说:“各位不要认为目犍连因为这事犯戒了,为什么呢?目犍连的神通啊,只能看到已经发生过的事,却不能预知未来。而如来则不一样,可以见过去事,也可以预知未来。”
看大家若有所悟的样子,佛陀继续道:“在目犍连看胎儿性别的那个时间,这位居士的媳妇怀的的确是男孩,只是后来,又转为女孩了。目犍连是按照当时的观察如实说的,因此不犯妄语。后来那位外道再观察时,发现胎儿是女孩,也是这个原因。”

我们现在知道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胎儿在生殖细胞结合之时,性别就已经确定,根本不可能怀了一半还能男转女的,这点也是现代佛教的共识(净土宗除外,很多人宣称B超为女孩,但通过念佛、地藏经、观音菩萨名号后,胎儿成功女转男了,如果他们用DNA测性别的话,还能做到吗?)
因此,我们要么认为佛陀也曾妄语,要么认为佛陀的神通不准确,居然还能观测出违背自己教义的“女转男”来。
发表于 2020-1-19 0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有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发表于 2020-1-19 08: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清法师:信 愿 行必须具足



佛教为什么要深信不疑才会有感应?-1.jpg
现在我们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来给大家解释。经上这样说的,“佛告阿难及韦提希”,韦提希就是那个皇太后,“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这里面就有身份、所行等等,后面都是这样,上品中生者也一样,上品下生者也是一样。这样的话就非常有条理了,就容易理解了。
“上品上生者”,佛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就是能够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什么身份的人,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是这样说的,“若有众生”,身份都是众生,就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缘,可是你干了什么,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到中品的时候讲到持戒的时候,都已经看出来了,到了中品就是在家人。因为从那个戒条上看出来了,下面讲。“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还是发愿。发愿之前,这个信,信字当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说信字当头,发愿,这个都是必要条件,已经讲到了。
接下来做什么,就是信、愿、行,三种要件必须具足,“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就能够往生西方。“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一个总的要求。一者是至诚心,是真诚的,不是虚假的,修行不是做给谁看,这个一定要知道。第二是深心,深心是什么意思?深信切愿,就是不但诚、还得切、还得深。第三是回向发愿心,你信了、你诚了,干啥?我愿往生西方。
所以在这里,题目就给大家一个消息,就是在这里也可以发愿往生上品上生,这个我们都会说,我走了以后上品上生,是在发愿的前提上去行持,对应上品上生的那些功德,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还是个列举。如果你仅仅认为不杀生,其它都不要求了,那就错了。“具诸戒行”,这里面他分三类,“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个我们可以结合以前的讲稿,它属于十善业道法,三乘共道的基础十善业道法。十善业道法第一就是不杀生,这个讲到过,在济南讲到过,我们有这个讲稿,已经形成视频了,网上能搜到。
十善业道法这是三乘共道。三乘共道就是无论你是修什么法的,这是基础。就相当于说我们是住楼房的,有人住三层楼,有人住五层楼,有人住十层楼,三层楼的,爬到三层他到家了,十善业道。那个五层楼的也得经过三层楼上五层,十层的也得经过三层再上十层,三乘共道是这个意思。
“一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它相对应的是十善业道,相对的是比较不发心的那一类。
第二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大乘方等经典属于大乘教法。有的人念乘cheng,念sheng才正确。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等也就是大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相当于修持大乘法,修持大乘法的人对应着他就是一个大乘行者。刚才我们讲到了,他是一个大乘行者的标志是什么?发了菩提心的人。所以佛教的经典,无论你怎么讲,无论哪部经,他都是相互联系的。能够读诵大乘经典的人,他就是行持大乘道的人,行持大乘道的人往往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行者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那么和刚才我们念的前几段都相似了,都有对应了。第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这是第二类人了。
第三类人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具此功德,修行六念,这也是经典上的词。“六念”,哪“六念”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是六念,这是第三种人,具足六念。这个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意念的意思,不仅仅是口称,比方说布施吧,“施”是布施的意思,不仅仅是叫你念布施,布施布施,是心里想着布施,有缘要去做布施的功德,行布施的功德。念佛,这个应该以后再讲。念佛我们现在都认为是口称名号叫作念佛,真正地念佛是什么?心和佛不离,心和佛的功德不离,和佛的智慧不离,你的心和佛的行持和愿力不离,这才是真实地念佛。口称名号不是佛教传统说的念佛,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口称名号是真实地念佛,真实地念佛是心和佛相应,这个在下面就有所体现了,这个是有根据的。
当然,我们现在念佛的方法仅限于阿弥陀佛,口称名号,这也是念佛的一种,但仅仅是一种,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基础,这是皈依的基础。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是以三宝为依的。如果没有三宝的依靠和基石,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不能开显,都是没有基础的。所以你六念当中念佛法僧三宝这个很好理解,佛法僧三宝这是主体。那么他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法。什么法?佛是讲法的,僧是修法的,法是主要的。
诸佛对法是比较尊重的,对法是比较欢喜的,众生通过法来成就,所以说佛法僧三宝,他的主体真实含义是以法为重点。这个法能够使人成就,这个法是什么呢?无漏学,也叫三无漏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说以戒为代表,戒定慧三无漏学。念佛、念法、念僧相当于念戒,这个是所念的主体,这个是行持的指导,以戒为代表,代表戒定慧三无漏学。“施”是什么呢?六度万行的第一步是布施度。这个是大乘菩萨道所必须行持和知道的。
以布施为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一共是六度,以布施为代表。
还有这个“天”,也可以叫天人,我们可以把这个天分两类,一类是世间的天,世间的天人,天界,这个要比我们人世间要高,这属于一个增上生;
第二类是把佛国的境界看作天国,这是第二类,任何佛菩萨的佛国境界看作是天国。所以这个天,它分两类含义,第一类是世间的,包括玉皇大帝,包括夜摩天等等,就是我们那个二十八层天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这是世间的天。所有依报庄严的佛国净土,我们也可以叫作天,它代表这两类。如果你能生到世间的天界,那要比我们这个世界要好了,但是他还没有了脱,他叫增上生,如果说是我们往生到任何佛国了,或者是了脱了,它叫决定胜,了脱了最终成佛了。增上生和决定胜,这个增上生一般是人、天福报给带来的,或者是乞求人天的那一类的人得到的;那么决定胜是乞求了脱和成佛的人,最终成就的。
所以说,修行六念,是以佛法僧三宝为基础,修持各种戒行,大行菩萨道的六度,然后你或者得到增上生或者得到决定胜果报。这“六念”真要展开很多很多。如果不这样讲,就会不懂:我们是往生西方的,搞了个天?这是佛说的,那不是我搞的,那怎么讲呢?那佛叫咱往生,又搞了个天,如果大家认为是玉皇大帝那个天那就错了,因为这个经就是叫你往生西方的,叫你念天干什么?是这样,这个天,天界佛国,世间的天界和佛国净土,这是两类。真正是决定胜的那一类是佛国净土。
所以这三类人“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个一日乃至七日是说的功夫。“一日乃至七日”,你这个正念就不失,这个和阿弥陀经又相应了。生彼国的时候,此人勇猛精进,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这个可以参考这个接引图,“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后面很重要!后面很重要是什么意思呢?是谁来接。
——摘自仁清法师《念佛你登几品莲》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发表于 2020-1-19 08: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修行
特别是那些修了几十年的大师
在医学上看,像是往精神病这个方向去修行。
在心理医生眼里这些就是精神病,在普通人眼里,就是达到某种境界的大师、。。
发表于 2020-1-19 0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諸上座比丘俱。
  時,有尼犍若提子與五百眷屬詣菴羅林中,欲誘質多羅長者以為弟子。
  質多羅長者聞:
  「尼犍若提子將五百眷屬,來詣菴羅林中欲誘我為弟子。」聞已,即往詣其所,共相問訊畢,各於一面坐。
  時,尼犍若提子語質多羅長者言:
  「汝信沙門瞿曇得無覺、無觀三昧耶?」
  質多羅長者答言:「我不以信故來也。」
  {阿耆毘}[尼犍若提子]言:
  「長者!汝不諂、不幻、質直;質直所生,長者!若能息有覺、有觀者,亦能以繩繫縛於風;若能息有覺、有觀者,亦可以一把土,斷恆水流,我於行、住、坐、臥智見常生。」
  質多羅長者問尼犍若提子:
 「為信在前耶?為智在前耶?信之與智何者為先?何者為勝?」
  尼犍若提子答言:
  「信應在前,然後有智,信、智相比,智則為勝。」
  質多羅長者語尼犍若提子:
  「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三昧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我晝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終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為?」
  尼犍若提子言:
  「汝諂曲、幻偽、不直;不直所生。」
  質多羅長者言:
  「汝先言我不諂曲、不幻、質直;質直所生,今云何言諂曲、幻偽、不直;不直所生耶?若汝前實者,後則虛;後實者,前則虛,汝先言:『我於行、住、坐、臥知見常生。』汝於前後小事不知,云何知過人法,若知、若見,安樂住事?」
  長者復問尼犍若提子:
  「有於一問、一說、一記論,……乃至十問十說十記論,汝有此不?若無一問一說一記論,……乃至十問、十說、十記論,云何能誘於我?而來至此菴羅林中欲誘誑我?」
  於是,尼犍若提子息閉掉頭,反拱而出,不復還顧。
发表于 2020-1-19 08: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佛教要求深信不疑的?
只能说从你的理解,你认为佛教里部分分支的操作方法是:要求你深信不疑。

佛陀曾经问过舍利弗:你相信我的话吗?
舍利弗的回答是:不,我不相信,但我自己检阅和审查之后,我发现都是佛陀说的是对的,于是我非常相信。

还有把佛陀比喻为母亲来说感应这事,从佛教理论和修行的角度来说,都犯了很多严重的错误理解:
1. 佛陀是指路人和解释真相之人,走路靠自己。
2. 感应的一般都是菩萨。

给你一个思考题,其他宗教也有很多神迹或者感应,这些感应往往发生在和他们的教派的创始人之间的。但是仔细考察佛教的类似案例,这些感应的往往是菩萨,而不是佛陀,如果一个人说是看到了佛陀,我们往往会认为他是走偏了,为什么?
发表于 2020-1-19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废话,只有深信不疑你骗他他才信。
不信的人你骗他人家骂你煞笔。
发表于 2020-1-19 08: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咒语,或佛号,只有在我们真心深信那是某菩萨,某佛陀的咒语或者佛号时,所谓的加持或者感应才能出现;而,同样的文字,同样的咒音,如果被认为是那个凡夫或者某个妖怪的语言时,看一看,深入地想一想,你的感应或加持还有么?你可能连持念甚至尊敬都无法升起,那么,真正加持你的是什么?真是咒语么?
观世音闻声救苦有求必应!世间那些喜欢与佛菩萨做买卖,求福报加持的,是不是先搞搞清楚求者与所求是谁?应者与所应是谁呢?观世音是谁?白衣大士的相么?离开了你的心,你所信的观世音在哪?如果你信的是某某教,不是观世音,观世音会应你么?那么,真正应你的是不是你的心呢?真行者,成为观世音!
大宝积经言:以彼如来于十方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刹中普皆令见。若诸众生见彼佛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知识,何为见彼佛?以肉身色相见么?以言语音声见么?否也!金刚言那是人行邪道,入魔有份,如何见得诸佛如来呢?善知识,离一切诸相即见如来啊!否则,诸佛如来坐你塌上,君不见啊!

-善知识
故,佛菩萨不在外,未曾离开,为何不得见?自心烦恼障蔽罢了。
发表于 2020-1-19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上的答案…
我有点奇怪的是,不信的话为什么要持咒念佛呢?逻辑上讲不通呀…
因为,我不信念经持咒念佛有用
所以,我念经持咒念佛?
这………

我本人以前也是不信的,换句话说,我以前也不念经持咒念佛。皈依多年,读了些经书,自己思考之后,我开始觉得念经持咒念佛是有意义的,然后我才开始实修…
发表于 2020-1-19 0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比喻,大概是说佛的慈悲像太阳一样,没有分别,但是因为不同的人无明烦恼所以根本不清楚,而持咒闻思禅修等就等于把遮盖你心的乌云剥去一般
以前印度有个论师很想见弥勒菩萨,在云南修行了好几年连一个好梦都没,在下山的时候看到一只脚上生蛆的老狗,出于大悲心又害怕伤害蛆虫便用舌头舔,结果老狗消失弥勒菩萨站在面前,他说菩萨您悲心太小了现在在能见到您。弥勒菩萨说我一刻都没有离开过,直到你刚才发起了大悲心业障清净了你才能看到我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