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线条特征的形成
现代人都必须学会写字,字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写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与人交流。书法家还可以把写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来进行创作。作为艺术创作而写的书法字与作为日常思想记录与交流的字,有着明显不同的动机和效果。笔迹是一种可视的图形,因此有关论述笔迹的文章总把笔迹说成是在视觉控制下完成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从识字和学习字的结构来看的。字作为一个学习的对象,它有着标准的结构,这就需要学习者用眼睛去看,去记忆,并把它摹写下来,这就离不开视觉的参与。在笔迹心理鉴定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最能体现书写者个性心理的是笔迹中线条(即笔画)的力度和速度,而不是字的结构。因此书写者在书写时的视觉不作为笔迹心理鉴定所关注的重点。
书写时线条的力度和速度没有什么规则可言,不需要视觉的参与和控制,是凭书写时的手感——手的主动触觉的把握。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大家按平时的手写习惯抄写、默写或听写一些意辩解并不连惯的文字,然后再闭上眼睛写字,结果就会发现每个人写出的字的结构和睁眼时写的字差异很大,而线条的力度、速度和形状却不论是睁眼时所写还是闭眼时所写均相同。
在日常写字时我们必须要集中注意,回忆再现字的笔画结构,这是让他人和自己能够认识所写之字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线条就显得无关紧要,而让它放任自流。自己怎样习惯就怎样去进行,只有这样在写字时才感到轻松和熟练。写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劳动,它需要支出体力和脑力。因此,我们在写字时就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适应性,在笔迹线条的书写上按照已固定的模式进行,以节约脑力和体力的能量消耗,提高写字的效率。
作为图形的认知、组成汉字的能力及手的运动机能的发展总的书写学习能力,是在儿童五六岁时成熟的。这个时期正是入小学之前。在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从字形、笔顺方面,可以看到幼儿特有的错误。笔顺方面常常是纵线比横线、斜线比直线、右侧比左侧、复杂部分比简单部分、线比点先写。从字形的错误来看,多有镜象文学和倒转文字。
在书写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注意的是纠正笔顺规则和字形的错误,发展辨别字形、结构、正确模写、再现的能力,而让书写线条力的付出形式上保留了个性的特性。因为在书写线条的力度上本身并不需要标准的模式。因此儿童书写中线条的表现能够以自我中心动作思维而存在和发展。对书写者来说线条无意于传达任何意思,他人也不会去领会线条表示书写者的意思。对于线条本身书写者和人队都不把它作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种非社会性的动作。它完全按照书写者个人的习惯和适应性进行,尽管它是那样的自我中心,但它并不妨碍人与社会的交往,由于社会规则不对它进行干预,这种自我中心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宽容,享有充分的个性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