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誉的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万亩,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人。汝南县西临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驻新公路、开龚公路两条省道交汇于县城,构成独特的承南贯北、连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是驻马店市东五县的交通、通讯、燃气的辐射中转站。汝南资源丰富,文物繁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宿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南海禅寺宝刹雄伟,琳宫璀璨。梁祝故事缠绵凄婉,源远流长。还有天中山、无影塔、董永遇仙处等一批人文自然景观,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
昔日的汝南,辉煌灿烂。而今的汝南,生机勃勃。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新兴商贸旅游城正在迅速崛起,并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合作领域。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参与汝南的经济建设,在工业、农业、城建、交通、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开放的汝南,78万天中儿女将以崭新的姿态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天中山:
一:
读中国文化史,唯独缺失了一块本不该缺失的深邃、灵味、凝重的天中文化。
天中文化因天中山而名。天中山位于中原之中的汝南城北1.5公里处。那是一个茫茫绿源托起、悠悠汝河环绕的绝佳妙处。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兖、扬、青、徐、荆、豫、梁、雍、幽、并、营(《尚书·舜典》);禹时又分天下为九州:冀、兖、扬、青、徐、豫、梁、雍、荆(《尚书·禹贡》);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定都洛邑。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观测天象地理,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重修汝南县志》)。“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测分数以此为正。”(《读史方舆纪要》)于是,堆土为山,称天中山。山不大,方圆30余米,不高,10余米。颜真卿亲笔“天中山”两块石碑屹立于山麓。这是一座无价的文化名山。金镇有《天中山》诗咏之: “孤屿当城北, 登临见大荒。 云阴连楚甸, 山色入吴房。 百战余残垒, 千村祗夕阳。 土圭常不改, 影似昔时常。”
大荒见孤屿,残垒照夕阳。山色连云阴,土圭日影常。从此,天中山便具有了幽姿和英体、神气与锐势、深韵与灵味、光晕和玄场。于是乎,天中文化从混沌初开到天凝地聚,到海现山显,到天蓝地绿,到花彩虹丽,到钻晶玉润,到灵秀魂清……像碧波荡漾,白云缭绕,仙雾弥漫,春风软拂,坚石凝固,烈火升腾,悬瀑浩荡,珠玑落盘,雄鹰厉空,龙虎吟啸般在天中山周围的确山、西平、郾城、上蔡、新蔡、罗山、正阳、泌阳一带孕育、形成、发展、蒸腾、升华。天中文化之云无心以出岫,有意化乾坤。月明星稀显刚毅,风啸雷厉而泰然,从容面江山易位,坦然对沧桑巨变。于无声处惊日月,在漫不经心时经天地。轻轻松松铸精魂,温文尔雅造民风,轻描淡写理山水,叮叮咚咚吐珠玉,沸沸扬扬撒锦绣,慢条斯理绣江山……
我常在天中山麓跋涉,寻觅、发掘天中文化的细洁肌肤;在天中山下徘徊,抚摸、感悟天中文化的铮铮骨骼;登天中山之巅沉思,品味、咀嚼天中文化的灵动精魂。博大兮、深奥兮、渊远兮;大朴其外兮,精深其内;珠玑其形兮,金玉其魂。
二:
天中山下,显现着一种奇特的政治、文化、历史现象:
天中多君子。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和颖川士陈长文辩论汝南颖川士的优劣,作《汝颖士优劣论》。一口气列举了汝南八位名士作论据论述汝南士优于颖川士。如开稻陂数万顷,获累世之功的许掾,举义兵、讨王莽的翟子威等。天中君子还有八使、八峻、三君、五处士。后人有诗赞曰:“汝南多君子,表表六孝廉。衡门栖荒宪,大雪卧袁安。忝荷王龚职,深慕漆雕贤。”
天中多名士。推衍《盐铁论》的桓宽,撰《说文解字》的许慎,著《搜神记》的干宝,天资聪睿,辩于持论,少励清节,为州里所服,史称“一代伟人”的范滂等。孟公威,汝南人。少与诸葛亮、徐元直、石广元游学襄邓。诸葛亮评价三人曰:“卿等仕进,可至郡守刺使也。”孟公威后来果然官至凉州刺使,官至征东将军。许靖,汝南平舆人。当过巴郡太守、左将军长使和大司徒。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威望很高,连丞相诸葛亮也“皆为之拜。”他的弟弟许邵“少峻名节,好核论乡党人物。每月旦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评价人物极准,社会威望很高。为郡功曹,太守甚敬之。府中闻邵为吏,莫不改操饬行。兄弟二人清谈核论,知名于世。召陵谢甄称曰:“平舆之渊,有二龙也。”曹操想出名,有一天,去许氏家拜访,许邵看了曹操一眼说:“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
天中多才子。“建安七子”天中有其二。一个是应瑒,一个是王灿。天中有“汝宁才子扬天下”之称。赵好胜,18岁中举。颇得朱元璋赏识,先后任陕州同知、安庆知府、户部侍郎、吏部尚书。桂祥,乡试中举,授庆阳府推官、任安徽四州知府、宫部员外郎。著有《北地集》、《四上集》等传世佳作。赵贤,河南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授户部郎中。先后任山东巡抚、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其子赵寿祖进士,先后任刑部郎中、安庆知府、山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还有羊可立、李士郎、李宗延、吴愈、傅振商等,均先后中进士,入朝为官,屡屡升迁。状元李本固,先后任山西甫城县令、御使、巡视十库、云南道监察御史、出按三秦、按察云南。修撰《汝南志》24卷,著《碧筠集》40卷。一位河南巡抚不信“天中多才子”,出对联难他:“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李本固对曰:“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巡抚又曰:“南海寺,寺前有寺。”对曰:“天中山,山后无山。”李本固12岁能作诗写文。主考官出联难他:“南关内,铁塔钻天。”本固对曰:“北门外,金钉钉地。”主考官看到大麻子的叶子伸到路上,又出一联:“大麻子伸绿掌,要啥?”本固看见一农家小院里石榴树上的红石榴,灵机一动,对曰:“小石榴张红嘴,笑谁?”又曰:“今日辞别黄土岗。”对曰:“他年相逢白玉街。”后来,李本固状元及第,真的在白玉街与主考官相遇了。
天中多名宦。天中山历史上出了三位宰相: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和南宋宰相朱胜非。民族英雄杨靖宇也是天中人。东汉年间,天中山下汝南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一批才干超群、政绩卓著、地位显赫的在朝官员。整个东汉时期,汝南郡600石秩位以上的在朝高官就有61位。形成了著名的历史现象——“汝半朝”。“汉末论党季,汝南实其渊”。西晋时,又一次出现“汝半朝”现象。
天中多灾难。天中多水灾。公元前184年到1949年发生过较大和特大水灾一百一十三次……1941年到1943年,发生水、旱、蝗、汤灾难。新蔡县饿死1万多人,汝南县饿死3万多人,确山县饿死2万人。“75·8”大洪水给天中人民带来了惨重灾难。须臾之间,赤地千里,洪水暴虐,三千万人倾遭荼苦,十数万人水中伤生,震惊中外的大洪水,曾使多少人谈水色变,噤若寒蝉……1959年极左思潮造成的“信阳事件”使全地区病患者达121.5万人,1960年底实有人数404.3万人,农业人口386.86万人,比1958年总人口减少34.63万人。195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1960年为-7.05%,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天中多战乱。战国时期有泌阳河一带的秦、齐、魏、韩四国与楚国的“垂沙之战”和秦、楚“平舆之战”。两汉三国时期有翟方进之子翟义反对王莽篡位之战和曹操、刘备汝南之战。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燕、晋悬瓠之战和宋、魏悬瓠之战。唐朝有名战例——李愬雪夜入蔡州就发生在汝南。宋金时期宋蒙蔡州灭金之战,明清还有李自成新蔡大战和捻军、白莲教与清军之战等。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
三:
天中灵气与精魂孕育天中奇迹。
盘古开天传说熏陶。盘古开天传说产生于天中山西南的盘古山下。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盘古兄妹借天地之意结婚造人,于是,人类社会诞生。
古文化教化。中国元典文化的根在天中山。伏羲画卦的传说产生在天中山北蔡冈的蓍草台上。伏羲的阴阳说形成《易》,《易》中的阳刚说形成孔孟儒学,阴柔说形成老庄道学。儒学在历史上成为天中山的主流文化。楚昭王聘孔子去楚国做事,孔子前往拜见,路过陈蔡。陈蔡两国怕孔子助楚灭己,派兵阻挡。孔子厄蔡三年,作《大道歌》;讲学布道,张扬儒家学说;弹琴高歌,传播音律;磨砺志向,锻铸意志。“仁”的思想在这里流播。孔子有六位高足弟子是天中山人:漆雕四兄弟、曹恤、秦冉。儒学成为天中山一带官方教育的主要课程。天中书院的教学以《易经》、《周礼》、《论语》为宗。官方的教育内容选有道学内容如“庄周贷粟”、“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之类。冈山及城池内散落着不少道观。民间传说中亦有不少道家故事,如“姜子牙封神”、“二郎担山赶太阳”、“司马茅告状”等。天中山西南的铜山、乐山就是道家胜地。道人张三丰云游到铜山建宫布道,后游武当,成为一代太极宗师。乐山建有真武庙、玄都宫、拜台宫。不少县城建有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文庙。佛学自唐传入以后,天中山一带迅速建起了大量寺院。遂平的释迦寺、观音寺、千佛寺,上蔡的石佛寺、铁佛寺、蟾虎寺,新蔡的龙口寺、法隆寺、佛阁寺,西平的宝严寺等。明朝汝南建小南海,系观音菩萨的道场,至今仍有观音阁、大士寺、准提楼等古籍。小南海东南,台湾明乘法师出资数亿元建“南海禅寺”,占地500余亩。规模之大堪称“亚洲第一大佛寺”。佛学“轮回”、“禅悟”、“乐善好施”等理念在民间广为流传。谢良佐,宋朝理学家,上蔡人。程门(程颐、程颢)四大弟子。又被称为“洛(程)学之魁”;创“上蔡学派”,著《论语说》、《上蔡先生语录》等。朱熹高度评价谢良佐:“英果明决,强力不倦,克己复礼,日有课程。”且对朱熹有很大影响。人称谢良佐为“上蔡先生”、“谢夫子”。对程朱理学起承上启下作用。法家学说到韩非趋于成熟。韩非,天中山西平人。秦始皇读了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法家理论对秦始皇推行法治、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起到重要作用。《诗经》的源头之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汝坟三章》就产生在天中山一带。
民间抗暴意思洗礼。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家乡在天中山平舆县后刘乡周庄村。(《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耀征:陈胜乡里阳城新考〉》)。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震撼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秦王朝的统治,反映了我国农民的最早觉醒,表现了我国农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我国农民的首次义举、最早觉醒竟发生在天中山下。辛亥革命期间的白朗起义也发生在天中山下。
竹沟革命精神沐浴。1926年,党在确山竹沟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革命斗争,建立基层党组织。1927年5月,在此举办农民自卫军训练所。三年抗日游击战争中张星江、王国华等在此建立鄂豫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8省14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竹沟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军留守处,是中原地区我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我党在这里先后培训大批抗日军政干部,成为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被誉为“小延安”。1938至1939年间,周骏鸣、肖望东、彭雪枫、李先念、陈少敏、刘少奇、朱理治、王国华等先后率领17批队伍4850余人,从竹沟东进南下,成为新四军二、三、四、五、七师的基干力量。竹沟革命精神洗礼、净化、锻铸着天中人民的灵魂。
四方融汇文化浇灌。沉甸丰厚的东方文化发源地——中原大地用心腹托起的天中山一带的文化,自然更加沉甸丰厚。天中山雄居天之中,是四方文化交汇、融合、发散地。含蓄、古朴、厚重的东方文化,微观、精密、直露、现代的西方文化,宏观、理性、大气的北方文化,婉约、俏丽、精细的南方文化,雄浑、豪放的东北文化,莽苍、淳朴、粗旷的西北文化,神秘、典雅的西南文化向这里汇聚、酝酿、升华、四散。这种四面学说、八方精神、十向哲理在这里汇聚成以儒学为峰的综合文化,灌溉着天中沃土,滋润着天中禾稼,哺育着天中人民,滋生着天中英杰。有英杰亦有佞臣,有高论亦有邪说,有太平亦有战乱。天中山独居要津,要津必夺。此处亦不断酝酿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