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费过低妨碍中医发展?
本报记者 李红梅
日前,中国科协第三十六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中医药专家,就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中医院收费过低问题,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廉价导致中医院生存危机
近日,北京市民吴女士因腿部感觉麻木,到一家著名中医医院针灸科治疗。专家给她开了针灸、芒针等三种针刺治疗法,分三次治疗,总共只花费了60元。其中针灸每针收费4元,芒针每针也仅9元。
“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中医问诊手法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和传统中药饮片等,与西医相比,普遍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曾让中医药的美名远扬。时至今日,却有专家发出如此特点难以保持的感叹。
“中医没‘钱’途。”有专家感叹说,现在中医医院面临收病人就赔钱的尴尬。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陈珞珈对这方面的数字记得很牢: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报显示,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综合医院为131元,而中医(综合)医院为101元;西医医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毛收入达到20万元,中医医院人均只有14万元。“全国有34万名中医医师,每人少6万元,这其中的差距太大”,照此下去,中医院将难以“生存”下去。
费用问题到底出在哪
专家分析,中医院收费过低的原因有三:
一是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收费偏低。比如,一个四肢骨折病人,中医小夹板才让收40元,西医打一个石膏160元,这种收费标准引导中医放弃中医疗法。
二是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太少。我国各级医院现行的收费项目有3966项,而中医仅占97项。
中医所列入的收费项目本来已显粗放和不足,而定价的过低和长期不变,更使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医院长期处于亏本经营、无力发展的地步。
三是医院补偿机制没解决。有的专家认为这才是根本原因。
收费廉价导致中医院“西化”
专家指出,中医不赚钱,不能自养其身,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经济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收费过于廉价导致中医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中医医院不再姓“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医院年西药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中药销售只占33%,而在中医医院药品住院收入中,西药收入是中药的6倍。
赚不到钱让不少中医选择转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冠上“现代科学”的西医不断蚕食中医阵地。中医学逐渐照搬西医的研究视角、方法、标准、评价体系。
过于廉价,让不少古方、良药逐渐消失,也让不少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因缺乏资金而保护乏力,纷纷流向国外市场。
发展中医出路何在
不少专家表示,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到保持中医特色,发展中医。
陈珞珈指出,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院,不能空喊,需要“钢筋水泥”。这些“钢筋水泥”要靠国家、主管部门和医院三方共同搭建。
专家建议,要解决有关政策问题,比如医保、公费医疗、新农合定点医院问题,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合理定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长松提出,中医的处方,包含了“处方人理论功底的积淀,临床经验的积累,哲学思维的凝结”,是一种极为复杂、包含许多人心血的脑力劳动,必须对其含金量予以合理估算。
也有专家认为,可以将一部分名医推向市场,靠着技术就能存活。
专家建议,中医行政主管部门要解决中医院在特色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到底是什么?需不需要与时俱进?评价体系和评价的关键指标是什么?中医医院里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关系和比例等等。
中医医院院长和班子要解决建设中医特色的很多具体问题,如医院的定位和服务的宗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结构、床位比例问题、西药比例、门诊和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中医医院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手术科室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关键是要掌握好度。要坚持以中医为主。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财政局、中医管理局联合颁发《北京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今后,北京市将对市、区(县)属公立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绩效考核,财政部门将按照考核成绩给予财政分级补助。
专家指出,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财政补贴是保留中医特色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全国尚难以实现全额补贴。
在“谷贱伤农”与“谷贵伤工”之间(短评)
知 庸
患者盼着看病便宜,这天经地义。新医改的方向正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
如果要给这“便宜”的程度定个范围的话,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越低越好。
其实,不可如此简单地看待诊费问题。
从文中专家的观点可知,医院收费过低,会导致“谷贱伤农”效应。中医院无论是因为难以为继而萎缩,还是转向西医诊法而得到相对较高的收入,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
如何在降低患者负担与保持中医正常发展需要间找到平衡、把握分寸?或者,能不能找到别的资金来源和补偿机制,保证在低价的同时实现养医?这才是破题之道。 |
|