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598|回复: 20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
发表于 2020-1-22 21: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播焦虑,不能光我一个人焦虑,请自行对号入座。
在外漂泊多年,一把年纪一事无成,不能衣锦还乡,给邻居亲戚看笑话。
说是不想回去,其实大概是逃避回去。
大城市混的不好,小地方也看不上,几乎没有容身之所。
自命清高想和老家问长问短的土老帽亲戚们划清界限,又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比他们高贵在哪里。
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眼界不允许自己安于平淡的生活,但实力和家庭背景又导致无法在城市里面立足。
羡慕清华北大富二代的时候,也羡慕没啥背景没啥指望在小城里傻乐呵的同龄人。想想当年要是考差点当个井底之蛙或许也不错。
身边已经有人回老家考公务员上岸,同学朋友的孩子都打酱油了自己一把年纪还在半瓶子晃悠。
一趟来回干掉了自己半个月甚至一月的工钱,开年后房东又要三个月的房租,又得吃糠咽菜。
反复的问自己,我还能坚持多久?我是不是走错路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爆竹齐响,看见电视上的主持人喜气洋洋的倒数新年钟声,想到自己增加了一岁更加的恐慌。会想起刚毕业的时候还能安慰自己还年轻,但现在已经不能了。
好想给自己放个长假,无忧无虑。可惜不能,五天之后就得继续开始工作。
想到与父母此生的缘分,大概就是往后每年五天的见面时间。等到哪天父亲母亲走不动了。。。都不敢往下想了。
年后的每一顿亲友的聚会,都是对你的拷问,想要从嘴里凑一点话反驳亲戚们对你的说教,却涨红了脸,羞愤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怕被当成孔乙己一样给聚会增加快活的空气,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会以尬笑。
哪怕亲戚们都没顾上搭理你,心里还是在琢磨他们回家后会不会把自己当成反面活教材嚼十天半个月的舌根。
很多老同学们已经快要不认识了,上一次他结婚还是微信转的份子钱,我结婚的时候还会不会想起叫他?算了,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婚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只有五天,就可以狼狈的离开家乡了,火车飞机颠登一天回到自己的狗窝,开始搬新的一年的砖。这时候,甚至有点渴望996,996就能彻底冲淡自己前几天的焦虑和不快,就能很快的忘掉上周的事情。
而如你所愿,领导在新的一年里意气风发,满足了你996的期待。并且将会持续很久很久。。。。。。。
发表于 2020-1-22 21: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人在深圳,家在东北,春运期间想舒舒服服的回家要5000+,在加上给爸妈和亲戚买的礼物加起来,一万块是没跑了。
由于离家远前后各请了两天年假,想起上家公司5天年假的日子,这4天年假就是我一年的所有了。
一般来说,回家的路程是1小时打车去机场+1小时安检候机+3.5小时飞机+2小时出站换乘机场大巴去火车站+3.5小时高铁+1小时出站回家,12个小时过去了,绝对可以说是日行千里、“早出晚归”。返程也是一样。
然而不夸张的说,过年除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我一个人都不想见。而想见的人,我十一、年假回去也可以见。
亲戚们看到我:都27岁了还没结婚啊,都是老姑娘了,我看你钱也没怎么多赚,把自己都给耽误进去了,你就是现在回老家都嫁不出去咯,你就说学习好有啥用,还不是嫁不出去,出去读书还花了家里这么多钱根本回不了本,你在上海(以前在上海8年)赚15000,还顶不上我们这儿挣三千,你看你表哥一个月能赚4500呢,还没你这么累,你看你老的多快儿,xx新找那女朋友95的,就比你小两岁,可水灵了呢!
我:我还是回深圳吧(为什么小时候拉着我手给我买裙子逗我玩儿的亲戚,现在要这么伤害我……)
普通同学:哟这不是xx嘛,毕业之后挺久没见了。……
(哈哈看了评论,啰嗦再说一句,亲戚同学当然有好有坏啦,不过大多数还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有一点点脾气、一点点自己的小心思、说真的也没那么关心别人生活。但是很多人凑在一起,场面一度十分失控……)
【夺命连环拷问式】
你去哪个大学来的?你学啥专业来的?读研究生了吗?在哪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找了啥工作?每天都干啥呀?能挣多少钱?能攒下来钱不?哎你结婚没呀、老公哪儿的?哎你咋还没结婚呢?没碰着合适的嘛?别太挑了,改天给你介绍一个?……
我:我下次给你打印一份我的简历。
【疯狂科普式】
你知道吗,王美美结婚了,和隔壁班原来的班草,那个班草现在可胖了,我上次见到都没认出来!
你知道吗,张方方,就是以前转班的那个女生,毕业之后在学校附近开了个蛋糕店,我还去过呢,不过不咋好吃,糊弄糊弄小孩儿还行!
你知道吗,我们班那个胖墩儿刘胖胖是个隐形富二代,xx饭店xx桑拿xx会所xx酒店都是他家的产业,难怪他找的女朋友都那么好看,去年结婚了摆了好大的宴席呢!
你知道吗,李圆圆去美国读书之后找了个白人老公生个混血儿,可好看了,她现在每天就在家带娃做代购,简直不要太爽!
你知道吗,赵姗姗去市政府工作了,前两天来吃饭耀武扬威的,不知道一个小科员有什么可得意的,上次xx让她查个电话她还说是机密!
哎对了,你怎么样?
我:我?我不敢怎么样…
【唐僧说教式】
同学:家都一把年纪了,你要学会直面生活的平淡,有的时候努力也不一定有收获,阶级已经固化了,你就算再拼命三十年,到退休了也还是没有家里有楼有矿的人过的舒坦,还不如现在就放松心情找个清闲点的工作,找个好人嫁了生儿育女。
我知道你之前学习好、心气儿高,不想承认泯然众人的感觉,但人就是这样,各有各的花期,你的花期很可能学生时代结束之后就过去了。
你现在花了别人200%的力气,只取得了120%的成就,说明你的单位能量是不够的呀,你要调整到合适的状态,付出60%获得80%就是最舒服的状态呀。
人活着嘛,是活给自己看的,内心如果平淡是真,外面这些纷纷扰扰的又有什么可以耽误你呢?
要我说,工作的乐趣哪里比得上生活的情趣,几十年过去你会想起的可能是一次旅行、一个有趣的人、一段美好的邂逅,如果每天所有时间都在工作和坐牢有什么分别?
我:我是不是也应该喝点鸡汤补补情怀?
【小钱钱警报式】
刚一见面我们的聊天就十分顺畅,举杯投箸间甚至让我让我回忆起那一年的初春,东北的天气还是乍暖还寒时候,陈旧的树枝长出新芽,我们揣着小手手在操场跑圈,体育老师在吹着口哨,一切都是青春的气息。你我相见恨晚、仿若多年老友,也不停感慨当初居然没有成为挚友。
情到深处,你拿出了婚礼请柬…
我:ummm…我一开始说回趟老家多少钱来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先存着
发表于 2020-1-22 2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不愿意回家过年,是不想回家找压力,找难受啊!
以前的春节不是让年轻人压力更大,是让所有人释放压力。
看史书唐朝春节和今天一样放假,吃好的要拜年放爆竹。但少了很多让年轻人讨厌的元素,白居易《元日诗》中唱“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喝酒让小孩先喝,这是因为这几天是狂欢节,人们互道吉祥,说开心事。后来的宋元明清,春节都带着狂欢放松的性质。
很多人回忆小时候的春节,为什么那个时候开心?是因为物资匮乏只能过年吃到好东西吗?更重要的是新年时节人们真的有狂欢气氛,是在释放压力。
今天圣诞节万圣节这些外来节日,年轻人可以释放压力狂欢,自然愿意过这个节日。但要回家过春节,免不了想到亲戚审问收入、婚姻、子嗣、工作甚至是私人爱好等情况。这些质问会带给年轻人压力,让本该狂欢的日子变得难受。
发表于 2020-1-22 2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都有所谓的领地意识,动物可以因为领地被侵犯而大打出手


我觉得过年回家最麻烦的是,你强行进入了一个原本不属于你的领地,你并没有所谓的归属感,所有人都会对你好,但是没一个房间会让你觉得自己属于这,所以在哪里都不舒服。


相比自己租的房子,或者买的房子,会有领地感因为这里就是按自己想法布置的,生活也好,规则也好,能让你产生安全感
发表于 2020-1-22 2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会已经是人与人之间原子化关系了,如果你回家没有得到所谓的老家人际关系的利益——比如你工作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
但是你偏偏要去承受老家人际关系上的义务——比如承受宗族内各种义务,长辈们情绪化的发泄,聆听已经过时了的道德批判和长辈们社会脱节的所谓经验教训。
总讲义务,对等的权力了?
讲个明白话,如果你的亲戚好友在你升学和进入社会的三到五年内给予帮助,那么极大概率——这段人际关系中你得到的权利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你要承受义务。
功利主义角度分析,长期的入不敷出,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是肯定不能长久地保证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从道德层面上分析,人与人之间是相对的,晚辈固然要尊敬长辈,可是长辈也有对晚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关心。
道德不是光限制人不轨的举动,也是界定双方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长辈从来不曾帮助你甚至还嫌人贫恨人富,打击你而吹嘘自己子女,那么你们之间就不存在道德层面上晚辈对长辈的孝敬这种义务。
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意思到道德是双向的,既是别人对你的道德要求,也有你对别人的道德要求。
所以经常诋毁道德。
如果按照双向道德要求来看,绝大部分的亲戚也就个点头之交。
发表于 2020-1-22 2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2016年过年我去梧州找同学玩儿,贼开心!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2.jpg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3.jpg   2017年过年,我去了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玩儿!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4.jpg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5.jpg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6.jpg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7.jpg 2018年过年,约了几个朋友去走“湘黔古道”,一路看山看水饱览风景秀丽。
  2019年过年,我去了三亚!
  2020年过年,我准备去泰国芭提雅。
  湖南过年有啥玩儿的呢?烤火、打牌、聚会吹牛逼,这些我都毫无兴趣、甚至有点抗拒。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选择一种令自己身心愉悦的方式过一个充实的春节假期。
发表于 2020-1-22 2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红主播Linda到村隔壁小芳,只有一个春节的距离。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除了穿衣打扮方面一不小心就容易恢复出厂设置,生活习惯上也一不小心就容易碰到父母的逆鳞。


不许睡懒觉,不许晚睡觉,有什么饭就必须吃什么,不爱吃就等于挑食。


明明大学前不许自己恋爱的是他们,现在催着自己找对象的也是他们。


明明让自己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的是他们,现在羡慕隔壁高中都没毕业的二蛋挣钱多的也是他们。


出门在外的朋友是自己兴趣相投找的,爱处不处;老家的亲戚长辈是老天爷发的,不得不处。


平时上班逛街堵一小时就不行了,回趟老家路上堵一天都没脾气了。


刚结婚的小夫妻,也许年前一个月就开始为过年回谁家争执吵架。


刚有了新生儿,一路颠簸哭闹,到家了还要被父母带出去给一帮子亲戚看看摸摸,指不定还有从没听说过的风俗,比如去谁家就要给新生儿喂一筷头白糖等等,奇奇怪怪。


婆媳处得好就算了,处不好的也要硬着头皮去相处,还有可能激发新矛盾。前20几年的陌生人,见过几次面就要改口喊爸妈,没感情基础,演戏都很累。


这还真不是年轻人矫情,让父母离开老家,来自己家过几天试试,照样吵着要回老家。
别说人换个环境后会手足无措,猫换个地方都要应激呢。过节,也是过劫。
发表于 2020-1-22 21: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刚好发了一篇文章《一个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摘一下我观察的几个原因:
1、对家乡、家的想象里充满了田园牧歌的美好,但是到了老家会发现美好的消失。
2、北上广深杭几个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和四五六线城市、和农村之间,消费习惯和观念、信息传输之间的差别,是一种断崖似的差别。短期内快速更换环境相处、生活上总有落差和不愉快。
3、家庭关系里一次次感受到沟通的徒劳。最终会回想起过去时光里所有的争执、气氛、失望和心碎,只想回到舒适的大城市。
4、和故乡的朋友、亲人的连接逐渐消失。曾经的朋友互相之间无法再付出时间和关注自然友情也就消失了。另一种消失的老人的去世,失去了回去的羁绊。
5、小时候社会已家庭为单元,现在也可以已个人为单元。比起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兴趣、三观才是我们找到团体归属感时看重的。老家的人和自己对亲密、集体的理解和期望不同。
发表于 2020-1-22 2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搞到钱,回家也没啥好玩。
其次,春节人这么多,回一次家花销太大。
平时回家就可以了,父母年纪还没那么大,不用纠结担心团圆的问题。平时节假日可以回去。
春节很多人要回家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一年到头,除了国庆有假期,就春节假期多一些。
其实不是这个年味有多重,而是真的没有假期,春节对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有七天假期吧。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发表于 2020-1-22 21: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我看是过堂吧。
要面对一大堆亲戚“在哪上班?多少钱?谈恋爱没?咋还不要孩子?那谁谁谁工作好,工资高,你不过去跟人家打个招呼?”等等拷问。
知道的说这是过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三司会审呢。
啥时候过年变成“崽啊,过来,这些钱拿去买个皮肤!乖,用我的会员号去刷剧,密码是xxxxxx!亲,我刚打出来一级品,你哪个区的?上线我送给你!年初一咋还跟家呆着!?我微信买了票,赶紧3DIMax走起!”
这样,估计年轻人就喜欢回家过年了吧。
发表于 2020-1-22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
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不会觉得“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把接下来的日子过完。或者重新振作再出发。
很多人其实不把家当作退路的。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发表于 2020-1-22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回去过年了,那么那些不想回家过年的所有理由都不存在了。
那天,我在公司食堂吃饭,在我狼吐虎咽之际,听到我旁边的两个不认识的同事聊天。说起回家过年的趣事,其中之一就是看《男生女生向前冲》,听到这个综艺的名字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就像受了重大刺激一样,饭吃不下去,眼泪哗哗往下流。
《男生女生向前冲》,还有朱迅主持的《幸福账单》(具体的名字可能有偏差)闯关挑战类的节目。我一想到我也是过年的时候看过,某个太阳很好的午后,电视遥控器都快按爆了,终于停在了《男生女生向前冲》一看一个下午。
那时候的时间总是太长,总是百无聊赖,只会守着一个电视机,打发时间。这样的日子,如今想来非常非常久远。我已经加了好久的班,生活已经忙碌到分身乏术了。
而曾经那些闲暇的时光,是如此地耀眼,让我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上班、上班、上班,还有悠闲自在的时候。
所以,对我而言,别说不想回家过年了。只要不让我上班,做什么都可以。真的,回家不需要理由,一点都不需要。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父母烦人,总是唠叨的没完。可当我加班好几个月都没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第一句问我是不是我把她忘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是,我分明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
发表于 2020-1-22 2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习俗正确”,在绑架年轻人。
诡异的是这些“习俗正确”是近二十年才形成的,然后它们伪装成传统,老一辈人视为金科玉律、道德标尺。
过春节必须回老家是其中之一。
平常孝心完全没用,过年不回家就是大罪过。
穷的不行,每月月光,刷花呗信用卡也得给老家亲戚朋友带年礼。
然后回去要面对一堆的质疑取笑问询,还得小心翼翼的不要漏出任何“见识”以防有些人被伤了自尊。
以上这种事,年轻人不讨厌就怪了。
还有一堆“习俗正确”,不一一说了。
最终是用“道德标尺”来强迫年轻人干这干那。
发表于 2020-1-22 2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到春节将近,街头就响起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等无处不在的循环魔音,让无数恐归族心烦不已。
他们有的怕被逼婚,一听到父母的唠叨就头疼不已;
有的怕被攀比,受不了在觥筹交错中刀光剑影;
有的怕亲戚们的口水,想躲避没有界限感的唇枪舌剑肆意纵横。
但事实上,这都是表面的原因。
过年不想回家,就是因为讨厌回家。
因为讨厌回家感受到的社会性压力。
归根到底,是因为这类家庭关系本质上先天不足,并不令人愉快。
正如一个朋友对我说的:家庭,才是最伤人的地方。
---我不知道她是从哪听来的。
恩,我想讲一讲控制性人际关系以及普遍的社会性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


1、
从前有个石猴,无父无母,天生地养,从一块石头中凭空蹦了出来。
是的,它就是悟空。
它虽然没有父母,但却有个师父。
它学成下山之际,它的菩提师父一看这是个不安分的,生恐它日后捅了娄子连累自己,于是不许他对外人提及自己是他的师父,断绝了师徒关系,了结了这一点名分上的牵连和因果。
这个,是师父拉黑了徒弟。
而人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都有一段割舍不掉的血缘,这个因果很大,足以束缚人的一生。要想解决这层因果,那是很难的。


2、
从前有个超能儿童,身上有 X基因,他妈怀了他两年才生出来,一生下来见风就长,三头六臂能力非凡。
是的,他就是哪吒。
他是个不招父亲待见的孩子,因为孕期太长带累了母亲,从生下来就被父亲认为是祸端孽障。
他爸虽然是李刚--不,李靖,是镇守大将,但并不看护着他。
看他惹祸打死了龙宫太子,就想弄死他交待上面。
于是哪吒愤恨之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以身死道消,了断因血之缘。
这个,是孩子拉黑了父母。
问题中的男主角,以一封万言书做了同样的事,彻底了断亲缘,割裂因果。
一些道学者认为这个神话故事悖逆人伦,荒谬无道。
而我当初看到这一故事,心有所感,并不以为哪吒大逆不道,而是心生同情。
先不谈这个,我们再讲一个历史故事。


3、
从前有个春秋霸主,他的名号叫郑庄公。
他最著名的事迹,被编进了语文课本,篇名为《郑伯克段于鄢》,讲了他收拾他弟弟巩固权位的故事。
他妈武姜,因为生他的时候难产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后来一直不想让他当太子,直到他继位还在后面和他弟弟阴谋推翻他,可惜脑子不够,被阴险多谋的他反杀了。
据记载,对于母亲的行为郑庄公非常生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她见面。”过了一年多,郑庄公又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大夫颍考叔向庄公献礼,庄公赐给他食物。考叔说:“我有老母,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也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不能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挖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母亲。此后庄公母子之间的关系大为改善。
这段记载真实性有待考证。
对于这个从未给予他爱的母亲,郑庄公是否还会想念,恐怕很难说。也可能只是为了政治影响而不得不圆回来的一个场。甚至只是后人杜撰以维护世道人心。


4、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父亲把自己的女儿打到骨折。
原因是孩子早恋开房不听管教,把家长气的不行。
网上的意见,各自代入,各执一辞。
代入悲情父母的,认为打的好,不打不足以拨乱反正,觉得打断尾椎骨,也比流产早孕好。
代入被管孩子的,认为父母处理方式简单精暴,只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国人大抵认为管教孩子手段过激一点是应该的,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加管教上清华。
但这个上了北大的孩子,北大是上了,却不认父母了。
或者像去年那个bei大学生sa母案,积累下那么深的仇恨,更是惊吓了整个社会。
虽然这些都是个例,但这些极端事件难道其中就没有一些普遍性的原因吗?
我想是有的。


5、
无论何种看似美满的家庭,在长期的控制关系当中,都会积怨不少。
我想中国人于家庭中所受的压迫与扭曲,应该是比较普遍的。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天下愚蠢专制的家长居多,通情达理者少。而我们几千年以来的文化传统,也正是鼓励这种控制。即使是打着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名义,也不能减轻其控制压迫性色彩。
而且中国人向来以孝治天下,将孝道赋予了实质性的社会道德约束力,极大的加强了孝的控制性力量。
不孝之人,在社会性压力下简直是人人喊打,签上这个不孝的标签,可以说是一辈子就完了。
直到今时今日,常回家看看已经立fa,孝道仍是维系这个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
可以想象,这位北大留美学生如果不是在美国,光是发表这一万言书,基本上就人生完蛋。


一个巴掌拍不响,写万言书的儿子当然有自己的问题,但父母的问题,是我更关注的。
毕竟在这段关系里,无论是从小的培养,还是社会舆论的支持,他们都是强势方。
而孩子做出这样极端的举动,让人难以不怀疑其必有衷情。
有人说过鲁迅的一个故事,说他的儿子海婴小的时候吃丸子,吃了一口说是坏了就吐掉了,别人都吃的好好的,都觉得这孩子被惯坏了。只有鲁迅把孩子吐出来的丸子自己尝了尝,发现确实是坏的。之后鲁迅说了一句话:孩子总有孩子的道理。
物不平则鸣,我们听到这个万言书的故事,也应该先假定这个长大了的孩子也是真的吃到了一个坏了的丸子,忍不住想吐出来,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认为他自己人品不好在说谎。
中国式家长,向来是推崇控制的。
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虎妈鹰爸层出不穷。
而中国式的教育,也往往是控制性而非引导性的。


中国人的婚姻关系,很多本身就是扭曲的。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的子女教育,也很难好到哪里去。
为什么说是扭曲的?
因为中国人很少有精神独立的,婚姻当中都是以互相独占互相控制为核心追求的。我们的很多男女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出于互相吸引互相需要,而是互相依赖互相纠缠。往往是离又离不开,过又过不好,穷形尽相,丑陋不堪。
这种控制表现在子女教育上,就是对子女意愿的无视,一味强压,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号,做着让子女非常反感的事情。
而所有的控制,都会激发人性恶。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人天性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来主宰自己的行为,对于任何强迫,都是先天厌恶和抵抗的。


6、
讲了几个故事,没有一个父慈子孝,父母和子女关系非常融洽的。
我们中国人,很多都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物品或附属,而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意志,并且值得被尊重。
这似乎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核心症结。
我们的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年纪大经验足,想用自己宝贵的多吃了几碗干饭或者吃的盐比子女吃的米多的人生经验为子女指点出一条金光大道。
我们暂且相信他们的人生经验是正确的,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
但他们在这种指点甚至是控制当中,并未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
你说这不重要?
那是完全不了解人性,也不尊重人的意志。
孩子们所做的人生选择,从现实利益来讲,很有可能是错的。但他们决不是傻子,他们所做的选择,必然是满足他们当下最迫切的核心需求的。
你不了解这一点,以你的立场来强迫他们按你的意志行事,那必然会被讨厌,会遇到反抗。
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罢,对抗家长的网瘾少年也好,不听话14岁去开房的问题少女也罢,他们不管多愚蠢且需要指点,他们所做出的任何行为,本质上是符合他们现阶段的核心需求的。
你觉得门不当户不对甚至有伤风化,但纪晓芙就要把自己的女儿叫做不悔。
如此而已。
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必须了解并且尊重这一点。
不管这个孩子是否已经成年。
虽然中国式家长,小时候逼着管着不让早恋,长大了逼着管着赶紧结婚生娃。
唯独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的个人意愿。
我承认大多数孩子也是傻的,懒的,需要被引导甚至是被管的。
但一切都需要限度。
大禹治水,靠疏不靠堵。
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引导为主。
引导与管制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孩子需求的正当合理性。
引导者承认孩子当前的行为选择是符合自己的立场和当下迫切需求的,只是因为经验和智慧不足,没有考虑长远利益。引导型家长会帮助孩子看到这些或者激发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而不是生硬的控制与打骂。
比如现在很多小孩被电视和电子游戏迷的不行,让家长头疼不已。这种情况,孩子当然是不理智的,类似于吸毒,但你单纯的打骂管教就好了吗?那只会收获一个仇视你、讨厌你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用平和尊重的态度教育孩子,陪孩子干其它更有意思的事情塑造他的行为习惯,比如和你去户外玩耍等。
用负面情绪去管制,本身就是和人性相悖的。
人的意愿是不能不尊重的,这是无法商量的。
因为这是人活着最大的诉求与价值。
他的意愿可能是愚蠢和悖乱的,却是他真心想要的。
设想一个场景,你的女儿年纪轻轻,虽然已经成年,但未婚先孕,并且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你作为家长,百般教育引导甚至放下狠话无效之后,你该如何做?
我想,没有办法的话,你仍应该用爱来支持你的孩子,和她共度难关,一起捱过这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
没有爱与支持的理智,永远无法让一段亲密关系健康存在。
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配偶关系,都是如此。


7、
事实上,任何越界的社会关系,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只要身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都会让人产生逃离的冲动。
法国有个高更,他说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冲动是艺术,于是抛家舍业、抛妻弃子跑到一个小岛上,至死不悔。
后来中国有个李叔同,他说发现自己的高尚追求是佛学,于是抛家舍业、抛妻弃子跑到山上当和尚,死时候还说自己悲欣交集。
美国还有个梭罗,他倒是没有什么妻子儿女,但他觉得现实中的普通人际关系也比较麻烦,于是自我放逐到小湖边,过了一年多原始人的生活,还写出了一本旷世名著。
我听说现在终南山上有许多隐士,跑到山上来离群索居,过着艰苦原始的生活。
前几年看新闻,有个卖风车的老人上了头条。这个老汉以前也是一个企业家,有名有号的人物,后来做生意失败了,一个人带了最后的资本跑去成都想东山再起,过了一年就杳无音信,留在老家的妻子儿女都不知道他的下落。过了二十年,才发现他在成都一个人流浪,靠糊纸风车为生。认了儿女,采访中他从容而平静,我不由猜想他是享受这样的生活的。
前几年还有个新闻,有个外国人,开车到另一个地方,走到沙漠当中一个小城镇车坏了,然后他就把车停在那里不走了,就此定居下来。之后四十余年,至死没有和他的妻子儿女父母联系过。
我想,面对普遍性的社会性压力,其实很多人都有逃离的冲动。
这种逃离,是对压力本能的躲避。
而春节不想回家,其实是最轻微的一种逃避。
因为那个家里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受到紧张和重负。
如此而已。
发表于 2020-1-22 2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差不多,走亲戚的时候听着亲戚说着说那很烦,有的亲戚还会说一些完全违背自己观念的话。说句严重点的话,大学生已经和有些亲戚不在一个层次上了,不管是眼界还是知识方面。所以回去之后就觉得处处违背自己的三观。
发表于 2020-1-22 2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不到高铁票,找不到黄牛,
回家见朋友聊工作,心里却是明年可能工作都要丢了,
回家要见长辈,长辈会问长问短,
谈恋爱没,准备结婚了吗,工作怎么样
回家会见父母,离别时又是感伤,
回家要絮叨一年,家里人还会担心,
回家妈妈要说我生活作息,爸爸要说我瘦了,回家妈妈要嚼你很多很多话,耳朵都要起茧,回家第一天妈妈很好,第三天就想赶你出门,回家以后再出门的话,只会更想家,
回家的车厢里都是操着方言的农民工,很大声
回家本来不长的假赶路那么远,返程又是一天多,
回家的路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却又感觉渐行渐远


回家太不方便了,回家太麻烦了,回家太久了,回家太折腾了,回家太难了,回家太别扭了


可即便这样,我还是会选择回家。


买不到高铁找硬座
朋友那是青春年华
长辈永远没有恶意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再见
回顾一年发现,
自己长大了些
父母老了许多
絮叨絮叨的关心的话,一年没人跟你说过了
你觉得烦又觉得暖
第一天捧在手心第三天就想赶你走
你会发现原来最亲的人才会这样玩
再出门的话再想家
妈妈说,打个电话给我们两老就过去了
列车上操着方言的农民工嗓门很大,
可却很亲切,很暖心,仿佛就到了家乡
不长的假路那么长,
心里想着家,再长也都是短的
熟悉的路一定会走一次少一次
越少一次便会让你觉得这路越发的珍惜
人生本就是一个与家渐行渐远的旅程
越长大
就越发知道,家的距离将越来越远
可我也知道
家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近


家啊
那是我生活了近20年的地方
那是生我养我的一方记忆里的热土
那是父母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回来的地方
那是我能在被窝里睡到自然醒然后早晨起来还有一碗暖滚的热粥入口的地方
那是最能让我神经全然放松的周遭
也是最能让我感到安心的一处人生的角落


我没有理由说不回家
离得再远,也都要回去
发表于 2020-1-22 2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意味着回家团圆。然而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却出现“怕回家过年”的心态。怕被催婚、怕被和别人对比、怕送红包不堪重负……各种有形无形的“怕”步步紧逼,令许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惧。很多在城市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
“近乡情更怯”的背后既有城乡生活习惯的差异、话语体系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更有交流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观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也由来已久,但长辈对后辈的爱和期许始终如一,年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也根深蒂固,双方在感情和出发点上并不对立,只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并由此加剧了文化的割裂,制造了焦虑的情绪。
诚如专家所言,捅破城乡差异的窗户纸,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共同语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而共同语言、共情能力,最原始、最根本的载体还是牵引我们不辞舟车、千里返回的故乡。不论走得多远,人们都不会忘记儿时生活的故土,都会时常忆起曾经嬉戏打闹的场景,以及盼着过年的心情。在外漂泊时,人们常常小心翼翼地询问电话那头,故乡“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古村落还在吗?“古道西风,小桥流水”的老风景还在吗?乡村的旧学堂或者街巷的石牌坊还在吗?这种对故土的眷恋,这种浓浓的乡愁,正是接通共同情感的最直接联系。
作家徐锦庚曾在作品《“懒汉”治村》中,讲到浙西开化一个叫东坑口的村子,村干部逢年过节组织返乡人员共谋家乡发展的生动案例,颇有借鉴意义。乡村治理者不妨利用年轻人返乡的机会,把工作在外的能人召集在一起,介绍家乡变化,集合年轻人智慧,共商家乡发展大计?让关心乡村发展的人参与乡村治理,既能够让他们与乡村有更多现实交集,也有助于乡村振兴借力发力。倘能趁年轻人返乡之机,达成广泛共识,推动移风易俗,破解人情负担过重等问题,则更具现实意义。
时代在变化,长辈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体谅年轻人的不易。既关注孩子们飞得高不高,更需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努力让家乡的温暖、美好成为春节的主基调。相对地,年轻人回到农村,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妨借此机会深入乡村,读懂乡情,看到精准扶贫带来的乡村变化,看到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认真思考自身是否能够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000多年前的一个除夕夜,一个叫高适的诗人道尽了“游子思归”之切。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家乡是一个停歇心灵的港湾。大家不妨定个规矩——春节回乡,不谈房子、票子、车子、位子,回归乡人本色,在“雪屋三盏酒,炉火一锅肉”的氤氲中,畅叙亲情、乡情,把年过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发表于 2020-1-22 2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仅七天就要吸比平时一年还多的二手烟这一项,就足以让人觉得呆在城里更好一些。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2.jpg
发表于 2020-1-22 21: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姑六婆添堵是专业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1.jpg
发表于 2020-1-22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真,以前单身的时候是真不想回家,明明心里也是很想,但次次回去都会留下一些不愉快的记忆。
记得曾经有一次买不到动车,硬座15个小时回家,车上为了不上厕所(一个太脏,二个太拥挤),都不怎么敢多喝水,每次抿一小口,饿了也不敢多吃东西,小番茄若干,苹果啃几口。几乎没挪动过,从夜里硬坐到天亮。下火车后好长时间腿脚都是麻木的。当然,这并不是不愉快的记忆,当我踏上熟悉无比的土地,听到熟悉无比的乡音,内心依然是火热温暖的。回家,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只不过,回到家了,我高兴见到父母,而父母呢却未必跟我有同样的心情,虽然他们也费尽心思做好吃的饭菜,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洁,茶几上摆满了我爱吃的零食水果,但他们的眼神里,透着忧虑。年岁不小,孤身一人在异乡,之前谈到要结婚的对象谈崩,工作呢马马虎虎,距离精英差距还颇远,财富的积累呢完全就是个笑话,月光族一枚,偶尔还要啃啃老拉拉赞助。春节期间,二老必然还是会努力忍住,把忧虑仅仅藏在眼神里。快到我要离家返程的日子,谈心开始,语重心长,忠言逆耳。我得微笑着表示理解和赞同。如此,二老似乎才略微宽心。
女儿独自一人背井离乡,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不应该才是首位的吗?她是否过得快乐?有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吗?工作中是否有什么不顺?她在那边有交什么新朋友吗?朋友是怎样的人?领导、同事是怎样的人?她有没有什么对未来的打算?我多希望他们关心这些。他们总是希望我生活上自理能力强,工作上业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优秀,个人问题上好好打扮保持身材魅力无边,能吸引男人,当然必不可少的,还要孝顺懂事,有礼有节,总结一句就是:能让他们往脸上贴金,而不丢脸。他们心中的理想女儿,很遗憾,我至今没有合格。
过年回家,更像一场被温暖外衣包裹内里其实残酷的灵魂拷问,你只想感受温暖的年味和家味,但其他人不这样想,他们想要的更多。
我可能永远都成不了他们理想中的女儿,但我还有机会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让我孩子风雨无阻都愿意回家过年的母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4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