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忙碌着准备欢庆除夕的身影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他们是如何知道春节的?春节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中国人自古热情好客。孔子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仍是指导中国人待客的准则。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一大批中国学生带着中国文化走了出去,一大批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与国家的国际学生也带着他们本土的文化风尘仆仆而来。吸引他们来到中国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古老的中国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切身体验中国的民俗文化,春节是一节必修课。
春节 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的窗口
为了帮助刚到中国、还不熟悉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体验春节习俗,国内很多招收国际学生的高校会组织活动,统一带留学生体验中国年。
来自苏丹的留学生亚信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留学》记者,他刚到中国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是学校的课程和老师的帮助让他对中文逐渐熟悉起来,也对中国逐渐熟悉起来。而春节,正是亚信熟悉中国的途径之一。
「刚来的那年冬天,我很幸运地被选中参加学校组织的体验中国年的活动。学校组织了老师教我们包饺子,教我们剪窗花、写春联,还给我们发红包,告诉我们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经历的一切,让亚信觉得很是新鲜。
正是通过那次体验活动,亚信对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熟悉起来。对于他来说,春联、灯笼等充满节日色彩的物品,渐渐不再只是看不懂的节日装饰,而是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祝福的符号。
亚信说,他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是包饺子。在第一次学习了包饺子以后,亚信就喜欢上了这种食物,还把这种食物介绍给了家人。亚信说他家乡的饮食文化和中国很不一样,他不会用筷子,来了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是和同胞一起做饭吃,很少接触中餐,饺子是个例外。
亚信的家远在非洲苏丹,寒假短暂,加上往返机票并不便宜,亚信的春节就总是在中国度过的。为了不让寒假留在学校的他感到孤单,中国的同学们会送给他小礼物,并在春节的时候发信息祝他过年好。现在亚信的宿舍里还挂着同学送的福字和中国结,旁边挂着的是他从家里带来的传统装饰。来中国的第三年,亚信已经习惯在寒假的时候庆祝春节,并约着其他外国留学生一起吃饺子,看晚会,过春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