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考的背后
孚嘉人脉 发表于2009年04月20日 11:56 阅读(0)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举报
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对此,重庆和湖北两地的教育部门都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之前今日话题曾对重庆弃考事件制作过《“读书无用论”未必就错》的专题,对“读书无用论”进行了一番分析和阐述。
近日,有媒体记者通过采访部分弃考考生了解到,导致上万名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远不是“读书无用论”那么简单,弃考也绝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假命题:“弃考是正常现象”
重庆市教育部门认为,弃考是一种正常现象。弃考主要有五类情况:因为家庭原因外出务工的;今年考学无望的;外省籍学生高中毕业后回原籍的;应征入伍的;出国留学的。弃考体现了各阶段教育的正常分流,体现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体现了目前成才的途径多元化…
假命题:“读书无用”
学习肯定有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去问任何一个人,他从心底还是会承认知识的作用。重庆那上万名学生已经挨到高三,最后却放弃高考,难道他们真认为读书无用吗?问题的关键是“值不值得”。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处于“前大学生”状态的高中生就会考虑继续读大学是否值得....
假命题:“大学生不如民工”
说到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确实是一个问题。有人看到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甚至愿意和民工竞争岗位,就说现在的大学生“量大质低”,弃考也罢。其实,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症结不是在供给方面,而是在需求方面,是经济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的就业岗位需求错位…
真命题:农村大学生比重少了一半
弃考者大多是农村学生,这是偶然的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这才是真问题…
农村学生:努力了,但还是比不过城市的
林琳,重庆一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她在村小读书时几乎没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就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林琳的理想是当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匮乏影响了理科成绩,她不得不选学文科。在偏僻的农村,学校课程的设置,完全要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什么…
农村教师:任务重,待遇差,难免要流失
张志岗,甘肃环县洪德乡李家塬小学教师。一周28节课,张志岗的课程表上排得满满当当,从二年级至六年级,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所有小学阶段开设的科目。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甘肃环县三中10年间来了教师120名,走了80名。农村教师待遇差也是一个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
农民家庭:孩子不上学等着穷,一上学马上穷
老戴,广东德庆县马圩镇村民,他儿子去年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按照老戴儿子的成绩来看,考上大学并不难,然而能不能上却是另一回事。“我虽然是个村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0元,这个钱连儿子在县城中学读高中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不够。有钱谁不想供大学生,但是有实际困难啊。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单亲,去年考上了也没法读,先打工,后当兵去了。这在农村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