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间觉得情商高真的很重要?
推荐给你一本书,这本书是心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重量级全球畅销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以下的解读中我会将其简称为《情商》)。
《情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作者戈尔曼用通俗易懂的文笔向大众科普了「情绪智力」是什么,阐述了在哪些情况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以及传授了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戈尔曼的这本《情商》写于 1995 年,当时情商这一概念只是在学术圈小范围讨论和验证的心理学理论。多年来,情商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戈尔曼在这本著作中深入浅出的总结。另外,作为一本开拓性的科普著作,《情商》让情绪及其影响力在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等领域得到重视,让「情商领导」和「情商教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所认可。作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艺术的必修课,对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与负面情绪和解,改善人际关系,克服交往困难,提升个人、家庭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
对于情商这个词,大家早已不陌生。在知乎的「情商」这一话题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讨论,比如,哪一瞬间让你觉得情商高真的很重要?怎样才是情商高的表现?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娱乐圈哪个明星情商最高?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一万个回答里,就有一万个对情商的独特理解与定义。最经常发生的事,是将情商与社交能力混淆。在中文语境中的情商很多时候被当作「通达人情世故」的替代词。那么,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是不是高情商的体现呢?很遗憾,这其实是情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最大的误读。真正高情商的人不会去刻意「讨人喜欢」,因为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而失去自我的话,恰恰是低情商的表现形式。
到现在,情商变成了大家好像都可以谈论但又好像说不清、道不明的抽象概念。所以,情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此次推荐《情商》这本书就是希望帮助大家理解情商的科学定义,以便学以致用,科学地应用情商。
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戈尔曼本科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之后曾在《纽约时报》任科学专栏记者 12 年。他曾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20 世纪 80 年代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情商》一书 1995 年出版后在美国商业与教育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情商旋风。它曾连续 18 个月被列入《时代周刊》畅销书名单,并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以上是本书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会分三个要点带着大家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要点是一道概念解析题:情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情商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关系?
戈尔曼笔下的情商是相对于智商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管理自我情绪和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与广义解读中「情商就是会说话」「情商就是通晓人情世故」还是有挺大差别的。人际交往偏重于关系的处理。而情商,说的是感知和影响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第二个要点是:情商与社交艺术。社交中的情商具体指的是情商的他人维度。在这部分,戈尔曼指出了「社交情商」的几大误区,比如说看上去很会社交的「情商变色龙」与「情商交际花」其实情商极低,因为如果人际关系不是建立在准确识别和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便很可能事与愿违。
第三个要点是:情商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戈尔曼提出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情绪智商的观点,在那个广泛注重智力的时代是相当新颖且具有深远影响力的。
虽然情商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但是真正能定义情商的人可能还真不多。确实,情商这一舶来词在本土化阐释和传播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本义,产生了各种片面和肤浅的误读。举个例子吧,「情商就是会说话」这一观点非常畅销,导致很多人将时间浪费在盲目模仿说话技巧,不走心地只挑他人爱听的话来讲,或者不敢表达真实的态度,最终发现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对提升事业格局没有什么实质帮助。
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因为如果不能明白情商的原理,就只能学到些皮毛。戈尔曼笔下的情商的全称是情绪智力,具体指的是感知和影响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书中对情商的具体定义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包括:了解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激励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五个方面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情商的自我维度,二是情商的他人维度。
所以,今天为大家解读的第一个要点是,情商的自我维度,这是情商的基石。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