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8|回复: 16

修行捷径是净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8 1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修行的法门,甚多甚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所以《楞严经》上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现在东土所最流行的,有五大法门。一、教宗,二、律宗,三、禅宗,四、密宗,五、净土宗。(五大法门,包括无量法门。)这五大法门,都有极宏深的教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我今浅略的把他分别出来。

教宗是讲经说法宏扬佛化的,律宗是精守戒律严净梵行的,禅宗是直指人心参究本来面目的,密宗是三密加持诵咒结印的,净土宗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的。这五种法门,种种都好;修到究竟地步,一样都可成佛。

譬如要到一个地方去,有五条大路可走,各人所走的路不同,然所到目的地,总是同的。此正是维摩诘经上所说的‘不二法门’,楞严经上所说的‘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号),一路涅盘门’。

既是五种法门的究竟地都是相同的,何以我不劝人修行别种法门,专劝人应当修净土呢?

譬如要到一个地方有五条路好走,我们岂不要选择走一条最容易、最近便、最稳当的路么?净土法门,就是这五条路当中最容易、最近便、最稳当的一条路。我们不走此路更走何路?列位赶紧放开脚步,从这条路上去,仗著我佛慈悲愿,直入菩提大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说净土这条路是最容易呢?我们生在这末法时代去佛已远,人根闇钝,如要修行别种法门,真是万分不易。即如教宗的讲经说法,佛经文义艰深,非有绝大智慧,那能通晓经义?况随文入观乎?律宗的一食三衣,种种难行苦行,我们自问能够受得了么?禅宗的参禅,提起了一句莫明其妙的话头,我们钝根人从那里参起?至于密宗,其修持法则颇不易办,即办得到,亦难现生定出生死。以前三种,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密宗虽有仗佛力义,但不专以接引往生为主,唯在自己发心如何耳。所以这四种法门都不容易;惟有净土法门专仗佛力,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无智无愚都可办到。这样容易的路,还不快去走么?

怎么说净土这条路是最近便的呢?佛道幽远艰难,修行的人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照修行的工夫说起来,必须断尽三界内的惑业,方能成阿罗汉果。你说远不远?难不难?只有净土法门,是可以横超三界的。无论惑业之能断不能断,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决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四种法门,如自力走路;净土法门如乘大火轮船,比较自力省力多矣!正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故华藏海众,同愿往生;况吾人为具缚凡夫,何可舍此最方便之法门,去修习那其余专仗自力之法门乎?

怎么说净土这条路是最稳当呢?因为别条路都容易走入歧途。以唯仗自力,工夫得力时,或致起诸魔事;即不起魔事,求其现生证道的,(现在的这一世,就断尽烦恼惑业,证无生果,就叫做现生证道。)实在少得很。倘不能现在证道,到了转世的时节,万一自己做不得主,一旦迷失了本性,贪恋了人天福报,就此堕落。古来大德上这种当的尚且甚多,何况我们凡夫,真是可怕!惟有修净土的,纵不能现在证道,也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一生西方,见佛闻法,就永远不会退转,岂不是最稳当么?因为别种修行,都是仗看自己的力量去做,只有净土念佛法门,自力之外,还仗著佛力来接引。譬如行路,前面有一位识路的人,在那里引导你;或者旁边有一位大力的人,在那里扶著你;这真是万稳万当,万修万成的大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贡高我慢,聪明自用的人,他没有知道念佛的精微奥妙,往往看得念佛太容易;说念佛是愚蠢人的事,不是聪明人的事。这种议论,这种见解,真是大错大错;这种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要知一句阿弥陀佛,普被三根,无论上中下三种根性,如肯实心念佛,皆能获得莫大利益。大势至菩萨,还是从念佛法门成道的呢?其余,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及华藏海会等诸大菩萨,亦皆念佛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难道现在人们的聪明智慧,能在诸大菩萨以上么?当此末法时代,念佛法门最是应机,最是合宜;无论那一种人,都应当修行净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土法门,乃数十部大乘经所一致指示。从印度马鸣、龙树、世亲等菩萨,到中土慧远、昙鸾、智顗、善导、窥基等祖师,莫不赞叹弘扬。集隋唐佛学大成、被清朝雍正皇帝誉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的五代永明延寿禅师,称扬净土法门“千妥万当,不容拟议”,博通内外诸学、提倡人间佛教的近代佛教革新主将太虚大师赞叹:“净土法门圆深广大,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历代论述净土妙义、释疑却惑的著述不胜枚举,可谓理无不彰,蔽无不解,似已无今人再作阐发的余地。
  净土法门的最大特色,大概要算浅显易行,普摄群机了。净土诸经明白晓畅,直到今日,一般人尚不难读懂;净土修持简单易行,即不识字的村夫农妇,也一学便会,正如印光大师所言:“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然其实际义蕴,却甚为深沉广大,既使博通三藏,亦未必能穷彻其底蕴。莲池大师称净土法门“似浅而深,似近而远,似难而易,似易而难”,又说此门“似粗而细,若易而难”;专究藏传佛学的张澄基教授在其《净土今说》中有言曰:“净土宗的道理似浅实深,其行持似显实密,其成果似迟缓实速疾,其目的虽像是死后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却是现享法乐和济世益人的二利庄严。”
  表面上的“似”与底里的“实”之统一,虽然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但也因为其表面上的诸“似”,往往使粗心人不究其底里之诸“实”,小瞧了它,甚而轻视、误解、诽谤这一法门。就像一个智慧深广的圣者,因为表面上过于平易近人,反而容易被世人忽略轻视。当年佛陀在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时,便有见于此,特引十方诸佛赞叹之词以资起信,并于经末表白他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元代天如大师说:净土法门“以其广大而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焉。”这成为净土法门弘传中的一个难题。今天,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笔者不揣浅陋,特总结古德之说,参以己见,从四个方面对净土法门“似”下之“实”,试作一番阐释。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浅实深〗
  八万四千法门,浅显莫过净土!凭真信切愿念佛,命终时便可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之中,永出生死苦海。其旨趣大略如是而已。此门不高谈玄深义理,最少纷纭名相,不像中观、唯识那样析理透辟、辨义精微、说修证次第井然有序,似乎是摄引钝根浅机的权巧方便,非渊深究竟之谈,愚夫愚妇信之犹可,上根利智何足挂齿。然而,最极了义的经中之王《华严》之末,证齐诸佛、专表行愿的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土,以作全经结归,足见此法门圆深究竟,为诸乘诸宗之归宿,有迥超通途教理之深义。净土法门之圆深,可从义理、事证、契机三方面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涉理之深
 净土法门所涉理论,实际上非常深邃,须彻了显密诸乘诸宗全部的见修行果及众生的根性时机,才能深识其奥义。净土义理之深,主要可从圆摄诸宗、因果交彻、心作心是三义来看。
  圆摄诸宗之深,谓净土一门,该摄了佛教诸乘诸宗的旨归,解决了诸乘诸宗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如莲池大师所言:“念佛一路,即是入理要门,圆契五宗,弘该诸教。”为什么?因为诸乘诸宗,尽管说得天花乱坠,而究其宗旨,无非是欲令众生离烦恼妄执、超出生死苦海而永享涅槃常乐,不出“了生死”三字。禅宗求见性成佛,密宗唱即身成佛,不过为尽快了却生死而已。大乘之称为大,也不过是欲尽度众生共趋常乐涅槃,其发心比只管自己了生死的小乘要宏深广大。而无论大小显密,总需落实于人们力所能行的修行实践,得现前获益之实证,方为切实有用,否则只属空谈。净土法门,正是以极为简易切实的行门,将了生死的理想变为人人即生便可实证的现实。只要深信切愿念佛,便可往生极乐,只要一生极乐,便永断生死轮回、永离娑婆众苦,最下者亦得享受仅次于无为涅槃的极乐,在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的耳提面命下,在净土种种净缘的熏陶下,安安乐乐、稳稳当当地快速成就神力方便,回入此世界实现普度众生的宏愿。小乘之三学、大乘之六度、法相之解析心识、中观之蠲除戏论,乃至宗门五家之机用、四部瑜伽之密髓,所期之事,皆可由浅显简易的净土法门而成办,所涉之理,亦全为净土法门之基础。就修持言,净土宗所修念佛禅,可摄禅宗祖师禅,当日禅宗四祖、五祖及北宗一系,即依《文殊说般若经》,以称念佛名为入一行三昧、明心见性之门径。天台宗所修四种三昧中的常行(般舟)、常坐(一行)二种,即是净土宗之持名念佛。般舟三昧,尤为大乘入门要道。《十住毗婆沙论》说:“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世尊,从是二法生。”《华严经》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首参德云比丘,即教以念佛三昧。蕅益大师说:“权实四教,无非念佛法门。”故入得净土一门,便入大乘诸门。
  因果交彻之深,谓因果二字,乃全部佛法纲宗,佛法大纲,即被概括于“染净因果”。印光大师说:“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实则世出世间之理,亦不出因果二字。若论因果,通常皆谓诸经教中说因者为浅,说果者为深。华严宗有云:“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诸佛所证无碍自在之果德,超出凡夫妄情计度,非理性推测所能知,具不可思议的妙用,故曰不可言说。诸佛果德,又以摄引众生的方便为最究竟,为最不可思议,为佛果功德的最高价值所在。净土法门,便是依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尤其摄引众生的究竟方便而建立。极乐世界为何具足种种清净庄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生彼国为何便能永出轮回、于大乘道得不退转?凡夫众生为何信愿念佛乃至仅凭临终十念便得往生彼国?此乃行者信愿念佛的净因与阿弥陀佛如理成就的本愿功德之净果结合而生的妙用,此妙用依法性究竟之理而生,乃自性本具功德的发现,须透彻法性,通达凡圣因果的交涉关系,方能理解,深解方能确信。
  心作心是之深,谓净土教理,以大乘万法唯心之义为本。印光大师以《观无量寿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语为净土法门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是心作佛,谓净土依正庄严,本是阿弥陀佛以净心依净因净缘而造作成就,当众生信愿念佛、求生莲邦时,以其相契于阿弥陀佛本愿的净心为因缘,以极乐依正庄严为所缘缘,以阿弥陀佛加持摄引力为增上缘,以净念相继为等无间缘,四缘合集,必成往生西方花开见佛的净果。是心是佛,谓净土依正庄严,全体即是众生及诸佛真心之表德,不出我人自性之外,具足于我人当下念佛之一念,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众生心中之弥陀,常自慈念众生,如母忆子,众生若能如子忆母,常念自心本具之弥陀,则感应道交、子母会合,岂有不往生成佛之理!极乐依正既然即我真心,则念佛即是念心,念极功纯,清净本心自然豁露,极乐依正自然显现,往生净果自然圆成,虽生而无生,虽无生而生。此乃法性极旨,非浅智所能解,乃上智所了悟。不见证穷法性之文殊、普贤,尚求生西方,透过三关之永明延寿,亦昼夜念佛,说明净土义理宏深,若说为方便,则普摄三根而直趋果海之方便,可谓佛法圆极究竟之谈。《大日经》云:“方便为究竟。”若阿弥陀佛之大愿净因,不能成就如斯究竟方便,则佛果功德,岂不大大贬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事证之深
  法门种种,都是路标,须力行实践,最好是即生取证,方为切实。然修行证果,谈何容易!将全部身心完全投入,出家离俗,依小乘道勤修戒定慧,最快三生四生才能证果而出三界生死,慢者须六十至一百小劫。依大乘通途勤修六度四摄,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方能入初地见道,第二大阿僧祗劫达不退转,满三大阿僧祗劫后,尚须百劫专修相好之因,方能圆满成佛。这还是指精勤修习者而言,若不精勤,如多数佛教徒之不能全身心投入,或仅将佛法作生活之花边,则历三大阿僧祗劫,只怕尚难入圣位。此乃通途教义,有诸多经论为证。佛道悬远,确足令闻者生畏。禅宗虽高扬顿悟成佛,多分是就悟理、开知见而言,顿悟还只是修行的起点,如沩山灵佑禅师所说,顿悟之后,尚须渐修,以涤除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并非是一悟便真的成了佛。何况顿悟须得上根利器,遇大手眼明师,非中下根器者所能,勤参一生,真正开悟者为数并不多。而净土法门,不论根器利钝,即曾作五逆十恶者,临终十念念佛,亦决定往生。精勤修行得上品上生者,应时即入不退转位,达依大乘通途修行二大阿僧祗劫才能达到的境地。既作五逆十恶应堕地狱多劫受苦,临终十念念佛得下品下生者,亦永出轮回,只在极乐世界莲花苞中住十二大劫,便花开见佛发菩提心。如此从凡夫地一生顿出生死之道,迥超通途教义,是谓至极深妙。
  三、契机之深
  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为妙。若不契时契机,纵使最上妙法,也只是说食数宝,不能令人得其实益。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至等觉菩萨,尚不能出其范围。其殊胜,尤在于最当末法凡夫之机。经论中说三生四生证果,还只是就正法时代诸缘具足的修行者而言,末法诸缘不具,证果更难。释尊早已灭度,佛教久已衰落,法弱魔强,业深障重,邪见炽盛,人欲横流,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举世逐物拜金的狂澜,使学佛者也不能不受到冲击,多难得专心静念勤修戒定慧,更加上明师难逢、法缘难具,即生解脱,殊为不易。修持一生,能开圆解、悟心性而进入修行起跑线者,已属难得,何况断惑证真。《大集月藏经》佛预言:“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现实状况的确大体如此。张澄基教授说得好:“在世事上失败了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败了的人,却又如何呢?幸亏有一个净土宗,因为任何人都能在净土宗里找到他最后的希望和凭仗。”(《净土今说》)纵使不能见道证果,不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不得神通异能,只要肯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则万修万人去,谁都可稳操即生解脱的左卷。《像法决疑经》说:“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意谓此时众生,宜从念佛中求解脱。《无量寿经》末尾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众生。”可见净土法门乃末法众生唯一可乘的度世宝筏。印光大师说:“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又说:“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此乃苦口婆心剀切相告之忠言,绝无张扬自宗的门户之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显实密〗
  近代以来,密乘复兴,藏密东传,受灌学法者颇众,应了莲花生大师“铁鸟飞空,无上瑜伽大行于世”的悬记。一些崇尚密法的人,从密胜显劣的通说出发,贬净土法门只得临终生西的劣果,不及密法可即身成佛。殊不知净土法门从表面看来虽属显教,若以密眼观之,则为显说普示的密法,而且是极为契机的大密法,于显表之下深藏甚深秘密。见净土为显教而予轻视,乃未深解密乘、未深识净土者的浅见。具金刚阿阇黎资格而勤修力弘净土的黄念祖居士说过:“懂得了净宗才能懂密宗。”翻过来说,真懂密宗的人,必然赞叹净土。唐密、东密、台密祖师,多以密义阐释净土法门,有《阿弥陀秘释》等专论。近代来内地传法的蒙藏金刚上师,亦多称赞净土法门与密法相通,如诺那活佛说过:“轩轾显密,为密宗根本大戒。”又说:“如显教之诵佛号,密宗持密咒,其佛号与咒语之功德,并无大小之别。”贡噶呼图克图说:“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密宗即身成佛。”净土法门的似显实密,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果之密
 
  密乘之所以名之为密,非仅在其修法之隐密,而在于它是依佛果功德身口意三密而建立,行者身口意三业皆与佛之三密相应,能得佛力加持,令自身本具佛性妙用速疾显现,得即身成就。诸佛三密,乃果地功德,深含奥义,非凡情妄识所能思议,故说为密。密乘因此又名“果乘”。又因其修持以持佛真言明咒为主,故又名“真言乘”、“持明乘”、“陀罗尼门”。净土法门,亦全依阿弥陀佛果地功德建立,依佛果三密加持众生:弥陀相好、光明、极乐庄严为身密,弥陀名号为语密,弥陀本愿、弥陀心性为意密。净土行人观想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净土庄严,称念弥陀名号,心契弥陀本愿,感得阿弥陀佛护念加持,摄引往生,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得佛力加持而即身成就无异。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名号、依报庄严等为何具有消罪灭障等功德?此乃佛果妙用,非凡夫劣智所能思议,全体是密,除佛之外,余无能知。密乘对佛三密何以具诸神力,亦多隐密不宣。而净土经论,则有明白揭示:摄引众生生西功德,是由阿弥陀佛因地本愿所成就,此界众生所以特宜生西,是因宿世与阿弥陀佛有深缘。如《随愿往生经》说:“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如此秘密,非佛开示,谁能知晓?故谓净土法门乃密法显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事相之密
将深密不可思议之理,以有相可见闻的符号等事相表示,是密乘教法的一大特点。以密眼观之,净土诸事相,皆属秘密,悉符密意。如净土宗所念阿弥陀佛,在密乘诸部法中皆列为五方佛之一、莲花部主,五方五佛,分表一法身大日如来之德,故依深密释,弥陀即是大日。《大日经疏》云:“西方观无量寿佛,此是如来方便智。以众生界无尽故,诸佛大悲方便亦无终尽,故名无量寿。”谓阿弥陀佛表大日如来及一切佛之大悲方便。日本觉鑁大师《阿弥陀秘释》谓“性德一心名为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藏密宁玛派以阿达尔玛佛为法身,无量寿佛为报身,莲花生大士为化身,三身一体。该派超度亡人的法本《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中说:“又尔自识,光明真空,不离光体,不生不灭,亦即弥陀,无量光佛。”谓阿弥陀佛即是众生自性。又阿弥陀佛名号,便是秘密真言。《阿弥陀秘释》以密义释“阿弥陀”三字说:阿字为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又为因义,表佛部,示一心法界体性;弥字为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又行义,表莲花部,示二空实相本来不染,犹如莲花;陀字为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又果义,表金刚部,示如来妙智果德。净土宗人常称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往生净土神咒的首句,亦是藏密所传阿弥陀佛心咒“南无阿弥达拔雅”(namo amidabhaya)。《观经》称至心称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其神力之大,为诸咒所不及。故称名即是持咒,甚至胜于持咒。又,净土行人打坐常结的法界定印,在密法中即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手印。手结此印,结跏跌坐,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意观极乐依正庄严,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修弥陀本尊法,区别何在?尤《观无量寿经》所示十六观法,全符密法事相,具道场观、本尊观等,其入手之日想观,与密乘弥陀法的“红玻璃密法”,可谓同出一辙。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契机之密
 法必契机,乃密法传授的最重要轨则。宁玛派有谚云:“法是不是大圆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否修大圆满的根器。”密乘虽高唱即身成佛,然多分也是就理法而言,若论事修,则有严格次第。如金胎二部法说精勤修习者现身能证入初地,后经十六大菩萨生而成佛。无上瑜伽部本尊法一般说修习者最多七生必臻解脱,修生起次第成就,得往生本尊化土。本尊化土,以西方极乐为最上,宁玛派人尤皆求生西方。诺那活佛教诫学密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意自在往生。”又说:“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若以生西为归宿,则兼修自不如专修易于成功。即专修弥陀本尊法,得生起次第成就,亦非易事。生起次第成就,须开目闭目,所观想境任运明现,收放自如,与净土宗人修十六观成就念佛三昧是同一境界。藏地闭关专修者中,能得生起次第成就者,亦不多见。大圆满法说修习者得三学成就:上根即身成佛,中根中阴成佛,下根依修颇哇法往生西方净土。修法者如云,而得上等、中等成就者,从来寥若晨星。如那洛巴、宗喀巴大师之根器与精讲,据传记载亦仅得中阴成就。何况凡愚!即下根修颇哇法往生,亦须有多年修持的基础,真正成就见观想境明现者,亦不多见。若连颇哇法也未得成就,还有何法可以度世?《中有闻教得度密法》说,生前未得成就者,最可靠之法,是在中阴境,不管任何境界现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便得接引生西。净土行者生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臻于纯熟,自然于临终死后,千钧一发之际,容易提起佛念,较密乘人之杂修或仅凭临终超度,更有把握。至于净土宗之临终助念,与密法之超度生西更是同一功用。
  以密眼观之,净土宗之念佛,还有诸多隐密深义。如阿弥陀佛在密乘五佛中表第六意识所转妙观察智,而学佛次第,是先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故多数地前众生,应先念阿弥陀佛,获加持第六意识之益。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五大中的火大、五蕴中的想蕴,其报身为赤色,其光为珊瑚红色,表转贪爱为菩提,寓火中生莲之意。而此界人道众生,以火大热能为生命之本,其血赤色,其光红色,以贪爱为生死之根,为最大解脱障碍,以想蕴为造业之元首,按“谐调共振”的原理,与阿弥陀佛最为谐调,念阿弥陀佛,最易引起共振,得阿弥陀佛加持,转贪爱为菩提,转想蕴为妙观察智,转火大(生命能量)为无量光寿。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诸佛口密,《金刚怖畏起分》说:“无量光以口为要,持三乘一切密法。”修弥陀法,以口密相应为要,所谓以声传声,易得成就。而净土宗人多以持名念佛为主行,正是口密相应。密法修持虽要求三密相应,然亦有一密相应之说,实际修习多以口持密咒为主,强调“老实持咒”,与净土宗人于四种念佛中多以持名念佛为主、净土诸师强调“老实念佛”,若合符契。
  密、净相较,则对多数众生而言,净土无疑更为契机。密乘莲花部法、弥陀法虽然也念阿弥陀佛,但旨在即身成佛或得长寿悉地,非专修往生之法。藏地在家佛徒,多终身持六字大明咒,有如汉地佛徒多持弥陀圣号,六字大明咒神力虽亦不可思议,但非专以接引生西,若求生西,与其持六字大明,不如持弥陀圣号。密乘说西方净土,一般谓初地菩萨往生之处(见《秘藏记》等),摄引凡夫众生、恶业众生往生之最极秘密、最大方便,反为密乘所少谈。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密法与净土,也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密法修持自观为佛,净土则投归他佛。诺那活佛说:“唯显教修净土,平时修持,人佛分而为二,故见佛功德有迟早之分;密宗净土,人佛合为一致,故见佛功德有即身之证。”然人佛为二,只是净土浅机,密乘事部法,也是人佛为二,净土深义,人佛无二,“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自性弥陀,岂存能所自他。且如多数学人,见地未真开,自观为佛,有增益我慢、障碍往生之弊,投归他佛,则能淡化我执,利于往生。若真能全体归于他佛时,他即是自。二是密法修持,除仰仗佛菩萨加持外,还仗上师加持,这几乎是密法主要密意,有谚云:“只要找到上师,便是成就的一半。”上师为修法成就之本。然此上师,必须自身得大成就,与弟子有缘。当今时代,有缘拜到成就上师、朝夕亲近的,又能有几人?虽无此胜缘,只要能认准阿弥陀佛为上师,死心依靠,则何愁不得加持。上师之功德成就,可与阿弥陀佛相比者,恐怕千古难得。
  密乘苞罗宏富,有其不共于净土宗的往生诀要,如颇哇法、弥陀心咒、中阴成就法等,修净土者若能兼修,或仅知晓,则往生更多保证。诺那活佛说:“修净土者,显密兼修,最有把握,所谓万修万人去也。”这里所说之密,指弥陀大法(往生极乐颇哇法、弥陀长寿合修法)。净土与密法,本来最为相近、多所交参,兼而修之,最是相得益彰。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消极实积极〗
净土法门,汲汲求个人死后的归宿,仰仗他力救度,不大谈现实的利益,与天主教徒寄希望于上帝恩赐死后升天堂享永恒净福相类,不像禅宗那样怀“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自信,不像法相宗那样倡入生死中历三大阿僧祗劫磨炼,只图安乐易行,这自难免“消极”之嫌,引来教内外一些人的轻视。然而,这只是净土法门的表面,若深究其底里,冷静考察它的实际效果,便可发现它的精神和效应至为积极,这大略可从三个方面去看。
  一、发心与实证之积极
  净土宗行者,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太执着个人死后的归宿,但从净土法门的旨趣来看,它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急切实现大乘普度众生宏愿的积极精神。净土法门旨趣之积极,首先表现在它的发心。据《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者,皆以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必备条件。《往生论》云:“二乘种不生”,昙鸾大师注说:“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印光大师总结净土法门大旨“以菩提心为根本”。正因为报答四恩、普度众生共趋佛道的心愿十分急切,才孜孜求生西方净土,为的是不走弯路,尽快获得度人利生的方便,尽快回到此世界来度化众生,并非只为自己呆在西方独享极乐。就像爱国志士出国留学,为的是掌握先进技术归国报效祖邦。黄念祖居士说得好:“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度众生的愿望。”有人会问:既然急切度众生,那就应该发愿生生世世转生人间弘法利生,何必远离人间躲到遥远的西方去?关于这一疑问,古德早有圆满答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欲度人,须先自度,若未能自度,不掌握度人的本领,虽有度人的一片好心,也未必能实际度人,就像不会泅水的人去搭救溺水者,其结果只能是“彼此俱溺”。未见道证果达不退转位的初发心菩萨,纵使悲愿宏深,敢入生死弘法利生,但自身烦恼业障未除,三恶道尚且难免,即便再生为人,难免造业退堕。何况福智未圆,方便不具,只怕是想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入生死淤泥,长劫难出,见道证果,免不了要走许多冤枉路,真能度人,怕要到多劫之后了。而往生极乐,便可免走弯路错路,不再退堕,能超越阿僧祗劫,尽快证得度人利生的方便。就像欲救沉溺者,先尽快学得泅水救人的技巧,这岂非真正积极。
  又有人说:既然发菩提心度众生,便应充满自信,凭自力自度度人,仰仗阿弥陀佛他力救度,未免过于消极了吧?对此疑问,古德也早有解答。当知佛法虽以自性自度的“自力圣道门”为主,然更以因缘为本,说世出世间一切事,必假因缘方能成办。自度度人,仅属因心,欲成现实,必藉胜缘。有如雏鸟,欲图高飞,必先靠鸟母哺育,以待羽翼丰满。初发心菩萨,福慧方便未具,须靠佛果胜缘之助。如欲穿洋过海求药医治家中病人,放着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轮船飞机不乘,非要去步行跋涉,实为消极而非积极。何况往生净土,非仅依靠他力,而是自力与他力结合而成办,如《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所说:“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乐刹。”从更深层看,法界一如、自他不二故,他力即是自力,全依他时即是全依自,生他佛土时即是生自性佛土。说为消极,只成戏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达人生之积极
  有人说,净土宗教人追求来世幸福,汲汲欣净厌秽,忽视现实人生之改善,会产生消极的社会作用。这是误解。当知现实人生之改善,以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教化为本。佛教诸宗,皆以教人先做好人、完善道德生活、提高精神境界的人天乘法或下士道为基址,净土法门,尤其重视做人。《观无量寿经》强调欲生极乐者,须修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按此要求修行,必能敦伦尽分、尽职尽责,遵法守纪,道德高尚,主动劝化后进,起码不会像缺乏信仰支柱的人们那样肆意为非作歹。显然,修净土的人越多,社会环境必然净化,文明建设自然发达。净业三福的修持与净土信徒了生死的终极关怀紧密联系,具有促使信徒自觉遵行的强大力量,比世俗的法律约束、道德教育,更能发挥作用。当然,也有些净土信徒只管念佛不管做人,但这是对净土教义无知所致,可通过教育提高而纠正。
  净土法门所产生的积极社会效益,更在于它现前解决了人们的终极关怀问题,解除了死亡焦虑所带来的种种痛苦不安,给人以莫大的精神安慰和战胜厄难的强大力量,现实地起到了利乐众生、平衡和调节社会心理的作用。正如张澄基教授所说:“不谈成佛作祖,不谈往生极乐,不谈念佛三昧,仅凭一股信心和不断的努力念佛,就能在现世中得到佛力加被下所产生的祥和、安全和悦乐感。自己切切实实地感到时常在佛力的笼罩及护导之下,人生的一切困难和苦恼都能获得适当的解决,这样的收获还不值得吾人努力去争取吗?”“净土法门这种安乐人心、解毒化瘀的现实功用,是其它社会文化设施所无法替代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弥陀榜样之积极
  净土法门的一大积极作用,是树立了“庄严国土”、改造人间的光辉榜样,这便是净土信徒虔诚祈念的阿弥陀佛。此佛非天生自然,而是由凡人修成,本为国王出家,名法藏比丘,胸怀改造世界、利乐众生的大志,专以建造完美理想的世界以安置众生共享极乐为己任。为实现这一宏伟理想,他请世自在王佛广说十方诸佛国土的清净庄严,于整整五劫中思考此事,设计方案,发下建造极乐世界的宏愿。为实现此宏愿,他“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无数劫中自行化他,修行六度四摄,终于成就所愿,建成极乐世界,摄引念佛众生。如此誓愿宏深、胸怀广大、勇猛坚毅而已臻成功的伟人,可谓举世无双,堪作古今改造世界的英雄典范,足令人景仰崇拜,树为楷模,效法学习。敬仰祈念阿弥陀佛,当如阿弥陀佛而发大誓愿,改造此方世界,将极乐庄严实现于人间。这是净土行人发菩提心的重要内容,极易引出建设人间净土、庄严人类社会的动力。这一义蕴,过去罕见发扬,乃时代所局限,在今天,应重视净土法门本具的这一积极义蕴,将往生西方净土与建设人间净土相结合,号召净土行人效法弥陀发心建设人间净土,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无私奉献作往生极乐的资粮,以净化和改造人间现实的悲怀加深往生极乐的誓愿,世出世间功果双圆,则净土法门的弘扬,将创造利乐众生、庄严国土的巨大效益。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易实难 似难实易〗
净土法门之简便易行,虽然利于普摄群机,但也难免在一些念佛人中产生某种弊端:只抓住一个五逆十恶十念念佛亦得往生,把往生西方一事看得过于容易,以为只要有了信愿,多少念念佛,去西方是没问题了,于是放任散漫,不修净业三福,不发菩提心,禁戒不持,责任不尽,经论不读,佛也不多念,为人处事甚至连一般人都不如,使不信佛者看了他的样子,对佛教反感、诽谤。这乃是未全面知晓净土教义、片面理解了净土法门之安乐易行所致。针对此等弊病,净土宗大德乃有净土法门似易实难之谈。
  似易实难,意谓往生莲邦一事,并不像上面所说那班人理解的那样简单轻易。横超生死,岂为易事!诸佛菩萨,莫不历劫勤修,方臻解脱。阿弥陀佛虽以大方便慈悲接引,其愿力法力诚然不可思议,然我人无量劫来流转生死,恶业罪障、烦恼习气亦不可思议。念佛生西,起码须由修行消灭障碍生西的重大业障、粗重烦恼,非尽人稍念几句佛号便得轻易往生。不见世间念佛者多如牛毛,而并非人人临终都正念分明、安祥往生,这并非净土法门有错,而是当人修行不力,或虽勤修而其功力未能消除重大业障。《观经》说五逆十恶者临终地狱相现遇善友开导、十念念佛亦得往生,实有此理此事,然此等情况乃是其宿世善根成熟,未必人人尽得如此。不可见经中有此等说法,史传有此等实例,便掉以轻心,不肯勤修,更不可因此而放肆作恶犯戒。当知修行不力,重障未除,或突遇灾祸横死而不得念佛,或临终之际业障现前,突然不信净土,不愿念佛,或遇恶友干扰,或顾恋眷属情人,或病苦难耐,或昏迷不觉,岂能保证正念分明十念念佛!纵使十念得生,资粮未具,也只是下品往生,花开见佛,成就方便回入此界,须历长时。有志气、有智慧者,应依净土正道,发大行愿,精进修行,争取决定往生、上品往生,以便及早实现报答四恩、度化众生的宏愿。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欲决定往生、上品往生,则非悠悠泛泛草草修行所能臻,也是甚难之事。按净土诸经,达决定往生,须勤修净业三福,尽到做人的职责,严持诸戒,力行众善,真实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成就的标准,依《观经》、《般舟三昧经》等,是忆念观想的极乐依正庄严闭目开目明现在前,非刹那间之幻觉,非恍惚模糊,方表示罪障已除,正定成就。最低限度,依《阿弥陀经》,也须一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达“系念不乱”----昼夜念佛不辍,无一他念及昏沉睡眠夹杂间断,才入事一心而决定往生。这种三昧,若非恒久精勤修持,伏断烦恼,克期闭关打七,难以成就。而闭关专念,须有平时勤修成片断三昧、身体好、知法要、具法缘等基础,非人人可一蹴而就。宋杨亿居士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夏莲居居士说:“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是过来人语。
  若欲上品往生,则更非仅成就念佛三昧所能臻,尚须齐修众善,断惑证果。据《观经》九品往生经文,得上品上生,须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般释为学教大开圆解);上品中生,须“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一般释为参禅开悟),“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永明延寿《万善同归集》解释说:修定、习观(得念佛三昧)者上品往生,但念名号、众善资熏、回向发愿者,得成末品。蕅益大师解释:“深信切愿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大师所说事一心不乱,标准颇高,断见思惑,已是圆教初信、通教须陀洹果以上圣人,即能伏见思惑,已入四加行位,修行臻此,谈何容易。即中三品生,亦须深信切愿念佛而达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已伏烦恼不起现行)。深信切愿念佛而从多散乱达不散乱者,仅得下三品生。若虽能念佛而信不深、愿不切,则未必能往生,而修行人中,此辈实不在少数。

净土虽非轻易得生,但比起佛教中其它法门,如参禅之开悟了当、修密之即身成就,则易修易成得多,无疑为佛法中最为安乐易行、最契当今时机的切实可行之道。即使念佛未能生西,只要入得此门,乃至生一念信愿,念一声佛号,还可于中阴境往生,纵入轮回,流转不久,必然善根成熟,再修净业而得往生。故说此门似难实易。普劝学佛人,勿尚空谈,勿好高骛远,勿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勿这山看着那山高,须脚踏实地,深识诸法门之利弊,细审自家根器因缘,总结古今正反经验,遵释迦遗教,具择法慧眼,选准契理契机的净土法门,识其“似”下之“实”,一门深入,万善齐资,福慧双圆,现生预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方不枉为人一场、学佛一生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5-1-8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