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抗病毒的确有科学依据,但是科学依据也是分等级的。
目前证明双黄连有效抗病毒的证据等级都非常低,基本集中在最低一级(Anim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体内外实验等级)。
我就好好来捋一捋,看看双黄连的科学依据(循证医学)是什么。大部分论文来自于中文期刊,数据默认为真。(知网也太特么难用了)
在2002年的论文中,出现了双黄连是广谱抗病毒的结论。
其中涉及的是证据等级最低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
针对多种病毒的体外实验,双黄连强无敌。但小鼠病毒性肺炎的改善指标只有一个,而且也不怎么样。更逗的是,这个利益关系也太明显了。
明写着哈药是我爹,本来就是最低级的证据等级再打个一折。
在SARS爆发后,2006年一篇博士论文用类SARS病毒做了一篇双黄连抗病毒的研究。
这个研究就更进一步。
证明了双黄连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对鼠冠状病毒有效。还给出了IC50,TC50和治疗指数,为20.07。值得注意的是双黄连的IC50远大于大蒜新素和鱼腥草。治疗指数还高于双黄连,大概意思是,吃大蒜和鱼腥草也能治疗新冠?
在及其有限的英文论文中,关于双黄连的论文发的最好的论文是大水刊SR,还和抗病毒无关。
在和流感病毒H5N1有关的论文中,也是最低证据等级的体外和动物实验,双黄连也被证实有抗病毒作用。
但有意思的数据出来了。一个药是否给力,当然要找个benchmark来比一下。论文作者对于这一点显然就靠谱一些,纳入了著名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可以看到奥司他韦非常好的抑制了流感病毒。而双黄连虽然有效,但在极高剂量时也就没奥司他韦的一半疗效,还没有剂量相关(dose-dependent)效应。
这些低证据等级的数据的确证明了双黄连有效,可实验设计非常简陋,而且没有化药强。根据网络上透露出来的29号到30号这一天紧急攻关产生的数据,双黄连对于2019-nCoV也是体外实验,证据等级极低。
网传本次2019-nCoV的双黄连实验数据
华西医院做了证据等级较高的关于非典期间中西药结合与西药疗效对比RCT的系统性分析2(比体外和动物实验高5个证据等级),其中的结论是:
(我们)纳入了12个RCT和1个quasi-RCT研究,640例SARS病例,我们没有发现中西药结合比西药有更低的死亡率,但部分中药可能有辅助作用。
远谈不上中药可以治疗非典,双黄连也算其中之一。
为什么只有中西药结合和西药的数据呢?估计是因为没人敢只用中药治疗非典。
距离非典爆发已经17年了,如果双黄连有用,世界上应该有不止一个屠呦呦。
退一万步,假设双黄连体外和实验室数据在人体有同样的效果。在0.315%时拥有90%+的抑制率(n=1)。我们看一下2012年一篇关于双黄连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PK-PD研究。
对于双黄连中的主要作用成份FTA ,最高血药浓度为35ng/ml,而给药给的是1.5mg/ml,比例差几个数量级。按照这个利用率,达到血药0.315%的双黄连,需要口服的量,估计能喝死人。口服肯定是不行了,注射的话大家看着办,不一定比直接注射大蒜提取液强。
可以对比一下NEJM今天remdesivir(瑞德西韦),之前其抗病毒效果各种RCT,发包括lancet在内各种顶刊高证据等级的论文。
中药抗病毒似乎不怎么喜欢发论文,也许中医人一直紧跟国家号召,将临床治疗放在科学发表之前吧,和某些发文章的院士比起来,实在是高(狗头保命)。
总的来说就是双黄连的确有抗病毒作用,但没有证据证明比传统西药抗病毒药物强,甚至不一定比大蒜强。而且现有证据的等级非常低,对于是否将双黄连用于临床或者是否应该推广,这一开始就不是个科学问题。
不过如果换个方式来说的话,大概就是
科学的事情,我们不想说得太过
以上内容均由ViaX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签约导师提供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aochenxu@viax.org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参考:
1. Tang Y, Wang Z, Huo C, Guo X, Yang G, Wang M, Tian H, Hu Y and Dong H. Antiviral effects of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powder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H5N1 in vitro and in vivo.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18;121:318-324.
2. Liu X, Zhang M, He L and Li Y. Chinese herb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3. 易文龙. 双黄连、鱼腥草、大蒜新素注射液抗鼠冠状病毒MHV-3效应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 田乐. 基于PK-PD相关性研究双黄连口服液PK markers[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 李凡,易世红,赵春艳,魏强,王放. 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J]. 中草药,2002(01):5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