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十二神之吉凶宜忌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經歷多個朝代。而每個朝代的興廢,除留給了我們一些值得借鏡的事例和故事外,更有些演變成為我們的一些習俗或宜忌。
夏朝最後的一位皇帝亞癸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識,但他荒唐的行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都可能都聽過了。為博寵妃「妹喜」一笑,祖宗江山終給他敗了。
成湯把他的皇朝推翻後,改國號商。夏朝的史官便把夏朝滅亡之日,稱之為「閉」日。順理成章,商朝建立之日,便稱為「建」日了。又將建日開始至閉日,共編十二日,每日再加以不同的吉凶宜忌,流傳民間以行各種大小事務。
上述只是一個附會的故事,其實這十二神(或辰)是拫據每月地支的五行而編排的。下例以酉月(農曆八月)起例,日元地支酉之日,便稱為建日,然後順序編入如下表。
日元地支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十 二 神
建 除 滿 平 定 執 破 危 成 收 開 閉
因為最先兩神,名稱為建及除,所以這種排列的神殺,便稱之為建除十二神。為了使到廣泛的人民能了解它們的性質,更粗略地將除、定、執、危、成、開日定為吉日;建、滿、平、破、收、閉為不吉之日。
查實每個神,都有著它不同的吉凶宜忌。整體上是一個天道的循環。「建」是建立;有了新的開始,便是「除」舊佈新的時候了。不斷的進步下,又進入了「滿」的階段;滿之後,必有部分是溢瀉的,這便是「平」了;平之後,自然是「定」;政局穩定之時,「執」權者出現的時間了;每事有建之日,必有「破」之日;若能凡事有居安而思「危」的心態;萬事皆可「成」功;便可達到「收」成之日了;自建至收,共十數,數既無終之理,故又是一個「開」始的時候;最後的當然是「閉」了。
只要掌握這十二神的基本意義和理論,我們便能對我國的擇日學有初步的了解了。
建除十二神簡單宜忌
十二神
宜
忌
建
入學 出行 赴任 祭祀
動土 開倉
除
祭祀 祈福 交易 嫁娶
出行 移徙
滿
祭祀 祈福 掃舍 求財
動土 移徙
平
祭祀 動土 修飾
開渠
定
祭祀 祈福 交易 嫁娶
官訟 出行 詞訟
執
祭祀 祈福 捕捉
開市 交易 移居 出行
破
破屋 求醫
諸吉之事
危
祭祀 祈福 交易 嫁娶
遷移
成
嫁娶 移徙 出行 立約
官訟 詞訟
收
祭祀、祈福、入學、納財
出行、行喪
開
開市、嫁娶、祭祀、祈福
動土
閉
祭祀、納財、塞穴、築堤
開市、嫁娶、出行、動土
上述資料,僅供參考,若要擇得吉課,還要將當事人之出生資料,行事時的
年月日時四柱五行的生剋制化…等,加入推算,才可算是一有效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